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借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3

1. 文言文中常用借代词语

文言文中常见借代词语

萧墙”内部(宫殿里的鲁国君主) 万乘”万辆兵车(拥有一支大军的大国即齐国和楚国) 黔首:平民 阡陌:田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国君掌握帝位的

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 垂拱而治: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七庙、庙堂:朝廷 杏坛:教育界 杏林: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 朱门:富贵人家缙绅:作官的人 摧眉:低头 藩篱:边防 纨绔:富家子弟桑梓:家乡 明眸皓齿、娥眉:美女桃李:学生 社稷、轩辕:国家 南冠:囚犯

冠缨:世代做官的世家豪族 书香门第:读书人家。

冠盖、衣冠:世代作官的读书人;

持戟、旌旗:军队 烽火、羽书、羽檄:多用来代指有关战争的警报或军情消息 社稷、宗庙:国家 戎马、干戈、金鼓烽烟:战争

祝融:火灾 寸管:毛笔 巾帼:妇女 丝竹:音乐 须眉:男子 伉俪:夫妻 婵娟、嫦娥:月亮 汗(汉)青:史册 桑麻:农事 白丁、布衣:百姓 伛偻、斑白、黄发:老人 总角、垂髫:幼儿 三尺:法律 膝下:父母

华盖:运气 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杜康:代酒。 婵娟:月亮。 万钟:高官厚禄披宫锦:考中进士中鼎:仕宦生涯山林:隐逸生涯

2. 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典故和借代

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南冠:囚犯4、同窗:同学5、烽烟:战争6、巾帼:妇女7、丝竹:音乐8、须眉:男子9、手足:兄弟10、汗青:史册11、伉俪:夫妻12、桑麻:农事13、三尺:法律14、膝下:幼儿15、华盖:运气16、庙堂:朝廷17、黔首:平民18、阡陌:田野19、杏坛:教育界20、朱门:富贵人家21、藩篱:边防22、摧眉:低头23、缙绅:做官的人24、纨绔:富家子弟25、祝融:火灾26、寸管:毛笔27、杜康:代酒28、汗青:史册29、万钟:高官厚禄30、山林:隐逸生涯31、中鼎:仕宦生涯32、披宫锦:考中进士33、垂拱而治: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34、杏林: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35、冠盖、衣冠:世代做官的读书人36、冠缨:世代做官的世家豪族37、社稷、轩辕:国家38、婵娟、嫦娥:月亮39、白丁、布衣:百姓40、提携,垂髫:小孩41、持戟、旌旗:军队42、烽火、羽书、羽檄:有关战争的警报或军情消息43、社稷、宗庙:国家44、戎马、干戈、金鼓、烽烟:战争。

3. 译文的借代是指什么

多给你一些古文翻译中借代和借喻的处理先谈借代文言文中借代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如“布衣”代未做官的人,“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万钟”代高官厚禄。我们要了解古文中借代的大致情形,翻译时,必须把所代称的事物写出来。

1、以特征代事物,要译出事物本来的名称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黄发”和“垂髫”分别是老人和孩子的特征,借指老人和孩子。

全句译为:老人和孩子一同过着自得其乐的生活。“乌纱”,即乌纱帽,借指官吏;“皂”,黑色,官府中的差役穿黑衣,借指衙门里的差役。

全句译为:官吏的横暴,衙役的粗俗,也太过分了!2、以部分代全体,要译出整体名称例如: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文心雕龙·情采)今寡人不能,将率二三子夫妇以蕃。

(《勾践灭吴》)“国风”和“大小雅”是《诗经》的主要部分,所以“风雅”作为《诗经》的代称。全句译为:(当代人为文)远远地丢弃了《诗经》的优良传统,而学习近代辞赋的浮华辞藻。

“二三子”,指代越国民众,全句译为:我没有才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来繁殖生息。3、以原料代成品,要译出成品名称例如:无乱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铭》)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劝学》)“丝”是制作弦乐器的材料,“竹”制作管乐器的材料,这里借指音乐。

译成:没有杂乱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使身体劳累。“金”是制作刀剑的材料,译成: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就变锋利了。

4、以具体代抽象,要译出抽象事物名称例如:振长策而御宇内……执敲扑鞭笞天下。(《过秦论》)蔺相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策”的意思是“马鞭子”,这里借指抽象的“武力”,“敲扑”本是古代的刑具,这里借指严酷的“刑罚”,应译为:用武力来统治各国,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同样,“口舌”代抽象的言辞,译为:蔺相如仅凭言辞立下功劳,但位置却比我高。

5、以地、以官代人,要译出人名古书中常以做官的地点或是官职作为人的代称,翻译中要译出人名,才符合文句的意思。例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滕王阁序》)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彭泽”指代陶渊明,因为陶渊明当过彭泽令,“临川”指谢灵运,他当过临川内史。

可译为:(今日的宴会),很像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豪爽善饮的气概或许赶得上陶渊明,文采华美,或许可以赛过谢灵运。“庾开府”指庾信,“鲍参军”指鲍照,诗句可译为:(李白的诗像)庾信的诗一样清新,像鲍照的诗一样俊逸。

再说比喻比喻有明有隐。明喻用“如”“若”等字,容易翻译,略而不谈。

隐喻只用喻体,也就是我们现代修辞学中的借喻,翻译中有学会识别古人的借喻,否则以喻为真,就会错译文意。关于借喻,有两种处理方式。

1、保留比喻,采用直译主方式翻译中根据原句的比喻,用现代汉语中相应的比喻句式替代它。例如: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过秦论》)庭有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项脊轩志》)“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长城”或是“金属修筑的长城”,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

