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同情心、恻隐心、怜悯心的区别如下:
1.慈悲心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是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佛教重的慈悲心要求人们洞悉人世间这个系统中所有一切关系,并按照关系的特性,救苦救难、普度众生。
2.同情心是指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主要是对弱者和不幸者的同情和怜悯,并要设法帮助别人的心理。人人都应该具有不同程度的同情心。同情心又是一种才能,往往指培养成的能与他人感情起共鸣的一种才能,而这种感情不必一定是悲伤。
3.恻隐心即恻隐之心。出自《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悲伤;隐:伤痛,是出于本能的,对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
4.怜悯心是对肉体或精神上遭受痛苦的人或者对悲惨的人表示同情。它要求人们抚慰他人内心的情感、挫折和磨难。
/iknow-pic.cdn.bcebos.com/94cad1c8a786c917bd908c32c73d70cf3bc7572e"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94cad1c8a786c917bd908c32c73d70cf3bc7572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94cad1c8a786c917bd908c32c73d70cf3bc7572e"/>
扩展资料:
恻隐心释义:
恻:悲伤;隐:伤痛;恻隐;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见到遭受灾祸或不幸的人产生同情之心。
例:恻隐之心。出处《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造句:在候车室里一位贫病交加的老妇人引起了人们的恻隐
详细解释:
1.同情,怜悯。
①《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②《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既放其生而又追戮之,是心无恻隐也。”
③唐储光羲《田家即事》诗:“我心多恻隐,顾此两伤悲。”
④朱自清《论吃饭》:“给他们饭吃,固然也有一二成出于慈善心,就是恻隐心,但是八九成是怕他们,怕他们铤而走险。”
⑤《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当朝裴晋公每怀恻隐,极肯周旋落难之人。”
2.悲痛。
《楚辞·刘向》:“外彷徨而游览兮,内恻隐而含哀。”王逸注:“心常恻隐含悲而念君也。”
慈悲心、同情心、恻隐心和怜悯心都涉及对他人痛苦或困境的关心和关怀,但它们在语义和用法上有些微妙的区别。以下是它们的区别:
慈悲心(Compassion):慈悲心强调对他人的苦难和痛苦产生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它包含了关心他人、希望减轻他人痛苦的情感和意愿,以及愿意采取行动来帮助和支持他人。
同情心(Sympathy):同情心强调对他人所遭遇的不幸或困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理解。它体现了对他人所处处境的同感和关怀,但并不一定伴随着积极的行动。
恻隐心(Empathy):恻隐心强调通过设身处地地感受他人的情绪和体验,能够共鸣并理解他人的感受。恻隐心更注重从内心感受他人的情感和体验,以及在情感上与他人建立联系。
怜悯心(Pity):怜悯心强调对他人的不幸或苦难感到遗憾和同情。它体现了对他人困境的怜悯和同情,但可能带有一种上位者或同情者的立场。
尽管这些词语有着微妙的差异,但它们都表达了对他人痛苦和困境的关心和同情。在不同的语境和用法中,这些词语可能会有一些重叠或交叉使用。最重要的是,它们都体现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善意,鼓励我们对他人给予支持和关注。
有哪些慈悲心、同情心、恻隐心、怜悯心?
慈悲心、同情心、恻隐心、怜悯心的区别如下:1、慈悲心: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中国古象雄文化的宗教体系经过幸饶佛陀和不同时期的佛陀传播,将 慈悲心、灵魂不灭、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等象雄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更有效和深入地在中亚等广大地区传播,影响着古时印度教、耆那教、后来印度佛...
慈悲心 同情心 恻隐心 怜悯心 这些有什么区别?
慈悲心、同情心、恻隐心、怜悯心的区别如下:1.慈悲心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是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佛教重的慈悲心要求人们洞悉人世间这个系统中所有一切关系,并按照关系的特性,救苦救难、普度众生。2.同情心是指对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觉察与同情感,主要是对弱者和不幸者的同情...
和“同情心”有何不同
慈悲心、 同情心 、恻隐心 和怜悯心的区别: 1、慈悲心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 慈悲心是大乘菩提心,大智度论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
恻隐之心是什么意思呢?
恻隐之心是指人类的同情心、怜悯心或慈悲心,即感同身受,为他人的痛苦、困难和不幸而感到难过和担忧,并希望能够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摆脱困境,获得幸福和安宁。恻隐之心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它是人类的情感和道德的源泉,能够激发人们的同情、怜悯和慈悲之情,推动人们做出积极...
慈悲心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利益
展开全部 会具有爱心。一个孩子有了慈悲心还会激发孩子的恻隐之心,也就是同情心,有了同情心,就会有爱心。一个孩子具有同情心和爱心是很重要的。一般情况下,有爱心的孩子将来长大了,做事就会讲公平、对人就会温和友善、而且更会乐于助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为...
什么才是慈悲心?
慈和悲有不同的含义,“悲”就是对受苦者可怜、同情、关怀及帮助脱离痛苦的愿望。“慈”就是希望那些受苦者及众生具备安乐和安乐因的思想。,慈悲不是单纯的一种爱,而是一种愿望和付出。慈悲并不是一种同情,而是一种高尚的心态,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是一种博爱与仁慈。慈悲心是菩萨以菩萨的根本之...
请问 佛教之中的慈悲心是怎么样情况之下会产生出来的
在一个人不关闭自己同情心的情况下会产生出来。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我们因为麻木,因为不愿意面对,因为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故意转过头去,不去理解,不去面对,不去承受同情心的驱动,让自己学习视若无睹。这样的选择就一步步的把自己的同情心,或者说慈悲心封闭起来。打开自己的慈悲心一个...
佛教认为为什么有时候人有慈悲心,有时候没有,原因是什么?
人有慈悲心,真慈悲,是怕世人知道,是默默无闻去做的,真慈悲,是在不触动自己利益的时候,去毫无顾忌的帮助或者奉献,假慈悲是什么,一旦涉及到个人的利益,必然要让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好的保障,不会在做有益的事,这叫做没有慈悲心。也许一个人平时做了十连件慈悲心的事,有时候涉及到自己利益的...
文言文怜悯之心
1、孟子说过:“人性本善”,具有怜悯之心、恻隐之心是人的一种天性。如果你不认同人性本善,那么怜悯之心是起源于人后天的教育,源于父母最初的爱,使你心里产生爱人之心,同情之心。 2、对这一说法,试绘之为丁图:如甲:第一圈是我,第二圈是亲,第三圈是兄,第四圈是邻人,第五圈是本省人,第六圈是本国人,...
人为什么会有怜悯这种感情?
我们一般的人对兄弟姐妹会比较有同情心,对路人就未必。而佛教倡导的是对一切人甚至一切动物都能有慈悲怜悯之心。你看到别人的痛苦会苦于自己不能帮助对方。说明你很有慈悲心。个体的力量有限,尽己所能去帮助别人,把这种精神传递出去,社会上的痛苦就会减少很多。同时也要意识到,人的一生就是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