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辩论

我是正方的,也就是人性本善这一方,而且我是最要紧的一辩,但是31号就要开始了啊,我还没有找到相关的资料,我是高三刚毕业的学生,这个辩论赛是县里面组织的,这个话题,新加坡的大学生辩论赛决赛就是这个题目的,但是还有没有更加能够说服于人的论据呢?而且是目前我们高三知识层面能够理解的,不想太深奥了,麻烦又这方面经验的大虾们帮帮小弟可以不?万分感谢,要是好的我送出去我全部积分,狮城舌战决赛的那个辩论稿不要复制过来啊,这个我知道在哪有的,谢谢大家了

  谈到人性,立即面临一个明显的吊诡,就是:一方面人有共同的本性,另一方面这个本性又难以掌握,因为它显示为一种趋向。以下略作说明。
  我们对于人类以外的天下万物,都可以问:“它是什么?”因为万物不论是具有物质,具有生命,或具有意识,如矿物、植物或动物,都有明确的“本质”,可以让人清楚理解。唯独对于人,不能询问:“人是什么”因为人的意识达到反省阶段,展现自我意识,可以以自我为中心,从事自由的选择。人的选择构成了人的内涵,因此若由先天界定“人是什么”并无多大意义。如果询问:“人是什么?”就等于在隐然中假定人与万物无异,是某种具有固定不移的本质的东西。这样问,完全忽略了人的特性正在于人的自由,可以选择“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换言之,我们只能对人询问:“人能够成为什么?”
  其次,人性在于“能够成为”的动态变化中,亦即在于自由选择的能力中,但是这种自由选择不是没有方向,没有目标的。人的自由不是盲目任意、为所欲为的,而是以“良知”之“安不安”与“忍不忍”作为引线的。那么,什么是“良知”?良知不能离开人的行动来孤立地加以理解。你不行动则已,你一行动则良知随之表现或强或弱、或明或暗的反应。人的行动中,有部分与良知无关,如出自生物本能的需要之满足,饿了要吃,困了要睡;我们无法从这一类行动看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但是,除此之外的行动,则大多生于自由抉择,结果则或是符合良知或是背离良知。我们经常在判断别人,也在判断自己;我们常为某些人的行为觉得遗憾,也常为自己的行为觉得后悔。我们当然也有欢欣快乐的时候,但是真正的满足往往并非得之于外,而是得之于内的。
  因此,“人能够成为什么?”对这个问题的省思已经告诉我们:人性是一种趋向,是开放的、动态的,是等待被实现的潜能。趋向什么呢?趋向于“善”。前面说过,人性的趋向受到良知指示,现在又说人性是趋向于善;那么,良知与善有何关系?它们若是同一,则无异于说人性本善,并且难脱循环互证之嫌。它们若有别异,又当如何理解?
  首先,良知不宜以善恶规定,因为良知只是人所特有的高级本能,无所谓善恶,但是却在一直发生“安不安”与“忍不忍”,由此而对各种实存处境提出因应之要求。这种要求则与善有关,是为“善端”。但是什么是“善”?简单说来,“善”是两个主体之间适当关系之满全。若无“两个主体”(引申至多数主体),则无善可言,譬如漂流到荒岛上的鲁宾逊就无善可行亦无恶可避;若“适当关系”不明,搞不清楚两者之间是父子还是兄弟还是朋友,又岂能谈应该如何;若未能“满全”,则是一种缺乏与遗憾,由此滋生“恶”。如果对于“善端”旦旦而伐之,则恶行积累,习为自然,非谓人性有恶。良知可以被遮蔽、扭曲、模糊,但绝不会消失;只须给它机会,仍旧会发出呼声。但是终究有些人冥顽不灵,无动于衷,这时谓其“非人”可也,把他们排斥于人类之外,而保障了“人”的界说之普遍有效。
  如此定义之“善”,已超出人性本善论的窠臼。换言之,善之动力与要求是来自内在良知的,但是善之内容与判断准则必须兼顾外在处境,如参考每一传统的既成规范,如礼乐制度。孔子强调学习,立于礼乐,正因为礼乐是成就善行的条件。无礼乐,则人与人之间的适当关系无从定位,行善的内在动力亦无由实现。礼乐是外在的规范,亦是相对的,会随着时代而兴革损益,因此必须时时以内在的动力去贞定之。但是若无礼乐,则民无所措其手足,更谈不上实现人性了。
  因此,人性向善论不仅掌握人与万物的差异,而且肯定教育学习与社会规范之意义,同时保存内在良知的特殊价值,以之界定人格的尊严与人生的幸福。 嘻嘻~~~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3190.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30
心是物质存在的原因。没有心,就没有生命及外形。人性本来没有善恶。和合一体混沌。一生二,生出善恶。修行就是要修到无相一体,天人合一。但是混沌当中有大道,有自然规律,善于利人,善于俭朴,善于谦恭,可以使人吉祥平安。
第2个回答  2009-07-29
人性中性,既如554718895说的,恶的方面是小孩子在吃饭时根本不会在意别人,只管自己夹自己喜欢的
第3个回答  2020-12-28

