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简介

鲁迅作品简介

第1个回答  2005-11-16
祝福

《祝福》这篇小说叙述了乡间妇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故事说,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逃至鲁四老爷家帮工,数月后被卫老二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他们婚后生子阿毛,本来一家人过得不错,可是,后来贺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佣。由于祥林嫂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人,深为主人嫌恶,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便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做替身,以赎‘罪孽’。到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祥林嫂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终于被鲁家撵出去,沦为乞丐。在一个除夕之夜,祥林嫂在爆竹声中倒毙在雪地里。

鲁迅的这部小说在1946年改编为越剧《祥林嫂》,由雪声剧团演出,南薇编剧,袁雪芬领衔主演,被誉为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1956年,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推出,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
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小说《狂人日记》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剂。

鲁迅的创作:

《人之历史》(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

《域外小说集》(1909年,与周作人合译)

《古小说钩沉》(理论专著,1919,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1923、1924,北京新潮社出版

《怀旧》(1911,最早的作品,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

(1)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

A、《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明天》单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与车夫

《头发的故事》“看 / 被看”

《风波》1920,七斤

《故乡》1921,闰土

《阿Q正传》1921、12,连载于《晨报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节》

《白光》知识分子形象陈士成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1922年。

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楼上》(吕纬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铭

《长明灯》“看 / 被看”

《示众》“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尔础

《孤独者》(魏连殳)1925年,

《伤逝》1925年,涓生、子君,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

《离婚》1925年《语丝》,爱姑,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C.《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补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采薇》1935、12,“看 / 被看”

《铸剑》1927,原名《眉间尺》,“看 / 被看”

《出关》

《非攻》

《起死》1935、12,

《怀旧》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A、《野草》:抒情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1919,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

《风筝》1925

《影的告别》

《过客》

《这样的战士》

《复仇》

《求乞者》

《死后》

《雪》

《秋夜》

《腊叶》

《颓败线的颤动》

《一觉》

《好的故事》

B、《朝花夕拾》:叙事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1926.9

《藤野先生》1926.10

《阿长和<山海经>》

《范爱农》

《无常》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狗·猫·鼠》

C、《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出版,与许广平先生的通信。

(3)16部杂文集。

《热风》1925,北京北新书局,包括《随感录》

《华盖集》1926,北京北新书局

《坟》1927,未名社出版,包括:

《文化偏至论》(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摩罗诗力说》(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我之节烈观》(1918,《新青年》)

《我们现在怎样作父亲》(1919,《新青年》)

《春末闲谈》(1925,《莽原》)

《灯下漫笔》(1925,《莽原》)

《论睁了眼看》(1925,《语丝》)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6,《莽原》)

《华盖集续编》1927,北京北新书局,包括:

《一点比喻》(1926,《莽原》)

《记念刘和珍君》(1926,《语丝》)

《而已集》1928,上海北新书局,包括: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

《略论中国人的脸》(1927,《莽原》)

《三闲集》1932,上海北新书局

《二心集》1932,上海青光书局,包括: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1930,《萌芽》)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1930,《萌芽》)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1930,《萌芽》)

《“友邦惊诧”论》(1931,《十字街头》)

《伪自由书》1933,北新书局化名青光书局出版,包括:

《现代史》(1933,《申报·自由谈》)

《文章与题目》(1933,《申报·自由谈》)

《二丑艺术》(1933,《申报·自由谈》)

《南腔北调集》1934,上海同文书店,原联华书局出版,包括:

《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现代》)

《准风月谈》1934,

《集外集》1935,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花边文学》1936,上海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1937,包括:

《病后杂谈》(1935,《文学》)

《弄堂生意古今谈》(1935,《漫画生活》)

《阿金》(1936,《海燕》)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包括:

《死》(1936,《中流》)

《半夏小集》(1936,《作家》)

《女吊》(1936,《作家》)

《集外集拾遗》

未成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第2个回答  2005-11-22
祝福

《祝福》这篇小说叙述了乡间妇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故事说,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逃至鲁四老爷家帮工,数月后被卫老二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他们婚后生子阿毛,本来一家人过得不错,可是,后来贺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佣。由于祥林嫂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人,深为主人嫌恶,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便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做替身,以赎‘罪孽’。到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祥林嫂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终于被鲁家撵出去,沦为乞丐。在一个除夕之夜,祥林嫂在爆竹声中倒毙在雪地里。

鲁迅的这部小说在1946年改编为越剧《祥林嫂》,由雪声剧团演出,南薇编剧,袁雪芬领衔主演,被誉为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1956年,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推出,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
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小说《狂人日记》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剂。

鲁迅的创作:

《人之历史》(1907年在日本期间发表第一篇论文)

《域外小说集》(1909年,与周作人合译)

《古小说钩沉》(理论专著,1919,辑录唐代以前的小说)

《中国小说史略》,1923、1924,北京新潮社出版

《怀旧》(1911,最早的作品,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文言小说)

