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是明主,还是庸君?

如题所述

立制赖他人,治世一庸主打下江山后的杨坚看起来确实像一个有道明君,他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和义仓制度,颁布《开皇律》,修建大兴城(后来闻名天下的长安城)和广通渠,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巩固政权,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隋书》用这样的词句来赞美杨坚和他的开皇之治: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前王,足以参踪盛烈。不过,在辉煌成就的背后,却隐藏着另外一些有效信息,而这些信息足以让这位所谓盛世明主的光辉形象大打折扣。其一,隋朝重大政策的调整都不是杨坚本人的思想,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多依赖高颎、杨素,提出官制改革的建议来自崔仲方,刑律修订靠的是郑译、苏威、牛弘,设立义仓的主意是长孙平出的,实际主持兴修隋代首都大兴城等重要工程者为巧匠宇文恺。虽说明君不需要事必躬亲,但大政方针几乎都要依赖旁人足以证明杨坚本人政治素质的低下和执政能力的有限。其二,做了皇帝的杨坚依然保持猜疑苛察的天性,曾经历过他统治时代的唐代名相魏征说他:素无学术,好为小数,不达大体,故忠臣义士,莫得尽心竭辞。隋朝的草创元勋及有功诸将稍有罪过就被杨坚罢退或者诛夷,很少有善终者。梁睿、王世积、虞庆则、史万岁等相当多的官员以被杨坚屠戮的悲惨结局一次次诠释了韩信当年所说的兔死狗烹的正确性。其三,后世公认杨坚最大的美德是节俭,不过在杨坚看来,节俭也就是不过分讲究吃饭穿衣,至于兴修新都、建造行宫一类的事好像就与节俭无关了。594年,关中大旱,杨坚看到百姓的生存困境,率当地百姓到洛阳谋生路。有人提醒杨坚把堆满粮食财物的国库粮仓松一松,结果节俭演变为吝啬,去洛阳的百姓为了皇帝的面子只好自己找饭吃了。其四,前面提到过,差生杨坚不悦诗书,所以当了皇帝之后,他对学校和文教也没什么感觉,甚至在601年下令废除天下郡县除国子监以外的全部学校。相反,他倒是很迷信,不仅提倡佛道,而且对民间流行的山神、土地、龙王以至于妖怪也不怀疑。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焚书坑儒毁灭文化行径的愚蠢,但杨坚对文化的藐视不也正是他本人庸碌虚弱的外在表现吗?其五,开皇三年(583年)正月,杨坚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及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两件事被后人看成是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之始,也就是说,绵延一千三百余年的古代中国第五大发明是在隋文帝时期创立的。正因为有此一说,哈特便据此判定杨坚做出了非同寻常的贡献。其实,魏晋以来以门第出身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早已因堵塞民间人才、妨碍中央集权而广受诟病。杨坚为扩大隋朝的统治基础,满足没有高贵血统的社会人士参与政权的要求,做出实行科举考试的政策调整,实是顺应潮流的明智之举,的确值得肯定,但也不必夸大。因为杨坚只是把这种做法当成临时性的点缀,倒是被后人唾骂了千余年的隋炀帝杨广,才是使科举制真正固定为持久性制度的关键人物。治家很无方,后果很严重北周重臣独孤信家族在杨坚发迹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带给杨坚极大利益的独孤伽罗自然就左右了家政。独孤伽罗可不是一般的女子,再加上她家原本的地位和权势就比杨家高,于是独孤伽罗就成了皇帝的皇帝,宫中合称二人为二圣。虽说中国古代一直强调男尊女卑,但杨坚的老婆相当强势,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据说在新婚之夜,独孤伽罗就让杨坚发誓,终身不和别的女人生孩子。令人费解的是,后来贵为皇帝的杨坚还真一辈子信守承诺。从某种意义上看,杨坚做皇帝二十多年没有走上荒淫之路,应归功于独孤伽罗。独孤伽罗干预政治最大的举措就是受次子杨广的欺骗而大吹枕头风,说服杨坚废长立幼。后人议论纷纷,责备杨广对兄弟骨肉相残,其实造成这般悲剧的根源是杨坚教子无方!往大了说,结束二百余年分裂、完成大统一的隋朝之所以短命,直接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深层缘由则必须归结于隋文帝杨坚的一系列错乱的安排。于右任先生曾作诗云:风虎云龙亦偶然,欺人青史话连篇。中原代有英雄出,各苦生灵数十年。由是反观杨坚的一生,如把后人所谓的正史中美化的水分挤干,又能剩下什么呢?开皇元年,隋主服黄,定黄为上服之尊,建为永制。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让我们记住了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黄袍加身的皇帝,自他首着黄袍开始,后代中国皇帝都改穿黄色的衣服了。除了这个货真价实的第一,这个才具平平的治世庸主又为当时和后世的中国百姓做了多少实在的贡献呢?杨坚不过凭中人之姿得遇奇佳时运,最终得以显赫一时,但终不能长久。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隋文帝杨坚:是明主,还是庸君?
立制赖他人,治世一庸主打下江山后的杨坚看起来确实像一个有道明君,他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和义仓制度,颁布《开皇律》,修建大兴城(后来闻名天下的长安城)和广通渠,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巩固政权,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隋书》用这样的词句来赞美杨坚和他的开皇之治:躬节俭,平徭赋,...

