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不以费时多少论优劣

如题所述

  刘祥亮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有些人看到一幅画画得很工整细致,或构图很饱满,画了较多的东西,就认为这幅画不错;与之相反,如果看到一幅画是逸笔草草,或是构图简约,则认为是应付之作。究其原因,前者费工夫较多,后者费工夫较少。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又明皇天宝中忽思蜀道嘉陵江水,遂假吴生驿驷,令往写貌。及回日,帝问其状。奏曰:‘臣无粉本,并记在心。’后宣令于大同殿图之,嘉陵江三百余里山水,一日而毕。时有李思训将军,山水擅名,帝亦宣于大同殿图,累月方毕。明皇云:‘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也。’”由此可见,李思训作画用了几个月的工夫,而吴道子则用了一天的时间,但两人的作品却都是佳品,不分伯仲。李思训的山水画后来被称为“密体”,吴道子的山水画后来被称为“疏体”,其作品风格不同,但在艺术上没有高低之分。清代方薰 《山静居画论》云:“画有法,画无定法;无难易,无多寡。嘉陵山水,李思训期月而成,吴道子一夕而就,同臻其妙,不以难易别也。李范笔墨稠密,王米笔墨疏落,各极其趣,不以多寡论也。”方薰以李思训与吴道子、范宽与米芾等作对比,说明了作品的质量与笔墨稠密、笔墨疏落没有因果关系,与费时多少也没有关系。

  同一个画家的作品,工笔画的价格要比写意画高很多。理由是,画一幅工笔画要比画一幅同样尺幅的写意画要多花十倍到数十倍的工夫。但从其艺术价值看,却不与费时多少成正比。无论古今,工笔画都是按程序绘制出来的,在古代就有“九朽一罢”之说,其特点决定了要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现在的大部分工笔画,虽然制作得非常精致,却往往呆板匠气,缺少灵动和生机。这样其艺术性就大打折扣。美术评论家傅雷在《观画答客问》写道:“若能悉心揣摩,细加体会;必能见形若草草,实则规矩森严;物形或未尽肖,物理始终在握;是草率即工也。倘或形式工整,而生机灭绝;貌或逼真,而意趣索然;是整齐即死也。”傅雷精辟地阐述了“草率”与“工整”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木三分。此观点值得当代的画家们思考和探讨。

  画一幅较大的工笔画花费几个月的时间,画一幅同样尺幅的大写意画也许只需要一两天的时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画一幅大写意花费时间虽短,但其背后需要几十年的笔墨功夫作为支撑。画家如没有丰富的学养、高深的修养、精湛的技法等文化底蕴的丰厚积累,是画不好写意画的。“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的这两句诗是形容文学的,用在国画上也很贴切。

  绘画作为一门艺术,有时需要激情和灵感。中国传统的写意绘画理论对写意状态有很高的要求,素有“解衣盘礴”之说。只有进入这种状态,才能抒写心中天真烂漫的艺术情怀。特别是一些大写意作品,需要画家激情饱满,一气呵成,“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使作品笔墨洋溢着磅礴的雄浑气势。一个画家朋友曾这样对我说:“一小时画一幅画和用一天时间画一幅画,能一样吗?打个比方说,你们一小时写的文章能与费一天时间写的文章相比吗?”我回答:“有时来了灵感,用一个小时写成的文章要强于花一天时间写好的文章。”不论文学、绘画还是书法,都是相通的。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和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文稿》,一笔一画都注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事前也没有酝酿和构思,笔走龙蛇率性书写而成经典。有一句美术术语叫“迁思妙得”,有一句文学术语叫“妙手偶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国画不是工业品,也非工艺品。它的特质决定了不能以费时长短论英雄。只要符合佳作的条件,用时再短也是好画;要是不符合佳作的要求,用时再多也是平庸之作。

  (作者为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除署名本报评论员文章外,本栏目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国画不以费时多少论优劣
国画不是工业品,也非工艺品。它的特质决定了不能以费时长短论英雄。只要符合佳作的条件,用时再短也是好画;要是不符合佳作的要求,用时再多也是平庸之作。(作者为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除署名本报评论员文章外,本栏目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如何理解国画大师齐白石作品「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俗,妙在似与不似之 ...
不一定。其实,这只是抄袭了苏东坡的理论。苏轼云:按照画的相似程度来衡量它的优劣,那么你的审美鉴赏力还是停留在儿童的水平。齐老只是把苏东坡的理论延伸了一下。这里面有一个审美历史背景的问题。这取决于他何时何地对谁说的,而不是假设它是普遍适用的。如果用这句话来衡量西方的抽象画,岂不是...

如何鉴赏中国画[转载]
无论朴实与华丽,还是粗放与儒雅,都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但是,不管何种形式的中国画,设色方法一般都要和绘画材料相适应。不同的绘画材料,就要选用相应的且富有表现力的色彩来着色。不仅如此,在绢本或纸本的中国画当中,设色还要和笔墨的运用相协调。有时墨与色以不同的比例相融合,不但能达到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甚...

谢赫《古画品录·序》原文注解与鉴赏
不过,谢赫在评定画家优劣时,只看画迹之“巧拙”,不论画家之“古今”,这种以绘画本身为中心的艺术“自觉”,使他能够超越时人的庸劣眼光,不为权势、政治和地位等因素所困扰,合着“华丽”的审美节奏,提出为画家所宗,“至今千载不易”的“六法”,从而确立了自己在绘画史、美学史上的审美标准的首创者地位。谢赫与...

如何欣赏和评价国画?
欣赏和评价国画的优劣的标准是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归纳的“六法”,这是千百年来被绘画界和书法界所公认的。哪六法呢:“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采、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齐白石都把九十岁了,可他的话依然是气韵生动,笔力遒健,章法独具,换别人...

中国画中的'境无彝险'是什么意思?
境无彝险,指的是国画中,不能没有险境、也不能没有顺境(顺缓的地方)国画山水画章法论中有十二忌:十二忌:元饶自然曰:一忌布置拍密,二忌远近不分,三忌山无气脉,四忌水无源流,五忌境无彝险,六忌路无出入,七忌石只一面,八忌树少四枝,九忌人物伛偻,十忌楼台错杂,十一忌滃淡失宜,...

有谁可以告诉我 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提出的绘画要旨“六法”是指...
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谢赫并不将它等 同于创作,因此放于六法之末。 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中国古代绘画自此进入理论自觉的时期,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对谢赫的六法原文,后人...

怎么样评论中国画,什么样的中国画才是好的
初看国画,要欣赏的不是画面如此简单,还要看下列各项是否精美。画工:画家的作品,可表现出作者的成就。画面的形象,就是画工的具体, 我们往往主观批评该画的优劣,就是受画工的影响很大。书法:中国画和西洋画不同之处,其中一项就是书法。中国画画面上常伴 以诗句,而诗句是画的灵魂,有时一句...

如何评论\\欣赏国画
中国画一般特点 要想简明地用几句话回答以上的问题并不容易。传统的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适应中国的文化土壤而生根开花,在立意、构图、技法和程式化的表现诸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目前国画理论家正在讨论总结的问题。这里试举数点。 一、首重立意胸有成竹- -中国画的构思 中国画创作,以立意为...

什么样的国画可称佳作
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拿一幅画给一个画家看,答:好,不错;再把这幅画给另外一个画家看,说:一般,没什么技术含量。他们都是专业人士,且都不认识作者,看法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大约他们评判一幅画作优劣的标准不同。唐朝画论家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里将国画定为神、妙、能、逸四品,前三品又...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