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的分界线是什么时候规定的?

如题所述

  1968年
  按照历史状况和地理的原因来划分的,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黑海海峡(即土耳其海峡:由三部分构成);亚洲和北美洲的分解线是白令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欧洲与北美洲并不直接接触,中间隔着大西洋。
  1944年,霍姆斯提出地幔对流-热对流理论;地幔内的流体上升到大陆中央并向左右散开,大陆就从这里向两边裂开,这就是大陆漂移的动力源。基于海洋地质工作的进展,赫斯在1961年提出大洋中脊是新地壳不断生成的地方。狄茨、瓦因、马修斯等人1963年论证了洋底扩张的存在,即:地幔对流驱使超基性物质从大洋中脊裂缝中上升,产生新的洋壳,促使较老的地壳向外推移并进入海沟,俯冲到地幔中而消亡。1964年,柯克斯编制了3.4百万年的磁场反向年代表。1965年,威尔逊提出了转换断层概念,将大陆漂移和洋底扩张结合成全球活动带和刚性板块的学说,并称之为“地球的诗篇”。1968年,勒皮雄把全球岩石圈划分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欧亚、印度、非洲、美洲及南极板块,其中仅前者由洋壳组成,后五者既包括了海洋地壳也包括了大陆地壳。

  60-70年代,为检验和研究板块构造学说,组织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计划。其中著名的有:1963-1971年的国际地壳上地幔计划,1972-1977的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还有国际海洋勘探十年计划,联合海洋学会地球深部取样计划和深海钻探计划等。1980年提出了岩石圈计划,拟定了地壳和上地幔的形成和发展等13项主要研究项目,标志着板块构造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初期它以海洋走向陆地、地球物理学挑战地质学为标志,80年代起则以陆地走向海洋、地质学挑战地球物理学为标志。

  80年代以来,许多地质学家深感板块构造的简单模式并不适用于大陆地区尤其是构造复杂的大陆地区。板块构造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是从6个板块划为20个或30个板块,而是要倡导一些新概念来解决板块上陆后面临的问题。这样,在美国西部出现了构造地层地体的概念并发展为地体构造说,在欧洲提出了薄皮板块的概念并发展为碰撞构造学,在前苏联出现了岩石圈构造分层说等。在板块的动力学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构思,如巨地幔柱说。

  进入新千年后,随着新理论的出现和新方法的应用,地质科学的第3次革命是不言而喻的。板块构造的简单模式也许会被放弃,但它倡导的活动论的观点、全球构造的观点和多学科协同攻关的方法等将得到发扬光大。也正因为这样,地质学这门古老的科学永远是充满活力的年青科学。

参考资料:http://www.zz34.com/student/st-web/diqiugushi/wangye/new_page_12.htm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8-26
著名的版块学说

如果把地槽-地台学说的提出理解为地质学的第一次飞跃,那么板块学说的诞生无疑是地质学的第二次革命,甚至有人把它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在天文学内引起的革命相提并论。一大批名垂青史的科学家曾为板块学说的诞生而大喊大叫过。

1944年,霍姆斯提出地幔对流-热对流理论;地幔内的流体上升到大陆中央并向左右散开,大陆就从这里向两边裂开,这就是大陆漂移的动力源。基于海洋地质工作的进展,赫斯在1961年提出大洋中脊是新地壳不断生成的地方。狄茨、瓦因、马修斯等人1963年论证了洋底扩张的存在,即:地幔对流驱使超基性物质从大洋中脊裂缝中上升,产生新的洋壳,促使较老的地壳向外推移并进入海沟,俯冲到地幔中而消亡。1964年,柯克斯编制了3.4百万年的磁场反向年代表。1965年,威尔逊提出了转换断层概念,将大陆漂移和洋底扩张结合成全球活动带和刚性板块的学说,并称之为“地球的诗篇”。1968年,勒皮雄把全球岩石圈划分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欧亚、印度、非洲、美洲及南极板块,其中仅前者由洋壳组成,后五者既包括了海洋地壳也包括了大陆地壳。

