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西湖七月半的一道练习,急!

节选: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入人丛,昭庆、断桥,(“口枭”通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翻译:
西湖的七月半,没有什么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 其中一类,坐在有楼饰的游船上,吹箫击鼓,戴着高冠,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灯火明亮,优伶、仆从相随,乐声与灯光相错杂,名为看月而事实上并未看见月亮的人,我就看看他们……又一类,不坐船不乘车,不穿上衣不带头巾,喝足了酒吃饱了饭,叫上三五个人,成群结队地挤入人丛,在昭庆寺、断桥一带高声乱嚷喧闹,假装发酒疯,唱不成腔调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实际上什么也没有看见的人,我就看看他们。还有一类,乘着小船,船上挂着细而薄的帏幔,茶几洁净,茶炉温热,茶铛很快地把水烧开,白色瓷碗轻轻地传递,约了好友美女,请月亮和他们同坐,有的隐藏在树荫之下,有的去里湖逃避喧闹,尽管在看月,而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的样子,他们自己也不刻意看月,这样的人,我就看看他们。

下面链接的短文同时张岱之作,同写了作者在西湖的所见所闻,但同中有异。请你写出两文内容上的不同点。并根据链接文章中作者所表达的情趣,说说在上文中作者赞赏的是哪一类观月者?为什么?

【作品链接】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

急啊!!!

第1个回答  2009-07-30
参考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回来时)下了船,船夫嘟哝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根据参考译文,“强饮”的翻译应为“痛快地喝”
另外,我摘录了一段分析性的文字在下面,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分析:
“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意亭上已有人先我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意外的惊喜,也引起读者意外的惊异。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夭矫善变。“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发之于二客,实为作者的心声。作者妙在不发一语,而“尽得风流”。二客“拉余同饮”,鼎足而三,颇有幸逢知己之乐,似乎给冷寂的湖山增添了一分暖色,然而骨子里依然不改其凄清的基调。这有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不过是一种虚幻的慰藉罢了。“焉得更有”者,正言其人之不可多得。“强饮三大白”,是为了酬谢知己。“强饮”者,本不能饮,但对此景,当此时,逢此人,却不可不饮。饮罢相别,始“问其姓氏”,却又妙在语焉不详,只说:“是金陵人,客此。”可见这二位湖上知己,原是他乡游子,言外有后约难期之慨。这一补叙之笔,透露出作者的无限怅惘:茫茫六合,知己难逢,人生如雪泥鸿爪,转眼各复西东。言念及此,岂不怆神!文章做到这里,在我们看来,也算得神完意足、毫发无憾了。

参考资料:www.baidu.com

文言文西湖七月半的一道练习,急!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凌晨后,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

文言文课堂:《西湖七月半》
这位张岱先生是不大看得起杭州人的,觉得杭州人根本不懂西湖的美,只知道白天来看西湖,极少有人懂得欣赏月下的西湖。可是到了“七月半”的晚上,这些杭州人都因为好面子、爱虚名,一窝蜂似的涌出城来看西湖,为了早些出城,还要多给守门士卒一些小费(西湖在杭州城外,去那里游览是要进出城门的)。早有许多轿夫——就像今天...

求形容夏天景致的文言文
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54],香气拍人[55],清梦甚惬[56]。[1]西湖:即今杭州西湖。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中元节。 [2]“止可看”句:谓只可看那些来看七月半景致的人。止:同“只”。 [3]以五类看之:把看七月半的人分作五类来看。 [4]楼船:指考究的有楼的...

席其上呼客纵饮文言文
——明张岱《西湖七月半》 【译文】 我们这些人放船任行,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附录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

《西湖七月半》(张岱)文言文全篇翻译
作者或出处:张岱 古文《西湖七月半》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

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
《西湖七月半》的原文及翻译如下:一、原文(节选)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

张岱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9.根据文中张作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4分)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西湖七月半①张岱②西湖七月半, 【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1)有的人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到)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

小石潭记和西湖七月半文言文对比阅读答案
就在我正担心怎么回家的时候,爸爸挡着雨伞、冒着风雨来了,我高兴的跑了过去。一路上,爸爸为了不让我淋着雨,把伞的大部分空间都留给了我,自已衣服湿了也毫不在意。不一会儿,我们到家了,我一点也没淋到雨,而爸爸衣服却湿了。就这样,在爸爸妈妈的爱和关怀下我长大了。我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

阅读《西湖七月半》第二小节回答
恐来者要知,故书于石;欲读者易晓,故不文其言。长庆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记。 西湖七月半 张岱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

小船文言文
5. 文言文 白夜泛舟 翻译 你说的这一段【白夜泛舟】,也叫【月夜泛舟】,是从明代小品文大师张岱的名作《西湖七月半》中节选出来的一段,全文的原文及翻译如下,请参考。 另有几个练习题的答案也一并附录于后!西湖七月半张岱 原文: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