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日本动漫与中国动画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本人有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需要关于日本动漫和中国动画的资料,越多越赞啊!!!

第1个回答  2009-09-29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要说中国动画,其实历史实在不短了,大伙都知道的米老鼠,第一次和世人见面,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而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算到今天已经有80年的历程了。
  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要说中国动画的起源,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嘿,要说真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这万氏兄弟都是从小热爱绘画。在1919年,他们看到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几部美国动画,从此是一发而不可收,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制作动画的尝试中。咱们开始提到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在那之后,他们又制作了多部动画,其中还有一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动画光胶片就有9700英尺长,放映时间长达80分钟,天哪,一秒24帧,80分钟……,即使现在,做这么长的动画,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当可观的,更何况是那个战乱的时期,唉,我们对万氏兄弟真是又崇拜,又感激啊——另外要说的就是,万氏兄弟的这些动画,都加入了咱们中国的美术元素,比如工笔画、水墨画,在我国,早期很少有人提到动画片,更多人说的都是“美术片”,就是因为那个时期的动画,都是通过剪纸、木偶、皮影、绘画等独特的手法制作的电影,具有浓厚的艺术美感——唉,其实,这动画片,从开始,就不是只做给孩子看的啊。总而言之,咱们中国动画的起步,其实一点也不晚,那时甚至在亚洲都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亚洲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就连日本动画巨人手冢治虫,当年都是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才开始决定投身动画的!后期由于无人投资于1942年后中断了。四十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也摄制动画短片《农家乐》,但也未获发展。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和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难能可贵,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1949年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漫画家特伟和画家靳夕为主要领导人。1950年迁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任厂长,从建组时十几人发展到二百多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参加这一工作。从此,美术电影就以上海为基地,迅速繁荣发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通过制片实践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动画片《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尤其《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实验。在技术方面也有可喜的成就,1953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梦》,是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也获得成功。从此,美术片进入了彩色片时期。
  建厂以后到“十年动乱”前(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周恩来总理生前指出: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比较优秀的部门。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成功。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成就在国内外引人瞩目。
  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于电影银幕,有丰富的想象力。造型艺术和动画技巧都达到很高水平。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动的情节,恢宏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傣族地区的美丽神话,影片的精湛技巧,标志着木偶片艺术的成熟。剪纸片《金色的海螺》是这一时期剪纸片中最出色的作品,它发挥了镂刻艺术的特色,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表达得绚丽多彩。《黄金梦》是一部漫画风格的动画片,以粗犷的线条和夸张的形象讽刺一群贪得无厌的富豪,又是一种新的形式。此外,《小鲤鱼跳龙门》、《谁唱得最好》、《济公斗蟋蟀》、《大奖章》、《人参娃娃》、《没头脑和不高兴》、《等明天》、《冰上遇险》、《红军桥》、《半夜鸡叫》、《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这一时期摄制的一批优秀影片。1960年,拍摄的《聪明的鸭子》,是新生的折纸片,这种充满儿童情趣的纸偶艺术,又成为美术电影家族中新的一员。
  为介绍中国美术电影的成就,于1960年举办“美术电影展览会”,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展出,产生广泛影响,于1960年又到香港展览,在海外获得更大声誉。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1966-1976),美术电影遭受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这一事业前进的速度。
