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茹锦:关于读书会社群的一点点思考(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现在各种各样的读书会社群越来越多了,除了大家熟知的樊登读书会、拆书帮、方糖读书会、趁早读书会之外,还有一周精读一本书的秋叶书友会共读计划,给学员提供化书分享平台的化书成课研习社,新出炉的讲书APP带动的今今乐道读书会,运营了8年之久的灵慧读书坊......

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不管世事如何沉浮,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读书会社群都一如既往的受欢迎呢?

原因主要有三点:

1、读书这种学习方式,从古流传至今,被公认为最有助于提升格局、扩充眼界、升级认知、拓展思维的方式。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此,人们对于“读书”这种学习方式,认可度都非常高,所谓“开卷有益”。

2、对于很多每天风尘仆仆、忙忙碌碌、疲于奔命的人来说,读书的时间很少。而读书所带来的满足感与愉悦感,远远不及电视剧、小说、抖音、电影等娱乐节目给人带来的刺激感和冲击力。所以很多人知道读书重要但却没有时间和心思去“读”。因此,如果有一个社群能帮助我们养成读书的习惯,或者影响我们多读些书,追求进取的人们还是很有兴趣的。

3、人人都希望自己在他人眼中是智慧的、有才华的、有思想的。喜欢读书、乐于读书的人总是被他人看作“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博学多才”。何况,有些人会以你读的书来判断你这个人的格局和层次,所以,书籍也不失为一种“社交货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为什么人们喜欢与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因为和你志同道合的人,你们能在同一个精神世界里自由徜徉驰骋,灵魂是自由的,相惜的。谁也没有阻碍彼此的人生,反而是互帮互助,相互成全。

人和人之间相处需要彼此契合的磁场,而各自磁场所散发出来的引力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书籍所体现出来。书籍——能让我们快速高效的确认眼神,看彼此是不是志同道合的人。

各种读书会社群为了吸引用户和留存用户,可谓使出了浑身招数:共读社群、打卡阅读、深度解读、音频听书、主题阅读、每日分享、作者光临......

所有的读书会都在通过文案和运营,竭尽全力的告诉你:

我这里有最实用的读书方式,来这里可以学到真东西;

来我这里,可以帮助你坚持每天读书一点点,持续进步;

我们这里有关于书籍的深度解读,让你读书读出不一样的东西;

......

要么从内容上入手,要么从形式上入手,要么从机制上入手,总之就是让你相信,在我们这里读书,你可以受益无穷,突破自己以往的认知局限,还可以链接优质人脉。

的确,这些读书会社群都知晓人性——人们就是希望借助“加入读书会”的方式,来让自己养成读书的习惯,并获得“读书破万卷”的满足感和成就感,甚至通过朋友圈晒自己的书籍来享受被大家“欣赏”的感觉。

所以,能持续运营下去的读书会,至少能够做到以下三点:

一、建立一套机制(可能是搭档、可能是分组、可能是打卡......),让大家相互鼓励和督促着阅读书籍(最好能生成日签),这样容易养成习惯,并且可以通过积分的形式来“营造成就感”和“树立标杆”。

二、无论开展什么样的读书形式,都会让参与者觉得有收获,并且感觉收获大于之前付出的成本——这需要读书会分享的内容有干货有趣味,如果能联系到社群成员的实际工作/生活则会更好,如果能解决实际问题,那就太太太好了!

三、要让社群成员有极强的参与感。无论是让社群成员分享读书心得,还是让社群成员发表感悟,还是让社群成员探讨书中的某一段内容......都是增加参与感的一种形式。人们参与体验过的事情,他们对此事儿的认同度会更高,也更愿意向朋友推荐。

不管怎么样,读书会于这个社会,是一个很好的物种。阅读真正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气韵。更具象的和实际的,是改变一个人的心智结构。

不阅读,是一个人,阅读了很多书,则又会变成另一个人。阅读是通过改变一个人的根本心智,并驱动他去走向另一番人生,如果是增益自身修为的阅读,那么显然这个变化,即是脱胎换骨本身。 ​​​​

读书方面的散文
关于读书方面的散文(1)每天抽出一点点的时间,读一本心仪的书,展开与智者的对话,既是能清心养性,又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是多好的闲情逸致。书籍是一泓浸润人心的清泉,唯有潺潺不绝方能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成为了一个丰富的人。书籍带给人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变得...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