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可以说是秦国赌国运之战。这一战,虽然秦国胜利了,但是也给秦国留下了深深的伤痛。这是因为长平之战中,秦国的实力不足以完成灭亡赵国的战略任务。同时,秦国也没有预料到会遭到赵国的殊死抵抗,这让秦国在长平之战后陷入了困境。
一、长平之战的经过。
长平之战的爆发,对秦国来说是不得以的。当时,秦国的战略步骤是远交近攻,对与自己国土接壤的韩、魏、楚等国进行蚕食。在征服韩、魏、楚国之后,控制中原要害,再解决剩下的国家。在这个计划里,对赵国的决战是放在后面的。
当秦国的军队切断了韩国本土与上党郡的联系后,韩国为了苟延残喘,将上党郡献给了秦国。但是,就在秦国准备接收上党的时候,韩国的上党郡守冯亭不愿意投降秦国。为了挑起赵国和秦国的冲突,冯亭将上党郡献给了赵国。
由于上党的地势险要,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果此地落入秦国之手,赵国就直接暴露在秦国的兵锋之下。所以,赵国虽然考虑再三,最终也不得不接受了上党。
这样,赵国不顾外交的惯例,硬是将韩国割让给秦国的上党抢走,这是秦国不能容忍的。秦国也因此发动了夺取上党的战役。但是,这一场战役直接打乱了秦国的战略计划,给秦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秦国本来的战略是先打弱敌,对关东各国各个击破。可是,这时形势突然改变了,变成先打强敌,身边还有没有彻底打垮的关东各国虎视眈眈。如果各国合纵起来对付秦国,以秦国的实力,是无法抵抗的。
因此,秦国在发动长平之战时,对外进行了频繁的外交活动。除掉不参与战争的燕国和齐国外,它以武力威胁和外交恫吓的手段,逼迫韩、魏、楚各国保持中立。它威胁说,如果哪个国家胆敢救赵,秦国就放弃攻打赵国,去打那个国家。
这确实是秦国的实话。如果单独对付赵国,秦国的国力是有余的。但是,如果再有其他国家来救援赵国,秦国的国力就会不足。这样一来,秦国只能撤兵。那么,秦国为了挽回面子,就只有采取攻打救援国的办法。
其他各国也能够看出其中的关键,所以它们不会去替赵国挡枪的。而且,当时各国都是以兼并为利的,赵国的野心并不比秦国差。在赵国胡服图强后,就一直采取对外扩张的政策,吞并了北方的大片领土。如果赵国继续强大下去,它带来的威胁,不比秦国小。
这样,关东各国乐得看到秦国和赵国拼得两败俱伤。它们不希望看到秦国取得大胜,也不希望看到赵国取得大胜。在双方交战的时候,这些国家都不会插手,至于说出手的时机,要看情况而定。
二、在长平之战后,战国形势的变化。
关东各国干涉秦赵两国战争的时机只有一个,那就是赵国和秦国拼得两败俱伤的时候。这样,关东各国联合起来的力量能够对付秦国,而还不必担心有一个强大的赵国威胁自己。而长平之战的结果,恰恰使得这个时机成熟了。
在长平之战中,虽然最终赵军损失了四十多万军队,可是,兵力只是占相对优势的秦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白起的口子得太大,使得自己的军队在战役的末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战役结束后,秦军死亡过半。而秦国也经过了长期的消耗,举国疲敝,国内空虚。
白起不得已,只得将赵军俘虏全部坑杀。然后白起企图带领获胜的秦军,大胜之威,借着关东各国没有反应过来的机会,灭亡赵国。但是,秦王和范雎因为国内损失惨重,决定休整再战,错过了战机。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秦军的战斗力有所回升。但是关东的局势也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赵国得到了喘息之机,它利用这段时间,一方面加强军备,连平原君都把自己的家产和家人都贡献了出来。一方面赵国积极进行外交斡旋,与其他国家达成共识,如果秦国灭亡了赵国,对关东各国是不利的。同时,秦军在长平之战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是大家能够抵抗的。
