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生理或医学获奖者详细介绍(五千字)

拜托各位,帮忙找找!急等谢谢!
简介啊!想要关于某年获奖项目获奖者的简介啊!谢谢!

第1个回答  2006-12-14
1901年 E . A . V . 贝林(德国)
从事有关白喉血清疗法的研究

1902年 R.罗斯(英国)
从事有关疟疾的研究

1903年 N.R.芬森(丹麦)
发现利用光辐射治疗狼疮

1904年 I.P.巴甫洛夫(俄国)
从事有关消化系统生理学方面的研究

1905年 R.柯赫(德国)
从事有关结核的研究

1906年 C.戈尔季(意大利)、S.拉蒙–卡哈尔(西班牙)
从事有关神经系统精细结构的研究

1907年 C.L.A.拉韦朗(法国)
发现并阐明了原生动物在引起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 P.埃利希(德国)、E.梅奇尼科夫(俄国)
从事有关免疫力方面的研究

1909年 E.T.科歇尔(瑞士)
从事有关甲状腺的生理学、病理学以及外科学上的研究

1910年 A.科塞尔(德国)
从事有关蛋白质、核酸方面的研究

1911年 A.古尔斯特兰德(瑞典)
从事有关眼睛屈光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 A.卡雷尔(法国)
从事有关血管缝合以及脏器移植方面的研究

1913年 C.R.里谢(法国)
从事有关抗原过敏的研究

1914年 R.巴拉尼(奥地利)
从事有关内耳前庭装置生理学与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 —— 1918年 未颁奖

1919年 J . 博尔德特(比利时)
作出了有关免疫方面的一系列发现

1920年 S.A.S.克劳(丹麦)
发现了有关体液和神经因素对毛细血管运动机理的调节

1921年 未颁奖

1922年 A.V.希尔(英国)
从事有关肌肉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问题的研究
迈尔霍夫(德国)
从事有关肌肉中氧消耗和乳酸代谢问题的研究

1923年 F.G.班廷、J.J.R.麦克劳德(加拿大)
发现胰岛素

1924年 W.爱因托文(荷兰)
发现心电图机理

1925年 未颁奖

1926年 J.A.G.菲比格(丹麦)
发现菲比格氏鼠癌(鼠实验性胃癌)

1927年 J.瓦格纳–姚雷格(奥地利)
发现治疗麻痹的发热疗法

1928年 C.J.H.尼科尔(法国)
从事有关斑疹伤寒的研究

1929年 C.艾克曼(荷兰)
发现可以抗神经炎的维生素
F.G.霍普金斯(英国)
发现维生素B1缺乏病并从事关于抗神经炎药物的化学研究

1930年 K.兰德斯坦纳(美籍奥地利)
发现血型

1931年 O.H.瓦尔堡(德国)
发现呼吸酶的性质和作用方式

1932年 C.S.谢林顿、E.D.艾德里安(英国)
发现神经细胞活动的机制

1933年 T.H.摩尔根(美国)
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

1934年 G.R.迈诺特、W.P.墨菲、G.H.惠普尔(美国)
发现贫血病的肝脏疗法

1935年 H.施佩曼(德国)
发现胚胎发育中背唇的诱导作用

1936年 H.H.戴尔(英国)、O.勒韦(美籍德国)
发现神经冲动的化学传递

1937年 A.森特–焦尔季(匈牙利)
发现肌肉收缩原理

1938年 C.海曼斯(比利时)
发现呼吸调节中颈动脉窦和主动脉的机理

1939年 G.多马克(德国)
研究和发现磺胺药

1940年——1942年 未颁奖

1943年 C.P.H.达姆(丹麦)
发现维生素K
E.A.多伊西(美国)
发现维生素K的化学性质

1944年 J.厄兰格、H.S.加塞(美国)
从事有关神经纤维机制的研究

1945年 A.弗莱明、E.B.钱恩、H.W.弗洛里(英国)
发现表霉素以及表霉素对传染病的治疗效果

1946年 H.J.马勒(美国)
发现用X 射线可以使基因人工诱变

1947年 C.F. 科里、G.T.科里(美国)
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
B.A.何赛(阿根廷)
发现脑下垂体前叶激素对糖代谢的作用

