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书能畅销?

关于教育子孩子如何远离网吧方法的书,能否出版?

本来是做为资料写的,是根据近段时间一些家长及一些老师的提问写的,越来越多,想做为书出版
但是从来没有过出版书籍的经验,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出,及如何出?
恳请有经验的朋友给个建议。

不知道现在这类的书是否能畅销,社会需求程度如何?

QQ:565430425
E-MAIL:knn@yeah.net
如果有出版界的朋友可以指点我一下吗?
比如此类书的市场现在是否饱和?
写书的角度,书的定位等?

一、近年来国内畅销书市场大透视

1、畅销书从无到有,一支独秀

畅销书被关注实际上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原来也有畅销书,但那是计划经济下的畅销书,其中最畅销的是毛选。实际上畅销书真正被关注是在出版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间。但是,对畅销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实际上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正视的,那就是,畅销书现在已经成为了目前图书出版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畅销书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利润比率和市场比率也是必须正视的。图书商报的总编王一方副总编谈到,开卷公司有一个调查,认为畅销书市场目前还是二八的比例,也就20%的畅销书占80%的市场份额。这个说法从全国市场来看是否属实,我不能确定,当然也要排除特殊的教育出版这一部分,但是,我们出版社的情况是符合这个规律的。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我们社这几年主要做了这几本畅销书。去年,崔永元的《不过如此》发行量是104万本,它的码洋(定价×印数)是2000万元。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发行量是46万本,码洋是将近1000万元。崔永元的书的利润是300多万元,余秋雨的利润是将近200万。所以两本书整个的码洋是3000万元,利润额将近500万元。我们社是个比较小的社,不到30个人,每年配给我们的书号是110个左右。我刚才说到这两种书。还有几种,大概发行量是5万到10万本左右,在我们整个书的品种之间占了不到5%。但是,它们的码洋额占到了70%,利润额占到了60%。这是去年的大体情况。前年,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发行量一共是61万本,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发行了40多万本,两本书加在一起大致100万本左右,比率、码洋数加起来和去年比差不多。前年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发行了40多万本,吴小莉的《足音》发行了将近30万本,还有一个《贫嘴张大民》发行了10万本,这个累计数大体就是这样一种状况。因此,我之所以今天要说畅销书,就是因为它是目前出版业,至少是我们这样一种小型出版社的经济支撑力,非常重要!
可能在座的各位并不太了解目前出版社的实际状况。目前,除了教育类出版社以外,文艺类出版社,我们社还不是纯文艺类出版社,文艺出版社根据出版署对于出版社出版范围的规定,只能出版文艺类的书籍。文艺类的出版社完全得走市场化的路子,日子不好过,只靠卖一两万本的书,我个人感觉,要养活一个出版社是很难的。所以我觉得,文艺类的出版社特别需要学会如何运作畅销书。这一两本书,以崔永元300万的利润来说(现在一些出版社以卖书号为生。)相当于,它得卖100号才能够达到崔永元这本书的利润。所以,我觉得文艺类出版社千万不能功利心太强。畅销书做起来虽然非常难,但是回报也相当的丰厚;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这是市场必然的规律。我说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大家说明:做畅销书和研究畅销书完全是值得的。这是一个很基本,很直觉,很现实的想法,也是我们出版社这几年经验的总结。