(1)3部小说集:两部现实题材作品集《呐喊》、《彷徨》,一部历史题材作品集《故事新编》。

A、《呐喊》1923年出版,共14篇:

《狂人日记》,作于1918年《新青年》,狂人,“看 / 被看”,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小说。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孔乙己》1919,孔乙己,“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药》1919,“看 / 被看”,在五四运动前创作的三篇小说之一。

《明天》单四嫂子,“看 / 被看”

《一件小事》1919,“我”与车夫

《头发的故事》“看 / 被看”

《风波》1920,七斤

《故乡》1921,闰土

《阿Q正传》1921、12,连载于《晨报副刊》阿Q,“看 / 被看”

《端午节》

《白光》知识分子形象陈士成

《兔和猫》

《鸭的喜剧》

《社戏》1922年。

B.《彷徨》1926年出版,共11篇。

《祝福》1924年,祥林嫂,“看 / 被看”。

《在酒楼上》(吕纬甫)1924年,

《幸福的家庭》

《肥皂》四铭

《长明灯》“看 / 被看”

《示众》“看 / 被看”

《高老夫子》高尔础

《孤独者》(魏连殳)1925年,

《伤逝》1925年,涓生、子君,鲁迅惟一的一篇以青年爱情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弟兄》

《离婚》1925年《语丝》,爱姑,也是鲁迅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C.《故事新编》1936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共8篇:

《序言》

《补天》原名《不周山》。

《奔月》

《理水》“看 / 被看”

《采薇》1935、12,“看 / 被看”

《铸剑》1927,原名《眉间尺》,“看 / 被看”

《出关》

《非攻》

《起死》1935、12,

《怀旧》作品中的人物名叫"晏之敖者",而"晏之敖"正是鲁迅的一个笔名。

(2)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A、《野草》:抒情散文诗集,共23篇。另有一组散文诗《自言自语》(1919,共7篇)发表于1919年,开“独语体”散文开河。

《风筝》1925

《影的告别》

《过客》

《这样的战士》

《复仇》

《求乞者》

《死后》

《雪》

《秋夜》

《腊叶》

《颓败线的颤动》

《一觉》

《好的故事》

B、《朝花夕拾》:叙事回忆散文集,共10篇,1928年出版。1926年最初在《莽原》周刊上发表时题为《旧事重提》,创“闲话风”散文的传统。

《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1926.9

《藤野先生》1926.10

《阿长和<山海经>》

《范爱农》

《无常》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狗·猫·鼠》

C、《两地书》书信集,1933年上海青光书局出版,与许广平先生的通信。

(3)16部杂文集。

《热风》1925,北京北新书局,包括《随感录》

《华盖集》1926,北京北新书局

《坟》1927,未名社出版,包括:

《文化偏至论》(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摩罗诗力说》(1908年,《河南》月刊,理论专著)

《我之节烈观》(1918,《新青年》)

《我们现在怎样作父亲》(1919,《新青年》)

《春末闲谈》(1925,《莽原》)

《灯下漫笔》(1925,《莽原》)

《论睁了眼看》(1925,《语丝》)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926,《莽原》)

《华盖集续编》1927,北京北新书局,包括:

《一点比喻》(1926,《莽原》)

《记念刘和珍君》(1926,《语丝》)

《而已集》1928,上海北新书局,包括: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1927)

《略论中国人的脸》(1927,《莽原》)

《三闲集》1932,上海北新书局

《二心集》1932,上海青光书局,包括:

《“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1930,《萌芽》)

《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1930,《萌芽》)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1930,《萌芽》)

《“友邦惊诧”论》(1931,《十字街头》)

《伪自由书》1933,北新书局化名青光书局出版,包括:

《现代史》(1933,《申报·自由谈》)

《文章与题目》(1933,《申报·自由谈》)

《二丑艺术》(1933,《申报·自由谈》)

《南腔北调集》1934,上海同文书店,原联华书局出版,包括:

《为了忘却的记念》(1933,《现代》)

《准风月谈》1934,

《集外集》1935,上海群众图书公司

《花边文学》1936,上海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1937,包括:

《病后杂谈》(1935,《文学》)

《弄堂生意古今谈》(1935,《漫画生活》)

《阿金》(1936,《海燕》)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包括:

《死》(1936,《中流》)

《半夏小集》(1936,《作家》)

《女吊》(1936,《作家》)

《集外集拾遗》

未成稿:《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
第3个回答  2005-11-16
祝福

《祝福》这篇小说叙述了乡间妇女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故事说,祥林嫂年轻守寡,婆婆在重债逼迫和卫老二的怂恿下,将她卖给山里猎户贺老六为妻。祥林嫂不愿再婚,逃至鲁四老爷家帮工,数月后被卫老二发现,抢至山中与贺老六成亲。他们婚后生子阿毛,本来一家人过得不错,可是,后来贺死于伤寒,孩子又被狼叼走,祥林嫂只得重回鲁家帮佣。由于祥林嫂两次守寡,被认为是不祥人,深为主人嫌恶,祝福时一切祭器、供品都不许她沾手。在极度的精神恐惧中,祥林嫂畏惧死后受罪,便将积蓄两年的工钱,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做替身,以赎‘罪孽’。到冬至祭祀时,主人仍大声呵斥,不许祥林嫂沾手。从此,她失魂落魄,犹如‘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一样,终于被鲁家撵出去,沦为乞丐。在一个除夕之夜,祥林嫂在爆竹声中倒毙在雪地里。

