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8-11-01
目前呢,许多院校,尤其是规格比较高的院校,已经逐步开始推行【申请~审核制】,比如北大、清华、北理、中政法等,已经取消考试制,全面推行了申请~审核制;也有部分院校,比如人大、北航、央财、外经贸、北交等院校目前是申请~审核制和考试制并行。 【申请~审核制】不代表不考试,更不代表考试不重要。 申请~审核制 是先提交相关材料,材料主要包括:【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生提交在校证明)、成绩单(加盖过学校公章的)、硕士毕业论文(应届生提交相关提纲目录)、外语成绩(一般有年限和分数限制)、专家推荐信(两封,看清楚所考院校是要求副高职职称以上,还是正高级职称以上专家签字)、个人陈述、研究计划(部分院校专业有)、学术成果(发表过的文章、参与过的课题、获过的奖等等)】 材料过审之后,方可参加笔试和面试。最终,由你的笔试、面试成绩,决定你是否被录取。 到这里,恐怕就有许多考生要问了~材料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才能入围呢? 这可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专家组审核材料时,一般,会根据考生材料打分,取平均分,根据所有考生分数排名,按照一定比例,决定入围考生名单。也就是说,你最终能不能入围,主要取决于你其他竞争对手的水平。 那么,材料具体怎么准备,才能最大程度提高入围概率呢? 让我们来挨个儿看看所要提交材料的项目 本硕毕业院校、成绩单这一项是没法儿改了,木已成舟; 硕士毕业论文,如果还没毕业的话,毕业论文肯定是质量越高越好呀; 外语成绩,这一项,许多学校会有成绩限制,六级多少分,雅思多少分,托福多少分,GRE多少分,按照简章要求,提交合格的成绩单即可; 专家推荐信,这项材料呢,坦白讲,算是所有材料里面比较鸡肋的一项,没有不行,但提交了呢,一般也不太会有人看里面的内容~除非是本领域巨牛逼的专家或导师签的,专家组审核时可能会看一看; 个人陈述、研究计划、学术成果这几项,在材料审核当中占比较大,也是准备期间,可操作性比较强的几项。 个人陈述,简单介绍自己,交待清楚教育背景、研究经历等这些基本的内容,着重体现自己的优势和学术研究潜质,并举出实例。 研究计划,有些院校专业有,有的没有,只要是要求有这个的,都非常重要。 学术成果,很重要。发表的文章期刊,参与过的课题,规格越高越好。当然硕士阶段,想发核心期刊的文章难度还是很大的,能发出来国家级的期刊也有用。 材料过审,入围者按照学校相应的安排参加笔试、面试。 考试制 一般人文社科、经济金融管理、艺术类等专业的考博,考三门,一门外语,两门专业课。 北京地区,也可能是全国,考博英语难度最大的几所院校主要为以下几所: 中科院、社科院、中共中央党校、北大(北大改革前难度更大,改革后难度有所降低,但依然不小) 可能许多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考博,英语过了就行。 这个说法,有那么一点点道理,但我并不认同~这个说法,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在你的专业水平得达到一定高度,能让导师认可,且专业课能拿高分的情况下,英语功底又比较孱弱,那么,好好抓抓英语,自然考上的把握就比较大。 而如果你本身专业水平一般般,甚至基础薄弱,就会英语,那你考上的概率能有多大呢?论英语功底,其他专业的考生,谁的英语底子能好过本硕都是英语专业的考生呢?那么,是不是英语专业课的考生无论考哪个学校什么专业都能稳赢呢? 从大部分院校,往年考生的成绩来看,外语方面,拉开的分差较小,专业课分差相对较大,所以呢,最后决定你能否进入复试,乃至最终能否被录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你的专业课成绩。导师更看重的,也是你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如何体现?自然是从初试的成绩和面试表现中体现。 考试制,考生进入复试之后呢,也需要提交相关材料,材料基本与上文提到的申请制材料大致相同。 复试一般包括:科研基础,科研潜质,以及外语听力口语考察。 关于【申请~审核制】和【考试制】的区别 申请制前期会刷一部分考生的材料,也就是说,你可能报了名,但却不一定有考试机会。 考试制 只要你报了名,就有资格参加初试,然后再根据你初试的成绩,决定你能否进入复试。 时间 北京地区,除了清华的大部分院系的报名、考试时间是在头一年的九月份,其他院校,基本都是在头年十月~十二月报名,来年三月份考试。一般建议在头一年的夏秋之交联系导师。 考试制和申请制如何抉择 如果自身履历过硬,比如启道考博,名校出身,或者发表过高水平的文章,参与过高规格的课题,那么,就可以考虑申请制,规格较高、排名比较靠前的院校。 反之,如果自身履历不是那么硬,本硕院校一般,也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学术成果,那我建议还是以考试制的院校为主。 该怎么准备 如果要报考申请制院校,那么,就需要从履历开始准备了,最简单粗暴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发报考领域相关的文章,质量越高越好,期刊规格越高越好。 除了准备材料呢,考试也非常重要,学好英语,抓好专业课。专业课方面,如果有指定的参考书目,那么就以指定参考书目为主,除此之外呢,多找一些本领域的专著和论文,最好是本校及报考导师的文章,对于报考导师的主要研究领域、论著、近期课题,以及导师在本领域一些有争议问题上面的看法等这些一定要了解。如果有资源和渠道能联系到本校本专业的在读博士,自然最好,相信没有人能比他们更了解导师和本校本专业的考博了。 先说这么多吧~如果想要报考北京地区院校,有什么疑问呢,可以给我发私信,也可以加我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