2、何谓畅销书,案例分析、拨云见天

关于什么是畅销书,我想在座的有些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好多也是很专业的同学和老师。对这个问题大家也许都不陌生。其实在国外一些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对这一定义的界定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美国的《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基本上是按照数量来决定某本书是不是畅销书。他们的畅销书发行量也比较大,有的一发一两年下来就是上千万。但是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法国,他们对畅销书的界定就不仅限于数量,还有其它的一些规定。就是由评委们一起来做一个评定,然后整体评出畅销书。好像品味方面还是很讲究的。但是就我们国内来讲,自从出版业转入市场化以来,基本上还是以数量来界定的。用以判断的标准无非是一些大报纸的或者图书城的排行榜。没有别的因素,就是发行量而已。能够算作畅销书的销售数量,去年文艺类的畅销书,很荣幸,都是我们出版社的,第一位就是崔永元的104万本,第二位就是余秋雨的46万本。前十位,我们调查了一下,就是发行量20万以上的,也就是说,发行量在20万以上的就可以进入畅销书的前十位。社科类的畅销书,像《谁动了我的奶酪》,前一段时间已经发行了170万本,但是我估计现在应该有所突破了。《穷爸爸、富爸爸》发行了7、80万套,按套算,《哈里波特》也发到了将近百万套。我们目前的排行榜是被分为了这几类:文学类、社科类、少儿类、英语类、漫画类。漫画类在前几个月是朱德庸的《涩女郎》那一套东西,每年发3、4万套。通过排行榜,我感觉大概是因为畅销书的概念还没有完全被正面认可,所以它的发展还是不太规范,而且盗版的现象很严重。崔永元的那本书我们是发了104万本,但是据说盗版发行了200多万本。我为什么会相信这个呢?因为被交到我们手里的盗版书的样式和品种一共有46种,就是说一种如果只印两万,也将近百万了;而这46种只不过才是从全国1/3的城市里搜集到的。盗版形式在目前的改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批量的数量很少。盗版商也很聪明,他不会一下子就印上10万册。一个地区一般只有一个盗版商,各自为战。每个盗版商印两三万本,这两三万本就能挣三四万块钱。它品种多,累计起来,赚的也就够了。我们社在92年出版的《王朔文集》,到现在为止,盗版的版本已经不下200万套了,这是我们初步的调查。所以,像目前的这种市场情况,很难确定你的书究竟会畅销到什么程度。但是从正版来讲,整体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情况。但是跟国外的畅销书相对照,仍然是没有办法比的。但是,我认为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国民、读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再加上我们图书出版业的整体规范,我估计数量会上去的。但是由于现在咱们图书的畅销品种很多,所以累计数估计也不小。以上就是我们现在出版业畅销书的一个基本情况。