1948年 P.H.米勒(瑞士)
发现并合成了高效有机杀虫剂DDT

1949年 W.R.赫斯(瑞士)
发现动物间脑的下丘脑对内脏的调节功能
1950年 E.C.肯德尔、P.S.亨奇(美国)T.赖希施泰因(瑞士)
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其结构和生物效应
1951年 M.蒂勒(南非)
发现黄热病疫苗
1952年 S.A.瓦克斯曼(美国)
发现链霉素
1953年 F.A.李普曼(英国)
发现高能磷酸结合在代谢中的重要性,发现辅酶A
H.A.克雷布斯(英国)
发现克雷布斯循环(三羧酸循环)
1954年 J.F.恩德斯、T.H.韦勒、F.C.罗宾斯(美国)
研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组织培养与组织技术的应用
1955年 A.H.西奥雷尔(瑞典)
从事过氧化酶的研究
1956年 A.F.库南德、D.W.理查兹(美国)、W.福斯曼(德国)
开发了心脏导管术
1957年 D.博维特(意籍瑞士)
从事合成类箭毒化合物的研究
1958年 G.W.比德乐、E.L.塔特姆(美国)
发现一切生物体内的生化反应都是由基因逐步控制的
J.莱德伯格(美国)
从事基因重组以及细菌遗传物质方面的研究
1959年 S.奥乔亚、A.科恩伯格(美国)
从事合成RNA和DNA的研究
1960年 F.M.伯内特(澳大利亚)、P.B.梅达沃(英国)
证实了获得性免疫耐受性
1961年 G.V.贝凯西(美国)

确立“行波学说”
发现耳蜗感音的物理机制
1962年 J.D.沃森(美国)、F.H.C.克里克、M.H.F.威尔金斯(英国)
发现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住处传递的重要性
1963年 J.C.艾克尔斯(澳大利亚)、A.L.霍金奇、A.F.赫克斯利(英国)
发现与神经的兴奋和抑制有关的离子机构
1964年 K.E.布洛赫(美国)、F.吕南(德国)
从事有关胆固醇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方面的研究
1965年 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国)
研究有关酶和细菌合成中的遗传调节机构
1966年 F.P. 劳斯(美国)
发现肿瘤诱导病毒
C.B.哈金斯(美国)

发现内分泌对于癌的干扰作用
1967年 R.A.格拉尼特(瑞典)、H.K.哈特兰、G.沃尔德(美国)
发现眼睛的化学及重量视觉过程
1968年 R.W.霍利、H.G.霍拉纳、M.W.尼伦伯格(美国)
研究遗传信息的破译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9年 M.德尔布吕克、A.D.赫尔、S.E.卢里亚(美国)
发现病毒的复制机制和遗传结构
1970年 B.卡茨(英国)、U.S.V.奥伊勒(瑞典)J.阿克塞尔罗行(美国)
发现神经末梢部位的传递物质以及该物质的贮藏、释放、受抑制机理
1971年 E.W.萨瑟兰(美国)
发现激素的作用机理
1972年 G.M.埃德尔曼(美国)、R.R.波特(英国)
从事抗体的化学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3年 K.V.弗里施、K.洛伦滋(奥地利)、N.廷伯根(英国)
发现个体及社会性行为模式(比较行为动物学)
1974年 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G.E.帕拉德(美国)
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
1975年 D.巴尔摩、H.M.特明(美国)、R.杜尔贝科(美国)
从事肿瘤病毒的研究
1976年 B.S.丰卢姆伯格(美国)
发现澳大利亚抗原
D.C.盖达塞克(美国)

