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五十关

如题所述

出道弟子修道五十关!

现在很多弟子认为供上道堂就是出道弟子,真是大错特错,也有很多善信弟子问我到底什么样的才算是出道弟子,以下就出道弟子需要具备的条件小道用几天的时间给大家整理发表一下。如果有不到请各位多多谅解。在此诚愿广大善信早成正果!

所谓「关」是指阻碍甬行的要塞,隘口。此「关」不通便达不到目的地。这里是指阻碍学道、明道的关口。也可泛指学业、事业和进德修业之「关」。这些「关」有出于自然界的,有社会人际方面的……都源于自身的修养程度和对事物认识、理解、把握的准确性,更与自身的努力程度等密切相关。

一、色欲关

色欲,为人生要命第一大关口,最恶最毒,人自色道中而生,从色道而死,大半是色魔作殃,色魔有动之於天者,有出之於人者,动之初天者,是历劫根尘,发於不知不觉之中,起於无思无虑之时,出之於人者,见色而情生,遇境而神驰,若除尽色根,自然灵苗发生,虽遇美色,不知其为美,虽见女子,不知其是女子,若见美**子,犹知是美**子,亦能当场强制,不动欲念,殊不知我不生欲,却有生欲者在内,不能除而勉强除,不能去而勉强去,功深日久,终有除去之时,若色根拔尽,则色身坚固,法身易修,其余关口,皆易为力,出家者当如是,即在家者,虽绪人伦延续后代,亦宜寡色欲,能寡色欲,精旺气足,后天充实,祛病延年。

二、恩爱关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此教人看淡世事恩爱,急修大道也。人生在世,万般皆假,惟有性命是真,大病临身,卧床不起,虽有孝子贤孙,替不得患难,代不得苦楚,生平恩爱,到此一无所恃,然父子兄弟夫妇既聚会在一本戏中,为父者亦必做出为父的道理,为子者亦必做出为子的道理,为夫者亦必做出为夫的道理,为妇者亦必做出为妇的道理,当知各尽道理,在自己本分中应当如是,但不过心中明白是逢场作戏,大家合伙,将这一本戏顺顺序序作个完结,彼此便了事,如是应去,既不伤天伦,又不昧本性,便是在家出家,在尘出尘,能大成其道者,无牵无扯,洒洒脱脱,一心学道,自有进益。

三、荣贵关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荣贵,有天爵与人爵之荣贵,天爵者,道德仁义,人爵者,功名禄位,修天爵者,饱仁义而味道德,敛浮华而就朴实,蓄精神而养正气,不是教避荣贵,是要於荣贵境遇处,做出不贪荣贵的实落工夫,若处荣贵而恃荣贵,或居荣贵而贪荣贵,或出荣贵而不忘荣贵,或见荣贵而知是荣贵,或遇荣贵而谄媚荣贵,皆是不曾打通关口,如可以出入荣贵之中,而不为荣贵所伤,借世法而修道法,不得志则独善其身,修道立德,行其道以救世,处荣贵者忘其荣贵,无荣贵者莫羡荣贵,则道法可成。

四、财利关

财有世财与法财之分别,世财者,金银珠玉,法财者,功德精诚,积法财者,重功德而轻金银,以性命为珠宝,以仁义为金玉,以惜气养神为货利,以存诚保真为富有,以清净无为为家业,虽修行,此身未离尘世,不能全废世财,亦当见利思义随其自然,受之而祷雨救旱,禳灾扶国,修造宫观,大兴教门,皆用财得当,先积法财,而后借世财立功。

五、穷困关

修真之道,与世法相反,处穷困而不为贫困所移,去奢华而守恬淡,若受不得穷困,遇饥寒而生烦恼,值艰难而起无明,便是以饥渴之害为心害,若重衣食而轻性命,如何修性命?图衣食者,可养皮肉,修性命者,却能保天真,天真若失,虽身肥体壮,如猪如牛。学人,受不得困苦,耐不得饥寒,稍遇艰难,受些淡泊,即便自生烦恼,恨天怨地,邪思乱想,不守本分,如此行为,便是挡路高山,害道大魔,寸步难移,若以道为己任,圣眞暗里自有安排,决不饿坏真正学道人,否则,丰衣足食,作事受不得一些苦难,当不得一些贫淡,妄想明道,难矣。