60-70年代,为检验和研究板块构造学说,组织了一系列的国际合作计划。其中著名的有:1963-1971年的国际地壳上地幔计划,1972-1977的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还有国际海洋勘探十年计划,联合海洋学会地球深部取样计划和深海钻探计划等。1980年提出了岩石圈计划,拟定了地壳和上地幔的形成和发展等13项主要研究项目,标志着板块构造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初期它以海洋走向陆地、地球物理学挑战地质学为标志,80年代起则以陆地走向海洋、地质学挑战地球物理学为标志。

80年代以来,许多地质学家深感板块构造的简单模式并不适用于大陆地区尤其是构造复杂的大陆地区。板块构造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是从6个板块划为20个或30个板块,而是要倡导一些新概念来解决板块上陆后面临的问题。这样,在美国西部出现了构造地层地体的概念并发展为地体构造说,在欧洲提出了薄皮板块的概念并发展为碰撞构造学,在前苏联出现了岩石圈构造分层说等。在板块的动力学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构思,如巨地幔柱说。

进入新千年后,随着新理论的出现和新方法的应用,地质科学的第3次革命是不言而喻的。板块构造的简单模式也许会被放弃,但它倡导的活动论的观点、全球构造的观点和多学科协同攻关的方法等将得到发扬光大。也正因为这样,地质学这门古老的科学永远是充满活力的年青科学。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22
1968年规定的。

七大洲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以及南极洲。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马运河

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峡

世界七大洲区域划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世界七大洲区域划分时间不是统一的时间。1、到了公元4世纪初,人们便把乌拉尔山脉等作为两洲的界限,分界线以东南的地区称为亚细亚洲,简称亚洲;以西北的地区则称为欧罗巴洲,简称欧洲。2、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3、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埃及的...

七大洲的分界线是什么时候规定的?
1968年 按照历史状况和地理的原因来划分的,亚洲&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黑海海峡(即土耳其海峡:由三部分构成);亚洲和北美洲的分解线是白令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

各大洲分界线是什么时候定下来的,亚洲欧洲联在一起为什么要分开?
现今世界七大洲的划分有一个历史形成的过程。古人的活动范围通常都是有限的,所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就局限于他们所认知的范围。古含米特人称太阳升起的地方为亚细亚,称太阳落下的地方为欧罗巴。古罗马人征服迦太基之后,称之为阿非利加。新航路开辟以前,西方人的视野扩展并没有真正超出此一范围,这就是...

世界各大洲的边界是依据什么界定的?
一般认为,欧洲的全名“欧罗巴”来自希腊神话中女神的名字,但根据腓尼基人的传说,3000多年前,以航海著称的腓尼基人为了确定方位,把东方称为“亚细亚”(日出之地),西方称为“欧罗巴”(日落之地),从这个意义上讲,欧亚这两个拥有共同陆地边界的大洲从命名那天起,便“难舍难分”了。可“边界纠纷...

七大洲——分界线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七大洲是怎样分的?
七大洲的划分 1.亚洲 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2.欧洲 与亚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与非洲的分界:直...

七大洲的分界线是哪些?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 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169° 39′ 7″W,66° 4′ 45″N),南至丹绒比亚(103°31′E...

七大洲的划分依据是什么?
七大洲分界线 1、亚洲与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2、亚洲与非洲的分界: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3、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峡 4、亚洲与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5、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直布罗陀海峡 6、欧洲与北美洲的分界:丹麦海峡 7...

七大洲的分界线是什么?
5. 南极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德雷克海峡,这条海峡同样将大西洋和太平洋分开。6. 大洋洲与亚洲的分界线是帝汶海、阿弗拉海和新几内亚岛。7. 大洋洲的西侧与非洲之间相隔着印度洋,东侧与美洲之间则是太平洋。各大洲的地形特征:-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是世界上最低的一洲。- 非洲以高原为主,被称作...

七大洲是哪七大洲?
分别是: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七大洲是指地球陆地分成的七大板块,分别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主要场所。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主要以自然地理事物和人造工程为标志,各大洲的地质特点非常特殊,但都与地球板块运动紧密联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