从事慢性病毒感染症的研究
1977年 R.C.L.吉尔曼、A.V.沙里(美国)
发现下丘脑激素
R.S.雅洛(美国)
开发放射免疫分析法
1978年 W.阿尔伯(瑞士)、H.O.史密斯、D.内森斯(美国)
发现限制性内切酶以及在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1979年 A.M.科马克 (美国)、G.N.蒙斯菲尔德(英国)
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简称扫描仪)
1980年 B.贝纳塞拉夫、G.D.斯内尔(美国)、J.多塞(法国)
从事细胞表面调节免疫反应的遗传结构的研究
1981年 R.W.斯佩里(美国)
从事大脑半球职能分工的研究
D.H.休伯尔(美国)、T.N.威塞尔(瑞典)
从事视觉系统的信息加工研究
1982年 S.K.贝里斯德伦、B.I.萨米埃尔松(瑞典)J.R.范恩(英国)

发现前列腺素,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1983年 B.麦克林托克(美国)
发现移动的基因
1984年 N.K.杰尼(丹麦)、G.J.F.克勒(德国)、C.米尔斯坦(英国)
确立有免疫抑制机理的理论,研制出了单克隆抗体
1985年 M.S.布朗、J.L.戈德斯坦(美国)
从事胆固醇代谢及与此有关的疾病的研究
1986年 R.L.蒙塔尔西尼(意大利)、S.科恩(美国)
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以及上皮细胞生长因子
1987年 利根川进(日本)
阐明与抗体生成有关的遗传性原理
1988年 J.W.布莱克(英国)、G.B.埃利昂、G.H.希钦斯(美国)
对药物研究原理作出重要贡献
1989年 J.M.毕晓普、H.E.瓦慕斯(美国)
发现了动物肿瘤病毒的致癌基因源出于细胞基因,即所谓原癌基因
1990年 J.E.默里、E.D.托马斯(美国)
从事对人类器官移植、细胞移植技术和研究
1991年 E.内尔、B.萨克曼(德国)
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1992年 E.H.费希尔、E.G.克雷布斯(美国)
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1993年 P.A.夏普、R.J.罗伯茨(美国)
发现断裂基因
1994年 A.G.吉尔曼、M.罗德贝尔(美国)
发现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5年 E.B.刘易斯、E.F.维绍斯(美国)、C.N.福尔哈德(德国)
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利用果蝇作为实验系统,发现了同样适用于高等增有机体(包括人)的遗传机理
1996年 P.C.多尔蒂(澳大利亚)、R.M.青克纳格尔(瑞士)
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1997年 S.B.普鲁西纳(美国)
发现了一种全新的蛋白致病因子 —— 朊蛋白(PRION)并在其致病机理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年 R.F.福尔荷格特、L.J.依格那罗和F.穆莱德
发现一氧化一氮在心血管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
1999年 Gunter Blobel
发现控制细胞运输和定位的内在信号蛋白质
2000年 阿尔维德·卡尔松(瑞典)、保罗·格林加德(美国)、埃里克·坎德尔(奥地利)

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2001年 利兰·哈特韦尔(美国)、蒂莫西·亨特(英国)和保罗·纳斯(英国)

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2002年 悉尼·布雷内(英国)、约翰·苏尔斯顿(英国)、罗伯特·霍维茨(美国)

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3年 保罗·劳特布尔(美国)、彼得·曼斯菲尔德(英国)

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4年 理查德·阿克塞尔(美国)、琳达·巴克(美国)

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作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5年 巴里·马歇尔(澳大利亚)、罗宾·沃伦诺贝尔(澳大利亚)

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

10月2日至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陆续宣布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获奖名单,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安德鲁·法尔1959年出生,目前任职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克雷格·梅洛1960年出生,目前在美国哈佛大学工作。根据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法尔和梅洛获奖是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遗传信息流动的基本机制”。公报指出,RNA干扰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今年60岁的马瑟目前为美国宇航局戈达德航天中心高级天体物理学家,1945年出生的斯穆特目前任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发布的公报称,马瑟和斯穆特借助美国1989年发射的COBE卫星做出的发现,为有关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提供了支持,将有助于研究早期宇宙,帮助人们更多地了解恒星和星系的起源。公报说,他们的工作使宇宙学进入了“精确研究”时代。

