女娲是什么时代背景 (高分100!)

女娲是什么时代背景?
快点啊

写好一点
还有盘古、大禹的时代背景

第2个回答  2013-04-09
女娲其人的说法五花八门,我总结了一下共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女娲是人类的创造者
  这个说法又分成两种,大家普遍知道的是女娲用泥造人的故事,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是这样演的,还有一部著名的儿童连续剧《小龙人》也曾经提到过这个故事,所以幼儿园老师如果提问:“孩子们,谁知道女娲是谁?”肯定会有小朋友站起来说把橡皮泥捏成小人的那个阿姨吧(笑)。
  其实女娲用泥巴造人情节来自于《太平御览》。
  这本书中对这个情节描写的非常详尽,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女娲造人之前所做的准备和《圣经》里说上帝造人的步骤大致相同,这真是东西方的一个奇迹啊,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奇迹,而是人类对自己起源问题的共通的认识。
  《太平御览》成书于北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说“太宗日览三卷”,宋太宗对他的重视程度和喜爱是可想而知的。对于这部书,我个人认为,他对唐史的研究很有价值,我在后面还会频繁引用它。但是他对上古历史的记录,我认为偏向于不可信的东西较多。
  原因很简单,北宋离上古年代太久远了,所以这里的记载多是后人的凭空想象而已,更何况宋太宗一朝的文献,修改和篡改的东西本来就很多。
  当然,判断这个说法的真伪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我们的思维简单思考一下,用泥巴造人,估计连大点的孩子都不信。所以说传说只是传说。趣味性很强,但是很难让人信服。
   还有一种女娲造人的说法:是说人是由女娲和伏羲结合的产物,这个在唐代的李亢《独异志》(注释1)中有记载,不过这本书充其量是一本轶事小说,可信度也不大。但是我觉得它的记载至少要比《太平御览》可信,因为比较符合逻辑,我们不是单细胞动物,只有男性和女性结合才能生出孩子来,而且唐朝的史料较宋朝要早,添油加醋的问题会相对少一些。
  《独异志》上是这么说的:“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妇,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遗我兄妹二人为夫妇,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二人即结为夫妇。”
  这段史料不难理解,我就不翻译了,看看这个故事比前面的故事人性化多了吧。
  伏羲和女娲造人说是一种比较完备的说法,是经过后代人的思考、逻辑推理,然后加工后所写的。因为这种说法里有伏羲这个人物的出现,所以我必须也介绍一下他,谈女性的同时,还是避不开男性,就像男性的世界也不能没有女性有一样。
  伏羲估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未必很了解他的故事。其实伏羲也是很伟大的人,他被称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可能是女娲的光芒被后人无限的放大的缘故,结果伏羲的光芒被盖住了很多。
  伏羲与女娲造人说后来被历代史家发展为了更为完备的学说,也就是我下面要介绍的第二种学说。
    第二种说法是:女娲是华夏族的母亲。
  这种说法大体是说女娲和伏羲创造了华夏族,他们结合生育的并不是创造了第一批人类,而是创造了华夏民族,他们之前还有别的民族和人类存在。
  这基本上是近代历史学家和考古学们家比较统一的观点。
  这个说法是比较靠谱的。
  因为这个说法最少说明女娲也有自己的母亲,她之前还有更古老的人类存在,我们不是泥巴变得,我们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我们可以将人类起源的问题推向了更久远的时代(太古时代)。这些生下女娲的更古老的人类可能就是猿人之类的古人类,也就是我们还尚未开化的祖先,这点比较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
  关于这个说法,史料的考证是这样的:
  梁玉绳《汉书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谱》:“华胥生男为伏羲,女子为女娲。”从这条记载我们可以看出,华胥是伏羲和女娲的妈妈,那他们的爸爸是谁呢?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华胥姑娘是当时华胥氏部落的小公主,她很顽皮,到一个风景特别的雷泽去游玩,不小心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有点像魔幻电影的情节),于是“受感而孕”,于三月十八日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伏羲。这个脚印的主人在史料中记载叫雷神。也就是说雷神是伏羲和女娲的父亲。(什么是“受感而孕”,我个人感觉就是迷奸)
  这雷神在《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是这样的:“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所以,它的儿子伏羲在各种画像中都是以一个龙身(蛇身)人首的“龙种”形象出现的。这多少可以解释我们对龙的图腾为什么会这么久,因为那是我们的“根儿”。
  至于伏羲为什么选择自己的妹妹做新娘,我想也是可以理解的,首先,伏羲和女娲都是蛇身人面,他们不大太容易找到自己别的同类交配,第二,高贵的物种就要与高贵的物种交配,这是后世史家记史时的传统观念在作祟,谁还配得上伏羲,只有他妹妹了,第三,当时我估计人类也很少,茫茫世界找个漂亮姑娘也确实是不容易(笑)。
  史学家们就是根据这个故事,把那个雷神和华胥姑娘当作了更为远古的人类的象征。
  这个分析有他的道理,不过即便这种分析很符合情理,但是故事本身太荒谬,我觉得还是不值得采信。
  然后就有了第三种说法,很意外这种说法虽然不是专家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个人认为却要比专家的学说更权威、更系统。
  
