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是最早出现的只为去京应试的举人服务的皇家公车。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早在汉代,便有了以公家车马送应试举人赴京的传统,最早为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出处:
《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译文:
东方朔到长安后,到公车府那里给皇帝上书,共用了三千个木简。
公车典故
满洲贵族入主中原不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在顺治八年作出规定:“举人公车,由布政使给与盘费。”即应试举人的路费由政府的布政使供给,路费的多少,因路程远近而不同。广东琼州府最多,每名三十两白银,山东最少,每名只有一两。其余地区,由三两至二十两不等。另外还规定,云南、贵州和新疆的应试举人除了每人发给白银三两,还发给火牌,凭牌供给驿马一匹,车上插一面“礼部会试”黄布旗。这样,“公车”就成了应试举人的代称了。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
扩展材料:
公车上书历史背景
其背景源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平考完会试,等待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白银二亿两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根据传统的历史学教材所载:反对者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之后,康有为等以“变法图强”为号召,在北京上海等地发行报纸,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谭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传维新思想。之后,光绪帝启用康有为等,史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的“公车”是什么意思?
结论是,"公车上书"中的"公车"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汽车,而是源自古代的官署名称。在汉代,"公车"特指朝廷设立的接待举人进京应试或上书言事的机构。这个词最早见于《史记·东方朔传》和《汉书·张敞传》中,当时的人们会通过公车这个途径上书朝廷,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请求。例如,清·曾朴在《孽海花...
历史上的“公车上书”中的“公车”是什么意思
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出处:《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汉书·张敞传》:“天子思敞攻效,使使者即家所在召敞。敞……即装随使者诣公车上书。”例句:...
历史上的“公车上书”中的“公车”是什么意思
公车: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
公车上书的公车是什么意思?
公车上书的公车的意思是: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历史上所说的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康有为率同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光绪皇帝,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
为什么叫公车上书
解释一下“公车上书”的意思,“公车”是指古代接待民众上书或征召的官衙。公车上书就是指入京赴考的人员向皇上上书言事。而在现代,“公车上书”则专指光绪年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向光绪帝请愿,拒绝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维护国家权益的一种爱国行为。望采纳,谢谢 ...
公车上书的公车是什么意思?
公车上书中公车的意思: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公车上书是指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1300余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
公车上书的公车是什么意思?
公车上书,是指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为与梁启超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反对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的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事件。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扩展材料:公车上书历史背景 其背景源于1894年...
公车上书的公车是什么意思?
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公车上书中公车的意思是汉代负责接待臣民上书和征召的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
公车的古代意义
公车:汉代官署名,后也代指举人进京应试;原指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也特指入京会试的人上书言事。 出处是《史记·东方朔传》中的“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意思是汉武帝时,齐国人有个叫东方朔的书生,凭借喜好古代传下来的书,爱好儒家法家学说和博闻强志评价别人的言论。他刚到...
历史上的“公车上书”中的“公车”是什么意思??
汉代,被征举的士人入京应试,都用公家车马接送,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赴京应试举人的代称。参考资料:八年级《中国历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