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入侵日本之战,始于1274年,历经1281年和元至元十一年、十八年,直至弘安四年,日本天皇文永十一年。这场战争是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游牧民族建立的正统朝代之一,为建立以华夏农耕中国为核心区域,同时跨越游牧区域和渔猎区域的统一秩序而发起的。元朝的建立,标志着蒙古人,作为世界性的游牧民族,成功地向定居民族和农耕区域发起全面扩张的历史。蒙古帝国的分裂,为其后世界体系中一些最重要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蒙古人在东亚的经营,为保守的华夏中国,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扩张和融合时期。元代中国,以其独特的对外扩张政策和战略,为后世中国留下了重大遗产。
元代中国的对外扩张,具有资本主义和大工业生产兴起后的现代性特征。元代对日本的两次战争,影响了随后中日各自历史的重大战争事件。自唐代后期至蒙古人建立元朝,日本与中国外交关系中断长达4个世纪。忽必烈在中原建立元朝后,试图改变这一局面,使日本臣服于蒙古人。然而,这一目标并未实现,日本政府拒绝了无条件投降的要求。最终,元朝不得不发起战争攻势,企图征服日本。
公元1274年,忽必烈派遣军队,共计九百艘船、一万五千士兵,计划在七月征讨日本。高丽人、汉人被迫参与造船、运输粮饷,成为了士兵。然而,元朝军队在战争中遭受了一系列失败。尽管日本武器无法与元朝的长距离武器相匹敌,指挥官经验不如元朝军队领袖,但他们擅长面对面的搏斗,加之暴风雨的突然袭击,导致元朝军队和船舰在退往海上时遭受重创,最终元朝第一次东征日本以失败告终。
面对失败,忽必烈感到震惊,再次派遣使者,以强硬态度要求日本纳贡。日本政府拒绝了要求,并处死了使者。忽必烈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惩罚日本国,集结了十万人的军队,并于至元十八年(公元1281年)远征日本。元朝的二路大军,分别由洪茶丘、忻都率领的蒙古、高丽、汉军四万,以及阿塔海、范文虎、李庭率领的新附军九千艘海船,从高丽和庆元、定海出发。然而,元朝南方军队行动迟缓,未能按预定时间与东路军会合。东路军在等待无望的情况下,从合浦出发,侵袭日本对马、一岐两岛后,进抵筑前志贺岛登陆。日本守军在前次对抗蒙古的经验基础上,构筑防御工事,并以精锐部队开进志贺岛,与东征元军进行了激烈战斗。元军战败,退至鹰岛、对马、一岐、长门等地,与姗姗来迟的江南军会合。
会合后的元军因高丽、汉、蒙古统率之间的矛盾而不能协调作战,蒙古军队在毫无荫蔽的前提下,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两方对峙达两个月之久,蒙古军队未能取得胜利。8月15~16日,一场巨大的台风袭击了日本海岸,导致蒙古东路军损失1/3,江南军损失一半,一些靠近海岸的士兵被日本人屠杀或溺死。元朝第二次东征日本又以惨败而告终。
面对失败,忽必烈并未总结教训,反而于1283年再次命令商人、东北女真人为他出征日本建造船只、高丽人为他提供粮食。然而,由于国内经济形势每况愈下,忽必烈最终在公元1286年屈服于客观力量短缺的压力,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至此,元朝与日本的军事关系以元朝的失败而结束。这场战争不仅体现了蒙古军事力量在与大陆作战的不同海上登陆作战中的局限性,同时也揭示了日本武士力量在与元朝军队对抗过程中并未获得真正的军事优势。蒙古军队在所有无法充分发挥骑兵优势的战场,如安南、爪哇、高丽等地遭遇失败,这是蒙古扩张力量由盛转衰的必然过程。
从亚洲体系的角度来看,元朝侵日的失败,使日本始终游离于东亚大陆体系之外,并保持着相应的入侵大陆的力量。蒙古入侵失败后,日本迅速对大陆和朝鲜半岛发起入侵,验证了忽必烈有必要全面征服日本的必要性,以消除对元帝国秩序的威胁。然而,元朝的快速衰落,使其未能完成建立大陆主导的东亚统一帝国秩序的目标。在中华帝国秩序之外的日本,最终成为了中国的心腹大患。
历史上中日共发生了六次战争,即白江口之战、元朝两次入侵日本之战、万历朝鲜战争、甲午海战和抗日战争,但是只有甲午海战是中国和日本的单独较量,白江口之战、元朝两次入侵日本之战、万历朝鲜战争能有朝鲜参战,抗日战争更演变成世界性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和日本古代史上的三次战争
中日第一次战争:白江口战役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位于中国东北的高句丽走向了强盛。到了南北朝,高句丽已经占据了辽东、朝鲜半岛北部和松花江一带。高句丽的强盛对辽西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威胁,隋炀帝曾经“三征高丽”,但是没有成功。同时期,在朝鲜半岛的南部出现了百济和新罗两个政权,其中百济和高句丽...
抗日战争时期三大战役是什么?
1、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
国军消灭日军最多三大战役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始于1937年8月13日,此战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改变日军的入侵方向,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参战,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共计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2、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起止时间...
历史 日本哪三次侵华战争?(要详细)
第一次; 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影响: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据台湾、澎湖,割占辽东半岛(后由清朝3000万两白银赎回),战争赔款2亿两白银,并取得与欧美列强平等的各种侵华权益,从而跻身于侵华列强的行列.此次战争对日本来说,是一次飞速发展的机会,日本从此挤进列强行列,然而三十年前日本却也是...
抗日战争中著名的三次战役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1、平型关大捷(也叫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抗日战争中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军队并取得抗日首胜的战斗。平型关战斗中115师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毙日军中佐二人。意义: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同时通过此次战斗,八路军...
中日历史上的战争及结果
第一次:第一次中(唐)日战争。唐朝胜利,被唐军击败后日本开始向中国称臣,并派遣唐使来中国。 第二、三次:中(元)日战争。元朝两次东征日本都以惨败而告终。 第四次:第四次中(明)日战争。日军侵略战争失败,丰臣秀吉提出议和。 第五次:中日甲午战争。日军胜利,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第六次:中日战...
日本侵略中国的三次战争是哪三次?然后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1895中日甲午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进攻中国上海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应该是四次。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强大了,而中国闭关锁国落后了。。所以落后就要挨打。抗日战争中国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取得胜利,所以团结一致,依靠人民才能抵抗外敌。
日本在近代史上发动了哪三次侵华战争?
第一次: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并迫使清朝支付巨额赔款。此外,日本获得了与欧美列强平等的通商权益,从而成为侵华列强之一。对日本而言,这是其飞速发展的契机;对中国而言,这标志着列强在中国割地赔款的先例,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并引发列强瓜分...
甲午中日战争三大战役是什么
甲午中日战争三大战役分别是:平壤之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平壤之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于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进行,是日本驱逐清朝在朝鲜的势力的决定性作战。1894年9月初,日军开始向平壤推进,参战部队共16000余人,清军防御部队为15000余人。日军至9月15日完成部署,...
中国对日战争有哪些比较著名的战役
第五战役:长沙会战(先后进行了三次,中日双方参战兵力达几十万人次,战斗空前惨烈,双方均动用了飞机、大炮和坦克,双方均损失惨重,在会战前夕,意外地发生长沙大火,使“焦土抗战” 不幸成为了严酷的现实)第六战役:上高会战(总指挥薛岳,副总指挥罗卓英,参战主力74军王耀武、张灵甫部队取得万家岭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