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税和漏税怎么区分

这两个是怎么区分的呢?有没有交叉?

第1个回答  2018-07-02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

漏税,是由于纳税人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

偷税与漏税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

1、主观方面不同。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

漏税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这一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

漏税与偷税的转化,漏税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偷税。例如,漏税行为发生后,漏税者自己发现或由他人告知,但漏税者不予主动改正,而采取欺骗手段不向税务机关申报所漏税款,漏税行为就转化成为偷税行为,这种情况完全符合偷税的构成要件,但是偷税行为不可能转化为漏税。

这是因为偷税行为完成以后,犯罪就不可能有任何的逆转可能,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分别认定为自首或者其他犯罪情节,减轻其刑事责任。

3、法律后果不同,偷税达到法定结果即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是一种违法行为,行为人只须补缴税款并交纳滞纳金。

《税收征管法》第52条第2款也规定:“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末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延长到五年。

偷税罪,是指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缴纳税款,情节严重的行为。

拓展资料:

“偷税罪漏税罪”(逃税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偷税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11-02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伪造(设立虚假的账簿、记账凭证)、变造(对账簿、记账凭证进行挖补、涂改等)、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以冲抵或减少实际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对偷税行为,税务机关一经发现,应当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和滞纳金,并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构成偷税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偷税是指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用欺骗、隐瞒等方式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如为了少缴纳或不缴纳应纳税款。有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有意虚增成本、乱摊费用,缩小应税所得额;转移财产、收入和利润;伪造、涂改、销毁帐册票据或记账凭证等。偷税损害了国家利益,触犯了国家法律,情节严重的构成偷税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的一种,对构成偷税罪的要依法惩处。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偷税,除了补缴少缴或未缴的税款以外,还要根据情节的轻重分别给予五倍以下的罚款,或者五倍以上的罚金和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纳税人无意识地漏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漏税是由于纳税人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错用税率,漏报应税项目,少计应税数量,错算销售金额和经营利润等。漏税与偷税有着性质上的区别,判定漏税的关键是并非故意,因而在处理上也不同。税法规定,对漏税者,税务机关应当令其限期照章补缴所漏税款,逾期未缴的,从漏税之日起,按日加收一定的滞纳金。1988年1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整顿税收秩序加强税收管理的决定》规定:对临时经营者漏税的,可以按照规定扣留其部分货物,限期缴纳;对逾期仍未缴纳的,经县(市)以上税务局长批准,可以将所扣留的货物变价抵缴其应缴纳的税款、滞纳金和罚款。要从根本上杜绝漏税现象,除了对漏税者进行经济上的惩罚外,最关键的是对漏税者进行税法知识和财务知识的教育,使得漏税者懂得税法,健全财务制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05

偷税罪与漏税罪的区别

1、主观方面不同。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而漏税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上则不具有这一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在客观上区分二者,应注意:凡是没有采取法定手段偷逃应纳税款的,

拓展资料: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有关规定,纳税人进行偷税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的百分之十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偷税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偷税的。

二、“偷税漏税罪”(逃税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及第二百一十一条的规定,对逃税罪的处罚方式如下:

1、对自然人犯罪的处罚: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2、对单位犯罪的处罚:
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单位犯本节第二百零一条、第二百零三条、第二百零四条、第二百零七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零九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3-25
偷税与漏税的主要区别有三个方面:

1、主观方面不同

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

漏税的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观上则不具有这一目的。

2、客观方面不同

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在客观上区分二者,应注意:凡是没有采取法定手段偷逃应纳税款的,一律不能认定为偷税;即使采取了法定手段未缴或少缴税款,也不能一概认定为偷税,还要注意从主观上进行甄别。因为主观上的区别才是偷税与漏税的本质区别。

实践中,还有一种“明漏暗偷”的情况,即纳税人采取法定手段,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但一旦被税务人员查出,则以业务不熟、工作过失或对税法及财务制度不精通为由加以搪塞。对这种情况,可以从两方面认定:

一是从客观行为上判断。如行为人有伪造、变造、隐匿账簿、记账凭证的行为,可以认定行为人是偷税。当然,对于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和虚假纳税中报无法在客观方面加以区分,就不能据此认定其是偷税行为。

