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开创了“开皇之治”,李世民却为何评价他“不爱百姓”?

隋文帝开创“开皇之治”,李世民却为何评价他“不爱百姓”?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历史上有名的隋文帝改元开皇。之后隋文帝用兵南下,消灭了割据江南的陈朝,结束了我国近三百年的割据混乱局面,再造了中华的大一统。

隋文帝在统一全国采取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措施,巩固政权并展社会经济,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人多殷富”的繁荣景象。

除了农业人口激增,垦田面积扩大,国家粮食丰实外,隋朝的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迅猛的发展,后世史学家们把隋文帝执政时期的这种短暂的繁荣称为“开皇之治”。

不久之后,唐初的唐太宗李世民评价隋文帝:“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这是怎么回事呢?

隋朝建立,隋文帝加强和巩固政权,加强朝廷预防社会危机的经济力量,隋朝沿漕运水道设置了广通(今陕西华阴)、常平(今河南三门峡东)、河阳(今河南孟县)、黎阳(今河南浚县)、洛口(今河南巩县)、回洛(今河南洛阳)等诸仓,积蓄了大量的粮食。

因为隋朝在各地建立粮仓,京师的粮仓已经堆得满满的,仓库里放不下。隋朝的粮仓积存的粮食之多,到了唐朝立国后的二十年后,粮食还没有用尽。李世民:隋文帝不爱百姓,在百姓和粮食之间,文帝更爱仓库中的粮食!

李世民经历过隋末的战乱,他知人善用,并做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辉煌的“贞观之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1
后世史学家们把隋文帝执政时期的这种短暂的繁荣称为“开皇之治”。 可是,在不久之... 李世民的判断便是:隋文帝不爱百姓,在百姓和粮食之间,文帝更爱之间仓库中的粮食... 并发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慨,从而开创了更为辉煌的“贞观之治”。
第2个回答  2019-08-20
据《贞观政要》记载,隋文帝时全国饥荒,但官方粮仓充足,隋文帝却不开仓放粮而是在洛阳演了一出爱民戏,太过做作,所以指责说隋文帝不爱百姓。

贞观政要是唐朝正史,正史一般抹黑前朝,当代正史也是一样。

观后代史书,李世民也没见得多爱民,他在位时大兴土木,广征徭役,哪一个不是百姓受苦受累。

元朝张养浩有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看得透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对统治者而言“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是至理名言,爱民是政治手段,因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第3个回答  2019-08-28
这都是李世民瞎编的,其实隋炀帝是一位非常爱怜百姓的人,百姓们也都喜欢他。
第4个回答  2019-08-21
开皇五年(585年),隋文帝又在各地设置义仓,要求当地百姓和驻军按规定交纳一定数量的粮食,以备荒年之用。这些义仓在后来的关中大旱也确实发挥了一定的救济作用。开皇十四年(594年),关中发生大旱灾,农田颗粒无收,农民们用豆屑拌糖充饥,隋文帝派人把农民吃的食物带到朝堂上拿给大臣们看,并且他流泪责备自己无德,即命撤销自己的酒肉食物。隋文帝还亲自率领关中的百姓到洛阳取食,一路上,他让卫队扶老携幼,保护饥民,爱民之心表现的极为充分得体。然而,这种“爱心”其实是太做作了,因为隋朝在各地已建立了不少的粮仓,当时京师的粮仓已经堆得满满的,仓库里放不下就放在粮仓的走廊里。隋朝的粮仓积存的粮食之多,到了唐朝立国后的二十年后,粮食还没有用尽。不在京师或附近开仓放粮,却要让饥饿的百姓长途跋涉到洛阳吃饭,这算什么“爱民?”

隋文帝开创了“开皇之治”,李世民却为何评价他“不爱百姓”?
因为隋朝在各地建立粮仓,京师的粮仓已经堆得满满的,仓库里放不下。隋朝的粮仓积存的粮食之多,到了唐朝立国后的二十年后,粮食还没有用尽。李世民:隋文帝不爱百姓,在百姓和粮食之间,文帝更爱仓库中的粮食!李世民经历过隋末的战乱,他知人善用,并做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开创辉煌的“贞观之治...