  第三种说法是来自于三苗族(一个古老的民族)的传说,这个传说和诺亚方舟的传说很像,说原来的人都死了,好像是因为洪水,只剩下了伏羲与女娲两个人,后来的故事就变得比较系统了,伏羲兄妹为了是人类繁衍下去,结合在一起,生了男女十二个孩子。这几个兄妹简直就是一帮活宝,惹出诸多的事端来。
  成书于七世纪的日本《古事迹》是一本记录日本起源的古籍,里边的传说故事,还多少有这十二个活宝的影子,看来日本人爱借鉴外国的历史的习惯是由来已久的。
  因为这个专题是讲女娲,所以他的子女我只说与女娲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对,傩(nuo,二声)兄、傩妹。
  还记得前边说的《独异志》的记载吧?女娲和伏羲的结合是靠天象的聚合,傩兄傩妹也差不多,傩兄一直想娶自己的小妹妹,但是他不知道天意如何?于是他想出来方法。
  纵火(汗)。
  他们在不周山山顶往山下滚两个碾子,结果碾子在山脚撞在了一起,摩擦起火,火又生了烟,烟在天上合在一处。他们也认为这是天意的安排。
  但是,傩妹很害羞,就说傻哥哥你要是追上我就嫁给你,然后就围着山跑了起来。傩妹在前边跑,傩兄在后边追,大哥也够笨的,颇像我追女孩子一样(笑),土地公就出来跟傩公说,你转过身朝那边跑不就得了?傩妹就这样被傻子追上了,然后出嫁了。
  傩妹还是害羞,就拿扇子遮住脸。中国婚嫁习俗,新娘子要盖红盖头,传说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这段三苗族的传说中可能包括两个女娲传说,一个女娲是造人的女娲,也就是这十二个兄妹的母亲,第二个就是婚嫁生育的女娲,也就是傩妹。这两个形象被后世合二为一了。
  我为什么说这个传说是最经典的对女娲其人的诠释,除了情节较具体外,还因为他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人类曾经遭到过的大灾难。这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女娲这个人物,也有助于我下面的分析。
    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二部分,我是怎么理解女娲这个人物的。
  首先说,我相信女娲确有其人,很有可能她是母系社会中一个很有名的部族首领。
  在西汉《运斗枢元命苞》中记载,女娲和她的哥哥伏羲、尝百草救人无数的神农被列为中华民族历史之初的三皇。
  我想这对兄妹很有可能是两个不同部落的领袖。
  女娲也很有可能与自己的哥哥伏羲结合生出了很多儿女(近亲结婚,儿女中估计也有智障人士,比如那个傩兄,笑)。
  由于母性的原因,这些儿女可能大多数依附在母亲的身边(还是和妈妈亲的孩子居多),使得伏羲的部落日渐衰弱,而女娲部落日渐兴盛,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人口的力量,特别是在古代。人口是这一个部落甚至国家兴衰的标志之一。
  有的人要问,伏羲为什么不和和女娲部组成一个部落?
  据考古学家考证,那时候的男人大多是女人的依附,男人除了睡觉外,别的时间是不可以和女人在一起的,结婚时男人要到女方家里来,到现在很多少数民族里也还保持着这种习惯。而且有时夫妻都是不同属于一个部落的,他们只有睡觉的时候在一起,白天回到自己的部落去,颇有点象我们今天的双职工夫妻。
  虽然伏羲的贡献也很大,他也有很大的势力和部族,但是一次灾难彻底改变了世界乃至华夏族的格局,三苗族的传说是洪水,我觉得是更大的灾难。
  大家都知道女娲补天的传说吧,《淮南子.览冥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很多历史学家反驳过这个记载,皇甫谧、司马贞(注释2)都认为这是荒诞不经的故事,是无稽之谈。
  东汉著名唯物主义者王充在《论衡》中更认为:“天非玉石之类,岂石所能补,且女娲虽长,岂能及天,不能及天,又安有阶梯可上,此则三尺童子皆能知之,何烦辩驳。”意思是说,想补天你怎么上去呢?
  还有的史家称女娲氏不过是教人用火照明及熟食,在黑夜也可以让人们像白天一样。
  近代史家的研究更加奇特,他们说女娲补天实际是女娲将他们所住的山洞上方的石壁修补上。