二、畅销书策划经典三部曲

1、应时而生、洞悉社会潮流;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

关于畅销书的其它一些问题,我想谈三点,都是自己的感受,谈完也希望跟大家有个交流的机会,和大家共商榷。一个就是关于畅销书的变化问题。我的题目是:畅销书的变化特征——与时俱进。这个话题虽然很大,但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许多作者找到我的时候都说:“老金,我这本书两年前就发了5万本。”这样的情况很多。我们的编辑就会跟他说,两年前可以发5万本,现在可能会发20万本,但是也可能连2000本也发不到。这就是一种变化,不用说两年,就是仅仅半年,变数也是很大的。还有其它的一些例子。比如说某本书,我确定发它,我觉得这本书的市场应该是这样,但是它做完以后,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样。这是很有可能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与时俱进的问题,也就是说整个大的社会环境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有时候看不出来,你感觉不出这种变化对你的影响,但实际上一定都是在变化着的。在座的各位都很年青,但是我想大家一定都还有这样的记忆,也就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个时候,什么书最畅销?大家可以回忆一下。除了再版的那些古典名著一类,最畅销的就是文学书,小说。这个跟当时的一个出版状况很有关系:也就是当时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出版?应该出版什么?如何进行出版?也就是出版还没有发展到一年有14或15个品种的这样一种情况。那个时候真是小说一支独秀,几乎每一个作家都有一夜成名的经历。可能在座的有很多都是文科学生,应该都知道这种情况。其中包括不同类型的作者和作品,像伤痕文学,改革文学,莫言的红高粱等,大家都该众所周知吧。我们后来在分析这些情况的时候谈到当时为什么文学书这么好发,许多现在的作家就非常有失落感。当时的书怎么就那么好发?现在为什么就作不到呢?他们就不相信。我们跟作家谈的时候,通常在这个问题上都要花特别多的口舌,但是事实就是这个情况。因为当时刚刚从文革中走出,好多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没有确定。国家要朝什么方向走,改革开放的方向,市场经济的方向,没有确定。当时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以后能挣多少钱,用咱们现在的话讲,实际上就是咱们国家民族的大事没有得到解决。小说偏偏爱关注这些问题。我们的作家用这些比较形象的,稍微有一点艺术表现手法的,讲故事的方式对国家,民族的命运进行关注。80年代出了一批的作家,他们的书非常的好卖。上到王蒙,下到苏童、王朔这一批。王朔的一本《过把瘾就死》当年算是爆发了,其中盗版的,一个湖南盗版书商就盗版了40多万本,你就可见当时的发行量。与其说老百姓在看小说,不如说是通过小说在关注国家的命运,实际上就是这样。所以我说当时的文学书好卖,实际上是有它的社会背景的,社会的大的原因的。仅仅过了十年,到现在就不一样了。我觉得在座的大概有些人能数出市场上现在的畅销书品种,一年中间,首先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畅销书的多元化,在多领域中齐头并进。文学类仍然有畅销书,但是真正的文学类畅销书在畅销书的比例中占的份额很少。而且是记实文学的畅销书更好卖一些。刚才我说的崔永元的书,白岩松的书,都被放到文学类的书当中,可实际上也可以放到社科类中。文学类的书一直比较畅销,但是量都比较小,跟崔永元的40天发了80万本的记录根本没有办法比。还有一类就是素质教育的,子女教育的,也比较好发。还有像理财类的,英语类的,包括网络文学的,都会比较好发。《第一次亲密接触》发到现在大概也是上百万本,有四五年的时间了吧。前三年一直在排行榜的第一位。所以这些情况就说明畅销书的变化非常大。至于原因,我觉得不用说就已经很清楚了,因为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一个问题非常非常的明显,就是市场竞争的极其激烈化。因为市场的竞争,所以涉及了一系列的话题。比如子女教育的问题,《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我就觉得绝对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这两年这么好发,就是因为现在社会对尖端人才的需要。对于这种人才观,家长和学生都觉得只有在国外转一圈回来才算的上是人才。所以现在出国那么热,哈佛又是这样一个闻名于世的学校。不过我可以讲,《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的策划、编辑工作做的也很到位,让这本书卖的很好,这本书最后是卖了130多万本。这就说明了畅销书是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奶酪》好发,大家认为是它的宣传、炒作很到位,而我个人则认为它最大的优势是借了“势”了。大家可以看看这本书的封底上有一段话,“全世界头号的、前百位的大的企业的CEO都对这本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而且每个人只有一句,一目了然。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就是用一个很浅显的、带有点寓意的故事,以一个很好让人接受的形式向人们指出了应该适应变化、迎接变化、才能寻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生存点这样一个道理。还有《穷爸爸、富爸爸》为什么好卖的原因与现代的读者需求很有关系。我这里并不是对读者有什么亵渎,只不过要说的是现在的社会,实用类的书一般会比较好发。读者真的恨不能直接从书里看出人民币、看出桑塔纳。同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在变化,媒体也在变化。当初文学书好发的时候,图书绝对是强势媒体,电视不太发达,报纸、期刊对图书尚构不上威胁。到现在,报纸大概是七、八千种,杂志是四、五千家,电视有那么多的频道。所以,图书的强势地位一下子就一落千丈。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书不太好卖,或者说读书分流,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2、市场细分,定位读者群体;雅俗共赏,调制大众品味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畅销书的目标追求。畅销书的阅读是一种大众阅读,实际上也就是图书的读者群的问题。一句话,什么人在读畅销书,出书出给谁看。现在,全国一年的新版书是8万多种,再版书是6、7万种,加起来大概是14万种,品种浩繁。这些品种之间,它的读者数量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个大家应该很清楚。读清史的人数和读二月河的帝王系列的人数绝对是不一样的。读甲骨文研究的人数和读金庸的书的人数绝对是不一样的。畅销书作的就是后者,也就是针对人群多的这样一个阅读兴趣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不好意思承认这个。我觉得一定要承认,畅销书就是给这些人读。大众的数量要比小众的数量多出10倍、20倍,甚至百倍。畅销书认定的就是这群人。实际上,阅读的层次是非常的明显的,而且大家的选择是非常的多样化。这种情况之下,一个人不可能什么样的书都喜欢读。

