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如题所述

这些目标构成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框架,体现了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本次课程改革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首要目标。各国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核心目标,使新一代的国民具备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课程改革在《纲要》中确立了课程功能转变的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
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现行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减少了课程门类,调整了各门具体课程之间的比重。在保持传统学科课程的同时,加强了旨在养成学生科学素养和实用技能方面的课程,使科学、综合实践等课程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旨在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新课程重视不同课程领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程内容的这一转变,力争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使课程具有时代精神。此外,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我们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建立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以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次课程改革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确立,有助于教材的多样化,有利于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次课程改革重新划分了国家、地方、学校在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中的职责分工,调整了国家课程在整个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在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上增加了一定的弹性,让地方和学校拥有相应的选择余地。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运行,为课程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以及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体现学校办学的独特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并且对于加速我国课程建设民主化、科学化进程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提出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其中包括( )。A.实现课程功能的改变_百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为: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

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本次课程改革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首要目标。各国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核心目标,使新一代的国民具备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课程改革在《纲要》中确立了课程功能转变的核心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

课程目标的具体目标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同时针对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存在的弊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功能2.调整课程结构3.精选教学内容4.改进教学方式5.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6重建课程管理体系 ...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

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从过分注重知识传授转向重视学生主动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新课程改革旨在平衡不同学科领域,强调学科间的综合,并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空间。3. 联系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时代要求,帮助...

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新课程改革旨在改变课程过于侧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革将调整课程结构,避免过度强调学科本位和科目过多,同时缺乏整合的问题。通过整体...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合作),学会做人(...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二、体现结构功能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六项改革
课程改革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六项改革目标逐步实现。一、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转变,强调学习态度积极主动,使学习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二、课程结构改进,强调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三、课程内容...

如何理解新课改的六大具体目标
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 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神圣使命。新课程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健康,让学生富有情趣地生活,生动活泼地成长,是新课程的追求,是新课程的目标。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