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纳兰性德
这首的题目是:《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记得词谱中似无此调,可能是纳兰自度曲。纳兰情深词浅,然而却常有极直白动人的好句,象这里的首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后面的所有句子,都变成了可有可无,几乎无法让人留下印象。还有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有时候突然想起,觉得一句便可诉尽相思与悲凉,只是忘了出处,后来偶于他人文章里发现,原来是纳兰一首《浣溪沙》小令里的结句。
年少的意气风发,最初的感动和梦想,在时间的浸润下渐渐磨灭;一见如故的亲切,山盟海誓的诺言,只剩下一个依稀的背影。朋友是用来出卖的,情感是用来遗忘的,美丽是用来摧毁的,忠诚是用来背叛的……金甲的战神披着天边的彩霞在故事中定格成永恒的记忆,猜得中绚烂的开头,又有谁见到了那早已注定的结尾?
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纳兰性德《浣溪纱》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字容若,初名成德,后改名性德;他出身满清贵族,是清初一位重要的词令家。其词情真意切,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是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这首《浣溪纱》就是其中的一篇。 秋风萧瑟,天气肃杀。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的传统;纳兰夫妇伉俪情深,为爱妻的早逝而伤心的纳兰此时触景生情,又怎能不悲从中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词人明知已是 “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在看北宋词人贺铸在丧妻后发出的感叹:“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两人虽然相隔六、七个世纪,其情却是相通的。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 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 “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西风 ”、“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几百年后,我们似乎依然可以看到纳兰孑立的身影,衣袂飘飘,“残阳”下,陷入无限的哀思。
下阙很自然地写出了词人对往事的追忆。“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这是格式较为工整的对仗句。“被酒”即醉酒。春日醉酒,酣甜入眠,满是生活的情趣,而睡意正浓时最紧要的是无人打扰。“莫惊”二字正写出了卢氏不惊扰他的睡眠,对他体贴入微、关爱备至。而这样一位温柔可人的妻子不仅是纳兰生活上的伴侣,更是他文学上的红颜知己。出句写平常生活,对句更进一层。词人在此借用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典故。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意趣盎然。一句“甘心老是乡矣”便写出他们情投意合、安贫乐道的夫妻生活。纳兰以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比自己与卢氏,意在表明自己对卢氏的深深爱恋以及丧失这么一位才情并茂的妻子的无哀伤。纳兰毕竟是个痴情的人,已是“生死两茫茫”,天人相隔,而他仍割舍不下这份情感,性情中人读来不禁潸然。倘若卢氏泉下有知,有如此一位至情至爱的夫君知己,亦能安息了。比起纳兰,李义山算是幸运得多,当他问出“何当共剪西窗烛”时,是自知有“却话巴山夜雨时”的;而我们这位伤心的纳兰明知无法挽回一切,他只有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最后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这七个字我们读来尚且为之心痛,何况词人自己,更是字字皆血泪。当时只是寻常情景,在卢氏逝世后却了纳兰心中美好的追忆。大凡美好的事物,只有失去它之后我们才懂得珍惜,而美好的事物又往往稍纵即逝,恍若昙花一现。纳兰在他的另一首词《蝶恋花》中有“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长如玦”,也表达了同样的情感.“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语)痴情的纳兰性德终于经受不起丧妻失伴 的长长的痛苦磨难,于三十一岁夭亡,结束了短短的一生。他留下一部《通志堂词》, 共三百四十余首,而其中悼念卢氏的就有数十首之多,足见他对亡妻的挚爱与眷恋。纳兰是至情至爱之人,更是一个少有的痴情之人。纳兰在小令方面词工清丽,造诣极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价他说:“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性德本是一位文武全才,其妻卢氏的逝亡对他是一个沉重的精神打击。“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纳兰是真正不曾悔过的。而他本人的早逝于我们又何尝不是一大损失?当他哀叹“谁念西风独自凉”、“沉思往事立残阳” 的时候,我悄然寻着他的身影,感其痴情,不禁想起了元好问的那首《摸鱼儿》:“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纳兰性德《浣溪纱》上阕刻画怎样的人物形象
词的开篇“西风”奠定了哀伤的基调,但字里行间没有一个哀字。明知已是“独自凉”的境地,偏要诘问是“谁念”,说明凉的并非天气,而是人的心境。上阙三句,通过西风、黄叶、疏窗、残阳四个意象,为我们刻画了纳兰性德孑立残阳、衣袂飘飘的孤单身影。
纳兰性德《浣溪纱》上阕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词的上片描绘秋日残阳之景,下片抒写由景色引发的愁思。秋天暮霭沉沉的景象,作者只抓住秋声和秋色,便很自然地引出秋思。开句先描绘出这样:独立寒秋,猎猎的秋风吹过耳边的景象。这所谓“一叶落知天下秋”,飘落的树叶把窗户都遮掩了。这样一副秋天气,自然...
浣溪沙纳兰性德
古今幽恨几时平!词作通过刻画“北风”“晚烟”“戍垒”“斜日”等边塞之景,将塞外的荒凉和词人内心的悲怆合二为一,凄凉中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今古之悲。纳兰性德在清朝的影响“满清第一词手”说的就是纳兰性德。他的词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纳兰性德的词,婉...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以其深情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孤独画面。这首词通过西风、黄叶、疏窗和残阳,展现了词人独自沉思过去的哀愁。"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这些词句犹如秋风中的落叶,勾起了词人心中沉甸甸的回忆。“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这两句则引用了李清照的典...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
一、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境遇的感慨,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情怀。通过描绘幽静清雅的环境,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流逝的感伤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索。二、纳兰性德的《浣溪沙》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成为其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
纳兰性德《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诗词赏析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清代:纳兰性德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后的一个七夕,其时纳兰性德身处牧场,有感于分离而作此词。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纳兰性德由司传宣改经营...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是一首描绘闺怨和离别之情的词作。此词以淡雅的语言、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一、词作背景及整体情感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创作背景不明,但从词中流露的深沉情感来看,很可能是作者在经历人生离别和变故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全词...
清代诗词鉴赏之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该诗词有什么隐喻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清代】纳兰性德,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微晕娇花湿欲流,簟纹灯影一生愁。梦回疑在远山楼。残月暗窥金屈戍,软风徐荡玉帘钩。待听邻女唤梳头。此词刻画了一个生活忧愁无绪、百无聊赖而彻夜难眠的女子。全词色彩华美,辞藻艳丽,语浅情深,含蓄有味。...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该如何赏析呢?
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该如何赏析呢?1.纳兰性德,本名容若,冷家山人,满洲正黄旗人。他是清初诗人,原名纳兰成德。他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双全,死时才三十岁。那性德的词以“真”取胜,风景生动传神。他的词风是“清丽婉约,哀婉调皮,高远深远,别具一格”。著有《童集》、《方...
纳兰《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诗词赏析
这是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莲漏三声烛半条》,一首描绘春夜相思之情的词。上阕以莲漏声和半条蜡烛描绘了一个寂静而又孤寂的夜晚,杏花在微雨中显得格外娇嫩,红豆的寄托表达了女主角的无聊与相思之情。下阕中,春色被形容得浓烈如酒,反衬出女主角对归期的期盼和失望。归期不如潮水有信,表达了她对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