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8-25
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
能体现友情的句子: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理由: 无人可以共赏美景,偏寻怀民。可见感情深厚。
4.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体现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

问题补充:
描写月下承天寺庭中景__澄澈,清明_____。运用了的____比喻_______修辞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种________月光如水________的境界。

《记承天寺夜游》
10.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记承天寺夜游》第二套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12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念:考虑、想到;相与:共同,一起。(2分)小题2:(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2) 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4分)小题3:“闲人”,即清闲的人。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二...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后面的题目
1.月色入户,入( 照进,此处拟人,月色有情进入 )2.念无与乐者,念(想起 )3.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一块 )4.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空旷澄澈 )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
寂寞寒夜中见到皎洁的月光难得的喜悦与兴奋。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 ...
1.(1)想到(2)睡(3)一起(4)只,只是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月夜行步 月色如水 发闲人之叹 4.示例:指作者与张怀民,他们能超脱尘俗以豁达的胸怀应对事物。 5.示例:表达了作者恬淡闲适的思想感情。

求记承天寺夜游阅读题一套
《记承天寺夜游》1、翻译下列句子: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

记承天寺夜游的习题
9.比喻:庭下如积水空明 反问: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拟人: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有两处点题:___、___。
1.两处点题:月色入户 念无与乐者 2.正面写月的句子有:月色入户 3.侧面写月的句子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原因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5.夜游的背景是: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解嘲的乐观 6.写景的一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试题及详细讲解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题(一)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 天寺,寻张怀民。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记承天寺夜游》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阅读全文,按要求答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