“盖”,古称“伞”,翻译中保留比喻为枇杷树“(枝繁叶茂)像伞一样” 。有些句子的隐喻,以分句的形式出现,要考察前后分句的比喻关系,恰当地译出其比喻义。

例如: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阿房宫赋》)“春光融融” 比喻充满着暖意,“风雨凄凄”比喻寒气逼人。

可以保留比喻译为:宫人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充满着暖意,如同春光那样融和;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2、不能保留比喻,采用意译的方式运用比喻修辞,句子形象生动。

但是,如果照原句直译则显得生硬别扭,可以抓住大意,采用意译的方式,以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例如: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过秦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滕王阁序》) “藩篱”本为篱笆墙,译起来难以保留比喻,可意译为“边防”,全句译为:于是让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而守边防。

“失路”,比喻不得志,翻译中比喻也保留不住,译为:雄关高山难以越过,谁会为失意不得志之人悲叹?。

4. 文言文中的借代和比喻手法很相近,请问他们有什么用法以及区别

一篇文章,作者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与之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就构成了比喻。

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明喻为甲像乙。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如、似、仿佛、犹如、有如、好比”等。这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来联结。如: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本体:石拱桥的桥洞;喻体:虹;比喻词:像。

暗喻暗喻为甲是乙。常见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等。这类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只是中间的喻词不如明喻那么明显,因此暗喻也叫“隐喻”。如:②你们青年人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本体:你们青年人;喻体:初升的太阳;比喻词:是。

借喻借喻是直接把甲说成乙,不用比喻词,根本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来,而把喻体乙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如:③电灯明亮,就像万千颗珍珠飞上了天!这排排串串的珍珠使天上银河失色,叫满湖碧水生辉。前一句“电灯明亮,就像万千颗珍珠飞上了天!”是明喻,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后一句只出现喻体“这排排串串的珍珠”,是借喻。

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

借代也叫“换名”,它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如:④使人大为吃惊的是,过滤嘴竟跑在最前面。(《卖蟹》)“过滤嘴”是小说中人物手里的小道具,在文章中用“过滤嘴”代指一个人物,只代不喻。

再如:⑤放眼那一座又一座千姿百态、各具神韵的桥,仿佛看见一个个强健的勇士……

例⑤是借喻,本体是“桥”,喻体是“强健的勇士”,喻中有代。

2、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

如例③中用“珍珠”比“电灯”,它们在色彩、质感上很相似;例④中“过滤嘴”是小说中人物手里的小道具,代表人物身份特征,重在与人物的相关性。

借喻和借代虽然很相近,但弄清它们本质的特点后,辨析也就容易了。借喻有突出本体的某种特性的作用;而恰当地运用借代,也能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表达效果。

译文的借代是指什么?
文言文中借代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如“布衣”代未做官的人,“缙绅”代官员,“三尺”代法律,“万钟”代高官厚禄。我们要了解古文中借代的大致情形,翻译时,必须把所代称的事物写出来。1、以特征代事物,要译出事物本来的名称 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甚矣,乌纱之横、皂...

文言文中常用的借代词语有哪些?
桑梓:家乡 桃李:学生 社稷、轩辕:国家 南冠:囚犯 同窗:同学 烽烟:战争 巾帼:妇女 丝竹:音乐 须眉:男子 婵娟、嫦娥:月亮 手足:兄弟 汗青:史册 伉俪:夫妻 白丁、布衣:百姓 伛偻,黄发:老人 桑麻:农事 提携,垂髫:小孩 三尺:法律 膝下:父母 华盖:运气 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

借代的文言文例子
《孟子三滕文公篇》:“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其中的“铁”是“犁——铁器”。这是以质代物的借代修辞。《孟子四离娄下篇》:“抽矢扣轮,去其金……”其中的“金”是“矢镞”。这是以质代物的修辞。《诗经王风采葛篇》:“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三秋”即“三岁(三年)”。

借代是什么意思文言文
“以借代”即借用代替之意。在文言中,常见的借代现象包括四种形式,即病代人、事代物、人代事、物代事。这种修辞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美感,起到丰富语言形式和表达的效果。以借代的应用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造诣和审美能力。用词要准确且符合语境,不能生搬硬套,以防破坏文章的语言美感。同时,...

文言文带有借代的句子
文言文中常见借代词语 萧墙”内部(宫殿里的鲁国君主) 万乘”万辆兵车(拥有一支大军的大国即齐国和楚国) 黔首:平民 阡陌:田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国君掌握帝位的 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 垂拱而治: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七庙、庙堂:朝廷 杏坛:教育界 杏林:医道非...

文言文中常用的借代词语有哪些?
文言文中没有“借代词”,现代汉语中也没有“借代词”。只有“代词”。文言文中的代词有: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我、吾、余、予、卬、仆、妾、愚、臣、朕、寡人、孤、不谷(不谷)、鄙人、不才、小人、小民、小臣、微臣(为臣)、走、奴、婢子、自、己、之(复数:我等、吾等、余等、臣...

文言文修辞手法
1. 文言文常用修辞手法 文言文常用修辞手法 (1)、借代。文言文中,借代修辞格运用的相当普遍,如果按字面翻译, 往往会造成误解。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这里的“布衣”在古代不给理解,因为古时平民多穿麻布衣服,用这一特征来代事物本身,是一种借代。如果不了解这...

文言文借代词语
1. 文言文中常用借代词语 文言文中常见借代词语 萧墙”内部(宫殿里的鲁国君主) 万乘”万辆兵车(拥有一支大军的大国即齐国和楚国) 黔首:平民 阡陌:田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国君掌握帝位的 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 垂拱而治: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

什么是借代?说一下定义,举一个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的例子谢谢啦啦啦...
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巾帼不让...

文言文中以一物代一类的写作手法是什么?
文言文中以一物代一类的写作手法是:托物言志或借代。一、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例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