六、色身关

真神无形,真性无体,真法无相,莫执此身云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自古成道仙佛,皆不重色身,而修法身,图贵显以荣此身,积财货以养此身,吃肉饮酒以肥此身,华衣美服以饰此身,以此色身为真,怕苦此身,劳此身,饿着此身,凉此身,天地万物,凡有形者皆有坏,若爱此色*身之假,而不穷性命之真,大限一到,身与我两不相干,爱色*身而不醒悟,妄想明道。

七、傲气关

君子以虚受人,盖学道者,先要虚心下气,自卑自小,不满不盈,只见己短,不见己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尊师敬友,毫无高傲浮躁之气,方能感动真师指点,良友劝勉,真正有志之士,不恃才,不逞能,如愚如讷。明眼者一见,暗中留心,不肯弃舍,日久试确,即便提携,若是自矜自是之辈,纵然聪明过人,学问出众,置於不问而已。即遇明人,不肯低头,弄得大病临身,方知自错,其病在於气傲自足,气傲自足便是无有真心,既无真心学道,谁肯真心指道?须作个虚心屈弱的人,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盖以惟小故能大,惟卑故能高,惟屈故能直,惟虚故能实也。

八、嫉妒关

自未得度先度他。修证之法,须求明师指引,借良友资益,明师须要诚求,良友亦当尊敬,良友之益,有半师之功,借彼之有知,以益我之无知,借彼之所能,以济我之不能,况同堂学道,是性命之友,道义之交,理宜亲爱如气,彼有所得,如我之得,彼有所失,如我之失,方是同心学道之士,自己不肯钻研道理,久无所知,见他人殷勤用功,能解能悟,师尊见喜,暗生嫉妒,不悔自己无能,反忌他人有能,既不信道,何必入道?要存大公无私,与人为善之慈心,利人利己,方有进益,尊人之长,示己之短,低头作事,诚心前进。

九、暴躁关

心有所愤捷,则不得其正,暴气燥性有害於道,必须用心除去,学道之士,以柔弱为先,以和平为本,以因物付物为应世,以饶人让人为要着,心既慕於道,则外来恶言恶行等等不顺境遇,尽置度外,若只爱人顺己,自不去顺人,稍有磕撞,燥性发作,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暴气躁性一发,元神出室,大火烧身,津液涸而正气散,三宝受伤,五德归空,内而丧真,外而败德,性乱命摇,未得於人,已伤其己。暴躁之为害,岂小焉哉?做个有气死人,装个无心痴汉,心似冷灰,性如冻冰,以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弱於人者,方能强於人。

十、口舌关

口舌者,出纳之门户,是非之根苗,关乎人之节操,系乎人之德行,学人不知利害,以善辨为得意,或说人之短,夸己之长,或谎言诡语,说是论非,或前言而后失信,或空言而行不速,或狂言而起祸端,或高谈而无实事,或白日咒诅巧语谗佞以言败事,或以言伤人,凡此皆是有损无益之言,口莫妄开,舌莫妄动,非礼勿言,言必以礼,言者心之声,舌者心之苗,口舌之动不正,即知心田不正,心田不正,根本已坏,性昧命摇,精神暗伤,妄想明道。

十一、瞋恨关

无论福与智,先且驱贪瞋,瞋不除,忍不改,堕入生死轮回海,地之醇厚,无物不长,无物不载,泰岱至重能负,江河溪涧能受,学道者能如地之厚,海之宽,便是无事仙人,神气不伤,性情如平,大道可冀。

十二、人我关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修道必须无人我之见,然欲无人,先须无我,有我,则私心起,既无彼此之分,则我如人,人亦如我,守此心、此道、此法而行持之,便是圣贤胚胎,分彼此,轻乎人而重乎我,应事接物,处处争胜,事事好强,有利处探手,无利处缩身,殊不知三寸气断万有皆空,应视万物为一体,视天下为一家,见人有喜如我之喜,见人有忧,如我之忧,见人有得,若我之得,见人有失,若我之失,得饶人时且饶人,宜退步处即退步,方是修道人的举止。

