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开除职工的依据是什么?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第三条“……符合开除条件的,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执行”;而该《规定》被《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七条废止,所以,当事业单位出现符合开除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时,该如何适用文件依据。谢谢

  如果是公务员的,适用于《公务员法》,如果是合同工或者临聘工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二、一般来说事业单位被判处缓刑的,如果是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被开除,包括违反计划生育会被开除,不经批准自行离开岗位按规定时间超出会被开除;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7-14
我只知道这三种会被开除,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被判处缓刑的,如果是行政机关任命工作人员会被开除,包括违反计划生育会被开除,不经批准自行离开岗位按规定时间超出会被开除。 犯罪更不要说人人皆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开除职工的依据是什么?
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

事业单位除名规定
除名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依据《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发[1982]59号)对职工进行处理的一种方式:而根据《劳动人事部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中几个问题的解答》(劳人干[1982]160号)的规定,国家行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不执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

事业单位辞退员工有什么规定
法律主观:事业单位辞退,可以看下: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 人调发[1992]18号 颁布时间:1992-10-16发文单位:人事部 第一条为完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保障单位用人自主权,优化人员结构,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事业单位人员辞退适用什么法律规定
事业单位人员辞退适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完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保障单位用人自主权,优化人员结构,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单位的一项权利,是...

事业单位在职人员被判有期徒刑二年开除工职的依据是什么?
第 14条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缓刑的,单位可以解除聘用合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人调发[1992]18号)可以辞退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人事部《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人核培发[1995]77号)可以辞退。

...被判处有期徒刑(实刑),是否开除公职,具体相关的文件依据是什么...
则根据人事部《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人调发[1992]18号)可以辞退。国家行政机关 凡国家公务员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其职务应自然撤销,并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人事部《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人核培发[1995]77号)可以辞退。

事业单位开除编制人员需达到什么要求?
违法、违纪、长期旷工或其他事情。谢谢采纳并给分。

事业单位(医院)人员辞职要怎么办理,有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
1、文件依据 (1)《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人调发〔1990〕19号)(2)《关于执行〈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辞职暂行规定〉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人调发〔1991〕14号)(3)《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人调发〔1992...

事业单位什么情况下会开除职工
如果劳动者的行为有违反《劳动合同法》地39条规定情形之一,并且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劳动者的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是可以辞退劳动者的,并且是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

事业单位开除职工条件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辞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暂行规定》第三条  辞职 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人才的分布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二)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人才作用; (三)鼓励和支持人才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及其他国家最需要的地区、行业和部门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