科恩伯格现年59岁,目前供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他的父亲阿瑟·科恩伯格是1959年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之一。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说,科恩伯格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

据悉,到10月13日,诺贝尔奖的其他奖项也将各有其主。除诺贝尔和平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奖外,其余奖项的颁奖仪式将于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2006年度诺贝尔奖的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当地时间10月2日上午11时30分(北京时间17时3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干扰现象。法尔和梅洛将分享奖金。法尔和梅洛将分享一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137万美元、107万欧元)。

安德鲁·法尔出生于1959年,美国公民,1983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斯坦福医学院病理学和遗传学教授。克雷格·梅洛出生于1960年,美国公民,1990年获得哈佛大学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马萨诸塞州医学院分子医学教授。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颁奖声明称,今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一个有关控制基因信息流程的关键机制。人们的基因组通过从细胞核里的DNA向蛋白质的合成机制发出生产蛋白质的指令运作,这些指令通过mRNA传送。美国科学家法尔和梅洛公布了他们发现一种可以从特定基因降解mRNA的方式,在这种RNA干扰现象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以一种非常明确的方式抑制了基因表达。

植物、动物、人类都存在RNA干扰现象,这对于基因表达的管理、参与对病毒感染的防护、控制活跃基因具有重要意义。RNA干扰已经作为一种强大的“基因沉默”技术而出现。这项技术被用于全球的实验室来确定各种病症中哪种基因起到了重要作用。RNA干扰作为研究基因运行的一种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科学,它可能在将来产生新的治疗方法。

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梅洛今天称,他曾认为有关基因信息流程的研究可能有一天会获得诺贝尔奖,但他没有想到这一刻会来得这么快。他的同事安德鲁·法尔称,诺贝尔奖委员会半夜打来的电话使他感到很惊讶。

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医学院工作的梅洛与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工作的法尔分享了一千万瑞典克朗(137万美元)的奖金。

克雷格·梅洛在他位于马萨诸塞州的家中表示:“这令人感到惊奇。我至今仍难以相信自己获奖了。我曾想到我可能会获奖,但我现在只有45岁,我想我可能在十年或二十年后获奖。”

47岁的安德鲁·法尔则称,诺贝尔委员会的电话通知使他感到很惊讶。他在接受电话采访时称:“我可能在是做梦,或者诺贝尔委员会打错了电话。我最感激的是我的工作得到了承认。”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在基因技术的使用方面提供了“令人激动的可能性”。这两位科学家进行的实验发现了一种有效中止有缺陷的基因运传的机制,这为研发控制这种基因和与疾病作斗争的新药提供了可能性。安德鲁·法尔称:“克雷格和我的工作是研究为什么一些基因会停止运行,我们试图去控制它们,我们发现了一些东西可以有效地中止它们。知道这些基因并不能告诉你它们能做什么,所以如果你能中止它们,你就可以开始了解它们能做什么。”

不过,最初发现RNAi现象的是一位华人学者,非常可惜,他没有进一步弄清这是为什么。

小知识
方兴未艾的RNA(核糖核酸)干扰技术---RNAi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2日宣布,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为发现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法尔和梅洛于1998年正式发表论文,公布了有关RNA干扰机制的发现。以他们的发现为基础,RNA干扰技术近年来迅速兴起,其前景被普遍看好。

RNA能够充当“信使”,传递DNA(脱氧核糖核酸)上的遗传信息,将其用于蛋白质的生产合成。研究显示,向生物体内注入微小RNA片段,会干扰生物体本身的RNA“信使”功能,导致相应蛋白质无法合成,从而“关闭”特定基因。科学家认为,采用RNA干扰技术直接从源头上让致病基因“沉默”,也许可以更有效地治疗某些疾病。

