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鲁迅关心青少年的故事?

故事最好长一点。
谢谢。

第1个回答  2009-11-11
一.时代特征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正是这少数觉醒的先驱者之一。他从旧的营垒中走来,对中国的历史有过深刻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得十分清楚;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眼看穿。在这篇课文中,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特点,指出封建暴君的残酷统治,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和国民的愚昧麻木。在专制暴政之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两个时代:一是老百姓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是老百姓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前一时代,是天下大乱的时代;后一时代,是天下暂时太平的时代。中国社会,就在这“一治一乱”中因循反复,老百姓则在这两种时代中挣扎浮沉。这一结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如此偏激,却如此深刻,你不得不惊叹。我们看到,鲁迅把批判的尖刀刺向了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使之无处藏身;鲁迅又挥起投枪,挖出了他们的祖坟,让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的幽灵,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使他们无处逃遁。鲁迅的论断,让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历史信箱作推理依据,言之凿凿,你不得不信服。鲁迅在作品中写道,纵观几千年中国历史,“乱”多“治”少,社会“乱”时,官兵到,百姓被掠杀,强盗到,照样被掠杀;社会“治”时,百姓服役纳粮,盼望着这样的奴隶生活不被剥夺。可惜,这奴隶规则总是被一些人“撕得粉碎”,老百姓于是又陷入“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惨命运。翻开中国历史,我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二.背景资料

资料一:北洋政府:北洋军阀所控制的北京政府。1912年4月至1916年6月,袁世凯任大总统(有83天称皇帝)。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总统至1917年7月张勋复辟。1917年8月至1918年由冯国璋任总统。1918年9月至1922年6月徐世昌任总统。1922年6月至1923年6月黎元洪任总统。1923年10月至1924年11月曹锟任总统。1924年11月至1926年4月段琪瑞任临时政府执政。段琪棋瑞下台后,北洋政府处于混乱状态。1926年12月,张作霖以“安国军总司令”名义控制北京政府,1927年6月,改称中华民国政府陆海军大元帅。1928年6月,张与蒋介石作战失败,退回东北,北洋政府垮台。

资料二:善后大借款:1913年袁世凯为取得帝国主义的支持,消灭国民党控制的南方各省势力,以办理“善后”为名,指派国务总理赵秉钧为全权代表,向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借款。4月26日,未经国会同意,与银行团代表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八四实交,年息5厘;以盐税、海关税等为抵押;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万英镑。合同规定盐税的征收要聘外国人协助管理,从此盐税被外国人控制。

资料三:蔡锷:(1882—1916),中国军事家,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今邵阳)人。1898年入长沙时务学堂,从梁启超学习,1900年参加自立军起兵,失败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1904年归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训练新军,极负时誉。1911年升云南新军三十七协统,与同盟会革命党人多作联络。武昌起义爆发后,于10月30日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举兵响应,建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继尧任贵州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到北京,暗加监视。1915年与梁启超暗中策划反对袁世凯称帝,以赴津治病为名,化装逃出北京,转道日本,径达昆明。12月25日,与唐继尧、李烈钧等组织护国军讨袁,任第一军司令,率军入川,与袁军

曹锟 、张敬尧等部在泸州、纳溪一带激战累月,屡获胜利。倒袁后,任四川督军兼军长。因艰苦转战,积劳成疾,赴日本就医,不治逝世。灵柩运回上海疆 ,“执绋万人,举国摧痛”。以国葬葬于岳麓山。孙中山致送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把他比作东汉的班超和马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有《蔡锷集》、《蔡松坡集》。

在护国运动的直接影响下,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省纷纷宣告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3月22日取消帝制,于6月6日忧惧病死。83天的皇帝梦结束。

资料四、鲁迅与各派的斗争:

与学衡派的斗争:学衡派以一九二二年创刊的《学衡》杂志而得名,代表人是胡先 、梅光迪、吴宓等留学外国的洋绅士。主张摭拾一些西洋古典,极力为“国粹”和文言文涂脂抹粉,反对白话文与文学革命。在政治上突出表现在对马列主义的攻击。鲁迅给学衡派致命的打击。在《估学衡》一文中,鲁迅有力地揭穿了学衡派的倡明国粹的虚伪性与欺骗性,指出他们这般人思想空虚,不学无术,虽言必国粹,却连文言也写不通。鲁迅说:“诸公抨出新文化而张旧学问,倘不自矛盾,倒也不失其为一种主张。可惜的是于旧学并无门径”。深刻的揭露,使“学衡”派的丑恶面目暴露无遗。

与“复古”派即“甲寅”派的斗争:主要代表是北洋军阀的司法长兼教育总长章士钊。主张复古主义,提倡读经救国,极力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禁止学生参加爱国运动,禁止学生用白话文写文章,并明文规定小学四年级以上要“读经”,企图凭借权力,推行复古主张,阻挡新文学运动的开展。鲁迅指出:“甲寅派”提倡“读经救国”是统治者维持其统治的一些种把戏,甲寅派不过是一些“连成语都用不清楚的”纸老虎,他们向新文学进攻,不过是为旧制度唱歌挽歌,是封建势力的垂死挣扎而已。

这场斗争,不仅是在文化思想战线上反封建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斗争,而且是一场捍卫马列主义的斗争,一场争夺青年的阵营的斗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5324707.html?si=1

