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线性代数到底差在哪?——看MIT线代公开课有感而作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这个寒假期间,在网上找了MIT的Gilbert Strang老爷子的线性代数公开课自学。虽然还只看了一半左右,但是感觉对线性代数这门课有了一个颠覆性地理解和学习过程,与之前上的线性代数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以及老师讲课方式一对比,不由得发出相见恨晚的感慨。

之前在知乎上读了一篇文章:《《线性代数》(同济版)——教科书中的耻辱柱》,当时就深以为然,毕竟我们线代所用的教材也可以说是“抄”的这本同济教材。现在,听着老爷子精彩绝伦的授课,一边庆幸自己的幸运,一边吐槽着之前的教材:怎一个烂字了得!

这绝不是崇洋媚外,国内外线性代数这门课究竟差别在哪,请允许我简要总结一番。

首先先来对国内同济系列(即同济版线性代数以及根据它“抄”的一系列教材)来个简单批判吐槽。

最直观的槽点便是它最伟大的作用就是通过各种堆砌、填塞、罗列各种定义来使学生们感到痛苦。刚入门接触线代,一堆简直不是人话的定义就扑面而来:是的,我背下来了秩的定义,有什么意义吗?我作为学生,根本不懂我学的这些东西是干嘛的啊!学完了前两章(矩阵及行列式),仍旧是懵懵懂懂,无非是了解了一堆名词的概念而已。

其次就是完全忽视线性代数应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很难想象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的教材,整本书里面只能看出两个字:做题。再细看其实还有另外几个字:应试!

没错,国内的线性代数教材,其目的根本不是教授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它纯粹只是为了把学生们往做题机器的方向引领:不理解这门课程,不理解各种推导?没关系啊!你只要背下来这些定义,选择题不就能得分了吗?你只要记下来矩阵的运算,掌握一些所谓的“技巧”,一直刷题,不就能考过试了吗?

比如说极其离谱的用大篇幅去介绍克拉默法则,还用一堆习题来巩固练习,还划为考试重点:如果不是脑子瓦特了,谁会去选择用克拉默法则!至于你拿了九十分跟你学会这门课是否有直接关系,我是不太清楚的,大抵学校认为有着直接等价的关系吧!

而伴随着纯粹为应试为目的,整个教材的编写就必然表现出结构的无比混乱:用一半的篇幅去介绍行列式、矩阵、运算和做题技巧。课程过去大半后,终于出现了向量的概念,我们所学习的线性代数,在课程过半时,终于跟向量这一最核心的概念联系在一起了!

当真是感激涕零,倍感欣慰,我终于知道那面目可憎的矩阵其实跟向量联系在一起!此时我已经背下来了大量的定义,熟悉了各种运算和题型,但是我却对线性代数到底有什么用一无所知。

与之相对的,Gilbert Strang老爷子每堂课只有40分钟左右,但在第五节课时就已经引入了向量的概念。所谓的克拉默法则只是放到很后面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占用了一节课不到的时间。且第一堂课从方程组的几何解释入手:这才是线性代数该有的切入点!

难道不就应该这样先提出整门课该解决的大问题A,然后才拆分成B+C+D......等小章节去研究吗?然后再回过头来深入研究A;国内教材倒好,完全反过来:先把B、C、D的各种定义,运算,不管你能不能接受,全部堆砌上来,再介绍一些特俗例子,美其名曰是帮助学生理解。

在对B、C、D一顿填鸭式教育后,才娇羞地、像个小女人般把这门课的庐山真面目揭开展现在已经两眼无神的学生们面前,骄傲地喊:“我已经教会了你们BCD所有概念,你们现在面对A这个大问题应该能迎刃而解了吧!”于是课程学完了,学生们痛苦地发现什么都没学会,于是又只能痛苦地自学着那教材,痛苦地进入考场。