三、秦国在邯郸之战中的错误。
秦国君臣则在此时,对战国的形势产生了误判。秦国认为,在长平之战时,秦国歼灭了赵国的主力,在经过休整后,继续攻击赵国,是可以先消灭赵国的。这样,就能够在关东打开一个突破口,割断关东各国的联系,为下一步各个击破各国打下基础。
但是,秦国只看到了赵国的损失,却高估了自己的力量。秦国放弃了一直以来的战略目标,先击破韩魏,而将目标转向赵国是失策的。赵国虽然损失惨重,但是通过休整,加上长平之战中秦军的暴行,赵国举国上下,同仇敌忾,让秦军寸步难行。
而原来害怕秦军的淫威的魏、楚等国,感到唇亡齿寒,也会参加进来。它们看破了秦军的虚弱,敢于救援赵国。这样一来,秦国前有坚城,侧有劲敌,战略形势十分不利。
于是,当秦军发起邯郸之战时,战争进入了胶着状态。秦军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的惨痛教训,对秦军坚决抵抗,使得秦军损失惨重。而这个时候,秦国内部的矛盾也再次激化。白起因为自己的战略被否定而以生病为名不接管秦军的指挥。这一切使得秦军的形势更加不利。
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魏国和楚国都看到了机会,与赵国结盟,出兵救赵。尤其的魏国的公子信陵君无忌是著名的军事家,他率领着魏国的援军大败秦军,解了邯郸之围。秦军在此次失败后,暴露出了自身虚弱的本质,遭到了关东各国联军的穷追猛打。
在长平之战中,秦国面对的敌人只是赵国一国。可是在长平之战后,由于关东各国合纵的成功,秦国要面对的是几个国家的联合势力。不管是实力上,还是军队上,秦军都不是对手。失败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四、战争的结局。
在此后,关东各国由于有信陵君的领导,再次形成了合纵的局面。而秦国急于挽回形势,再次在关东发动攻势,结果遭受了更为惨重的失败。这使得秦国被迫撤回关中,暂时采取战略防御,休养生息。
不过,秦国虽然暂时在关东遭受了失败,可是本身秦国的实力雄厚,再加上崤函之固的地理形势,在经过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后,很快就恢复了实力。
在实力恢复后,秦国将错误的战略又改变回来,依然采取先攻韩魏的战略。经过长期的征战,终于达到了目的。秦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
我们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到,秦国在长平之战前后,由于实力问题,还有战略上的错误,使得秦国的长平之战胜的很吃力。这也给了关东各国以可乘之机,使得秦军遭受了许多挫折。
但是,由于秦国实力雄厚,在休养生息之后,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终究在秦王嬴政的指挥下,秦国还是完成了统一天下的使命。只不过由于走了一段弯路,灭亡赵国的时候已经是长平之战以后四十多年了。
秦军歼灭赵军主力,为什么之后秦军反而屡战屡败?
于是,当秦军发起邯郸之战时,战争进入了胶着状态。秦军虽然占有一定的优势,可是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的惨痛教训,对秦军坚决抵抗,使得秦军损失惨重。而这个时候,秦国内部的矛盾也再次激化。白起因为自己的战略被否定而以生病为名不接管秦军的指挥。这一切使得秦军的形势更加不利。在接下来的战争中,魏...
秦朝军队很容易战胜匈奴!而汉军为什么却屡战屡败?
可以说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运气不错,秦朝因赵高专权,整个朝廷上下内忧外患,这才趁机击败了偌大的秦朝。刘邦率领的汉军战斗力不如秦,更不如项羽,只不过他善于用人,才让他建立汉政权。再从历史背景上看,秦朝建立之前的匈奴国,它的东边有强大的东胡,西边又有凶悍的月氏,夹在石头缝里生存的滋味不好...