  我说一下我的看法,我的看法是当时天确实“破”了。
  从《淮南子》记载来看,洪水和的地震是同时发生的。这么多灾难同时发生,那就很可能是由一个更大的灾难引起的,这个更大的灾难很有可能就是陨石撞击地球。
  有人会问,你别扯了,陨石撞地球?恐龙因为这个灭绝了,人类为什么没有灭绝
  答案就人类是胎生动物,而恐龙是卵生动物。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实际是陨石撞击后,土壤的某些化学元素太高,导致了恐龙蛋不能正常孵化,人类则不受此影响。
  对此,我还有文献证据。
  我列举一下:
  《竹书纪年》:“帝禹后氏八年雨金于夏邑。”、“夏桀十年,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地名,此地已无法考证)”。
  《宋书》:“魏明帝青龙三年正月乙亥,陨石于寿光(青州府寿光县西50里)”
  《春秋》:“鲁僖公十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元和郡县图志卷七》:“陨石水源出县(宋城县)北40里春秋时陨石于宋,其处为潭。”
  从古籍的记载上看至少说明在华夏族的发祥地陨石的活动是很频繁的。
   时势造英雄,在这种危急存亡的时候,一个人站出来了,这个人就是女娲,她成为了华夏族大转移的总指挥和总策划。根据传说这个时候伏羲只是在东海之滨负责接应。你如果正处于这个时代,你会去更崇敬一位带你脱离险境的人,还是回去崇拜那位后方的接应者呢,关乎华夏族命运的一次救援和转移就在首领女娲的领导下完成了。
  当然女娲补天还有别的我可以接受的说法。
  一说,女娲补天也完全是由于她对自己惹下的祸端的一种补救,因为是女娲与共工氏争帝,女娲命祝融(官名)领兵攻打共工氏,共工氏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撑天之柱,它倒了还会有下面什么好处,女娲因为这件事才去补天。这个故事很真实,虽然有神话的成分,但是可以肯定部族之间的冲突肯定是常有的,从有人的那一天起,人类就没有消停过。
  是战乱造就了女娲,女娲也很有可能是这一场战争的胜利者,也是这一个时代的统一者,或者说是这一个时代最后的赢家。
   当然还有可能是这样的,女娲先统一了部族又拯救了部族,这种双重的功绩,让她声名鹊起,四方臣服。
   女娲赢得了华夏族的尊重和臣服后,她又做了一些事情。
  《说文解字》“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娲所以七十化也。”
  以上三段史料,都是说女娲创造了世界上很多东西。“一日中七十变”就是说女娲一天能造出七十样东西来,这可比爱迪生的效率高得多(笑)。以上的描述多少也些夸张,与其他的中国创世神的造物理论也有些矛盾(比如盘古和夸父)。所以这个记载大家也可不必这么认真。
  但不可否认的是女娲的创造力很强,我举一个例子。
  《博雅》引《世本》云:“女娲作笙簧。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以匏为之,其中空而受簧也。”
  《帝王世纪》(晋.皇甫谧撰):“女娲氏,风姓,承疱羲(疱羲就是伏羲)制度,始作笙簧。”
  翻译过来就是女娲发明了“笙簧”,这些记录都还比较靠谱,因为它没有和其他记录相冲突,也很实在,别人也没提出过发明权异议。
  我一开始看到这个记载的时候,结合上下文认为“笙簧”是女娲独创的一种制度,但后来看到《唐乐志》:“女娲作笙,列管于匏(pao,二声)上,纳簧其中。”才知道“笙簧”是一种乐器。看来女娲真是很有音乐细胞。
  但是说“笙簧”为一种制度也不能为错,“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有繁衍滋生人类之意。五代后唐马镐《中华古今注》:“上古音乐未和,而独制笙簧,其义云何?答曰:女娲伏羲之妹,人之生而制其乐,以为发生之象。”
  上面古文的意思是说“笙簧”是女娲创造的一种为人的降生而演奏的特制的乐器,我估计可能是在人的降生时要用笙簧演奏来举行某种仪式,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女娲在古代还被叫做婚姻之神,那个时代人们是不拜月老和送子观音的。