现在,我想谈谈我们自己对畅销书的阅读主体作的一个分析,就是哪些人在读畅销书。这算是一家之言吧,之后我们可以共同讨论这个分析的正确性。我们认为,畅销书的阅读主体,目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13岁到17岁,初中和高中学生为主要群体。比如《哈里波特》、《魔戒》、《哈佛女孩刘亦婷》、韩寒的《三重门》,应该是这个群体的阅读对象,这群人的阅读非常具有强势。但是他们的阅读是非常有特点的。特别是初一到高三,一共有六年,这中间是有区别的,是非常不一样的。这部分人的阅读特点就是他们的阅读还带有很大的家长和社会的引导性,就是自主阅读能力差一点。他们刚刚接触社会,要让他们去读一些课外的东西,在选择上就会有很大的问题。所以,家长和社会就会出来干涉:你能读什么,不能读什么。家长给你做主。所以做书的人一定要注意分析家长的选择。这是其一。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的教材和教辅的压力特别大,其实课外的阅读量并不大。还有一个比较本质的特点就是,这群孩子的阅读兴趣实际上是非常广泛的,尤其是对成人阅读的外部世界,实际上是有特别多的自己的看法的,不要看他们只有这么小的年纪。所以我觉得这三个特点应该是决定我们在给这群人做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我的观点就是在给每一群人做书时,都应该对他们进行细细的分析,做的不宜多,因为他们看不了这么多。就一本足已。而且要做的看上去很正义,很向上,很激励。这就涉及到畅销书的品味问题。我在后面还会有涉及到这个问题。所以13-17岁的这一段,我们分析了一下,这些年的畅销书,可能有50%的品种是这一部分人在看。第二个群体就是18-22岁的大学生群体,可以延伸到研究生这一块。在座的今天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大学生。我不太了解你们的心理状态,但是我知道有一类书,只要出来,就是大学生在买。比如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和崔永元的这本书,以及进入社会以后的这些书。我凭着自己的感觉觉得现在的大学生跟过去的大学生很不一样。现在的大学生在学校里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以外,考虑的就是将来以后怎样进入社会。所以他可能不仅学自己的专业,还学专业以外的很多的东西。我们认为,这一时期更多的是一个成长规划期,阅读的面也会更宽泛,更深入,层次也会更高一些。这一群体绝对是强势部分。因为在西北的一些地方,余秋雨在那里签名售书的时候,他们真的是在那里拿着饭票买书。家长也不像孩子在初中和高中时候那样会下很大心思给他们买书了,因为上大学了,相对应该独立了。钱在学生的手里,有很多去处。真的花到买书上,还真是得掂量一下。所以我们在做书的时候,通常会考虑到定价问题。就是考虑到学生这个阅读主体的消费水平。第三个阅读群体就是22-45岁这样一个年龄段。他们的特点就是已经进入社会,要在社会中随社会的调整和变化而调整变化。所以这个时期的书是要以能为他们充电,帮他们转岗为目的。刚才我们提到的《穷爸爸,富爸爸》,《奶酪》一类的书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在读。尤其是那些进入外企或者合资企业,虽然收入比较丰厚,但是稳定性并不好的这样一群人。特别是进入35岁以后,他们有一种比较强的经济实力,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时候他们要想买书,掏钱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做他们喜欢看的书。什么是他们喜欢看的书,这个面比较宽,我觉得许多类畅销书都会诞生出来,总量不大,但是每一个基数都会有一点。比如说5万到10万本,10万到15万本都有可能有。比如我们最近做的迟莉和张抗抗的两本书,首印都是15万本,我们做了一个调查,这些书的目标读者就是这些人,特别就是这群人中的女性群体。迟莉的书大部分都是女性读者,30-45岁的女性在读。感情生活的变化,还有等等的其它一系列的东西,都在其中表达的淋漓尽致。大家在其中找到寄托,或者是进行宣泄。这其中,我们觉得在这个年龄段,女性读者的量要大大的高于男性读者。有人讲男人看报,女人看书,就是指这个年龄段。因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是不用在外面继续做事情了,她们往往追求更细腻的读书享受,开始与港台靠近。报摊上20块钱以上的高档杂志,买的人大部分都是这类女性读者。所以,我们在做这一部分书的时候,眼前浮现的大部分都是女性读者。就连崔永元都说他的那本书,40岁以上的女性最爱读。整个三个读者群的分类大致就是这样。13-45岁,往上走和往下走都不是没有读者群,但是13-45是强势市场,其它人群不可能形成有规模的畅销书市场。但是,13-45岁这个年龄段,实际上还是应该可以有一个更加细分市场的。有些人大概觉得市场越是细分,书就越不好卖。实际上不是这样。读者群越是确定,书就越是好卖。国外好像有一本杂志叫《十七岁》,就是一本专门给17岁的孩子办的杂志,发行量就是非常的高。我们也尝试想以后做这样的书,因为它的人口基数大,宣传好了,很容易就能卖到十几万册。

