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简介

是骨髓移植专家.

第1个回答  2015-11-04
灯火辉煌看看看看到了这么黑十
第2个回答  2018-01-02
1935年出生于台湾,1968年加拿大马吉儿 ( McGill University )大学主修免疫学,取得硕士学位,1972年美国新泽西州鲁格尔斯(Rutgers)大学主修免疫学,取得博士学位,被誉为”血清之父”,是世界知名的免疫基因、骨髓移植配型、组织细胞临床实验室专家。
李政道博士在美国主持国际认证的临床实验室工作三十多年,具有丰富的专业经历;
曾任
美国纽约癌症中心血清实验室主任
美国华盛顿大学免疫基因实验室主任
美国红十字总会研究所免疫基因实验室主任
世界红十字会第一届世界组织兼容性会议主席
美国纽约免疫基因实验室主任
台湾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中心主任及免疫基因血库实验室主任
中国红十字会理事
台大育成中心生宝生物科技研发长及脐血库主任
现任
美亚李政道博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台湾组织兼容免疫基金会理事长
台湾丽宝干细胞临床实验室总监
中国医师协会再生医学与细胞治疗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委
徐医附院李政道干细胞临床应用中心主任
经历:
1972年,李政道博士任美国红十字会及NIH血清库主任期间,筛选并获得全世界最多的HLA 血清抗体,也是国际上首先筛选到HLA-DR抗原的。
1980年,中国医学会首次出国参访美国SKI(纽约癌症中心)时,李政道博士已经具有很高的威望,遂被邀请到回国讲学,并开创HLA检验培训班,深获好评。李博士多年从事免疫基因及干细胞研究,致力于全世界华人骨髓移植工作,对骨髓移植、组织配型有杰出贡献,是中国免疫基因HLA专业的奠基人。
此后,李政道博士继续回国致力于免疫基因及干细胞的研究,并将其在中国发扬光大。他每年定期访问中国,亲自指导血液相关、免疫基因、配型等工作,在他的推动下,输血实验技术渐具国际先进水平。李博士访问期间所到之处都以他形象生动,内容精采的学术报告受到输血工作者的欢迎。并多次受到大陆国务委员李铁映,国务院副秘书长徐志坚,卫生部原部长陈敏章等中央领导的接见,推进中国献血制度从义务到无偿的改革,提高了中国大陆人民的安全输血,使中国血液制度与国际接轨,贡献良多。
第3个回答  2012-05-04
李政道,1926年生,江苏苏州人。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获诺贝尔奖的华人。另有同名之国际著名免疫血液学家,中国HLA专业的奠基人,现任台湾慈济骨髓捐献资料中心主任李政道。
李政道,祖籍江苏苏州,父亲李骏康是金陵大学农化系首届毕业生。曾就读于东吴大学(苏州大学)附中、江西联合中学等校。家世
  李政道的曾祖父李子义是江苏东吴大学(即现在的苏州大学)的前身苏州博习书院创建人之一。李政道的伯祖父曾任东吴大学教务长达数十年,伯父也在博习医院和东吴大学任职数十年。   1950年代,台湾时期,李政道在台湾的母亲张明璋女士和二哥李崇道(李崇道毕业于广西大学农学院,曾任中兴大学校长、农委会主委)、二嫂许淑英,因在家里留宿一位旧时广西大学同学,以“掩护匪谍”罪名入狱。张明璋女士去世后,李政道将母亲骨灰带回苏州安葬。求学、科研经历
  1943-44 中国贵州省,浙江大学(由于战争,浙江大学从浙江迁往贵州)   1945 中国云南省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由从北京南迁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及从天津南迁的南开大学组成)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时,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却旁听三、四年级的课程,而二年级的课程,只需要参加考试;无论做什么难题,都是思路敏捷,大异寻常;大二时即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23岁时即完成博士论文和答辩,且名列第一。   1946-49 美国芝加哥大学,1950年获博士学位   李政道自幼酷爱读书,经常光顾书店,整天手不释卷,连上卫生间都带着书看,有时手纸没带,书却从未忘带。抗日战争时期,屡次与家人离合,每次都是把衣物丢得精光,但书不仅一本未丢,反而一次比一次多。   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当时他只有大二的学历,但经过严格的考试,竟然被芝加哥大学研究生院录取。3年后便以“有特殊见解和成就”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辨,被誉为“神童博士”,其时年仅23岁。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他非常要好的朋友)一起发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学中心信息之——宇称守恒,解决了当时的θ-τ之谜──就是后来称为的K介子有两种不同的衰变方式:一种衰变成偶宇称态,一种衰变成奇宇称态。如果弱衰变过程中宇称守恒,那么它们必定是两种宇称状态不同的K介子。但是从质量和寿命来看,它们又应该是同一种介子。他们通过分析,认识到很可能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并提出了几种检验弱相互作用中宇称是不是守恒的实验途径。次年,这一理论预见得到吴健雄小组的实验证实。因此,李政道和杨振宁的工作迅速得到了学术界的公认,并共同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与杨振宁于1940年代末开始亲密而富有成果的合作,两人共合作发表32篇论文,但这个合作在1960年代初终止。两人从此分道扬镳,成为华人学术界的憾事。   关于他们个人关系分裂的原因,李杨双方偶有公开叙述,然而各有说辞,令外界对真实原因依然不得而知。李政道在1986年撰写的“破缺的宇称”一文中,对于李杨关系有生动的比喻。[2]“一个阴暗有雾的日子,有两个小孩在沙滩上玩耍,其中一个说:‘喂,你看到那闪烁的光了吗?’另一个回答说:‘看到了,让我们走近一点看。’两个孩子十分好奇,他们肩并肩向着光跑去。有的时候一个在前面,有的时候另一个在前面。像竞赛一样,他们竭尽全力,跑得越来越快。他们的努力和速度使他们两个非常激动,忘掉了一切。“第一个到达门口的孩子说:‘找到了!’他把门打开。另一个冲了进去。他被里面异常的美丽弄得眼花缭乱,大声地说:‘多么奇妙!多么灿烂!’“结果,他们发现了黄色帝国的宝库。他们的这项功绩使他们获得了重奖,深受人们的羡慕。他们名扬四海。多少年过去,他们老了,变得爱好争吵。记忆模糊,生活单调。其中一个决定要用金子镌刻自己的墓志铭: ‘这里长眠着的是那个首先发现宝藏的人。’另一个随后说道:‘可是,是我打开的门。’” 李政道接着说:“我和杨的合作在二十多年前结束了。它的价值,不需要更多的说明,就如我们已发表的科学论文所表现出的那样,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杨振宁曾形容他和李政道的关系,“有时候比我们和我们的太太之间的关系还要密切…,这样深厚的一个关系,破裂的时候,我想跟一个婚姻的破裂,是在同一等级的痛苦。”杨振宁表示李政道是自己最成功的合作者,与李政道的决裂是他今生最大遗憾。
编辑本段故土情深
  李政道十分关心中国物理学的发展,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自1972年起多次回中国访问讲学。1980年以来,他发起组织美国几十所主要大学在中国联合招收物理学研究生,为培养中国青年物理学家作出了贡献。他受聘为暨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他积极建议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重视基础科学研究,促成中美高能物理的合作,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大学及浙江大学的近代物理中心等学术机构,设立私人教育基金,对艺术和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个人亦喜随笔作画并积极倡导科学和艺术结合。   在科学上早熟的李政道,1956年30岁时便升任著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亲自体会到科学人才必须从小培养,因而在1974年5月30日会见毛泽东主席时,建议在中国科技大学开设少年班,他的建议受到采纳。1979年他去合肥访问时去科大少年班看望了同学们,并题词:“青出于蓝,后继有人。”李政道关心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他主张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和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并建议成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北京近代物理中心等等。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会见李政道时,对他说:“谢谢你,考虑了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提了这么多好的意见。”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将其毕生积蓄30万美元,以他和他的已故夫人秦惠(竹君)的名义设立了“中国大学生科研辅助基金”,资助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和苏州大学的本科生从事科研辅助工作。李政道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科学事业后继有人,真是用心良苦,竭尽全力。