十三、冷热关

修道为人生第一大事,岂可因冷热之小事而误修道之大事,寒暑冷热,何足在意,随时将就,到处安身,冷可也热可也,不至冻死热死便休,不因冷热而起无明。

十四、懒惰关

入道修持,当勇猛精进,不可懒惰偷安,如能攻苦殷勤,志念坚固,有始有终,方能进益,正理不明而日究夜究,灾难困苦而志气倍加,见有一善而即为,见有一恶而即去,时时勉力,刻刻用功,若只图安乐怕受辛苦,见出力之事而远避,遇行功之处而退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如此行为妄想明道。

十五、才智关

有才不使,有智不用,方能成其才,全其智,何谓才?聪明技巧是也,何谓智?谋虑变通是也,应事接物皆以才智为先,然究其实,人人俱被才智丧其生,恃才而目中无人,或用智而苟图衣食,自恃才智,误用聪明,真正慕道之士,黜聪毁智,韬光养晦,不在尘缘中出头,不於俗事中争胜,一切假才假智,丝毫不用矣,以诚而入,以柔而用,学道有望,否则,恃才用智,机谋诡诈,本欲向前,则反落於后。

十六、任性关

虚心求教,借人之高明,以破我之迷惘,借人之磨砺,以去我之瑕疵,学人不知任性之害,既要学道,而又纵性,不肯学好,或欺大压小而不能和众,或度量狭窄而不能容物,凡此皆任性之弊,外而惹人嫌恶,内则自种阴毒,若能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顺人顺理,随方就圆,低头行事,柔弱安身,把以往一切固执偏病、自见自是条款,渐渐革去,学个无性道人,装个愚痴聋哑呆汉,则道可成。

十七、患难关

人不可因患难而变其初志,真金要在大火里炼出,荷花须从淤泥中长成,非火不见金之明,非泥不见荷之净,患难何病?一切大灾大难、大困大厄、大危大险付之於天,皆以无心处之,日久自然化凶为吉,变祸为福,遇患难而怕患难,心神不定志念移,无患难而自致患难,小患难而变大患难,妄想明道。

十八、诡诈关

学道贵乎真心实意,自卑自下,方能感动真师,取信良友,受其益惠,盖我有真心,而师友即以真心待之,我有实意,而师友即以实意待之,反之以诡谲诈伪行事,面是心非,自谓可以瞒哄高明,殊不知真师明鉴照远,即识真假,或指东画西,诱人露话,或看经文而略观大义,一过即了,外虽学道,心中又图谋别事,或既想修行,转身又缠染俗情,不知换个至诚心肠,从实落处进步,万不可存丝毫诡谲之心,欺人欺己,误了前程,诚之一字,能动天地,通鬼神,感人物,稍有虚假诡诈之念,则心不诚,心不诚,不但不能求真,而且反昧其真。

十九、猜议关

道,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有有为,有无为,道之玄妙,有言之而言不出,论之而论不及者,况以有形喻无形,以有象指无象,似是而非,何能真知确见,不求真师,只求於己,终身持守,牢不可破,须把生平自负才能伎俩除去,寻求真师,开明奥义。万不可以自己假聪明,妄议猜量,自哄自也,否则,不证於人,只求於己,不是在外搜寻,便是身内做作,妄想明道,难矣。

二十、悬虚关

三教圣人,皆以真心实用为贵,而不以悬虚作事也,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道门有三乘之法:务上乘者乃上智之人,易于会悟,一了百当,生而知,安而行也,务中乘者乃中智之人,因象会意,闻一知二,学而知,利而行也,务下乘者下智之人,极力研究,功深方得,困而学,勉强而行也,三乘之法在人量力而行,然虽分三等,俱要从实地上用功,若悬虚不实,略不关心,不但中下之人终无进益,即上智之人亦落於空亡,或诵读经书,走马看花,绝不用心思搜,偶见明人,即欲顺手取道,取之不得,即便退步,今日求王,明日拜李,忽然学此,忽然学彼,主意不定,志念不长,何尝以修道为大事?往往在道门一世,终无所长,岂不可悲可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何患大道不明,悬虚不实,行事荒唐,虚度年华,妄想明道。