鲁迅的这部小说在1946年改编为越剧《祥林嫂》,由雪声剧团演出,南薇编剧,袁雪芬领衔主演,被誉为40年代越剧改革的里程碑。1956年,小说由夏衍改编成电影,上演后在国内外反响热烈。

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推出,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于1898年到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肄业,第二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02年毕业后即由清政府派赴日本留学,1904年进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中止学医,回东京准备从事文艺运动。是一次课堂上看画片的经历使他弃医从文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据解说,则绑着的是替俄国做了军事上的侦探,正要被日军砍下头颅来示众,而围着的便是来赏鉴这示众的盛举的人们。’他‘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又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他曾问办《新青年》的朋友:‘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那人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于是他便写了《狂人日记》,此后还陆续推出了另外十余篇。鲁迅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叫醒‘铁屋’中的人,使国人得救。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至于自己,却也并不愿将自以为苦的寂寞,再来传染给也如我那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发表在1918年5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上,后收入《呐喊》中。
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封建礼教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著名的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学作品。
小说发表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夜。由于辛亥革命的半途而废,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了。广大的农民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封建阶级依然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复杂尖锐。在这种形势下,鲁迅以他锐敏的思想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表示了彻底的反抗。小说《狂人日记》是投向封建礼教的一颗重磅炸弹,也是向世人提供的一副清醒剂。
第4个回答  2005-11-16
朝花夕拾01 朝花夕拾02 二心集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 野 草
长明灯<仿徨集> 肥皂<仿徨集> 高老夫子<仿徨集>
孤独者<仿徨集> 离婚<仿徨集> 伤逝<仿徨集>
示众<仿徨集> 幸福的家庭<仿徨集> 兄弟<仿徨集>
在酒搂上<仿徨集> 春末闲谈<坟集> 从胡须说到牙齿<坟集>
灯下漫笔<坟集> 寡妇主义<坟集> 坚壁清野主义<坟集>
看镜有感<坟集>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坟集> 论“他妈的”<坟集>
论雷峰塔的倒掉<坟集> 论照相之类<坟集> 娜拉走后怎样<坟集>
说胡须<坟集> 题记<坟集> 未有天才之前<坟集>
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坟集> 我之节烈观<坟集> 写在"坟"之后面<坟集>
杂忆<坟集> 再论雷峰塔的倒掉<坟集> 自序<呐喊集>
端午节<呐喊集> 风波<呐喊集> 故乡<呐喊集>
孔乙己<呐喊集> 狂人日记<呐喊集> 明天<呐喊集>
阿Q正传<呐喊集> 头发的故事<呐喊集> 兔和猫<呐喊集>
鸭的喜剧<呐喊集> 药<呐喊集> 一件小事<呐喊集>
第5个回答  2005-11-22
《呐喊》
《狂人日记》
《阿Q正传》
《彷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鲁迅简介的代表作品鲁迅的简介
1、《彷徨》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小说集,于1926年8月由北京北新书局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乌合丛书》之一,后编入《鲁迅全集》。《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了作者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精神,是中国革命思想的镜子。作品主要包括农民和知识分子...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50字
1、《呐喊》《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他于1918年至1922年间创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这部作品揭示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并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和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2、《彷徨》《彷徨》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创...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是什么?
1、《呐喊》《呐喊》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2、《彷徨》《彷徨》中共收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表达...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杂文集
他的文学作品以小说和杂文为主,还包括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2. 《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的《新青年》杂志四卷五号...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小说
1、《呐喊》《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该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以革命民主主义视角,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

鲁迅的主要作品及内容简介的作品揭示了什么
1、《呐喊》《呐喊》是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集,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后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该集从革命民主主义视角出发,秉持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深刻的社会矛盾。2、《彷徨》《彷徨》收录了《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11篇小说。作品展现了作者对...

鲁迅简介及代表作
一、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笔名鲁迅,是20世纪中国的关键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也是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他视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涵盖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和翻译,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代表作:1...

鲁迅的作品一个要简介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

鲁迅简介及代表作
一、简介: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

鲁迅简介的代表作品
1、《彷徨》:鲁迅于1926年8月出版的小说集《彷徨》,收录了包括《祝福》、《在酒楼上》、《伤逝》在内的11篇小说。这些作品反映出作者坚定不移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立场,并被视为中国革命思想的重要反映。该集子主要描绘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两个阶层的生活,其中农民生活以《祝福》和《示众》为典型,而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