编辑本段工作简历
  1950 芝加哥大学天文系助理研究员   1950-51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研究员和讲师   1951-5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55 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55-56 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6-60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0-62 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   1960-6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63-64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84 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 哥伦比亚大学全级教授   1986-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 WL)主任   1986- 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1988- 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   1997-2003 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 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06至今 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1985-9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事会成员   1990-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
编辑本段所获荣誉
1、所得奖项
  1957 诺贝尔物理奖   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7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9 伽利略奖章   1986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 和平科学奖   1995 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 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 纽约市科学奖   1999 教皇保罗奖章   1999 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 纽约科学院奖   2007 日本旭日重光章
2、名誉学位
  1958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   1969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   1978 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   1982 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   1984 Bard学院科学博士   1985 北京大学科学博士   1986 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   1988 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   199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   1991 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   1992 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   1994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   2006 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博士
3、名誉教授
  198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82 暨南大学   1982 复旦大学   1984清华大学   1985 北京大学   1985 南京大学   1986 南开大学   1987 上海交通大学   1987 苏州大学   1988 浙江大学   1993 西北大学   1998 上海大学   2000 兰州大学   2002 厦门大学   2003 西北工业大学
4、特邀讲座和院士
  1957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57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61-63 美国Sloan 基金学者(Sloan Fellow)   1962 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1964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64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 美国Guggenheim基金学者(Guggenheim Fellow)   1982 意大利 Lincei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6 华盛顿大学Jessie与John Danz讲座   1994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5 麻省理工学院,Herman Feshbach物理学讲座   2003 梵蒂冈Pontifical 科学院院士   2004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委员会顾问[1]
编辑本段著作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   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   李政道文选1-3集,G. Feinberg编辑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6   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8   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8   李政道文选,1985-1996,任海沧、庞阳编辑   Gordon and Breach, 1998   科学与艺术,主编:李政道,副主编:柳怀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物理的挑战,李政道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季承、柳怀祖、滕丽编辑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简体字本)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繁体字本)[1]
编辑本段重要事件年历
  1926年 出生于上海   1943年 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 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44年 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   1946年 就读联大二年级,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50年 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   1951年 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   1953年 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56年 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 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 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 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   1961年 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 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偕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   