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找些高考语文阅读的做题方法!〓

帮忙找些高考语文阅读的做题方法!
如语文阅读题的术语、找问题答案的方法等!

第1个回答  2006-09-08
hfghh
第2个回答  2006-09-08
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的解答思路

高考语文阅读试题中,主观题的比例逐年增加,一方面体现了语文高考试题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语文学科回归本位的趋势,这类题目也是忙于期末复习的同学们必须注意和攻克的一个知识点。主观题是相对客观选择题来说的,它就是用文字来解答的题目。主观题主要涉及到语文高考的理解能力、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等。主观题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两种,下面主要谈谈简答题的有关问题。
简答题解答时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①有问必答,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怎样答。考生易犯的毛病是答非所问、答案与题目所问的顺序不对应。②观点要清,叙述要明。考生回答时往往在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时,就急于阐述举例。③阐述清楚,言简意赅。赅者,完备也。简答题当然在于“简”,但在强调语言简洁时,千万不可忽视表意的完整性。
怎样才能解答好主观题呢?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尤其是整体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其次要有清晰的思维能力,能做到“意在笔先”。先想清楚,后有条理回答。第三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必须做到文从字顺,词句达义。此外还需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利用语文术语作答
语文能力实际上也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如修辞知识、文体知识等。文体知识中必须知道表达方式有几种?结构形式有哪些?论证方法有多少?艺术技巧是什么?知道了这些,有些题目就可以直接利用它来作答。如2004年春考题第15题: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啊!”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此题中的句子在文章末尾,你应该想到:从结构上看,是照应文章开头;从文题上看,是点题;从主题上看,是深化。这里的“照应”、“点题”、“深化”就是语文术语。再如2003年高考题第17题: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矗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什么?原诗《望海楼》,望海楼是主要描写对象,铁瓮城显然是陪衬对象。因此,其答案考生应该想到是“衬托”作用或是“烘托”作用。2004年高考题第5题:上面这幅图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文本材料中的图画,相对文字来说,无非是直观、形象。知道了“直观”、“形象”两个术语,本题的答案就出来了。
利用有效信息作答
什么是有效信息呢?除了文本材料的信息外,还要注意本题的题干信息、相关注释以及本篇文章中其他题目的信息。这些都是解题作答时的“已知条件”,切不可忽视。2003年春考题第15题:根据文意,对阿炳作一简介。许多考生对文末的注释:“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无锡人。”视而不见,4分题大多只得了1—2分。2004年春考题第19题要谈“落花时节”的含义,同样一些考生不会从“背景材料”中看出有用信息。文言文命题者有时会给一些注释,这些注释往往能给解题带来很大帮助。如2003年文言题的最后一大题的文末,对“宕”加了注释:也写作“荡”,这里指雁荡山顶的雁湖。这一注释就是紧接着的一个题目的答案,考题为:“安能容湖”中的“湖”是指什么?答案就是注释中的“雁湖”。
采用类推举例作答
有些主观题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迁移能力的。这样的题先要对原文的内容读懂弄清,然后结合自己的认识和生活积累类推举例。如2004年春考题第7题:第二自然段中,鲁迅把某些读书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请你另举出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来形容生活中某些人的读书态度或方法,并对此说法加以阐述。此题就是要你类推举例,类推是一种思维方式,由此及彼,就叫迁移。举例是一种知识、生活积累,看你储存了多少。由“书橱”这个形象化的概念就可以类推、联想到“书虫”、“书迷”、“书呆子”等概念。而有的考生在回答时却答成了一个形象化的句子,如“他读书像一块海绵一样”、“有的人读书像一个储蓄罐”等,这是不准确的。2003年高考题第4题“请你联系生活举两个具体的例子说明目光还有不同的‘温度’”,也是同样的题型。
采用由表及里作答
简答题中“含义是什么”、“寓意是什么”、“蕴涵着什么”一类的题目很多,要求回答时在理解文章“表”义时,必须由“表”及“里”,深刻理解其内涵。“内涵”的把握,在现代文中一般从文章的主旨出发考虑;古诗文中一般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去考虑。如2004年春考题第19题: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落花时节”表面的意思是指具体的时令———暮春,其含义必须知其人:开元盛世时,年少的杜甫在歧王宅里、崔九堂前欣赏过李龟年的歌声,天宝年间在江南的“落花时节”又相逢。这时距离开元盛世已四十年之久。这无疑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还要论其世:从开元到天宝,这四十年正是唐朝由盛转衰之时。自然也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盛而衰的社会现实。
采用辩证思维作答
有些主观题涉及到两类事物、两种现象或两种人的比较,谈看法时,不要走极端,防止观点片面化。2003年春考题第4题: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所以对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研究与继承没什么意思了。请谈谈你的看法。很多考生回答时过分强调洋快餐的优点、好处,却看不到中国传统美食作为一种文化的底蕴,简单地全盘否定。尽管你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但观点仍有些偏激,有失全面。
采用联想铺排作答
有些感悟类的主观题,需要多方面、多角度思考,才显示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从思维方式上看是联想,从表达形式上看是铺排。如2003年高考题第16题:本文意蕴丰富,请由“桥”展开联想,谈谈你对“桥”的感悟。有一个考生这样回答:实际生活中有桥,我们生命中也有无数的桥:当你有困难无法逾越时,信心是桥;当你身处险境,恐惧紧张时,勇敢是桥;当你的人生陷入低谷,百无聊赖时,希望是桥。正是这些桥啊,把我们从黑暗引向光明,从幼稚引向成熟。

(作者:□交大附中特级教师李支舜)

高考语文各种答题技巧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 “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3、【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

高考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1、巧用信息整体把握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

高考语文阅读题的方法和技巧
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阅读答题技巧。⑴设疑法(悬念法)好处(思维方向):①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④揭示小说的主题。⑵写景法好处(思维方向):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都有哪些?
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心中要...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解题技巧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阅读题做题方法
“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

高考语文的解题技巧
阅读文学作品,注重情感体验,与作者交流,用心倾听,头脑重现生活场景,感受心灵共鸣,领会写作意图。提高效率,边读边想,边看边画,给自然段标号,找重要语句,用铅笔做标记,抓住题目的重点。掌握试题设计规律,总分或分总,先看总题,总体把握,后看分题,按顺序答题。题目互相启发,某题不会,先看...

高考语文的阅读理解有哪些解题技巧?
平时多做练习,总结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策略和解题方法,提高解题效率。保持冷静:考试时保持冷静,遇到难题不要慌张,先做会做的题,再回头处理难题。通过以上技巧的训练和实践,可以有效提高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部分的解题能力。总之,阅读理解不仅仅是对文字的理解,更是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思考。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题型及解题秘诀归纳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方法 1、快读浏览全文,领会基本思想 拿到浏览知道题以后,要快速将文章浏览一遍,在这一遍里领会作者主要讲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思想,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等等。2、带上问题,通读全文,做上标记 了解了文章的大致思想以后,就要认真查看文章后面的问题,对每一个问题的侧重点要...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如果我们在阅读时能画出这些句子,那么在回答第26题“文中的‘两重械梏’分别指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就能快速确定答题方向了。2、审题时要一字不漏。题目中每一个字(包括数字)都是有它的价值的,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这就要求我们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因为那样就有可能漏掉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