这种技术最初曾被用来研究植物和蠕虫等,科学家后来发现它对哺乳动物细胞也有效。例如,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已经成功地利用RNA干扰技术治愈了实验鼠的肝炎。目前,RNA干扰治疗技术正在快速进入人体试验阶段。一些公司正在资助用这项技术治疗黄斑变性、乙肝等疾病的试验。

不过,尚有几个难题阻碍着该技术的发展。首先,科学家还没有找到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使RNA干扰能在患者体内的有效部位进行。比如说,在治疗黄斑变性时,科学家可以直接对患者眼部进行治疗,而对于其他一些疾病就没有这么简单。其次,科学家还无法确定这种疗法是否会影响目标基因以外的其他基因,引发副作用.

评选过程

起初,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评选是由卡罗琳医学院的教员完成的。现在,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相关章程,评选由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Nobel Assembly)负责,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

生理医学奖的评选程序大致为: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任命一个工作委员会——诺贝尔委员会(Nobel Committee)负责前期工作。

邀请生理医学领域的代表提名候选人,提名截至日期为每年2月1日。

诺贝尔委员会对提名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候选人提交给诺贝尔大会。

诺贝尔大会最终决定得主,并对外公布(一般在每年10月份)。

每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仪式。

近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主要成就

以下为2000年至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名单及其主要成就:

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他们发现了导致细胞分裂的关键性调节机制,这一发现为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开辟了途径。

2000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他们在研究脑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2-12
诺贝尔医学奖、物理奖、化学奖揭晓
九名科学家分享
此次评选更注重候选人的研究成果和创造发明的实用价值