1964年 和杨振宁受邀参加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二人还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4年 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 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 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1951-5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55 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55-56 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6-60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0-62 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   1960-6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63-64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84 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 哥伦比亚大学全级教授   1986-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 WL)主任   1986- 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1988- 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   1997-2003 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 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06至今 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1985-9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事会成员   1990-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
编辑本段所获荣誉
1、所得奖项
  1957 诺贝尔物理奖   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7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9 伽利略奖章   1986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 和平科学奖   1995 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 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 纽约市科学奖   1999 教皇保罗奖章   1999 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 纽约科学院奖   2007 日本旭日重光章
2、名誉学位
  1958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   1969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   1978 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   1982 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   1984 Bard学院科学博士   1985 北京大学科学博士   1986 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   1988 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   199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   1991 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   1992 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   1994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   2006 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博士
3、名誉教授
  198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82 暨南大学   1982 复旦大学   1984清华大学   1985 北京大学   1985 南京大学   1986 南开大学   1987 上海交通大学   1987 苏州大学   1988 浙江大学   1993 西北大学   1998 上海大学   2000 兰州大学   2002 厦门大学   2003 西北工业大学
4、特邀讲座和院士
  1957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57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61-63 美国Sloan 基金学者(Sloan Fellow)   1962 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1964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64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 美国Guggenheim基金学者(Guggenheim Fellow)   1982 意大利 Lincei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6 华盛顿大学Jessie与John Danz讲座   1994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5 麻省理工学院,Herman Feshbach物理学讲座   2003 梵蒂冈Pontifical 科学院院士   2004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委员会顾问[1]
编辑本段著作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   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   李政道文选1-3集,G. Feinberg编辑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6   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8   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8   李政道文选,1985-1996,任海沧、庞阳编辑   Gordon and Breach, 1998   科学与艺术,主编:李政道,副主编:柳怀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物理的挑战,李政道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季承、柳怀祖、滕丽编辑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简体字本)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繁体字本)[1]
编辑本段重要事件年历
  1926年 出生于上海   1943年 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 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44年 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   1946年 就读联大二年级,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50年 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   1951年 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   1953年 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56年 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 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 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 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   1961年 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 