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旁部首的来历与含义

汉字中常见偏旁部首的来历与含义

第1个回答  2010-09-24
表示人和动作,如他们付代;
第2个回答  2010-09-24
偏旁、部首、部件的来历
[摘 要] 本文从术语的来历、现实的使用情况等方面对“偏旁“部首”“部件”这三个术语进行简要考释,分析辨别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它们进行了明确界定,希望我们所作的分析和界定能够有助于对相关汉字学术语的规范使用,厘清某些理论问题上的模糊认识。
在汉字研究和教学中,“偏旁、“部首”、“部件”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组术语。由于这三个术语所表示的概念常有交叉重叠,致使人们对于这些名词术语的理解和使用有时出现混乱,具体表现为术语混用、界限不清等现象。本文将从术语的来历、现实的使用情况等方面对这几个术语进行简要考释,并着重分析和辨别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希望能给它们以明确界定,从而促进相关汉字学术语的规范使用,厘清对于某些理论问题的模糊认识。



“偏旁”、“部首”、“部件”这三个术语中,前两者都是传统汉字学的常用术语,后者则是现代才开始起用的新术语。下面首先来简要回顾一下三个术语的来历,这样可以有助于对它们的了解。

“偏旁”是人们分析汉字结构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作为专门术语,“偏旁”一词从唐宋时期就开始在学者间通行起来了。例如,唐代张参《五经文字》序例云:“近代字样,多依四声,传写之后,偏旁尽失。”宋代欧阳修《集古录跋尾》卷一:“大抵古字多省偏旁而趣简易。”此后,由明清至现代,随着传统汉字学的发展,“偏旁”这个术语由于其使用频率如此之高,以致于为一般文化层次的普通群众所熟知,成为社会常用层面的一个词汇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古代学者所说的“偏旁”有时是针对《说文》的 540部首而言的,这与现在人们所常说的偏旁当然是有区别的。

部首始创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在《说文》中,许慎基本以汉字偏旁为线索,把9353文归并为540部,每部的首字即为部首。但《说文》一书并未出现“部首”一词。《说文·叙》云:“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后叙》云:“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其建首也,立一为端。”因此,有学者认为“部首”一词是后人合“部居”和“建首”二词而形成的,①此说大致可信。除此,后代学者在一些“说文学”著作中还曾使用过“建首”、“部目”这样的名词来指称“部首”,如,元代戴侗《六书故》中就称“部首”为“部目”,清代学者曾纪泽曾撰有《说文解字建首五百四十字》,杨沂孙撰有《说文解字建首》,等等。不过,真正通行的还是“部首”一词。

“部件”这个名词是现代以来才开始启用的。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们在分析现代汉字的形体时,发现在整字和笔画之间存在着一些很重要的中介部分,这部分具有中介性质的形体对进一步细致地分析汉字字形的构成、深入认识汉字的结构规律很有用,有必要进行专门研究。20世纪50年代,杜定友(1954)在《方块字的怪组织》中,把这一部分形体称作“字根”,并说:“方块字是由丶一丨丿乀等笔画所组成的。由笔画组成字根,由字根再组成字。” 60年代倪海曙(1965)发表论文《偏旁和部件》,学术界才开始使用“部件”这个术语。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汉字输入成为中文信息处理的一个瓶颈,汉字编码和汉字识别等研究工作蓬勃开展,于是,汉字部件成了计算机界关注的热点课题。部件分析也已经由静态统计发展到动态统计,由单靠人工切分发展为人工和计算机自动切分相结合。现在,识字教学、计算机处理汉字、汉字检索和现代汉字字形整理都在呼唤现代汉字部件的规范化。”②此外,指称这个概念时,还有人使用“字元”、“字素”、“构件”、“组件”、“形位”等多种名词,尤其是计算机界和汉字学界在术语使用上有时不够一致。但从目前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汉字学界已有逐渐统一称为“部件”的趋势。



(一)关于偏旁

按传统说法,汉字从独体字发展到合体字便产生了偏旁。每个合体字至少由两个偏旁组成。因为汉字大部分是左右结构,故左边称偏,右边称旁。后来人们习惯于将左右上下不同部位都统称偏旁。④现代以来,有很多学者对汉字偏旁进行了论述和解释,现选择较有代表性的几种意见简介如下:

