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本好书:《父母的觉醒》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父母的觉醒》这本书一看书名就知道是关于家庭教育的,我们通常把这类书泛称为育儿书。但是比起别的育儿书,比如告诉你孩子各个年龄段会出现什么表现,父母应该如何应对,或者手把手地指导父母该如何解决育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之类的书,这本书更多的是在讲育己,也就是做父母的如何意识到并解决自身的问题,那么很多看似问题的育儿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了。

根据我个人的体会,那些操作手册一样的育儿书总会让我陷入更多迷茫,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照搬书上的方法往往得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而且,如果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想法去阅读,永远也无法触及问题的根本,反而让我们更加倾向于把问题都归结到孩子身上。

而这本书则不同。

作者是一位出生于印度现居美国的临床心理学博士,早年受到东方正念思想的影响,后来将之同西方心理学理论加以融合,形成了自己有关正念生活和觉醒教育的理念。关于“正念”一词,此处需要略加解释。简单来说,它的意思就是“有意识的觉察”,现今也是一种心理疗法。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里面的语句总会让我想起之前练习瑜伽的时候老师所说的引导性的话语。比如,在练习呼吸的时候,老师会说“要对自己的一呼一吸有觉知”;在最后深度放松进入冥想的时候,老师也会说“要对自己的当下有觉知”等等。那时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词就是“觉知”,可是又理解不透,因为像呼吸这么想当然的一件事,想要刻意地去体会去观察它好像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容易。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就像呼吸一样,在育儿过程中,我们或许因为自己作为父母的身份或许因为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可能会认为许多事都是理所当然的,根本“觉知”不到有何问题。所以作者要我们“觉醒”,深度的观察自身,了解自身,与内在的自我建立联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喜欢这个角度。因为比起去“解决孩子的问题”或者去“改变孩子”,“改变自己”来的更加可控,如同一下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解决的出口,所以也让我感觉更加容易。这也是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

书中有很多具体的案例分析,所讲的故事如同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我们会在那些故事中看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甚至我们自己。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那些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才是问题,而很少去反思自己,去觉察自己。这是一种叫做“自负感”的东西。“自负感”这个词,表达的非常准确,也是整本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概念。

作为父母,一想到“这是我的孩子”,自负感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膨胀了。孩子想吃西红柿,而你认为应该吃胡萝卜;孩子想穿凉鞋,而你认为穿皮鞋才跟衣服更搭配;孩子跟别人起了冲突而受到指责,你去跟校长和对方的家长争吵;孩子没有考上名校,你感觉自己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来;孩子想报考艺术学校,而你认为读商学院更有前途;孩子找到了想要结婚的爱人,你用“断绝关系”作为威胁加以阻止......这些,全都是“自负感”的表现。

其实,不光是对孩子,在对待同事朋友或其他人的时候,我们时不时都会表露出某种“自负感”。只不过,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更加不加控制不加掩饰。

“自负感”强的人,脑子里充满了“我觉得”、“我认为”、或者“我就是这样”。这会在无形中在自己跟别人之间设置一道屏障,阻碍你去理解和包容别人。或者更严重的是,你根本不愿意去理解别人,所以也根本意识不到这层屏障。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己和与自己不太相干的人之间,过去了也就算了。但是,若是也用这种“自负感”对待孩子,后果不难想象。

所以,我们若能走出“自负感”的羁绊,就会更能欣赏到孩子的平凡,也会放下过多的焦虑和伟大的期望。

“觉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育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经历过很长一段时期的“不觉醒”。作者要我们放下心理负担,因为“觉醒”总是从“不觉醒”慢慢发展而来的。我们需要有意识的练习,向内审视自身,去探寻和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当你意识到自己对孩子发火并不是因为他做错了几道题,而是因为自己工作太忙累或者自己太焦虑,这就是一种“觉醒”。

“觉醒”的状态会让我们更容易发现生活本身带给我们的教诲,而不是去根据某些操作手册照方抓药。 而且,当我们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并带着这种本真出现在孩子面前的时候,孩子也会跟很容易早早地跟自己的内心建立联系,这种联系会在他们对抗生活中的挫折和打击的时候非常重要,正所谓“强大的内心”。

所以,育儿必先育己。

这是一本读起来充满禅意的书,就像我在前文中提到的让我联想到练瑜伽的经历。我本来对此类的东西很无感,就像我在练瑜珈时怎么也无法静下心来去体会自己的呼吸。但是,不知是不是因为书中所讲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总觉得字字珠玑,好像每句话都在说:就是说给你听的,还不去好好反思?

