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6-10-15
近代科学与古代科学不同之处在于:古代科学是以自然哲学形态出现的,带有经验的直观性与理论的思辩性,知识零散而未形成体系;近代科学是以数学与实验相结合为特征的实证科学形态出现的,形成了逻辑一致性的知识体系。具有上述特征的近代科学为什么产生在十六七世纪的欧洲?要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分析一下十六七世纪欧洲的社会历史状况。
1. 社会经济背景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科学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这种动力,社会就不可能对它投入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从而作为知识体系的近代科学就不可能产生。
开展科学研究并使研究成果成为知识体系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这就要求社会有相应的技术与生产基础。
在世界范围内,封建生产关系最先(公元14~15世纪)在西欧瓦解,从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迫切要求发展科学技术;同时,也具备了必须的物质条件。
1.1工场手工业的兴起
公元14~15世纪,工场手工业在西欧普遍发展起来。工场手工业指的是工场主通过资本把分散的劳动者组合起来为生产同一种产品实行分工协作。 “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同一劳动场所),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因此,工场手工业的产生与兴起,意味着封建生产关系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萌芽。
1.2各种技术的进步
公元11世纪,西欧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得到较好发展,表现在广泛使用铁犁、用二圃制或三圃制代替原始的耕作制度等。
公元13世纪,西欧的纺织业中出现了手摇纺车,后来又出现了脚踏纺车;在采矿业中,出现了抽水机和提升机。
公元14世纪,欧洲人学会了用高炉炼铁并采用水力或风力鼓风。
公元14~15世纪,欧洲有了3吨级水力锻锤、压延机和拔丝机。
特别重要的是,在11~15世纪,我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及指南针经过阿拉伯传入西欧,对西欧的社会进步产生了重大作用。马克思曾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①
1.3地理大发现
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与生产技术的提高,使之新生的资产者渴望扩大贸易与寻求资金。《马可波罗游记》中所描述的东方各国神话般的富庶使西欧的资产者把目光转向东方。因此,15~16世纪,西欧各国开始了远航探险。1497年葡王派达伽马(Vda Gama,约1460~1524)绕过好望角,航行十个月到达印度。1492年,意大利哥伦布(C·Colombo,约1451~1506)发现“新大陆”(美洲)。1519年麦哲伦(F·Magellan,约1480~1572)完成环球旅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使欧洲出现了一个经济扩张与繁荣时期。
2. 社会文化背景
近代科学的诞生,不仅要求一定的经济、物质基础,还要求一定的科学基础及文化气氛,十六七世纪的欧洲,在这方面,也具有较充分的条件。
2.1中世纪后期科学研究的复苏,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作了一定的准备
经过漫长(从5世纪至11世纪)的 “黑暗时代”,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到公元12世纪,
中世纪社会从停滞走向复苏,自然科学取得了一定成就:在数学方面,意大利的斐波纳契((Fibonacci,1220年~?))引进了希腊、阿拉伯和印度的数学知识,著有《算盘书》一书,系统地陈述了怎样解一次、二次确定或不确定方程并深入研究了无理数;法国的奥里斯姆(Oresme,1320年~1382年)则引入了分数、指数的记法和算法,还用类似坐标变化的几何方法来研究力学运动规律。 在力学方面,牛津的“梅登学院派”与巴黎的“冲力派’’分别在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某些重要成就;其中,“梅登学院派”得出的“梅登均变速定理”已接近近代力学中的有关公式, “冲力派”用“倾向于物体自身运动”的观点取代了亚里士多德的强迫运动概念而接近了惯性原理。在光学方面,格罗塞特及其学生罗·培根(R.Bacon,1214~1249)研究了反射、折射、聚焦、镜面成像以及光谱颜色等诸多光学问题。
除各个学科研究取得的成就外,在科学方法论方面也有重大进展。在中世纪,整个社会在基督教神权统治之下,学术研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经院哲学。这个时期,所谓的探索真理,就是引经据典地复述和阐发圣经中的有关论述、教会制定的信条以及“圣人”(如亚里土多德、柏拉图、奥古斯丁、托马斯等)的说教。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实践,而是权威和经典。
中世纪的后期(11世纪~12世纪),已有一些学者对这种经院哲学传统进行质疑与批判,其中最著名的是首次引入“实验科学”一词的罗吉尔·培根。他强调真理的获得应依靠经验和实验,而不是引经据典。他说:“凡是希望对于在现象背后的真理得到毫不怀疑的欢乐的人,就必须知道如何使自己献身于实验。”
在科学方法论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另一学者是格罗塞特(R。Grosseteste,1168~1253),他一方面从柏拉图方面吸取了数学是了解物质世界的基本锁钥的观点;另一方面从亚里士多德方面认识到经验的重要性(亚里士多德远比柏拉图重视经验)。这样,格罗塞特就在两种学术传统中架起了桥梁,在13世纪,初步确定了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这对于中世纪后期的科学活动、16~17世纪近代科学的产生具有重大作用。