叶长青(1927)对“偏旁”的解释是:“谓字之上下左右四方也。苏轼诗:‘强寻偏旁推点画。’程俱诗:‘我愧非子云,文书昧偏旁。’”这样的解释自然是比较模糊的。林沄(1986)认为:“(偏旁)是泛指一切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构字单位。举例来说,‘召’是可以分析为刀和口这两个最基本的构字单位的,刀和口当然都是偏旁。但在招、昭、诏、苕等字中,‘召’是作为一个整体承担音符的职能,所以‘召’也是偏旁。……把汉字分析为偏旁,是按汉字原有的结构来研究汉字,因而是合乎实际的,是科学的。既然众多的文字都是由数量少得多的偏旁构成的,在考察字形演变时,首先考察各个偏旁的形体演变,无疑是提纲挈领的好办法。”林先生这里所说的“相对独立性的构字单位”究竟如何理解?是否凡是相对独立的成分都可视为偏旁?显然,这样的表述还不够清晰和明确。迟永长(1990)比较了现代汉字偏旁和小篆形体偏旁(他称之为传统偏旁),认为二者存在着两点明显的区别:(1)传统偏旁都能独立成字,都具有表意或表音功能;现代汉字偏旁有许多已不能独立成字,多数表意不清,表音不准,或根本不表音也不表意。(2)传统偏旁包含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现代汉字偏旁包含形旁、声旁和记号三部分。考察汉字偏旁时,将传统汉字偏旁与现代汉字偏旁分别对待无疑是个好办法。李大遂(1993)这样解释“偏旁”:“合体字中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的结构单位。”这个解释比较模糊,没有很严格地把偏旁、部件等这些中间层次的结构单位区别开来。高家莺等(1993)在《现代汉字学》中说:“过去分析汉字,有一种传统的方法,就是把许多合体字分析为两个相离的部分,这两部分就叫偏旁。例如‘沐’字有‘氵’‘木’两个偏旁,‘花’字有‘艹’‘化’两个偏旁,‘圆’字有‘囗’‘员’两个偏旁。”并且给“偏旁”下了这样的定义:“可见,偏旁就是用二分法对合体字进行一次切分而获得的结构单位。”

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对“偏旁”还没有一个十分统一的认识。其分歧主要在于:(1)偏旁的相对独立性究竟如何理解?(2)现代汉字中那些既不表音,又不表意的直接构字单位是否应当包括在偏旁范畴之内?综合多数学者的意见,并根据人们运用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偏旁这个概念首先应当定位为构成合体字的直接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应是对汉字进行一次切分后得到的结构单位;其次,考察汉字偏旁这个概念时,不能绕开现代汉字,只论传统汉字的偏旁。因此,我们认为下这样的定义可能比较合适:构成合体字的直接组成单位,一般包括意符和音符,在现代汉字中也包括非表音表意的记号。相同的偏旁因排列组合的不同可以构成不同的字。

(二)关于部首

从东汉到现代,部首从含义到数量都发生了相当的变化。南朝顾野王撰《玉篇》,对《说文》部首进行了增删改易,立542部首。变化最大的是明代梅膺祚所撰《字汇》,此书从部首到正文均改用楷体,部首的含义明显不同于传统的《说文》,数量也省减归并为214部。其后的《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等都沿承《字汇》,部首均为214部。

现在的《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共设部首189个,其中有50多个现已不能独立成字。如果现在仍然还用“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各部的首字。” “汉语字典里属于同一偏旁的部目。”⑤这样的定义去解释现代汉字的部首概念,显然与实际情况相悖,连字(甚至于偏旁)都不是,也就谈不上“首字”。有鉴于此,有学者给现代汉字的部首定义为:“部首是字书和词典中用来统辖一组字的构字成分。它们可以是笔画,也可以是成字或不成字的构字部件。”⑥如此,单笔部首和那50多个不成字的构字成分就都可以进入到部首概念里面了。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部首概念含义所发生的变化,在给部首定义时也采取了类似这样的观点。如李恩江(1993)说:“部首是字书编纂中使用的概念,若干字共有某一构造成分,则归为一部,编书时就让共有的构造成分打头,因称部首。”《实用中国语言学词典》“部首”条:“按照字形结构,将含有相同部分的字归为一部,使汉字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其相同部分列于该部之首,是为部首。”《语言学百科词典》“部首”条:“文字学用语。从繁多的汉字形体结构中,分析归纳出某些相同的笔画构件,分别部类列于其统属字之首,称作部首,以为查检汉字的依据。”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部首”是字书词典编纂中所使用的概念,给“部首”定义时,必须抓住它按照字形结构特点,给汉字进行归类的本质特征,从字典辞书的实际使用情况来看,特别是从现代汉字大角度看,它可以是成字的,也可以是不成字的。所以,我们给“部首”确定了这样的定义:汉语字典中按照字形结构,将含有相同部分的汉字分别归类而确定的字类标目。它们可以是笔画,也可以是成字或不成字的部件。