本报驻瑞典特派记者 刘仲华

解读脑神经传递信息的奥妙
10月9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77岁的瑞典哥德堡大学教授阿尔维德·卡尔松、74岁的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保罗·格林加德以及出生于奥地利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70岁的埃里克·坎德尔,以表彰他们在神经细胞间特殊的信号传导形式———慢突触传递上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是瑞典也是北欧著名的医学研究与治疗机构。诺贝尔生前曾在这里听过很多精彩的学术报告,因此将选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的权力交给了它。按照惯例,每年10月公布诺贝尔奖获奖者名单,正式颁奖定在12月10日。因此出席这类新闻发布会的主要是世界各大通讯社和瑞典当地一些媒体的记者。
今年诺贝尔奖的评选,更加重视候选人的研究成果和创造发明的实用价值,这也符合诺贝尔设立巨额奖金的初衷,即科学最终要为人类造福。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介绍获奖人情况时,着重强调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将使医药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他们的研究揭示,人的大脑中有1000多亿个神经细胞,它们通过不同的化学传送物质来完成信息传递。信号传导主要发生在被称为突触的特殊部位。该发现对理解大脑的正常功能,以及信号传导中的紊乱如何引发神经或精神疾病至关重要,从而能促成新药物的开发,以治疗帕金森症、失忆症和抑郁症等人类顽疾。
作为18年来瑞典首位获诺贝尔奖的人,阿尔维德·卡尔松一下子成了当地媒体的焦点。BBC、CNN等也马上把镜头对准了他在哥德堡的家。他对记者说:“是的,我非常高兴,还多少有点意外。”实际上,他为这个奖整整等了40年。他一直将人类难以攻克的帕金森症作为首要目标,潜心研究治疗之道。他发现多巴胺可以作为人脑中的信号传送器,对于人类控制其身体动作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多巴胺是人脑中的一种“神经递质”,负责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卡尔松的研究表明,患上帕金森症的原因是人脑某个部位中缺少了多巴胺,人类因此可以研制出针对这种疾病的有效药物。
开创信息技术新时代
重视科学研究的实用价值也同样体现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获奖人的评选上。这两项奖的获奖者名单由瑞典皇家科学院在10日宣布。在科学院古香古色的会议大厅里,只有30多个记者零散地坐在前排椅子上。大厅周围摆着各电视台的聚光灯,将原本阴暗的房间照得很亮。四面墙上,则密密地挂满了19世纪欧洲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的油画像,这些画像在灯光折射下闪着幽暗的光。
皇家科学院秘书长耶林·诺尔比先用瑞典语、后用英语宣布了获奖者名单。在公布化学奖获得者时,由于其中一位获奖者是日本人,他又用不很流利的日语宣读了一遍。然后,他身边的科学家开始详细介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科学家一边深入浅出地解释那些复杂的专业术语的意思,一边比划随身带的各种精巧演示工具,竭力让现场的记者认识到这些研究和发现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一分为二,一部分由俄罗斯科学家泽罗斯·阿尔费罗夫和美国科学家赫伯特·克勒默分享,另一部分由美国科学家杰克·基尔比获得。三位科学家通过发明快速晶体管、激光二极管和集成电路,为现代信息技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几十年来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但它的发展必须具备两个简单但又基本的先决条件:一是快速,即在短时间里传输大量信息;二是体积小,携带起来方便,在任何场合都能使用。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满足了这两个要求。其中,阿尔费罗夫与克勒默为满足上述第一个先决条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发明的半导体异质结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制造高速光电子和微电子元件。所谓异质结构半导体,主要由很多带隙的不同薄层组成。目前,通信卫星地面站等都采用了异质结构技术制造的快速晶体管。利用异质结构技术制造的激光二极管,也使光纤电缆传输互联网信息得以实现。半导体异质结构技术还可用于制造发光二极管,而汽车刹车灯和交通灯都要使用发光二极管,常用的电灯未来也有可能被发光二极管取代。
基尔比是集成电路的发明者之一,第一块集成电路就是他研制成功的。由于集成电路的发明,微电子已成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基础,洗衣机、太空探测仪和医学诊断设备所需要的各种处理器,都离不开微电子技术。由于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设备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让塑料导电
今年化学奖的获奖者也是三位。他们分别是美国科学家艾伦·黑格、艾伦·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耶林·诺尔比说:“人们很多‘想当然’的观念常常被那些伟大的科学发现所改变。”人们一般认为,塑料是不导电的,并用它来当作电缆中的绝缘层。但这三位获奖者的成果表明,经过特殊改造之后,塑料能够表现得像金属一样,产生导电性。
由于他们的开创性工作,导电聚合物成为了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应用于许多方面。利用导电塑料,人们研制出了保护用户免受电磁辐射的电脑屏幕保护和可以遮光的“智能”窗户。除此之外,导电聚合物还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和移动电话显示装置等设备上大展身手。
获奖的三位科学家私交甚好,他们之间的合作被传为佳话。70年代,白川英树与马克迪尔米德在东京的一次讨论会的休息间歇偶然相识,随后两人开始合作进行科学研究,并邀请黑格加盟。1977年,三位科学家联合发表题为《导电聚合物的合成》的论文,这篇论文被认为是导电聚合物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埃里克·坎德尔

艾伦·黑格

保罗·格林加德

杰克·基尔比

泽罗斯·阿尔费罗夫

赫伯特·克勒默

阿尔维德·卡尔松

艾伦·马克迪尔米德

图略

9月5日下午三时半,诺贝尔奖获得者费里德·穆拉德教授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举行讲座,并和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互动。

作为1998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分享者,现年70岁的费里德·穆拉德首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课题。这次名为《一氧化氮和环磷酸鸟苷信号路径及其在药物研制中的作用》的讲座引起了在座同学极大的兴趣,很多同学反映由于一氧化氮在医学的多个领域都显示了巨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这样的讲座他们期待已久。

为了能够给同学们近距离接触学术大家的机会,讲座还安排了提问时间,这一宝贵的机会激发了同学们的踊跃提问。

一位自己搬椅子进来听讲的女学生问费里德·穆拉德:“获得诺贝尔奖对您意味着什么?您对我们这些医学院学生未来的研究有什么建议?”穆拉德回答说,获得诺贝尔奖对自己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励,使自己更明白为大众服务的意义,也激励自己投入到更加辛苦繁忙的研究中去。谈到对同学们的建议,穆拉德说:“如果要做研究,我希望你能一直做下去,你要热爱它,要感兴趣,准备接受长期艰苦工作的考验,但首先一定要确定这是你的兴趣所在!”