  《风俗通义》记载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我个人认为婚姻制度不是女娲创造的,婚姻制度的是由后世历经很多代人的努力才逐渐完成的,就是到了现在,婚姻法不也还是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吗。
  还有人说“同姓不婚”,也就是宗族不通婚的理念就是从女娲那开始的,这个就更不可能了,因为不仅女娲和伏羲兄妹结为了夫妻,他的儿女也结为了夫妻。
  《左传.禧公二十三年》中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藩”,这个记载见于春秋时期,人们认识到宗族婚姻影响生育质量这个问题肯定不会这么晚,但是要把它形成制度是很难的。因为首先是人口的问题,还是那句话,哪里去找那么多合适的女子去给部落生孩子?你四五条鱼放在一起,他们肯定会近亲生育,没办法这是条件所限,在那种条件下就不可能产生那样的制度。
  当人口多起来的时候,人们自然也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也就不愿意再找什么妹妹啊结婚了,后来甚至连表兄妹也被禁止通婚,不过这条制度在雍正年间被破了,雍正下令表兄妹结合,“应从民便”。这个属于人类意识的一次倒退,我讲到清朝的女性时,会开单独的单元来讨论这个问题,这里不多说了。
    以上是我对女娲这个人的总体认识,不知道大家满不满意。
  下面进行我们今天最后一个话题,女神的没落和对后代女性的影响,这个话题酷似一堂政治课,多少有些没劲,不过如果您想了解近五千年中国女性的命运走势,你必须耐着性子把下面的文字看完。
  北欧神话的主体思想是任何的神都和人一样,都是有没落的一天的,都会迎来他们衰败的命运,他们称这种现象为“诸神的黄昏”。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体系中也是这样,长生不老的神仙形象是后来才出现的。
  就这样,“女娲的黄昏”也慢慢的到来了,女神时代在上古时代中期就被没落了,这种没落实际上就是母系氏族的解体。
  为什么母系氏族只是昙花一现?
  我觉得是因为男性对于自己在生育中作用的认识,来得太晚。当男性终于认识了自己在人口生育中是不可或缺的,而且生活资料的生产和生产工具的生产取代人口生产而逐渐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历史过程中,男性比之女性,就身体条件而言,占据绝对优势。
  就这样,男性的时代到来了,而且一来就是几千年。
  社会形态一旦转变,社会的主要意识形态,便不再是血缘情结,而转变成为物缘情结以至金钱情结。“妈妈亲”只是我们埋在自己感情深处的一种情结了,而不具备社会作用。
    出土的文物说明,在突出女性性征的女神塑像之后,世界各地都开始制造突出男性的男神塑像。
  到后来,情况又恶化了。女性不仅没有掌握物质生产的控制权利,而且也失去了人口生产的主导地位。女性此时由女神沦落为女奴,甚至沦落为妓女,成为男性发泄性欲的工具。
  女性性地位的低落,就其实质而言,主要是因为她们没有掌握物资生产过程中的物资所有权、生产控制权以及产品分配权。如果女人掌握了这些权力后,情况又会随之变化。
  一旦女性由于某种历史的机缘掌握了这些权利,她们的性奴役状态就会顷刻瓦解,她们的性关系地位就会随之提高。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都是生动的例子。
    但不管怎么说,那只是少数。大部分的女性的身份是低下的,他们的生活是痛苦的。
  总之一句话,女神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再复返,但是女娲的神圣形象并没有因此改变,估计是她的伟大是任何历史都无法掩盖的吧。
  女娲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女性人物在历史的舞台上上即将登场,发挥她在历史中的作用。