第2个回答  2009-11-11
例如韩侍桁……鲁迅尽力帮助他,促进他学习,在思想上进步,后来回上海,还是依靠鲁迅。但他在生活上糜乱不堪,竟至要鲁迅替他买壮阳药。说,他自己不好去买,那给人知道了名誉不好。鲁迅有一次忍不住提到这件事,气愤地说:“他怕名誉不好,难道我就不怕名誉不好么?” 还有据说在北京的时候,有个并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鲁迅先生住着的绍兴县馆,光着脚往床上一躺,却让鲁迅先生提着靴子上街,给他去找人修补。他睡了一会儿醒来,还埋怨补得太慢,劳他久等呢。鲁迅承认“有这回事!”
第3个回答  2009-11-09
鲁迅正值生病期间,咳嗽的十分厉害,可他还坚持每天熬夜写作,可鲁迅对自己的病情一点都不在乎,倒天天关心女佣阿三,不让她干重活,由此可见鲁迅的心地是多么善良。
有一次鲁迅在路上碰到一个受伤的车夫,那个车夫因为在拉车时不慎把玻璃刺进了自己的脚里,正在痛苦的呻吟并打算这如何回家。鲁迅出于怜悯之心不求回报的拿了膏药和绷带为这个车夫包扎伤口。过后,这个车夫对鲁迅感激不已,然而,鲁迅又十分朴素,没有炫耀自己的才华,只是默默的,对这个社会奉献。

一位署名“ 阿累”的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售票员写的《 一面》因此受到了关注:作者在内山书店里,看中了鲁迅翻译的《 毁灭》却无钱购买,身上只剩下一块多钱,那是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这时候走来一位老人,明白这一切以后,慨然表示要以书相赠,同时以低价售予《铁流》一书;“我”认出这位“瘦得教人担心”的老人就是鲁迅,
第4个回答  2009-11-10
许广平一次在鲁迅家帮他抄书稿,鲁迅对许广平说;"我会看手相哩!”许广平以为他真的会看就把手给他,后来才知道是鲁迅怕许广平抄太多手疼,让他休息一下。

参考资料:看书联想的

第5个回答  2009-11-03
鲁迅教管年幼的小兄弟

鲁迅关心青年的故事
2、当年萧红和萧军从哈尔滨逃难,辗转来到上海,无以为生,靠写小说赚很少的生活费。后来二人给自己心目中的指路人鲁迅先生写信求助,因为鲁迅出于安全的考虑,也是经过几次周折,终于见面。之后鲁迅对萧红的《生死场》大为称赞,并亲自为其作序,因此萧红在当时的文坛名声鹊起。这固然因为鲁迅为其作序,但作...

鲁迅关心青少年的事!快!!!
《一面》〈纪念刘和珍君〉许广平一次在鲁迅家帮他抄书稿 鲁迅对许说:"我会看手相'' 许以为他真的会看 就把手 给他 后来才知道鲁迅 是怕许 抄太多手疼 也是想拉她的手 许心头一热 从此事看出鲁迅很关心他人 而且很会浪漫 鲁迅正值生病期间,咳嗽的十分厉害,可他还坚持每天熬夜写作,可鲁迅对自...

谁有鲁迅关心青少年的故事?
但他在生活上糜乱不堪,竟至要鲁迅替他买壮阳药。说,他自己不好去买,那给人知道了名誉不好。鲁迅有一次忍不住提到这件事,气愤地说:“他怕名誉不好,难道我就不怕名誉不好么?” 还有据说在北京的时候,有个并不太熟的青年,靴子破了,跑到鲁迅先生住着的绍兴县馆,光着脚往床上一躺,...

鲁迅关爱青少年的故事
故事如下:绍兴府中学堂南膳厅东边有三间小楼房,楼下东首一间陈设十分简陋,这是鲁迅的工作室,又是他的卧室。在这里,鲁迅处理一些琐碎小事。那时候,许多学生领到新书后,总要用白报纸或道林纸包书皮,然后在书皮上工工整整地写上书名和姓名。这种爱护书籍的良好习惯,是鲁迅倡导和支持的。鲁迅从小...

鲁迅关爱青少年的故事,要短,不要课本里的
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

鲁迅关爱青年的故事,急急急急!简短点,坐等。
2、柔石本名赵平复。1928年9月初的一天,他由王方仁、崔真吾引领,来到闸北横浜路景云里23号,拜见了心仪已久的鲁迅先生。王方仁与崔真吾曾是厦门大学的学生,1926年秋鲁迅到厦门大学执教时,他们都听过鲁迅的课。踏进鲁迅家门,成为柔石生命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柔石向鲁迅忆述了1925年,他在北京大学进修...

谁有鲁迅关心青少年的故事?
鲁迅写的《风筝 》讲了自己如何教训年幼的小兄弟小兄弟,以致于扼杀了孩子的爱玩的天性,后来才追悔莫及《故乡》是以鲁迅童年的玩伴闰土为原型创作的小说。 原文如下《风筝 》鲁迅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 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

各位大哥大姐帮帮忙,要鲁迅关心青少年的故事!T^T
快乐的童年——鲁迅故事 公元1881年9月25日,一个平凡的日子,却诞生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物——鲁迅。他的出生给绍兴城(浙江省)东昌坊口的周家带来一片欢腾。� 实际上鲁迅的本名并不是这个,是他的祖父周福清给他取的。周福清是这个小康人家的大家长,这个小男孩出生的时候,他正在京城做官,当抱了孙子的喜讯传到他...

关于鲁迅帮助青少年的小故事
亲密得宛如一家人。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都看到她前进的奔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的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关于鲁迅关心青少年的故事
更有甚者,有一个小鲁迅十多岁的学生,后来因为工作关系,曾与鲁迅一同前往陕西、厦门、广州,而在出门的时候,他的铺盖常常是鲁迅替他理好的。多少年后,他在回忆文章中写到这些事时,深情地说:“耶稣常为门徒洗脚,我总要记起这个故事。” 鲁迅: 1.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