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一夫一妻多妾背景下的女性婚恋观是怎样的?

如题所述

自新石器中期“母系氏族”“父系氏族”转变开始,“妻妾制度”就逐渐在这片大陆衍生。最早的记录可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5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大汶口遗址的墓葬出土大多为单葬,但不乏也有个别成年男女合葬墓,女性主要是从属地位,且一名成年男子的墓中不止一位合葬女性。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衍生“妻妾制度”最早的时期。

再到后来有记录的尧舜禹时代,尧帝的两位女儿“娥皇女英”同时嫁给舜帝为妻。那个时候,“娥皇女英”为“平妻政策”。所谓的“平妻政策”就是两位妻子平起平坐,没有尊卑分别。这也相对的说明了其实那个时候的“妻妾制度”并没有相对的标准来限定。直到周天子时期“一夫一妻多妾制度”被真正定义下来,延续三千多年。一直到中国封建制度的废除,1949年开国大典后,才正式开始确立为“一夫一妻制”

一、“一夫一妻多妾制”

1、什么是所谓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很多人都会把“一夫一妻多妾制”和“一夫多妻制”混为一谈,但其实两者大有区别。也可以这样说:“中国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一夫多妻制。”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存在误区的。不然怎么会有人说:“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

人生四大喜事儿:“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自古以来,婚嫁之事,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嫁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比之当今社会的婚嫁风俗,古代的嫁娶礼仪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这所有的嫁娶礼仪都是只为“正妻”所有。也就是明媒正娶的妻子,真正被男方家族及宗庙所承认的拥有当家主母资格的人,而不是所谓的“妾”。自古以来,不管是天子还是平民,都只有一位明媒正娶之妻。除非这位妻子死了,或者和离了,才可以另娶。所以所谓的“一夫多妻制”只是从人类社会学层面来判别的,而不是中国古代真正的“妻妾制度”。

“妾”从实际意义上来看并不能算做是一个家族的成员。“妾”可以用来买卖和交换,像物件一样。“妾”没有实施的婚嫁文书,而是“契”。类似古代奴隶的“卖身契”一样。所以在古代,“妾”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好人家的姑娘宁可嫁到普通人家为妻,也不愿意到富贵人家做妾。除了侍奉当家男主人和为其孕育后代,“妾”的本质和奴仆并没有太大区别

2、“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男男女女

像大家广为熟知的《芈月传》中芈月就是跟随楚威王的嫡女,姐姐芈姝作为陪嫁嫁入秦国的。因为芈月并不是楚威王的嫡女而是庶女,庶女就是不是正妻所生养的。即便楚威王更加喜欢芈月,但却仍不可改变芈月并没有资格嫁给秦国君主为妻。而陪嫁的芈月后期也因为正妻芈姝的嫉妒而远走燕国。即使是君王也会因正妻的阻碍而无法与自己心爱的女人长相厮守。

中国有句古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说的就是古代帝王的纳妾现象。像周文王时期就有后妃24人;秦始皇时期,六国宫中,佳丽三千;再到唐玄宗时期,从都城皇宫到各地行宫的宫女人数已达数万人。这些女子都只为了帝王一人服务,然而帝王的妻子也就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后,皇后掌管后宫一切制度。在这种强制措施之下,导致多少女子只能作为一个附属品囿于隙墙,如果不为自己谋取福利,就只能红颜衰老病死宫中。



二、古代女性婚恋观的构成条件

1、男尊女卑的思想来源

前文有说,“妻妾制度”的衍生从母系氏族逐渐转为父系氏族而来。这里就需要好好分析一下,何为母系氏族?何为父系氏族?

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的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远古社会有原始人群阶段开始进入母系氏族社会。以部族始母为划分,世系按女性继承,其下子女为母亲所有,组成一个族群体系。当时的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类似于现在的“蚁群体系”,蚁后就是族群始母。当时的女性具有崇高的地位,男子外出狩猎,采集;女子在家织物,做食。但也正因为劳动力的悬殊和男性身体机能的优势,父系氏族迅速取代母系氏族延续至今。

2、女性成为附属品的思想诞生

早在殷商时期,女性几乎还和男性一样,可以参与祭祀,领兵作战,受赏封地等。那个时候,女性还没有成为男性附属品。权利的交接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母系氏族转变为父系氏族,女性的地位逐步衰退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政治影响的。

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殷商时期,女性身为大祭司和率军作战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妇好”。商王武丁的妻子,除了占卜祭祀之外,还经常领兵作战;且最为著名的“司母戊鼎”也是那个时期“妇妌”的子孙为她铸造的。所以说,在殷商时期,还并没有男尊女卑思想的成型。女性同样拥有社会地位。