二十一、妄想关

道必真知实行,非空空妄想而可得也,人为世情所迷,名利所惑,恩爱所牵,认假弃真,立不起志气,振不起精神,用不得功力,顺其所欲,一任识神作殃,方要向前,即便退后,方欲为善,却思作恶,自古成真仙佛,不知受尽多少苦楚,方遇真师,不知受尽多少磨炼,方能闻道,不知历过多少艰险,方能成道,空空妄想,只此一念便是不能明道的孽根,道且不能明,更何望其成。

二十二、生死关

不论学道修道,不可有贪生怕死之心。庄子所谓“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长生之道,必忘生无生,不生不灭,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无心则无气,无气则无形,无心于生死,而生死不能累,既有求生之心,则形虽存而心先丧,生气之苗已败,死气之根已栽,千邪百怪,纷纷扰扰,削磨精神,将生死二字置于度外,未死先学死,虽生不知生,只有“道“之一字,常挂胸前,否则贪生怕死,寸步难移妄想明道。

二十三、自满关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意见无穷,非能下於人者不能学,非能屈於人者不能知,非能示己之无者不能进,非能尊人之有者不能得,能下於人者,方能上於人,能屈於人者,方能高於人,能示己之无者,方能受人之有,能尊人之有者,方能济己之无。圣贤皆从虚心而成大道,若恃自己聪明博学,自满而不求人,或得些旁门小事,不辨是非,自负而不印证,须知人人是我师,处处可以学。

二十四、畏难关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修道必须志念坚固,天下至难之事,必是至大之事,至大之事,必须下至大之功而方成,若至容至易、一作即成,则事必小而不大矣。

二十五、轻慢关

道之为道,广大无际,高深莫测,岂可轻亵慢视,慢视乎道,则必以行道为不足为,而不能苦力前进,或遇高人不肯低头,反以高人自居,懈怠为事,妄想明道。

二十六、懦弱关

道不盛行,待人而行,此言修道必须勇猛精进,而不可懦弱懈怠也,有志,则柔弱者可变为刚强,无志,则刚强者亦变为柔弱,所谓志者,乃刚决果断,发勇猛志,坚长久心,举步向前,时时刻刻在性命上留心,行行步步在道理上穷究,不知则必强求知,不明则必苦力求明,以受人之所不能受,方能得人之所不能得,苦人之所不能苦,方能知人之所不能知。

二十七、不久关

修道立德,非一朝一夕之功,必要立长久之志,分邪正,辨是非,如果妄想速得,急欲见效,无长久之心,少坚固之念,忽进忽退,忽行忽止,怎能见堂奥。速立长久志念,

下永远工夫,莫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终有得意之时。

二十八、暴弃关

常人曰性命长短,乃有定数,非人所能胜,或曰仙圣是天生,非凡人所能学,或曰大道至深至奥,非等闲所能知,须知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成仙佛,但要至诚进步、屈己求人,由近达远、经久不怠,人不能成道,岂乃兽之不如?不知者必欲学而知,不能者必欲学而能,自暴自弃,打混过日,醉生梦死,空空一世,一失人身,万劫难矣。

二十九、累债关

人须素位而行,素富贵,行富贵,素贫贱,行贫贱,故行持有安勉之分,难易之别,此教人量力行之。十方血汗,非可轻易空受,须随缘淡泊,一丝一线,当思来处不易,一饮一食,须知成就惟艰,如能修持到道成德备之时,不但消化十方债账,即无始劫以来宿孽,皆一笔勾销,只知累债,不知消债,只知挪债,不知还债,无功无行,罪积如山,妄想成道。

三十、高大关

不自高者,终必至於高,不自大者,终必至於大,不自高者能卑於人,不自大者能小於人,藏其所能,以之应世而世人皆喜,以之学道则师友皆悦,若外恭而内不敬,或恃才能学问,自负抱道,谁肯以高大之事来说,速把一切自满自足、傲气雄心,一笔勾销,才能明道。

三十一、妆饰关

世人所重者在外,所轻者在内,认其假而弃其真,或怕人笑话,而衣巾华美;或耀人耳目,哄人供养,只在假事中做工夫,何尝在修道上用心思,速速敛华就实,本本分分,淡淡泊泊,以道德为贵,事事落实,方有进益。