关于畅销书的问题,我想谈两点争议比较大的方面。每次跟大家聊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问题,就是畅销书的品味问题。因为大家一般都认为畅销书都比较低俗,下架率高,留不住。有些同志跟我说老金你的书卖的挺好,但是在书架上放不了几天就下了。这种说法比较多。这种说法经常会干扰我们的编辑做畅销书的决心。如果说畅销书的品味比较低俗,它是不可能畅销的。《上海宝贝》绝对不是因为它本身好而卖的好,而是因为这本书一下子不让卖了,结果反而卖的好了。《上海宝贝》在畅销之前,走了一年时间才走了一万本不到。她在四川签名售书的时候正好感上我和白岩松也在四川签名售书。卫惠确实是比较会做戏,引起了四川媒体的惨烈竞争,竟然在饭馆里抢卫惠。现在卫惠的书国内不让发了,但是她的海外版权反倒是火了,爆发。我认为畅销书的品味,应该是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的那个点上。我经常跟我们编辑说,做特别高雅的书,高到和者太寡的情况时,确实是不会有几个人看的。我们曾经做过这样的几本书,确实不好卖,你有多好的心愿也不行。所以最好的编辑,就是要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你要做的特别低俗,你试一试,你要把封面做的稍微低俗一点,家长就会出来干涉。其实,我十分相信现在读者对品味的把握能力是很强的。他找的那个东西,真的不是那种俗的都不能看,或者是高雅到自己都看不懂的那种书。他选的是中间的那种。所以现在的许多出版社都是在让自己的编辑做这样一种训练,去找这样一个平衡点。所以我认为,越往后发展,随着读者品味的提升和改变,随着阅读兴趣选择的拓宽,这个点可能会越来越高。比如《时间简史》,我觉得挺难懂的,但是卖的很好。《徽州》这本书,因为印制特别精美,有品味,所以卖的也特别好。三联有几本书,累计发行量也不小,它除了金庸的书卖的好,有几本很学术的书卖的也很好,这就是证明之一,除去因为人口基数大,再就是品味的问题。关于留存下来还是留存不下来,我说一说排行榜的问题。现在的畅销书,比如崔永元的那本,是在排行榜的第一名的位置上待了5个月。因为排行榜是一个月发布一次,一共五次名列第一,到现在半年多,一直没有出过前20名。像《三重门》也在排行榜上停了一年半的时间。但是一年十几万种书中的其它的书,除了这种畅销书,其余的三个月一律下架,无论这本书的学术价值有多高,或者说多有意义。因为新华书店本身也要赢利,它不可能把卖不掉的书一直摆下去,新书很快就会跟上来。所以畅销书在目前的出版业,可以说是占了很大的作用。新华书店不说,街头的那些小书店,完全进的就是畅销书,卖不动的书它根本不进。大书店现在也在向这个方向走。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无论是大书店、小书店,它都有相当一部分学术性很强的书。它认为一直好卖的,它就会一直放在那个地方。另外还有一些专业书店,比如一些外语书店,科技书店,它们不是靠这些畅销书来挣钱,它是有一些其它的营销方式来支持它,完全来走专业书的路子。所以我刚才说,如果这样比,畅销书在书架上停留的时间要比其它类的书多的多。但是如果要拿畅销书来跟《红楼梦》比,跟《围城》比,跟巴金、老舍、鲁迅的比,是根本没有办法比的。但是像这样的书,几千年来能留下几本?所以我经常跟我们的编辑讲,不要想在一本畅销书上把所有的东西都做足。如果想让它流芳千古,又想让它上一百万,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说,畅销书只要品味适中,把量做上去,能保持到一年、两年就算功德圆满,比如白岩松的那本就是2年时间卖了61万本。一本书在畅销期可以卖多长时间,在非畅销期又可以卖多长时间,都是很有规律的。所以我说,我们是不可以给编辑太多的压力的,要把一本畅销书做的十全十美,所有的社会责任在一本书上全部都体现出来,那不是现实。当然了,也不排除我们有这种美好愿望,一本畅销书没准真可以持续很长时间,比如《王朔文集》,就卖了10年。从92年到现在,一直在走。10年合同期满了之后,他闲我们不给他印,转走了。真的是卖了整整20年。我认为王朔的语言渗透能力是很强的。像《过把瘾》、《玩的就是心跳》,至今仍然是各大媒体用作标题的语言。我觉得这就是作品的力量了,你还能要求它怎么样?另外过去有一些老作家的话,真正能够像这样流传下来的也真没有很多。所以我们应该对畅销书更加宽容一些,有一点效益就可以了,更何况有这么大的效益呢?另外就是畅销书和一些精品书(发行量比较小的一些书)的关系。从数字上看其实就很清楚。畅销书不过5种,其余的全是发行量一两万本,三五千本,面向非常小的读者群的书,全国都是这样。全国的十几万种书里面有一千种20万以上的书就已经很了不得了,就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太大了。其它的书都是这种发行量不太大,面向读者比较固定,比较精品的书。但在这十几万种书里面,有大量雷同的书。真正要做的专业价值很强,研究价值很强,研究成果可能流传下来的书的品种其实也不是很多。我觉得如果用做畅销书的这种手法来做这类书的话,效果应该也很好。这些书就有可能从原来的三千册发到三万册。所以我觉得,根本不必担心出版社做这种书的力量,它有大量的书号保证,问题是到底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做这个。另外对出版社的社长来讲,他要倾斜他的精力和财力,有多少倾斜到这些书上。所以我又必须提到畅销书了,就是他必须要做几本畅销书,挣点钱来养这些书。如果你没有现成资金的话,情况就必须是这样。我们那年还做过一套《中华文学通史》,是社科院文学所张炯他们主编的。这套书因为印的不太多,码洋也就是1000万元,前期投入量200多万。它跟畅销书不一样,畅销书是先收钱,书商会急着给你送钱,这种书不行,这种书就必须先垫上钱。但这个书到最后还是盈利50万元左右,因为这个书的运作很不错,很成功。所以我就觉得这些书在运作中必须做到互补。