  1977年开始恢复了创作生产。从此,美术电影又进入了一个再度繁荣的新时期。从结束“文化大革命”到1984年的八年时间里,共拍摄了一百多部影片。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使中国美术电影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年而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它以浓重壮美的表现形式再一次焕发出民族风格的光彩。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种金子)也是一部出色的影片,造型夸张,语言幽默,生动地刻划了新疆维吾尔民族的一个传奇人物,后来发展为多集系列片。动画片《三个和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篇幅虽短,寓意深刻,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发展民族风格的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水墨动画《鹿铃》抒发了友爱之情,这两部影片都受到好评。这一时期的剪纸片在美术形式上丰富多彩。《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猴子捞月》使剪纸片造型产生茸茸的质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又拍摄了水墨画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形式优美、内容诙谐,动作细腻生动,丰富了剪纸片的艺术风格。《火童》把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熔于一炉,风格奇丽新颖。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西岳奇童》(上集)、《黑猫警长》等,都是优秀的作品。
  随着体制改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10月调整领导班子,中年导演严定宪出任厂长,特伟任顾问。美术片创作随着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两三年中完成了一批优秀影片,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刻划了感人的猴王孙悟空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在传统的民族风格中注入一些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为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是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摄制而成,别具一格。动画片《女娲补天》用简练概括的形象表现了人们想象中的上古时代,艺术形式有所创新。此外,《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都各有特色。近年来,创作上的重点,放在发展系列美术片上。加十三集的剪纸片《葫芦兄弟》,表现一个荒诞有趣的民间故事。十三集的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是一个较有想象力的长篇童话。《奇异的蒙古马》是根据英国作家韩素英的剧作改编拍摄的六集动画片,表现了一匹野马的思乡之情,洋溢着国际间的友谊。《擒魔传》是一部木偶连续片,把舞台木偶艺术与电影手法结合起来,展现了《封神演义》故事的浩大场面。还有一些影片在准备之中。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作会更加繁荣。一个艺术事业的繁荣,需要有一大批精通业务的人才。美术电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新中国成立初,它还处在起步阶段,这类人才屈指可数。所以培养人才,是美术电影发展的关键。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培养,逐步形成一支艺术、技术等各方面的专业队伍。建立这支队伍,除了在工作中自学成才而外,大部分专业人员来自艺术专门学校。其中,主要的创作力量-动画人员,则经过多次专门的培养,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成为今日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骨干力量。
  回顾动画人才培养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五十年代初,1950年钱家骏、范敬祥等动画家曾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开办动画科,先后招收两届学生,该科在1952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时,并入北京电影学校,于1953年毕业,而后停办。其中大部分师生进入“美影”工作,使美术电影增添了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第二个阶段是在六十年代初期,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其中设立动画专科,由钱家骏任主任、张松林任副主任,培养具有大专程度的动画人员。共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先后于1961、1963年毕业,该校于1963年停办,这批专业人员又充实了“美影”的创作队伍。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培养人才的工作中断了十多年,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因此,第三个阶段就是在十年动乱之后,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动画人才。一是支持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动画班,曾多次派专业老师任教,培养了一批高等程度的动画人员。二是与上海华山中学合作,开设中等程度的动画职业班,已招收了三个班级,共培养了六十多名动画人员。三是在厂内开办动画训练班和动画设计训练班,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创作人员。通过上述三种途径,在八十年代,又有一大批动画人才正在茁壮成长。
  今天,美术电影人才的培养,尤其高等的动画教育工作,将继续发展。一代新的动画艺术家将在他们中间出现。中国动画事业起步非常早,早期远远超出日本,但70年代之后,日本动画蓬勃发展,终超越了中国,成为目前的局势。
  以下对中日动画发展按照时期进行对照比较,主线按照中国的动画时期划分。中国动画发展未见有文提及时期划分,现按照历史时期划分如下:
  早期探索期--由20年代中国开始自己创作动画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蓬勃发展期--从建国始至1965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1966年至1977年