三十二、假知关

道必须要真知灼见,而不可以不知为知,有误大事也,似是而非,再当求人开明,心地豁亮,疑惑尽释,方谓是知,须把自作聪明心肠扫去,未知者急求其知,已知者更求深知,若假装高明,未知者终不知,稍知者难深知矣。

三十三、阴恶关

持身应世,须要性情如平,不可暗藏阴恶,有妨於道也,如同堂学事,善恶贤愚不一,一人一性,百人百性,怎合我意,或言语有伤,或行事有伪,耳闻如不闻,眼见如不见,皆当随人应过而不记较,若忘人大恩,记人小怨,阴毒藏於心胸,累年积月不能放过,外而巧言令色,内而暗伏锋芒,不至报复而不已,即或自有过咎,师友指摘规戒,不知自悔,明则强辩是非,暗则毁谤结冤,阴毒无比,所谓瞋不除,志不改,堕入生死轮回海。

三十四、贪酒关

酒色财气四堵墻,人人俱在里边藏,有人跳出墻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酒为四害之首,

一贪於酒,酒醉性迷,色心於此而起,财念於此而生,气性於此而发,财色与气,皆由酒起,丧德败行,亦因於酒,甚至任性乱行,自古多少英雄豪杰,往往皆遭此难,须戒须戒也。

三十五、怕苦关

不下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大好之事,必须勤苦而后成也。苦之一字,为修道者治病之良药,惟能苦,方能磨炼身心,若以出家为衣食,与俗人何异?惧怕辛苦,逡畏不果,苟延岁月,妄想明道。

三十六、不信关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信者,非言语之信,非信息之信,乃真心实意之信。其力最大,能感天地,通神明,转生杀,扭生死,为圣为贤,作佛作仙,为修道者第一至宝,认定此字,乃是一心在道,别无二意,但是信又要辨是非,分邪正,学道者贵乎信,尤贵乎信得其正,方是真信於道矣。不管他得不得力,学成学不成,暗中自有鬼神扶持,终有好事,否则,或信或疑,主宰不定,妄想明道。

三十七、无主关

凡有作为,贵乎先有主宰定见。无有真正主宰,则意虚不实,虚度岁月。心有疑惑,不妨求教高明,审问破疑,否则不分真假,本欲求生,反而促死。

三十八、速效关

修道必须循序而进,渐次用功,日久方得,不可躐等而求,急欲见效。经文不究,功德不行,旁门曲径,见效易而成功难,久而必受其害,真正大道,修的是先天无形之气,见效难而成功易,闻道者小圣人,成道者大圣人,不立长久志,不存永远心,急欲见功,轻视懈怠,本欲上天,反堕於地。

三十九、粗心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惟有细心追求,耐的久远,下工夫者,方能得之,经书万卷,岂是粗心者可以会悟,须细心钻研,把道理拨去一层入一层,自己心中了然,实实信得过,一理贯通,才能直登道岸。

四十、虚度关

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孽报,不自及早醒悟,惟只甘分待终,学者须当年少时,及早勤学,而不可虚度岁月,若待气败神昏,筋骨衰疲,岂不枉来世间一场,若无益处偏去用心,有益处反不着意,只图丰衣足食,枉自错过时光,把有用之岁月,置於无用之地,岂不悲哉,遇师受教,逢友参学,即或大道不明,亦不蹉跎岁月,终得成个好人,免造罪孽,若果专心致志,立大功,神明默佑,大道可冀。

四十一、退志关

七十八十,一息若存,尚能还丹,年老者,不可灰心退志,半途而废,必须耄而好学,愈老愈勤,至死方休。本来面目不难返还,只怕无志气恒心,有志者虽年老亦成道,无志者虽年少不成道,年少者不下决心,及其年老,心灰意冷,即思退步,别务事业,迟延至老,自委无力可办,即便歇足不前,不知先尽人事,后待天命,须知若今生大事不成,则宿根已栽,后世来生,一出头来,便异於人。