3、营销运作、贯穿编辑始终;精心打造,策划设计互动

最后一个就是关于畅销书的运作方式。时髦的话叫“精心打造”。现在出版业有一句话叫做“做书”,不叫“出书”。我非常同意这句话。现在做畅销书的编辑是做一本畅销书就脱一层皮,非常非常的累。现在的出版流程一般叫做“编,印,发”,就是“编制,印刷,发行”。现在看来出版业的这种做法需要改变。比如说编辑,就不能只是案头,还应该会策划,印制也要配合编辑,发行不能叫发行,应该叫营销。所以很多出版社的发行部现在都改称为营销部。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一些片面。我个人认为营销这个概念应该是从头到尾,最重要的是编辑要有营销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内容为王”。好多记者来我们这里都说,觉得我们社特别会炒作,一本书宣传宣传就做出来了。这绝对是个误解。可以这么讲,如果一本书不好,怎么炒都是不行的,我们有这样的经验教训。如果这个书确实不错,你暂时放弃它的宣传,人际传播都可以积累起来。我们前一阵给一个叫李奇的小品演员出了一本书,叫《杂碎汤》,当时我就很有看法。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名人都可以出书,读者对名人是有看法的,对你的写作能力,能不能出书是有判断和分析的。有些人出书读者会有期待,有些人他就不会觉得你的书能卖。但是编辑要出,社长也就只能说,那就做吧。宣传是铺天盖地,晚报上了一个整版,还开了一个很大的会,中国第一流的笑星全参加了。但是两万本到现在还是怎么都发不出去。当然,这其中还涉及一个问题,就是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对话能力。李奇坚持前面是随笔,后面是诗歌,更何况有些诗歌更像顺口溜。读者翻开以后发现情况不对,就会拒绝阅读,形成这样一种情况。但是我们的编辑特别特别的敬业,从头到尾的策划都非常非常的到位。关键就在于料没有选对,内容有问题。所以现在特别要提到的一点就是编辑要有营销的思路,要有市场的敏锐性和决断性。一个出版社在有七八编辑的时候,你就能发现,有的编辑看到一个选题就会觉得“呦,这个选题不错,能发”,有的编辑就是从头到尾看一遍,然后一点感觉都没有。我这里举个《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的例子,我们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1-19
先花银子找个NB的书评,
再找一大书商谈好分成比例!(这是最重要的)
有书稿可千万别急着出手啊!
就你给的题目和内容看应该是不错的!
但要任何一本书要卖的好,也要进行很好的包装!
这样的工作书贩很容易就能办的很好!发行量也要看你找的书商的实力和规模了!
给他们先看看目录和内容简介,要注意谈好之前别把书稿传给人家!
要不人给换个名字就漫天的买去了,
你看着也没辙了,要保护好自己 的产权!!!
第2个回答  2005-11-22
建议你参考一下近期同类的书籍
另外各大书店的销售排行榜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同时,如果您的书想出
可以多和出版社的编辑及现在的正规的出版商进行联络,给1-2万字的书介绍,及您的相关信息(个人背景、经历,以往的经历等)发给编辑或书商,应该有销路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5-11-18
应该能畅销,但关键问题是你的写的是否对家长有用,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呵呵!
第4个回答  2005-11-18
这样的书能畅销,现在全社会尤其是家长,应该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2023年十大畅销书
我认为2023年十大畅销书有:1.《人类简史》- 以全新视角看待人类历史,受到各领域大佬喜爱。2.《道德经》- 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经典,许多名人都是老子粉丝。3.《万历十五年》- 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历史经典,描绘了明朝走向倾覆的一年。4.《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的历史观,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展示精彩历...