很多时候别人觉得你好欺负就会多欺负你一点,一定要强大起来。

第4个回答  2009-07-31
我是恶人,怎么能给你帮助?

人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辩论
1. 人性本恶的观点认为,人类的基本本能与动物相似,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忽视对他人的损害。这种自利的天性在没有受到理性约束的情况下,容易表现出恶的行为。2. 人类的发展过程可以视为理性对本能的克制。由于完全的本能行为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威胁到整个种族的生存,人类社会逐渐发展出理性和...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
支持人性本善的观点是性本善是说没有人以出生就想着要去害别人的。本恶是说求生的本能,会下意识的争夺生存资源而不顾别人的死活。就想小孩儿抢吃的差不多。所以说,性本善是在和别人没有冲突的情况下,但一旦有了利益冲突,自私的本性就体现出恶来了。我们可以认为恶就是求生的自私本能。人性本善的...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辩论赛
1. 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天生具有善良、慈悲和道德意识。这一观点源于儒家思想,强调人性中的善良本质和道德自觉。2.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类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使得我们有能力体验同情和共情,这可以看作是人性本善的一种体现。3.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支持人性本善的观点。许多实验表明,人们在大多数情况...

求一些人性本恶的辩论赛论点,越多越好,要突出人性本恶,而不是善一定...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对方辩友以及在场的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能与对方辩友对人性本恶还是本善这个辩题进行探讨。而我方对人性下的定义是先天具有的品质或性情。本是指事物的本质,恶是指人类欲望的无节制的扩张。我方判断人性本恶还是本善的标准是,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哪一个更符合客...

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辩论
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辩论如下: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是关于人类本性的一个古老而复杂的辩论话题。自古以来,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社会学家一直在讨论和研究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有人认为人性本恶,认为人天生具有自私、贪婪、暴力倾向,并且需要外在的力量或社会控制来约束和规范。他们认为...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
人性简单一点说,就是人具有的本性,或者叫本来面目。从哲学角度看上看,人性具有双重性。人性本善是主要方面,是大前提不容置疑。全面地客观地辩证地去看,人性也有非善的一面,当然这是次要方面,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简述如下:第一,人性善是人类,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方面。人性的善与恶问题,自古以来...

你认为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呢?
1. 人性的本质是复杂且难以捉摸的,它既包含善良也包含恶的一面。这种双重性使得人们的行为和性格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难以对一个人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2. 善良的行为并不总是带来预期的结果。尽管我们都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在现实生活中,善意有时会遭遇不公正的对待。3. 过度...

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辩论赛
1. 正方认为人性本善,主张人生来就具有善良和道德的倾向。2. 反方认为人性本恶,认为人生来就具有自私、狡猾和残忍的倾向。3. 这场辩论涉及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以及荀子的观点,对于深入探讨人性的本质以及善良与邪恶在人性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的辩论。性本善这一方应该从什么角度来辩论,请给我...
1、历史上有(人)性本善和性本恶的争论,两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性善论难以解释小孩长大之后为什么会去干坏事;性恶论难以解释为非作歹的人为什么能弃恶从善。2、个人善的行为或恶的行为都是后天形成的,不是先天本性造成的。善行的外因包括家庭的道德熏陶和社会的道德教育;恶行的外因包括文化的诲淫...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但从人性来讲,一般而言,人出生都是性本善,即使是有恶劣的基因通过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人性也会趋善。因此人性本善,获得社会共识和认可。从根本上讲,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这两种观念一直长期存在,但是从物质本身的思想状况来说,人性应该是本恶的,所谓的恶,只是人自私的一种本性,人生下来就有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