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偕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   1964年 和杨振宁受邀参加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1951-5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53-55 哥伦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55-56 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6-60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0-62 哥伦比亚大学兼职教授   1960-6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   1962-63 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   1963-64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1964-84 哥伦比亚大学费米物理讲座教授   1984- 哥伦比亚大学全级教授   1986-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 WL)主任   1986- 北京现代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   1988- 浙江现代物理中心主任(浙江大学)   1997-2003 RIKEN-BNL研究中心主任   2004- RIKEN-BNL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2006至今 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   1985-93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理事会成员   1990-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董事会成员
编辑本段所获荣誉
1、所得奖项
  1957 诺贝尔物理奖   1957 爱因斯坦科学奖   1969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7 法国国家学院G. Bude奖章   1979 伽利略奖章   1986 意大利最高骑士勋章   1994 和平科学奖   1995 中国国际合作奖   1997 命名3443小行星为李政道星   1997 纽约市科学奖   1999 教皇保罗奖章   1999 意大利政府内政部奖章   2000 纽约科学院奖   2007 日本旭日重光章
2、名誉学位
  1958 普林斯顿大学科学博士   1969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博士   1978 纽约市立大学科学博士   1982 意大利比萨,高等师范学院物理学博士   1984 Bard学院科学博士   1985 北京大学科学博士   1986 美国Drexel大学文学博士   1988 意大利Bologna大学科学博士   1990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学博士   1991 美国Adelphi大学科学博士   1992 日本筑波大学科学博士   1994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科学博士   2006 英国诺丁汉大学科学博士
3、名誉教授
  198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82 暨南大学   1982 复旦大学   1984清华大学   1985 北京大学   1985 南京大学   1986 南开大学   1987 上海交通大学   1987 苏州大学   1988 浙江大学   1993 西北大学   1998 上海大学   2000 兰州大学   2002 厦门大学   2003 西北工业大学
4、特邀讲座和院士
  1957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57 中央研究院院士   1959 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61-63 美国Sloan 基金学者(Sloan Fellow)   1962 美国哲学学会院士   1964 美国哈佛大学Loeb特邀讲座   1964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6 美国Guggenheim基金学者(Guggenheim Fellow)   1982 意大利 Lincei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6 华盛顿大学Jessie与John Danz讲座   1994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1995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5 麻省理工学院,Herman Feshbach物理学讲座   2003 梵蒂冈Pontifical 科学院院士   2004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科技委员会顾问[1]
编辑本段著作
  粒子物理和场论引论   Harwood科学出版社,1981   李政道文选1-3集,G. Feinberg编辑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6   宇称不守恒三十年——李政道六十华诞学术研讨会   Birkhauser Boston Inc., 1988   对称,不对称与粒子的世界,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1988   李政道文选,1985-1996,任海沧、庞阳编辑   Gordon and Breach, 1998   科学与艺术,主编:李政道,副主编:柳怀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物理的挑战,李政道著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宇称不守恒发现之争论解谜,季承、柳怀祖、滕丽编辑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简体字本)   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4(繁体字本)[1]
编辑本段重要事件年历
  1926年 出生于上海   1943年 江西联合中学毕业   1943年 就读于浙江大学物理系   1944年 转入昆明国立西南联大   1946年 就读联大二年级,受吴大猷推荐赴美留学(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1950年 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至加拿大担任天文研究员   1951年 受聘于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   1953年 至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1956年 与杨振宁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   1957年 与杨振宁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8年 与杨振宁、吴健雄同获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奖,并被授于普林斯顿大学物理荣誉博士学位   1960年 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   1961年 受推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63年 回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第一位「费米讲座」的物理学教授偕夫人返回阔别26年的中国大陆   1964年 和杨振宁受邀参加广州粒子物理理论讨论会,二人还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4年 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 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 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二人还被推选为本次会议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4年 回国参加第十六届中研院院士会议   1986年 出任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终身主任;并担任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主任。12月,哥大为李政道举行六十大寿庆典   1988年 在北京主持召开同步辐射应用国际讨论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