(三)关于部件

多年来,先后有许多学者对汉字的部件问题进行过研究,提出了十多个关于部件的定义。这些看起来十分纷乱的意见,主要是由于在以下几个问题上存在分歧而造成的。第一,单笔画是否属于部件。在这个问题上学者间的分歧比较大。苏培成、费锦昌等认为单笔画也可能作为部件。苏培成(1994)说:“有的笔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部件,这时笔画和部件所指相同。最明显的是‘一’和‘乙’。这两个字都是由单部件构成的独体字,‘一’和‘乙’是部件,也是笔画。除了‘一’和‘乙’之外,处于分离状态的横、竖、撇、折,也单独构成部件。”费锦昌(1996)主张:“从现代汉字字形的实际出发,把在字形中占有相对独立地位的单一笔画也定为可以切分的部件,不妨称之为‘单笔部件’。”然而,傅永和、晓东等却不承认单笔画是部件。傅永和(1991)说:“部件是构成合体字的最小笔画结构单位,其下限必须大于基本笔画,上限小于复合偏旁。”晓东(1993)认为:“我们可以规定:部件的下限必须大于基本笔画(无论是横笔还是其他笔画一律不算部件),部件只是指笔画的组合单位。‘旦、旧、蒙、孔’等字,都是由部件与笔画共同构成的字。”第二,部件是否有层次性。很多学者认为部件有不同的层级,如高家莺等(1993)认为:“部件是对汉字进行一次或多次分解后得到的基本结构单位。”但也有学者认为部件的“上限小于复合偏旁”,这样就把小于整字的部件组合排除在外,实际上对汉字字形的分析并没有好处。第三,部件是否一定成字。有学者将“部件”理解成有音、有义的“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的最后的最小的单位”,即认为应当是成字的。但大多数学者认为部件中除了成字的部件外,还应当包括大量非成字的部件。这一点基本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综合多数学者的意见,我们认为,从其存在的形式看,汉字的部件应当是一个独立的书写单位,是相对独立的笔画结构块,一般来说,它应当大于基本笔画,即由两个以上(含两笔)笔画组合而成;从其功能上看,部件具有组配汉字的能力,并不一定都具有音、义,成字的部件固然有音义,一些不成字的部件,包括特殊部件(构字率是1的部件),如“临”字的右下角,“所”字的左偏旁,“伞”字的下半部分等等,则其音义就无从谈起;从部件切分的方式来看,存在着平面切分和层次切分两种情况。平面切分指一次切分出基础部件,层次切分指逐层切分,最后得到基础部件。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部件可划分出不同的下位概念:以部件是否独立成字为标准,可将部件划分为成字部件和非字部件;根据部件是否具有可分性,可以将其分为基础部件和合成部件。⑦所谓成字部件,就是能够独立成字的部件;所谓非字部件,就是只能依附于其他部件来体现构形意图,不能独立成字的部件。所谓基础部件,就是最小的不能再拆分的部件;所谓合成部件,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础部件组合成的部件。

谈谈偏旁、部首和部件之间的关系



上面分别谈了“偏旁”“部首”和“部件”各自的含义和用法,下面简要谈一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先看偏旁和部首之间的关系。偏旁和部首二者划分的角度不同:偏旁是对合体字进行直接分析时所提出的概念;部首是字典辞书中对汉字进行归类时所使用的一个概念。但两个概念的外延经常有包含或交叉的关系。若以《说文》为对象,即以传统的偏旁与部首概念为对象,那么二者间的关系应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即部首是包含于偏旁之中的。换句话说,所有的部首都是偏旁,但并非所有的偏旁都是部首,偏旁大于部首;若以《新华字典》为对象,即以现代的偏旁与部首概念为对象,那么二者之间的关系应是交叉关系,部首偏旁之间有部分重合。换句话说,有些部首是偏旁,有些偏旁是部首。这就是二者重合的一部分,如“扌氵山木日”等。它们既是合体字中的偏旁,又是《新华字典》等现代辞书中统辖一组字的部首。偏旁与部首不重合的部分可表述为:有些部首不是偏旁,有些偏旁不是部首。例如,“一”“丨”“丿”“二”“丶”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是部首,但显然它们却都不属于偏旁;同样,有些字是偏旁,但却不是部首,如“花”的偏旁“化”、“圆”的偏旁“员”、“绿”的偏旁“录”等,就不是部首。