  缓慢发展期--从1978年至1998
  探索尝试期--从1999年至今日本动画发展按照原有的时期划分(参见《日本动画发展史》一文):
  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至1945年日本战败
  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至1974年
  题材确定期——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
  画技突破期——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上演至1987年
  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至今
  1.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日本在这段时期处于战前草创期,动画制作水平还比较低,而且由于军国主义影响,使得其战斗场面的制作的到一定发展。
  不过这段时期日本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动画,中国的《铁扇公主》也在其列,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看到后,深受震动。2.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新的动画形式加入,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
  同时,日本动画业也在发展,其时处于战后探索期。日本的动画业在不断探索中发展。而最应当注意的就是,手冢治虫开始了他的动画事业。
  1960年,手冢治虫创立“虫制作公司”,制作动画。其后,1963年,推出了《铁臂阿童木》,这是日本第一套长篇电视动画;1965年,推出日本第一套彩色电视动画《森林大帝》。这可以说是日本动画业事实上的开端,其后日本动画开始了其势不可挡的进步步伐。
  这个时期内,我国的动画发展还是领先于日本的,虽然日本1963就有了《铁臂阿童木》这样的长篇动画,但我国有大型动画《大闹天宫》,并不输于日本。而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应用到动画中来,是日本完全无法比的。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一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能也是当时为什么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因之一吧;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主要还是在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3.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
  说到中国历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的受到了影响。1966-1971这六年中,竟然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
  悲哀呀,中国动画业的大好形势没有了,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反观日本动画业,日本这时处于探索期后期与题材确定期开始。动画事业在手冢治虫带动下,形势大好。
  这段时期,高田勋、宫崎骏、松本零士等一批动画制作人才出现,在他们的努力下,日本动画精品不断。而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日本动画业开始尝试扩大动画创作所用的题材范围,造成了现在日本动画无所不包的情形。可以说,这段时期是日本动画业历史上非常关键的时期,正是这段时期的发展,确立了现在日本动画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日的对比下,这一段时期实在是可悲可叹,中国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的话,如今动画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个谁也不敢说。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无法改变呀。4.中国改革开放后--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
  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终于又迈开了沉重的步伐,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滞后却是无法改变。
  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再有了建国初的强劲气魄,虽然动画产量又开始回复,每年还是有许多动画制作出来,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经不复。这个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一,不再探索新的动画形式,现在见到的,也就是建国时候的那几种传统艺术动画了;其二,可能是因为成本太高,水墨动画几乎不再做了,20年中只做出来一部;其三,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没有在动画的取材方面做出突破;其四,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许多动画人才流失了,而改革开放初期,又不能马上找到这方面的人才;等等
  当然,这段时期的精品还是有的,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6-1987年制作的《葫芦兄弟》、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太过幼稚化了。中国人心中“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的观念始终没有抛开,造成这些动画即使是初中生来看,都会觉得不太适合。
  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是尝试之一,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尝试之一;
  1999年开始制作的52集长篇动画《我为歌狂》、52集长篇动画《白鸽岛》与100集长篇动画《封神榜传奇》,也是中国动画业的尝试。其中《我为歌狂》以于今年(2001)开始播出,其仿照日本动画《篮球飞人》制作中国自己的动画作品,虽然作品本身似乎不太受好评,但是尝试的形式还是非常好的。另外两部作品现在还没有太多相关资料,不知道其具体情况。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9-29