...了“开皇之治”,为何被李世民评价为“不爱百姓”?
李世民的判断便是:隋文帝不爱百姓,在百姓和粮食之间,文帝更爱之间仓库中的粮食!李世民经历过隋末的战乱,所以他知人善用,并发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慨,从而开创了更为辉煌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把百姓比作什么?为什么说李世民不爱百姓?
李世民的判断便是:隋文帝不爱百姓,在百姓和粮食之间,文帝更爱之间仓库中的粮食!李世民经历过隋末的战乱,所以他知人善用,并发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慨,从而开创了更为辉煌的贞观之治。

简述隋文帝的经济措施及影响?
由此可知,唐太宗对隋文帝持有一种负面评价,他认为随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但是根据《资治通鉴》对开皇十四年那场大旱的描写则不尽然。“关中大旱,民饥,上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视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由此可见,隋文帝并不是不怜百姓的。《隋书》卷二...

杨坚和独孤伽罗那么恩爱,为什么杨坚死前却愤怒的说:“独孤误我”呢?
隋文帝杨坚,是结束了三百多年乱世让中国重新一统的皇帝,居功至伟。他在位期间,历精图治,四海靖平,天下归心,开创了开皇之治,然而他在持家和选择接班人方面,却不是一个好手。本来他做皇帝后,就立自己的长子杨勇为太子,很是合情合理的,但过后就出现了变数。太子杨勇文韬武略,精明强干,忠诚...

隋文帝为什么被正统历史忘记了?
隋文帝 在史学家的眼里 并未被遗忘 他开创的开皇之治 被他儿子彻底OVER了 所以 就好似昙花一现 所以 从普通人的情感上来说 不太愿意提及 贞观时期的繁荣 一直持续到唐明皇时代 近200年的持续繁荣 所以才会被大家津津乐道 最近正统历史学家 使劲的宣传 秦皇汉武 大唐之风 也有原因的 秦 汉 唐...

隋文帝时期还有开皇之治,为何到隋炀帝时期,农民活不下去而爆发农民起义...
隋文帝在中国历史上评价很高,虽然他是篡夺了外孙周静帝的天下,但是他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一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了中国,重塑了新汉族,意义十分重大。隋文帝还是一个治国能手,他在位二十四年,开创了开皇之治,使中国自汉朝后又迎来了一个治世。到609年全国人口890万户4600余万人,百姓安居乐业...

李世民和杨广都是弑兄夺位,为什么评价却不一样?
要说李世民和杨广这两个人,很多人绝对不会把他们划归到同一阵营里面去,因为李世民给人们的印象,他应该算作是一位明君,是唐朝历史上一位非常伟大的皇帝,然而杨广,人称隋炀帝,从这个称呼中就可以看出来了,人们对于杨广的评价一直都是非常差的,认为他是暴君,昏君,荒淫无度,有什么不好的形容,都是可以用在他身上的。

在中国历史上,被严重低估的皇帝有哪些?
他远超于汉朝的文景之治与唐朝的贞观之治,在宋仁宗治理国家的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达到全盛的局面。宋仁宗堪称千古第一明君,在以仁孝治天下的封建社会,宋仁宗可是第一位庙号为仁宗的帝王。但是实际上那个朝代是很有历史意义的,因为它的开创者隋文帝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功勋,虽然时人知之甚少,...

同样都是篡位坐上皇位 杨坚和王莽评价为何相差之大
但是,他们在后世的评价却不同,杨坚获得了美名,而王莽却被人所诟病,不被人认可。那么,杨坚也是成功篡位的皇帝,为什么他能获得美名而王莽却不被认可呢?第一,杨坚的隋朝终结了混乱,而王莽的新朝是让西汉灭亡了。第二,杨坚的改革相对成功,而王莽改制以失败告终。第三,隋朝虽然也短,但老百姓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