2023年畅销书籍排行榜最新
2023畅销书籍排行榜前10如下: 1、《徐霞客游记》。 2、《上古神话演义》。 3、《数学来了!》。 4、《实用英语句典》。 5、《中国工艺1000例》。 6、《活着》。 7、《百年孤独》。 8、《呼兰河传》。 9、《胡适文集》。 10、《堂吉诃德》。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举报 为你推荐:特别推荐 电动车多次降价...

一般书籍的销量达到是多少算畅销书?
每个出版社对于畅销的销量界定会有不同,但一般认为,如果一本书出版当年能够卖到10万册的话就是畅销书了,也有些出版社定为出版当年能够卖到5万册以上就算畅销书。

要卖多少本书才能称为畅销书
畅销书的生成是分层的,大致可分为5层:超级畅销书——比较畅销书,也称畅销书(分为常销DNA和非常销DNA两种)——一般畅销书(分为常销DNA和非畅销DNA两种)——潜质畅销书(分为成功策划和非成功策划两种,未经市场检验的)——畅销选题(由策划人大脑中的灵感、点子、创意、理念到选题文案再到分步...

达到什么标准才能称为“畅销书”?
畅销书的特点是符合当时人的阅读口味,畅销书不一定就是好书,但也有可能成为名著。这就要看它的实际价值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了。 在一段时间内,监控符合一定条件的图书的销售情况,并按销量(册数)顺序排列成榜单,即为畅销书排行榜,简称畅销榜。近代读物:(1840-1949)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

2023年畅销书籍排行榜前五有什么?
1、《人类简史》这是一本近几年爆冲上国际畅销书排行榜的历史书,风靡全球,几乎每一领域的大佬都要买来拜读。这本书给你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人类的历史。2、《道德经》《道德经》应该是中华文明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经典了,世界上很多名人都是老子的粉丝,尼采、杜兰、托尔斯泰、彼得圣吉,据联合国...

全国最畅销的十本书是哪几本 全国最畅销的十大书籍排行榜
全国最畅销的十大书籍1、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 这本书是一部自传回忆录,该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17年都没有上过学的女孩,在17年后逆风起航,成就传奇的故事,在这本书在2008年发行,就迅速登上了纽约时代畅销榜第一名。2、人间失格 人间失格是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是由日本小叔家太宰治于1948年发行的...

现在流行什么书
现在流行的书籍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类:1. 文学类畅销书 当下,文学类畅销书依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例如,畅销小说、经典名著的重新解读等。这些书籍往往具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满足人们对故事和情感的需求。2. 自我成长类书籍 随着人们对个人成长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自我成长类书籍也...

世界十大畅销书 全球销量第一的书是什么 史上销量最高的书
全球销量第一的书是《圣经》,作为宗教经典,其销量惊人,是历史上最畅销的书籍。《圣经》不仅在宗教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还对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影响力跨越了时空,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紧随其后的是《哈姆雷特》,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自问世以来,它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

全球最畅销的书籍有哪些?
朗达·拜恩所著的《秘密》是全球最畅销的励志书籍之一。它揭示了人们追求的终极秘密——如何心想事成、如何成功。这本书深刻地阐述了生命的奥秘、成功的真谛和人际关系的精髓。它被认为是史上最畅销的心灵励志书籍,也是世界第一畅销书。朗达·拜恩,澳大利亚著名的电视制片人和作家,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一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