再看偏旁与部件的关系。偏旁是用二分法对合体字一次切分而产生出来的构字单位;部件则是介于笔画和整字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笔画结构块,具有层次性,包括一级部件、二级部件等等。从分析的结果看,偏旁大体相当于第一层部件,也就是说,部件与偏旁二者之间基本上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偏旁是汉字学的一个传统术语,它是针对合体字的各个直接组成部分而言的,传统汉字学的许多理论问题,包括形旁、声旁等相关问题,都是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生发出来的,因此,偏旁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在汉字理论体系,特别是在传统汉字的结构分析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包括传统汉字学在内的传统语言学在分析汉字结构,探讨汉字形音义关系,并进而考察汉语读音及意义的联系时,经常需要借助于偏旁这个重要的概念来进行。部件是汉字研究中的新生术语,它主要是针对现代汉字形体结构的实际特点,为了更加深入细致地认识汉字结构规律,便于汉字教学和汉字信息处理而提出来的一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提出和使用更多地由于实际应用的需要。很显然,两个概念各自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必要性。一句话,二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例如,“坑”字中的“土”和“亢”、“想”字中的“相”和“心”,既是偏旁,同时也是部件,这是二者的一致性;但“亢”又可分析为“亠”和“几”两个部件,“相”又可分析为“木”和“目”两个部件,显然,我们只能说“亠”和“几”、“木”和“目”分别是“坑”和“想”的部件,而不能说是这两个字的偏旁。这就是二者的区别。有学者曾建议,把部件和偏旁这两个术语的应用加以分化,部件专用于汉字的外部结构分析,具有层级性,包括一级部件、二级部件……;偏旁专用于汉字内部结构分析,要研究它和字音、字义的联系。⑧应该说,这个意见确有一定道理,至少给汉字的研究和结构分析提供了方便。

总之,作为汉字研究和应用中经常使用的重要术语,“偏旁”“部首”和“部件”三者尽管在概念上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叠,有时还十分接近,有着某些共同的特点,但无论是概念提出的角度,还是术语运用的领域,三者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清楚地认识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于汉字研究和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偏旁、部首的含义
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 -- 形象、指事、会意、形声
形象字是模仿所指事物的形体而造,所模仿事物都是具体的、有形的。如:人、母、大、女、目、耳、手、口、日、月、山、水、川、火、云、雨、牛、羊、马、鸟、虫、鱼、虎、木、米、竹、刀、斗、门、豆、网、井、田等。这些字中的大部分稍加解释即可理解,引起兴趣,增强记忆。其中有些有点牵强,或经过变迁字形已变化太大,那就不必勉强。指事字则表现比较抽象的概念。如:一、二、三表示数字,上、下表示方位,刀上加点成刃,木下加横表示本(树根),木上加横表示末(树枝)。稍加解释也容易理解。当然,像本末这种字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讲可能不太容易,不必勉强。形象字和指事字多为独体字,数量不多,但用于构成大量的复体字,所以很值得重视。

会意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部件组合而成,其意义由这些部件来表达。如明由日和月组成,日月都明亮。

形声字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部件组合而成,有的部件代表发音(声符),有的部件代表意义(意符),有的部件已简化为偏旁。声符和意符的上下、左右、内外相对位置并不固定。如:飘(左声右意)、漂(左意右声)。又如:江、河、等。形声字占汉字80%以上。很多声符现在已无法代表发音。但仍然有一半(40%)的形声字的声符和意符现在仍然好理解,这部分应当充分利用。形声字的声符是其他三种字(形象字、指事字、会意字)所没有的,有了声符,汉字的三要素(音、形、义)得已充分体现,对帮助记忆极为有利。常见的声符有:很狠的右边、拨波的右边、种钟的右边等。形声字的意符只能表达范围,而不能表达具体事物。常见的意符有:

人和单人旁(亻)表示人和动作,如他们付代;

女表示女性,如妈奶姐妹;

口表示吃喝唱喊语言;

心和竖心旁(忄)表示思想感情;

目表示眼睛看相;

月(肉)表示身体部位, 如胳膊脚腿脑;

手和提手旁(扌)表示动作,如打拍提排推拉拿;

足表示脚及其动作,如跳跃跑踢;

虫表示昆虫及低等动物,如蚂蚁蛇虾;

鸟表示飞禽类,如鸡鸭鹅鹰;

鱼表示水生动物,如鲜鲤鲨;

反犬旁(犭)表示走兽动物,如猫狗狼狮;

金和金字旁(钅)表示金属,如金银铜铁钉钩;

木表示树木,如树枝森林;

水和三点水(氵)与水有关,如江河湖海浮漂游泳;

火和火字底(灬)与火有关,如烧焦煮黑;

土表示土地;

草头(艹)表示植物,如花草菜茶;

日表示星日时间明暗;

石表示矿岩;

山表示峰岭;

绞丝旁(纟),表示纺织;

病字壳(疒)表示疾病疼痛;

走和走之旁(辶)表示走跑,如逃迎远近赶;

言和言字旁(讠)表示语言,如讲话说语;

食和食字旁(饣)表示食物,如饭饱饥饿;

以上所列26个单字及相关偏旁出现于60% 的汉字里,非掌握不可。从这里可见掌握形声字的重要性。

根据汉字的形状引发各种联想可以是形态上的联想,也可以是动作上的联想。例如,在教大的时候,两手向水平方向伸直,加上双腿张开,人体成大字。教小的时候,两手下垂,但略往外斜展,双脚并拢,人体成小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