四十二、夸扬关

世间学人,学几个工夫,自负有道,见有效验,自谓得道,自夸其能,虚沽其名,在人前夸能喧扬,沽名钓誉,劝真心学道者,如愚如讷,谨言慎行,莫恃己长,莫图虚名,未闻道者,低头学道,已闻道者,低头修道,功果圆满之时,自不夸而人俱夸,自不扬而人皆扬,方且百世后,说者称奖,闻者仰慕,永传不朽,何须自夸自扬,以图虚名。

四十三、幻景关

道由渐修而至顿悟,若认其幻景,以假为真,轻者受病,重则伤其性命,修持正道,日久功深,识神作殃,现出奇怪幻景,来败吾道,或报吉凶,或化鬼怪,或化美女仙童,正道没幻景,幻景非正道,总之,不认幻景为妙。

四十四、耻辱关

修道者,贵乎能受耻辱也。学道者,志念坚固,遇贫穷而不知,逢灾患而不晓,海之为物,混浊甜苦之水来可容,海之本量,不增不减永久如此,学道者,能忍辱受垢,遇逆事而不争,处卑下而不耻,其量亦是如此,自大者终不大,自尊者终不尊,把世事上假耻辱,置之度外,另取出个不能明道、不能成道的真耻辱,立定志向努力前行,自有无限好事来临,否则以不耻为耻,以不辱为辱,好强自胜,只欲人服我,而我不去服人,只知高於人,而不知下於人,妄想闻道。

四十五、因果关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凡事谨之於始,自能全之於终,感以善,应以善;感以恶,应以恶,此感彼应,有因有果,修成善路,他日造物者,送你善路上去享福,修成恶路,他日造物者,送你去恶路上受罪,先学一个不作孽不造罪的好人,然后理会大事,以图上进,则道可成。

四十六、书魔关

读经书而不可偏执经书也。若执经书以意猜度,依己偏见,误之甚矣,弃经书,全不理论,固是大错,若执经书,不求明师,更是大错,弃书执书皆非也。若执书为道,中了书魔,不求明师则误大事,必须细心钻研经书,辨别邪正,访求明师以证是非,方能明道。

四十七、着空关

大道非顽空寂灭,道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为而无不为,天地无为而万物生,日月无为而四时运,是无为之中而有为,非空空无为之说。所谓道者,径路也,人通行者为径路,无人行者非径路,修道先求其知,而后力行,谓之守空则可,谓之修行则不可,人自有生以来,受后天阴阳五行之偏气,又带无始劫以来,轮回根尘之杂气,若无点化群阴之大药,扭转造化之本领,只以空空无为毕其事,怎能返阴为阳、拔去历劫孽苦种子。

四十八、执相关

先天之道能以无形化有形,非一切在色身上做工夫者可比,色身为四大假合之物,外而眼耳鼻舌口,内而心肝脾肺肾,此皆是假物,大限一到,化成一堆朽骨臭肉,若执此身而修,如何了得性命,吾无身,吾有何患?可知色身为人生之大患,故留金丹大道,教人修持性命,无患者,真身也,又名法身、阳神,此身修成,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与天地同长久,与日月同光明。

四十九、闺丹关

万恶淫为首。御女闺丹,无益於性命,且大损於阴德也。道法与世间男女生人之道无异,所异者,借凡父凡母而生色身,借灵父圣母而生法身,丹书所谓阴阳者,即灵父圣母也,即吾身中之真阴真阳,盲师邪说淫乱,或摘首经梅子为服人参果,或神交而体不交,秽污不堪,寡廉鲜耻,行同**。

五十、炉火关

五金八石皆是假,万草千方总是差。金丹大道,非炉火烧炼之术也。谓金丹者,金取其坚刚不坏之义,丹取其圆成无亏之义,坚刚圆成,故名金丹,即本来先天真一之灵宝,此气在儒曰太极,在释曰圆觉,在道曰金丹。本於先天,藏於后天,为性命之根,世间糊涂学人,道在近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不究求意,但认其象,世间凡物与我性命非类,安能接得性命,真心学道者,速将炉火关口打通,把一切烧炼丹药、烹煎茅法,等等不善事务扫去,在身心性命上细心钻研,寻出个乾坤炉鼎,否则以金石为点心,以毒药为命宝,无益有损。

机机以上五十条,皆是学人要命关口,阴路大魔,须要关关打通,方好进步,若有一关不通,即被此一关挡住,虽不能遂然皆通,渐次着力,终有打通之日,修眞之道,天下第一大事,天下第一难事,非大力量、大功德、作不成,若能打通诸般关口,便是大力量、大功德。

念而无念归真念 心不住心即静心!!