如果你觉得自己还不够“觉醒”,也需要反思,这本书或许真能帮到你。

父母的觉醒和家庭的觉醒有什么不同吗
1、根据查询大众点评网显示,《父母的觉醒》书籍主要心理学角度探索,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深层次情感纽带,实现父母与孩子的互助成长,《家庭的觉醒》主要讲述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培养孩子自主、坚韧和觉察力。2、《父母的觉醒》书籍揭示父母与孩子关系的真相,《家庭的觉醒》揭示父母在家庭中营造有意义、平...

父母的觉醒和家庭的觉醒有什么不同吗
这两本书不同之处如下:《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

《父母的觉醒》听后感
早餐后听书《父母的觉醒》第11章——这里住着一个坚强的孩子。文中说到孩子说怕黑的时候,作为父母我们不要抗拒孩子的感受,因为我们的抗拒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当孩子说我看到有怪物有鬼魂的时候,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否定只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困惑,他会觉得只有自己才能看见这些不好的东西,他会从内心...

《父母的觉醒》读后所感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也来自于此.在亲子关系中,之所以家长总在以命令、支配的强权姿态面对孩子,忽视孩子也是一个自由有情感的个体,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自负感”.我的理解,“自负感”就是以自我感觉为主线,

《父母的觉醒》
这是美国作家沙法丽.萨巴瑞所著王臻所译关于亲子教育的一本书,它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指导。本书的作者认为,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本书的核心观点我是赞同的!通俗来讲,就是你有才能往出去给,如果你没有你即便想给你也...

《父母的觉醒》摘要
父母该如何觉醒呢?1、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觉察自己的情绪化反应,学会容纳和面对真实的情感和情绪,不宣泄不忽视,冷静地面对各种不和谐的体验。学会接纳生活中的一切遭遇,接纳生活的本来面目,并将生活当成智慧导师,活在每一个当下,同更深层次的自我建立联系。比如:公司破产,你失业了。如果你解读为...

父母的觉醒
致父母 完美无缺的父母如同海市蜃楼里的幻景。世上没有绝对理想的父母,也没有绝对理想的儿女。《父母的觉醒》一书首先强调的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遭遇挑战是自然而然的事。作者也完全理解,每一位父母都会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尽最大努力去教养孩子。  《父母的觉醒》是写给所有同孩子打...

《父母的觉醒》有感
只有做父母的觉醒了,才能把自己同孩子区分开来,不把孩子当成一件所有物。当家长们不再追求控制欲的满足的时候,就会同孩子建立起一种亲密的关系,也就能够帮助孩子塑造起同他们本质相协调、相适应的人格。其次,是关于“自负感”的觉醒。父母生孩子,养孩子,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自负感。在孩子这种“...

父母的觉醒1和2哪个更好
《父母的觉醒1》好。1、《父母的觉醒1》是探讨了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焦虑和挑战,《父母的觉醒2》则关注如何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父母的觉醒1》能更好的启发家长。2、《父母的觉醒1》条理更加的清晰,文章写得更加的生动,《父母的觉醒2》有点烂尾了。

《父母的觉醒》读书笔记
通过书的名字不难发现,就是作为父母应该不断的反思,提升自己,觉醒什么呢,就是防止自己产生自负感。在这本书里面我特别喜欢这三个理念。第一个是活在当下;第二个是接受孩子的平庸;第三个理论是父母的不完美,我们作为父母不可能是完美的,如果对自己要求过高,会使自己更痛苦,所以与自己的能力相...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