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5年,清政府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同年,李鸿章从英国订购了4艘炮舰,1879年,又购买了“杨威”和“超勇”两只撞击巡洋舰。但是这两只船造价较高,款式也不新颖,李鸿章甚为不满。于是于1881年,在德国订造了“定远”和“镇远”两只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铁甲战列舰。1885年,海军衙门成立,李鸿章又分别在英国和德国订造了“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只军舰。到了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建军,号称世界第六,亚洲第一。但是就在这一年,北洋水师的经费大幅度减少,不但没有再购置新舰,就连枪支弹药都停止了购买。而到甲午海战的这几年,正是世界海军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北洋水师无论舰只吨位,航速,火炮都落后于日本联合舰队。
当1894年甲午海战的时候,北洋水师的主要战舰为:
旗舰铁甲战列舰“定远”,排水量7220吨,航速14.5节,主炮为305毫米火炮,舰龄13年;
铁甲战列舰“镇远”,排水量7220吨,航速15.4节,主炮为305毫米火炮,舰龄13年;
防护巡洋舰“致远”,排水量2300吨,航速18.5节,主炮为210毫米火炮,舰龄9年;
防护巡洋舰“靖远”,排水量2300吨,航速18.5节,主炮为210毫米火炮,舰龄9年;
装甲巡洋舰“经远”,排水量2900吨,航速16节,主炮为210毫米火炮,舰龄9年;
装甲巡洋舰“来远”,排水量2900吨,航速16节,主炮为210毫米火炮,舰龄9年;
防护巡洋舰“济远”,排水量2440吨,航速16节,主炮为210毫米火炮,舰龄13年;
撞击巡洋舰“杨威”,排水量1350吨,航速14节,主炮为254毫米火炮,舰龄15年;
撞击巡洋舰“超勇”,排水量1350吨,航速14节,主炮为254毫米火炮,舰龄15年;
鱼雷巡洋舰“广甲”,排水量1300吨,航速14节,主炮为150毫米火炮,舰龄7年
除了这些主力战舰,北洋水师还有两条无防护巡洋舰(和广甲号一起从广东水师借调的),三条训练舰(威远号,康济号和敏捷号),6只炮舰和13只鱼雷艇(其中福龙号鱼雷艇配备小口径火炮)。 日本海军又称为日本联合舰队,1883年,日本以中国作为假想敌,大力发展“八年造舰计划”,每年投资330万日元,用来建造和购买军舰。到了1890年,日本政府的60%的收入都用来发展海军。 其中1886年和1892年,日本政府又两次额外增加海军军费。到了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海军已经拥有二十多只战列舰、巡洋舰和炮舰,其主力舰只为:
旗舰二等战列舰“松岛”,排水量4300吨,航速16.5节,主炮为320毫米,舰龄2年;
二等战列舰“严岛”,排水量4300吨,航速16.5节,主炮为320毫米,舰龄2年;
二等战列舰“桥立”,排水量4300吨,航速16.5节,主炮为320毫米,舰龄2年;
穹甲巡洋舰“吉野”,排水量4150吨,航速23节,主炮为152毫米速射炮,舰龄1年;
钢甲巡洋舰:“秋津州”,排水量3200吨,航速26节,主炮为150毫米速射炮,舰龄不足1年;
装甲巡洋舰“高千穗”,排水量3700吨,航速18节,主炮260毫米,舰龄2年;
装甲巡洋舰“浪速”,排水量3700吨,航速18节,主炮260毫米,舰龄2年;
装甲巡洋舰“千代田”,排水量2400吨,航速19节,主炮为120毫米速射炮,舰龄5年;
装甲巡洋舰“扶桑”,排水量3770吨,航速13节,主炮为280毫米火炮,舰龄8年;
轻型巡洋舰:“比睿”,排水量2280吨,航速14节,主炮为170毫米火炮,舰龄10年。
除了这些主力舰,日本联合舰队还有近10只旧式巡洋舰,10只以上炮舰和25只鱼雷艇。例如筑紫号,和北洋水师的杨威号,超勇号同时建造和下水,但是已经退居二线,而北洋水师还在把此类旧式军舰作为一线部队使用。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舰船服役时间较晚,航速快,运转灵活,而且很多主力舰配备了速射炮,舰只总吨位也超过了北洋水师。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军舰和日本的军舰对比实力如何?