修道不为名利 只为济度群迷!!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修行五十关
34. 贪酒关:酒色财气四堵墻,人人俱在里边藏,有人跳出墻儿外,便是长生不老方。35. 怕苦关:不下苦中苦,难为人上人。36. 不信关:信者,非言语之信,非信息之信,乃真心实意之信。37. 无主关:凡有作为,贵乎先有主宰定见。38. 速效关:修道必须循序而进,渐次用功,日久方得,不可...

修道五十关(全本)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修道必须无人我之见,然欲无人,先须无我,有我,则私心起,既无彼此之分,则我如人,人亦如我,守此心、此道、此法而行持之,便是圣贤胚胎,分彼此,轻乎人而重乎我,应事接物,处处争胜,事事好强,有利处探手,无利处缩身,殊不知叁寸气断万有皆空,应视万物为一体,视天下为一...

修道五十关图书信息
《修道五十关》是由李宇林所著,属于丛书中的一本。此书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4年8月1日出版,是第一版,共有256页,采用平装形式,开本为32开。内容主要围绕佛教修行的五十个关键步骤展开,旨在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佛教修行的精髓,逐步提升自我境界。书中详细阐述了从入门到深入修行的各个阶段,涵盖了从认...

楞严经五十阴魔是什么意思?
楞严经中所提到的五十阴魔是指的哪些生命,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据佛教理论知,五十阴魔指的是因为世间万物存在着烦扰、诱惑、惑乱等现象,因此,人们在修行道路上时,会面临障碍,即五十个魔障和五十个阴魔。这些障碍都是由人心贪嗔痴三毒所引起的。五十阴魔不仅仅是单一的存在,而是群体化的。大量...

修行之路多少关
修行五十关

修行中是否有一个阶段会生出恐惧
修行人到一定阶段都会产生种种障碍,一为魔扰,二为护法神考验道心是否坚固,三为业障现前,冤亲债主破坏清净心,等等。此时,首先一条,要坚定信念,坚信佛言不虚,依教奉行,定有成就。修行正法的人,十方诸佛都会护念加持。有佛作为坚固的后盾,还惧怕什么呢。《心经》言,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

道教初学者应该看哪些类的书籍比较
修行之要,尽在其中。7.《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自己校勘自己的对错了。其他经书,先不提了。三、著述类 1.《坐忘论》道门修炼之纲要。2.《重阳全真立教十五论》教之所以为教。3.《碧苑坛经》龙门家风,持戒修身为第一要。4.《七破论》破邪存正。5.《修道五十关》去伪存真,破邪存正,...

五十阴魔是什么。怎么克服?
克服五十阴魔的根本方法是真真正正地学佛念佛。这包括深入学习佛法,实践佛的教诲,如戒律、慈悲、智慧等,以及坚持念佛号,如阿弥陀佛等。通过这样的修行,可以净化心灵,增强正念,从而在面对阴魔时能够保持清醒和觉察,不被其迷惑。此外,修行者还需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做到如法,使自己的行为与佛的教诲...

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由于在修行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上述种种魔障,就使得那些根机浅的人认为不修道还像一个正常人,怎么一修行就怪里怪气的,以至于害怕修行,「怖道不学」。 所以在这个时代,真的要去读一读像《楞严经》关于五十种阴魔的一些经文,了解靠自力修禅观的道路是怎样地险象环生。 末法行人要依照祖师的指示,走老实念佛这一...

真正的修行人是什么样
真正的修行,最后就是一个路子:行愿。什么叫行愿?就是修正自己的心理行为。我们的思想,起心动念是没有发出来的行为,一切的行动则是思想的发挥。我们想求得空,这是在追寻一个形而上的问题,追寻能够发生思想的根源。在行为上、思想上真正做到了空,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定有人做到思想完全空,变成无知了,那又何必...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