2.2文艺复兴运动为自然科学摆脱神权统治提供了思想武器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萌芽与成长,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和发展其经济利益并从政治上逐渐取代封建统治,需要制造舆论,建立自己的精神武器。
在十字军东征时期,欧洲人从拜占庭和阿拉伯人那里发现了灿烂的希腊古典文化,从中看到了理性主义、探索精神、民主思想、世俗观念……这些与中世纪封建社会宣扬的盲目信仰、墨守成规、专制独裁、禁欲主义……形成鲜明对照,正适合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开展了一场反对封建神权的思想文化运动。新兴资产阶级当然不是想回到古代希腊罗马社会去,而是在文艺复兴的口号下,为自己的发展开辟思想道路。 文艺复兴运动的 指导思想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来对抗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神权统治,也就是以人权来对抗神权。这为自然科学摆脱基督教神权统治,走向独立发展道路提供了思想武器。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但丁(Dante,1265~1321),文艺复兴的先驱,其代表作《神曲》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描写,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反映出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
彼特拉克(Petrarch1304~1374),意大利诗人,其代表作《歌集》表达出早期人文主义者向往和追求新生活、憎恨教会的情绪。他提出以“人的思想”代替“神的思想”,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 Boccaccio,1313~1375),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人文主义者。代表作《十日谈》通过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中世纪传说的许多故事,对封建礼教、禁欲主义进行批判与谴责,宣扬人文主义,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
2.3宗教改革削弱了教会的力量
除文艺复兴运动外,新兴资产阶级还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从教会内部掀起了反对教会特权的斗争。宗教改革产生了路德派、加尔文派等新教,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改革了政教合一的局面。由于受到文艺复兴运动之影响,较之天主教,新教更重视人的个性及现世生活,放松了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所有这些,当然有利于学术与文化的发展。
2. 基督教在近代科学产生中之作用
早期基督教神学(公元5~11世纪)以德尔图良的蒙昧主义与奥古斯丁的信仰主义为代表,压抑着科学生与的进步。公元12世纪以后,托马斯神学在基督教神学中占据主导地位。托马斯神学与科学形成一种复杂的关系,既有负面作用也有正面效应。其中正面效应表现在:按托马斯的“信仰与理性一致性”原理,托马斯提倡与鼓励科学家用科学去论证上帝的存在及伟大;因此,在不违背宗教教条的前提下,基督教对教育及学术活动是积极提倡、大力支持的。这表现在兴办学校、创立修会(现代学术团体的前身),建造图书馆及天文台,组织学术著作翻译,开办印刷局等等,从而为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作了一定准备,下面择要地介绍几个方面。
3.1兴办学校
在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为了培养自己的神职人员,就非常重视兴办学校。其中,约公元150年,罗马公教学校首先成立,其第一任校长为地质学家、哲学家约斯廷(Justin,103年~167年)。此后,安第约基公教学校(现叙利亚境内)、亚历山大公教学校(今埃及境内)相继成立。至四五世纪,基督教学校已遍布罗马帝国各地。
至12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与城市的兴起,各类大学在西欧各国纷纷建立,其中多是教会所办或经教会批准的,最为著名的有:巴黎大学(1100年),波伦亚大学(1100年),牛津大学(1168年)、剑桥大学(1209年)、帕多亚大学(1222年)、布拉格大学(1348年)、维也纳大学(1365年)、科隆大学(1388年)、莱比锡大学(1409年)等。
3.2建立修会(学术团体的先声)
基督教曾建立过各种隐修会,这些隐修会在保护文化遗产、办学校、普及文化、研究学术、传播科技知识……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有本笃修会、方济各会、多明我会等,成为后来的各种学术团体之前身。
3.3组织学术著作之翻译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攻陷罗马的时候,罗马帝国西部的学术、图书馆等文化事业遭严重摧毁,但罗马帝国的东部,即拜占庭帝国的学校、图书馆得以保存下来。因此,在7世纪至10世纪。不少西欧国家的青年到拜占庭接受高等教育。当他们回到西欧各国时,带回了许多古典希腊、阿拉伯及东方古国的学术著作。到11~13世纪,在西欧掀起了翻译古典学术著作的热潮,中心地点是西班牙的多肋忒,意大利的罗马教会和蒙加山的本笃会修院、英国的牛津、希腊的君士坦丁堡和地中海的西西里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