隋文帝杨坚:是明主,还是庸君?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史评巨著《廿二史札记》中很不以为然地给杨坚的夺权下了一个结论: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之所以这样讲,原因其实很简单。杨坚的前半生正值南北朝后期国家由分裂重归一统的时代,当时由北周统一全国的趋势已逐渐明朗化。北周也确实出现了一位能够担负起统一全国重任的领导人―...

隋炀帝是明君还是庸君
都不是,是暴君。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 ,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开创科举制度,修建隋朝大运河 ...

隋文帝杨坚统一前的政治局势
最后被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

杨广是一个怎样的皇帝
2、他是有功业的皇帝 在政治上,他是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在他年仅20岁还是王子的时候,就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0万大军南下向陈朝发动进攻,并最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即位后,他做了很多大事。如:大工程:营建东都洛阳,使国家的东部得到更好的控制;开凿大运河,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工程...

身为亡国之君的陈叔宝,他投降后,为何仍然敢向隋文帝要官当?
陈叔宝虽然没有像历史上其他庸君那样动辄杀人或者动土修宫殿,但是这位皇帝也绝对称不上什么好皇帝,他像李煜那样写的一首好诗,却对国情政治毫无关心,他平时最喜欢的就是怀抱美人,为各种优美曲子做词,所以他的后宫中经常乐曲不断。而在杨坚的儿子杨广打进来时,这位皇帝不顾众位大将的劝解躲在了井底,...

真实的杨广在历史上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杨勇和杨广的母亲是独孤皇后,可以说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而且隋文帝的皇位中也有她一半的功劳。如果说这样一个拥有政治素养的人,最后去陷害亲生儿子,然后废长立幼,这是很难成立的。可以说是杨勇的太子之位是自己丢的。而杨广当时的表现,又是最符合储君的人选。没当上皇帝之前,杨广还是非常能装的...

康熙是千古一帝吗? 为什么啊?
盲目吹捧满清的人最喜欢引用康熙的一段上谕“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士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这一段话,真是唐哉皇哉,冠冕堂皇,义正词严,俨乎其然。也真难怪一个叫王本...

隋文帝杨坚:是明主,还是庸君?
立制赖他人,治世一庸主打下江山后的杨坚看起来确实像一个有道明君,他创立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和义仓制度,颁布《开皇律》,修建大兴城(后来闻名天下的长安城)和广通渠,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来巩固政权,也的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隋书》用这样的词句来赞美杨坚和他的开皇之治:躬节俭,平徭赋,...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