二是从事后态度上判断。对漏税行为,行为人一般都能主动承认错误,并补缴税款;而偷税行为人往往会百般抵赖,只有在证据确凿,要追究其责任时,才会补缴税款。当然,这种区别是相对的,只能在定性中起参考作用,认定是偷税还是偷税综合考虑。
第5个回答  2022-04-06
01:56
偷税是指纳税人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为目的,采取各种不公开的手段,隐瞒真实情况,欺骗税务机关的行为。按照新的《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偷税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伪造、变造、隐匿和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二是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仍然拒不申报;四是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即在纳税申报过程中制造虚假情况,比如不如实填写或者提供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及其他的纳税资料等。逃税是指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税款的行为。这种行为有以下特征:纳税人必须有欠缴税款的事实,即在税务机关核定的期限内没有按时缴纳税款。同时,纳税人有转移、隐匿财产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产生了税务机关无法追缴缴所欠税款的后果。这种行为与偷税不同。偷税是纳税人采取隐匿事实、伪造账目,隐瞒应该缴纳税款的数额;逃税是纳税人承认应纳税额,但采取转移、隐匿财产的手段,隐瞒缴纳税款的能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漏税和偷税有什么区别
2、客观方面不同 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在客观上区分二者,应注意:凡是没有采取法定手段偷逃应纳税款的,一律不能认定为偷税;即使采取了法定手段未缴或少缴税款,也不能一概认定为偷税,还要注意...

漏税和偷税有什么分别
两者的区别是:(1)性质不同。“偷税”是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漏税”则是无意发生的漏缴行为。(2)处罚不同。对于“漏税”的纳税人,除限期追补漏缴税款外,还可处以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倍以下的罚款。而对“偷税”的,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偷税款外,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

偷税和漏税的区别
法律分析:1、定义不同。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漏税是由于行为人对税收规定、财务会计制度不了解,或由于疏忽大意漏报应税项目等过失行为,而导致不缴或少缴应纳税款的行为。2、处罚方式不同。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

偷税和漏税的区别
法律分析:偷税和漏税的区别: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是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等欺骗、隐瞒手段来不缴或少缴税款,而漏税不存在任何故意的作为或不作为。偷税达到法定结果即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而漏税是一种违法行为,行为人只须补缴税款并交纳滞纳金。法律依据...

漏税和偷税有什么区别
一、漏税和偷税有什么区别1、漏税和偷税有什么区别如下:(1)偷税是出于故意,而漏税是过失行为。偷税行为人明知会造成国家税收损失,而积极希望或追求这一危害结果;(2)漏税的行为人对危害后果应当预见却设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偷税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漏税行为人主观...

偷税和漏税的区别
偷税和漏税的区别:1、概念不同:(1)偷税是纳税单位和个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用欺骗、隐瞒等手法逃避纳税的行为;(2)漏税是纳税人因无意而发生的漏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2、性质不同:(1)偷税是故意违反税收法规的行为;(2)漏税则是无意发生的漏缴行为。判定漏税的关键是并非故意,因而在处理上...

漏税和偷税有什么区别
漏税和偷税的区别如下:1、偷税是纳税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通过欺骗、隐瞒等手段逃避纳税的违法行为;漏税则可能是由于疏忽或无意中未能完全申报应纳税款;2、偷税行为通常涉及故意少报、瞒报应税项目、销售收入和经营利润,或者虚增成本、乱摊费用以减少应税所得额;3、偷税行为可能包括转移财产、收入和...

什么偷税和漏税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出现偷税漏税时的处罚?
偷税与漏税,两个概念看似相近,实则有着本质的区别。偷税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故意违反税收法规,采取各种手段,如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多列支出、不列收入等,从而不缴或少缴应缴税款的行为。而漏税则是因过失未缴或少缴税款的行为。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以及法律后果上。主观...

偷税漏税怎么样区分
偷税与漏税的三个主要区别在于主观意图、客观行为及法律后果。在主观方面,偷税行为人旨在非法获取利益,而漏税则非故意追求非法收益。客观行为上,偷税采取欺骗手段,而漏税则因过失而非故意。至于法律后果,偷税达到法定标准构成犯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漏税则仅被视为违法行为,需补缴税款并支付滞纳金。《税收...

偷税与漏税有什么区别
1、偷税与漏税的区别偷税是行为人以偷逃国家税款为目的的故意行为,而漏税是纳税人并非故意未缴或少缴应纳税款,属于无意识而发生的过失行为。造成漏税的原因一般有:(1)纳税义务人不了解或不熟悉税法规定和财务制度,或因粗心大意、工作草率而错用税率、...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偷税与漏税有什么区别的知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