女娲补天的背景是什么
秦汉初期,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是两个独立的神话故事,到了东汉时期,王充在《论衡·谈天篇》利用“共工怒触不周山”为背景原因,完善情节解释了“女娲炼石补苍天”中缘何天塌地陷、发生灭世灾难的理由,至此,女娲补天与共工触山,融合成了一则救世神话。根据《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造反,与...

女娲造人历史背景是什么
女娲造人,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那么女娲造人历史背景是什么呢?女娲造人 1、女娲神话的一批古书籍记载例如先秦时期的《山海经》和《楚辞》(虽然《说...

关于女娲补天的故事
女娲补天的故事讲述了远古时代,天地塌陷,人类陷入危机。女娲作为创世神之一,为了拯救人类,决定炼取五彩石补天,最终成功修复天空,保护了大地的安宁。二、1. 故事的背景:在远古时代,天地因为某种原因出现了裂痕,导致天空不断塌陷,雨水泛滥,生灵涂炭。世界处于巨大的危机之中,人们无法安居乐业。2. ...

女娲是什么时代背景 (高分100!)
伏羲和女娲古音相通,伏羲氏和女娲氏的母族是华嬃氏(常作华胥氏),华嬃氏族可能就是原始的华族。

女娲造人的故事要简练!
1. 女娲造人的背景:在远古时代,世界刚刚形成,天地间还是一片混沌状态。这时,女神女娲出现了。她发现世界万物中唯独没有人类,因此决定创造一种智慧生物来管理这个世界。2. 女娲造人的过程:女娲选择用黄土作为造人的材料。她挥动神鞭,使黄土变成人的形状。这些新创造的人类形态各异,有的强壮,有的...

对于女娲补天 ,她那时代的背景是什么呢?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神话...
女娲是母系氏族时的一位部落首领。当时天上落下陨石雨。散落各地,女娲部落居住的山洞损坏。女娲带人烧石灰修补。后人传为补天。

女娲是什么意思
1、简单的讲:在远古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以两位英灵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2、故事背景:历史背景 女娲补天的传说相关,在上古奇书《列子·汤问》、《淮南...

女娲补天的背景是什么
女娲补天的背景:1、女娲[补天的传说相关,在上古奇书《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上均有记载。早期的女娲补天,与共工大战并无交集,不但没有共工、祝融、不周山等关键字,对于天塌地陷、发生灾难的原因,没有明言记载,语焉不详。其中根本没提到因为共工、不周山与女娲炼石补天的...

女娲有什么特点?
女娲不仅是救世英雄和人类之母,她还被视为自然之神,拥有无穷的力量,能够化生万物,每天至少创造七十种生命。她的创世之功使她被誉为大地之母,在民间被长期且广泛崇拜。关于女娲的时代背景,传说她与伏羲一同出现在一个正处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华夏民族主要按照母亲的血统进行...

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背景:女娲造人的神话,反映出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状况。人类历史上存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代民族学和民俗学的资料表明,母系社会的原始宗教神话早已不存在,但其残余形态却大量广为流传。女娲造人的神话正是含有母系社会的影子,并非纯粹杜撰,是早期血缘时代之母系社会中女性占据人口生产主导地位的反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