一位同学提问时说,对于穆拉德来说,获得诺贝尔奖可能是他生命中的一个里程碑。自己的父亲也是一位科研工作者,诺贝尔奖也是他的梦想,对于中国众多正朝着诺贝尔奖努力的科研工作者,穆拉德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讲。这个问题显然触动了穆拉德教授,他回忆了自己从事医学研究以来的心路历程,然后告诉大家:“现在有成千上万的科研工作者每天都在努力,要知道做研究要牺牲很多,所以一定要热爱——热爱研究,热爱挑战。”

“在您的实验当中,您怎么看待阳性结果和阴性结果?”有同学这样问到。穆拉德很认真地说:“应该说出现任何结果都是正常的。如果都是与自己预期一致的阳性结果,那不是科学。我们走进实验室,就是要不断面临预期外的阴性结果,不断再实验。”

“那您是怎么发现这一研究课题,并最终把您带到诺贝尔奖的领奖台?”

“高中毕业后,有16年的时间,我都在尝试找到自己的方向。”穆拉德教授拿自己获奖的研究领域举例,告诉大家,对于一氧化氮在分子信号当中作用的研究还存在很大的拓展空间,而且除此之外,更多的未知领域还等着大家去探索。他笑着说:“这是个好问题,你要努力了,很可能几年后你会发现我的研究有错误呢,到时候出名的就是你了!”穆拉德热情的鼓励引起会场内同学们的一片笑声。

不同于美国人一向的幽默率真的形象,穆拉德教授谦虚、严谨、缜密,字斟句酌,回答每一个问题前都会认真思考。作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他的性格特点也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邀请诺贝尔奖获奖者到协和医科大学讲座,是此次“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系列活动之一,也是此次诺贝尔奖获奖者进行的第一个高校讲座。讲座结束前,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意味深长地说,就在这一讲座同时,学校举行了更名揭牌仪式,此后学校就正式成为清华大学医学院。在“协和医科大学”这个名字存在的最后一天举行这样一场重量级的讲座,很有意义。他深情地鼓励在座的同学们:“希望有一天,听众中能有一个或者几个,成为下一个穆拉德。”
第3个回答  2006-12-11
你好 这个我帮你找了 但是没找到啊

能不能把分送给我 如果没有人给你正确答案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获奖者详细介绍(五千字)
现在,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相关章程,评选由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Nobel Assembly)负责,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 生理医学奖的评选程序大致为: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任命一个工作委员会——诺贝尔委员会(Nobel Committee)负责前期工作。 邀请生理医学领域的代表提名候选人,提名截至日期为每年2月1...

中国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是谁
屠呦呦,她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谁来帮我回答下面八道生物题?(200高分,高手请进)
在遗嘱中他提出,将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当时合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基金放于低风险的投资,以其每年的利润和利息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经济学奖、地球奖七项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或组织。 诺贝尔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结果每年都是最先公布的,早于其他奖项的公布。...

诺贝尔里面有多少个奖项?分别是?
一、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二、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 化 甘 油 炸 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

诺贝尔奖设置了几个奖项
要求在颁奖当年2月1日前以书面推荐,由授奖单位在11月15日以前作出最后决定。各个阶段的评议和表决均系秘密进行。奖金只发给个人,但和平奖也可以发给机构。奖金面向所有人而不论其国籍、种族和宗教信仰。同一获奖者可以多次获奖而不受限制。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