4. 虽然从纸面上看,两军的实力相差不大,甚至北洋水师似乎略胜一筹,但在软实力上,联合舰队实际上更为强大。5. 清朝的工业能力较弱,北洋水师虽然订购了欧洲的先进军舰,但缺乏保养和替换零件,舰船年久失修,无法以满速航行。6. 相比之下,日本的军舰虽然吨位较小,但速度快,且装备了当时最...
假设中日甲午战争大清获胜了,日本的结局会怎么样?
这里可以看出,甲午海战,单凭海战的两支舰队对比的话,大清明显优于日本。但是很多事情一加一不会等于二,战争有很多潜在因素,人员,后勤保障,天时地利等等。二,大清帝国和日本有着不可逾越的差距,体制上的全面落后,无法有效的长远作战1.大清,虽然也经历了洋务运动,也开始重视武装力量,编练新军,...
甲午战争中日伤亡比较分析
总结来说,中日甲午战争是在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及黄海北部等地进行的一场重大冲突。战争的结果是日本获胜,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这场战争不仅体现了中日双方兵力与战力的对比,更揭示了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在兵力与伤亡情况的对比中,可以发现日本在战争中表现出的高效率...
甲午战争时中日的军事力量对比
1. 陆军:清朝在甲午战争时期,八旗和绿营军队已尽显腐朽,基本丧失了战斗能力,仅适合用于地方治安维护。真正能战的主要是各省的练军和勇营。战前,中国各省的练勇两军总计三十四万九千七百人。其中淮军约有四万人,装备较为先进,拥有连发步枪、加特林机枪和火炮等当时先进武器。其他部队装备差距显著,有...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海军力量对比与国力对比等
一、日军实力明显强于清军 北洋水师成军的1888年,日本还没有像样的现代化海军。甲午战争前4年,清朝依然占有27000吨比17000吨的海军总吨位优势。但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日本海军总吨位暴涨至72000吨,全面压倒清军。在实际参战的两国主力舰队中,日本联合舰队以4.1万吨超过北洋水师的3.5万吨。...
甲午战争爆发时的中日海军,究竟谁强谁弱呢?
实际上内里早已朽空了。补充一下:曾有一个说法,说的是当时北洋舰队是亚洲第一的舰队。其实是甲午海战爆发前几十年的事情了。而当甲午海战爆发时,世界海军装备和技术已经发展了不少。李鸿章当时也想顺应世界海军的发展对北洋舰队进行增补提升,但军费被削减和挪用,只能维持一个空壳子“威慑”了。
甲午战争中日实力对比
从军事上看,日本在甲午战前的一二十年里,竭全国之力提升军事实力,尤其重视海军建设,到1893年,拥有军舰55艘,排水量6.1万吨,与中国海军主力北洋舰队相当(中国还有广东、福建水师)。日本常备陆军22万人,总兵力不到中国的一半,武器装备也相差不大。很显然,中日军事力量对比,不像鸦片战争时大刀长矛对坚船利炮那样悬殊,...
甲午战争爆发时的中日海军实力分别是什么样的?
如果再加上参加“大东沟”海战的“比睿”号、“扶桑”号、“赤诚”号和“西京丸”号,那么日本海军还要增加280毫米炮4门,170毫米炮2门,150毫米炮10门,120毫米炮8门。综合来看,日本海军10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达到了121门。日本“松岛&...
中日甲午海战实力对比
在甲午海战前,中国海军拥有30艘鱼雷艇,其中27艘由德国制造,1艘由英国制造。北洋水师的初期购艇行动始于1881年,从德国订购的4艘单雷艇在大沽船坞组装,次年完成,这些艇因其单具鱼雷发射管被称为单雷艇。广东水师也购得3艘德国鱼雷艇,名为“雷龙”、“雷虎”和“雷中”,1882年在黄埔船坞组装;...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军舰和日本的军舰对比实力如何?
北洋水师中有8艘是较强的铁甲巡洋舰,其中定远镇远2艘是当时亚洲最强的战舰。而日本联合舰队,也有8艘是新式的巡洋舰。其中吉野号是当时比较先进的高速巡洋舰。从表面上的实力来看,2军旗鼓相当,北洋水师甚至略强。但是从软实力来看,联合舰队要更强。因为清朝工业较差,北洋水师虽然大都是从欧洲订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