然周武王时期,却有因“殷王纣听信妇人之言”而论罪;到了春秋战国孔子时代,就直接说出了“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可以得知,女性地位的迅速下降是从周朝800年间开始,到春秋战国时期已完整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上至君王,下到诸侯。后宫形制混乱之事比比皆是,女子作为被迫方丝毫没有选择的权利。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19
争夺那一种暧昧,要么不惜一切代价嫁过去,要么命运无情还是嫁过去。
第2个回答  2021-01-18
她们的观念都是扭曲的,认为男子三妻四妾是非常正常的。
第3个回答  2021-01-14
女性认为男尊女卑,认为丈夫纳妾是正常的,而女子必须贤惠,大度,且遵守妇道。这也使得许多女子对爱情麻木,更加重视金钱与权利。
第4个回答  2021-01-12
在古代的女性的恋爱观是非常卑微不平等的,她们三从四德,提倡夫为妻纲,为了丈夫可以牺牲一切,为了丈夫家族血脉的延续,甚至给丈夫找妾,全然没有自我的意思,是古代社会的悲剧。

在古代,一夫一妻多妾背景下的女性婚恋观是怎样的?
2. 制度下的人物关系:以《芈月传》为例,芈月作为楚威王的庶女,因非正妻所生,虽受楚威王宠爱,却无法成为秦国君主的妻子。芈月最终因正妻芈姝的嫉妒而离开,这也说明即使是君王,也可能因正妻的存在而无法与心爱的人在一起。二、古代女性婚恋观的构成条件 1. 男尊女卑思想的来源:从母系氏族向...

在古代,一夫一妻多妾背景下的女性婚恋观是怎样的?
类似古代奴隶的“卖身契”一样。所以在古代,“妾”的地位是很低下的,好人家的姑娘宁可嫁到普通人家为妻,也不愿意到富贵人家做妾。除了侍奉当家男主人和为其孕育后代,“妾”的本质和奴仆并没有太大区别。2、“一夫一妻多妾制”下的男男女女 像大家广为熟知的《芈月传》中芈月就是跟随楚威王的...

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处的?
在古代,妾是男性财力的象征,男性财力越雄厚,地位越高,其纳的妾也就越多,古代皇帝的“三宫六院”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一般的小老百姓,经济实力差,又或者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置妾则就成了一种奢望。三、那么,一个家庭生活着那么多女人,她们是怎么相处的呢?古代社会,律法对“...

古代“一夫多妻”的制度下,女性之间都是如何安然相处的?
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妻妾和睦;法律已经赋予了正妻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妾只能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妻妾关系的和睦,主要得力于正妻的不妒,以及妾之不争宠。在明代的家庭生活中,无论是士大夫家族,还是商人家庭,妻妾关系和睦的例子还是可以找到许多,无不是因为正妻的豁达大度。第二种就是:妻妾相争;按...

古代一夫多妻,这些女性是如何相处的?
一、和睦相处: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正好一起喝茶赏花刺绣。古代女子的地位很低,嫁人之前要在娘家好好待着不能随便出门溜达,嫁人之后更是要守妇道不能随便出门与人攀谈,你想她们每天过的生活该有多无聊?所以有些妻妾成群的人家就会出现妻妾和睦的景象,她们每天可以一起喝茶、赏花、作诗、下棋、...

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处的呢?
如果是正常的一夫多妻家庭呢?比如一妻五妾,以张作霖为例,他是一夫多妻制度的经典,一男六妻。张作霖夫人很早就去世了,还剩五个。这五个人相处得很好,张作霖喜欢他们中的一个,第五夫人。对于这一点,剩下的女士们心里可能会觉得有点不舒服,但表面上不发作,背后却是默默的难过。

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处的?
古代一夫多妻,女性的相处其实也是有严格的等级分别的,根本不可能像影视剧中一样,小妾还可以欺压正妻,并且试图抢夺正妻的位置。在古代的时候小妾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而正妻的位置是不可动摇的,所以说就算男子娶了很多的小妾,这些女人在相处的时候也是要遵从非常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否则这些女人也不可能...

古代一夫多妻,女性是如何相处的?
今天我们所了解到的一夫多妻制度,其实并不准确,在我国历史上,“一夫多妻”制的原名为“一夫一妻多妾”制,显然从字面意思我们就能看明白,一个男人一生中只能娶一位正式老婆,就算他身边其他的女人再美丽,再年轻,都只能算是“妾”,妻子和小妾之间就是有着这明显...

古代一夫多妻的制度下,女性之间是如何相处的呢?
首先,我们来谈谈一夫一妻制和多妾制下不同女性的地位。一般来说,妇女中妻子的地位最高,其次是妾,然后是女佣,最后是一些女仆负责工作。在古代,妇女地位虽低,但妻子的地位受法律保护,不能随意改变。比如唐宋时期,有一条法律说:“婢女为妻,迁二年;娶妾、客女为妻,迁一年半。”...

古代允许“一夫多妻制”,那些女性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2. 一夫多妻制一直饱受争议,反对者众多,支持者也不少。支持者的想法各不一样,不过对于古代男性可以娶多位配偶的羡慕是一个重要因素。不过,中国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并不简单,它蕴含的政治色彩和封建色彩十分浓厚,女性在这个制度下的命运也十分凄惨。3. 古人对于”妾“是十分鄙夷的,《周礼》载:...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