一代名将,抗击匈奴,屡败秦军千里之外,他是谁?
从秦军的角度看,这依然是一个两手准备的战术,如果赵军弃营而出救援肥累的话,那么就正合了秦军与赵军决战于野的打算。预先探查好赵军的出击路线,并选好合适的地形预留兵力,就很可能又是一次经典的围点打援之战;如果赵军仍然坚守不出的话,那么秦军就会顺势攻取肥累,并在继续在滹沱河以南地区攻城掠地,扩大战果...
谁是战神田雷的后代?田雷的后代有多强大?
等到秦王想起来再攻打赵国的时候,赵国已经恢复了一半以上的实力,他也找到了帮手。秦军屡战屡败。当时,正当生病的时候,秦王派人去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第一次世界大战从9月持续到第二年2月,秦军不仅没有打败赵军,反而损失惨重。白起病愈后,秦王赵翔想以白起为将军再次攻打邯郸。然而,在这个时候...
秦灭六国之战
它先是重创了攻打范武的秦军,紧追不舍,将秦军赶出赵境,随即南下。消息传来,秦军不战而去,上党等地的秦军也纷纷撤退,不敢再战,秦军第三次大举进攻失败。 赵军虽然在李牧的指挥下屡战屡败,但损失的兵力却很难得到补充。仅凭现有军队无法与秦国长期作战,只好立即寻求外援。此时,楚、魏已势弱,燕、赵关系也...
项羽能消灭秦军主力,为何不拿出消灭秦军勇气消灭刘邦呢?
刘邦是怕项羽的,但是刘邦有不服输的精神,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越大越强大,相反项羽也越打越被动,越来越疲惫,最后在楚汉对峙时期,项羽才意识到刘邦已经做大做强了,但是为时以晚,后悔晚矣,可以说项羽没有政治远见,看不到刘邦在日后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对手,所以当时不会率军消灭刘邦。
历史战争故事《长平之战》
秦军佯败,赵军中伏 赵括在对秦军所知甚少的情况下,指挥主力出击屯扎在故关前的秦军部队。秦军按照白起的将令,接战不久后便诈败,沿直通长平的大道逃跑,把追击的赵军主力引诱到预设战场。 赵括不知中计,指挥全军猛攻秦军阵地,造成双方巨大伤亡,战事开始白热化,但秦军顽强抵抗,赵军无法攻破。此时赵军主力已经远离...
长平之战如果赵国没有上赵括的话 赵国还会输的那么惨吗
在他统领赵军的时候,面对秦军虽说也是屡战屡败,但局势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尤其在领教了秦军的野战锋芒之后,廉颇意识到争锋相对基本没有胜算。便依托丹水和百里石长城,构筑了两道前后防线,坚守不出。秦军战力虽强,但也强得有限,赵军有百里石长城防线,有故关和长平关这种险要关隘,有韩王山和大粮山为制高点,易守难...
赵国抗秦屡屡下风,23年八战六败,为何名将赵奢却取得阏与之胜?
这说明,在这八次战争中,赵军是一直处于下风的,仅仅赢过秦军两次而已。这两次胜利其中最有名的一战就是阏与一战,由赵奢在屡战屡败的颓势中独自逆转取胜。之所以会反败为胜,主要是因为秦军对这次战争没有精心策划过。赵惠文王因为秦军占领了赵国的城池,所以无奈之下被迫遣公子去了秦国当质子,...
咸阳宫考古,为什么子婴不坚守咸阳抵抗刘邦呢?
第一,关东六国乱成一团,但秦国的关中、巴蜀等地,却没有遭遇兵祸。楚汉争霸时,刘邦屡战屡败,损兵折将严重,为何还能很快恢复元气?其实,这就是关中、巴蜀等地的功劳,为刘邦源源不断的提供了兵力和粮草。既然可以为刘邦做到这一点,自然更可以为子婴做到这一点。第二,武关失守,也只是让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