除了结构上的合理之处,MIT线性代数最大的优点就是简明清晰。上文提到,老爷子每堂课都只有四十多分钟,可每听完一节课我都感到很系统的学习到了一章节的知识点——相当于之前大一一堂三小时线性代数课的内容。

究其原因,老爷子已经把深入浅出这四个字诠释到了极致。他上课时并不注重对定义的咬文嚼字、讲授。因为他清楚只要自己举例恰当,同学们又不是傻子,总能有个大致的理解。并且每节课并不会讲如何去做题,而是重视该用怎么样最简单的言语使学生对线性代数这门课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当作一种学科、工具去理解而不是当做一门考试。

Gilbert Strang老爷子的课程简单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程度呢?直观一点,以我的体会来举例:我英语水平并不是特别的好,但是即使是不看字幕,我也能听懂、看懂整堂课!

说了这么多,再次重申并不是只为了批判国内教材和课程设置,崇洋媚外。其一是我们国内的线性代数课程,受到教材的局限性,确实存在一些很普遍的问题与不足需要解决,其二也是在这里向各位想真正学好线性代数的同学们安利MIT的Gilbert Strang老爷子的线代课:真是极其难得的学习资源。

希望我们自己的教材也能够早点改善、进步,让以后的学生们能够不这么痛苦地填充式学习线代这一门非常重要、实用的课程吧!

最后引用B站一位网友的评价: “大师之作,很像一个人用狂热的爱去告诉你它的美丽。我终于知道什么才叫热爱,什么才是学习,不是信息的堆砌,是人性对于物性的美丽赋予。”

国内线性代数到底差在哪?——看MIT线代公开课有感而作
其次就是完全忽视线性代数应该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很难想象作为大学的必修课的教材,整本书里面只能看出两个字:做题。再细看其实还有另外几个字:应试!没错,国内的线性代数教材,其目的根本不是教授线性代数这门课程,它纯粹只是为了把学生们往做题机器的方向引领:不理解这门课程,不理解各种推...

关于线性代数一些概念和相应的性质
网易公开课有MIT教授讲线性代数,数形结合做得非常好。可惜国内教材在这点上普遍缺乏,过于注重解题技巧,其中包括清华(其实他们的辅导书线性代数学习指南在我们这里口碑还是不错的,仅仅是针对帮助考试而言),当然还有上海交大。欢迎报考上海交通大学!^_^ ...

克莱姆法则、逆矩阵、体积[MIT线代第二十课]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从宏观角度领悟到矩阵理论的丰富性和实用性。逆矩阵公式揭示了矩阵的可逆性及其在变换过程中的作用,克莱姆法则提供了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方法,而行列式计算则将数学抽象概念与真实世界应用完美融合。这种深层次的理解,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线性代数在审计学的应用?
看了一周的《线性代数及其应用》David C.Lay,虽然豆瓣评分9.1,但是部分翻译跟排版让自己不爽。在知乎上研究了下,发现以前《数据分析实战》作者推荐的Gilbert Strang 著的学起来更容易上手,先试着读下,斟酌下哪本更适合自己。还有人推荐MIT的线代公开课,看视频总觉得会比较慢,还容易犯困,不过也...

清华大学的师资力量有多强?
其实,清华教授重学术性,重研究性,还是重教学性,这完全取决于各个教授本身,有些教授热衷于育人子弟,便能做到桃李满天下,有些教授喜爱学术研究,便能做到领域中出类拔萃的地步,当然,三者兼具的老师教授在清华更多了,清华的最大资源之一,便是老师教授们的智慧宝库了。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我要怎么学习经济学呢?
且其中论著,多高明之作,或有一读再读之需,而读完,也或有“屠龙之技”之感也未之定,一笑! 五、数学工具: 即所谓数理经济学一科。若数学水平较高,有意进一步玩弄经济学之数学智力游戏,则可参读以下数学工具:中国大学本科考研究生之数学三(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必修之基础课,其他之数学工具则...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