中国动画八十年
中国动画曾无比地辉煌过,这也证明中国动画是有实力的,有适合它发展的艺术规律。对中国动画发展脉络有一个了解,对今天的动画创作是大有裨益的。既可从中借鉴吸收优良传统,又可发现总结中国动画的不足之处,找到一条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发展道路。
要说中国动画,其实历史实在不短了,大伙都知道的米老鼠,第一次和世人见面,是在1928年,那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威利汽船》。而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是诞生在1926年,比世界第一部动画诞生的1906年只晚了20年,算到今天已经有80年的历程了。
1926年——1949年的中国动画
要说中国动画的起源,就必须提到万氏四兄弟,(万古蟾、万籁鸣、万超尘、万涤寰)嘿,要说真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这万氏兄弟都是从小热爱绘画。在1919年,他们看到了《大力水手》、《墨水瓶里跳出来》等几部美国动画,从此是一发而不可收,这兄弟四人一起投入了制作动画的尝试中。咱们开始提到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1926年制作的。在那之后,他们又制作了多部动画,其中还有一部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不过,这些动画都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这部动画光胶片就有9700英尺长,放映时间长达80分钟,天哪,一秒24帧,80分钟……,即使现在,做这么长的动画,要花费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当可观的,更何况是那个战乱的时期,唉,我们对万氏兄弟真是又崇拜,又感激啊——另外要说的就是,万氏兄弟的这些动画,都加入了咱们中国的美术元素,比如工笔画、水墨画,在我国,早期很少有人提到动画片,更多人说的都是“美术片”,就是因为那个时期的动画,都是通过剪纸、木偶、皮影、绘画等独特的手法制作的电影,具有浓厚的艺术美感——唉,其实,这动画片,从开始,就不是只做给孩子看的啊。总而言之,咱们中国动画的起步,其实一点也不晚,那时甚至在亚洲都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亚洲产生了极大的轰动,就连日本动画巨人手冢治虫,当年都是受到《铁扇公主》的影响才开始决定投身动画的!后期由于无人投资于1942年后中断了。四十年代初,钱家骏等在重庆也摄制动画短片《农家乐》,但也未获发展。
新中国美术电影于1947年开始摄制,在东北解放区兴山镇先后产生了新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动画片《瓮中捉鳖》。人民艺术家陈波儿和日本动画专家方明(持永只仁)等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在人员不足,设备简陋和条件下完成摄制工作,难能可贵,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发展揭开序幕。
1949年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漫画家特伟和画家靳夕为主要领导人。1950年迁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任厂长,从建组时十几人发展到二百多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参加这一工作。从此,美术电影就以上海为基地,迅速繁荣发展。
五十年代前期(1950-1956)是它的成长阶段,艺术人员的增加,带来创作的发展。通过制片实践又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艺术、技术人才,为美术电影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一阶段中,摄制了一批优秀影片,如动画片《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骄傲的将军》、木偶片《机智的山羊》、《神笔》等。尤其《骄傲的将军》和《神笔》,在探索民族风格方面作了成功的实验。在技术方面也有可喜的成就,1953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梦》,是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1955年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也获得成功。从此,美术片进入了彩色片时期。
建厂以后到“十年动乱”前(1957-1966)是美术电影鼎盛时期,百花齐放,形式多样,美术片的艺术特点得到充分发挥,民族风格更为成熟和完美,拍出了一批至今依然是中国美术电影历史上最优秀的作品,在国内外声誉鹊起。周恩来总理生前指出:美术电影部门在中国电影事业中,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比较优秀的部门。1958年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剪纸片,第一部作品《猪八戒吃西瓜》一举成功。由于它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受到好评,开辟了发展剪纸片艺术的新路。1960年创造了水墨动画片,把典雅的中国水墨画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最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风格,《小蝌蚪找妈妈》和《牧笛》这两部影片因此获得极大成功。它们以优美的画面和诗的意境,使动画艺术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令人耳目一新,是动画史上的一个创举,它的成就在国内外引人瞩目。
1961年至1964年拍摄的大型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是这一时期重大作品之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把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形象地再现于电影银幕,有丰富的想象力。造型艺术和动画技巧都达到很高水平。大型木偶片《孔雀公主》,它以生动的情节,恢宏的场景,表现了中国傣族地区的美丽神话,影片的精湛技巧,标志着木偶片艺术的成熟。剪纸片《金色的海螺》是这一时期剪纸片中最出色的作品,它发挥了镂刻艺术的特色,使这一古老的民间传统表达得绚丽多彩。《黄金梦》是一部漫画风格的动画片,以粗犷的线条和夸张的形象讽刺一群贪得无厌的富豪,又是一种新的形式。此外,《小鲤鱼跳龙门》、《谁唱得最好》、《济公斗蟋蟀》、《大奖章》、《人参娃娃》、《没头脑和不高兴》、《等明天》、《冰上遇险》、《红军桥》、《半夜鸡叫》、《草原英雄小姐妹》等,都是这一时期摄制的一批优秀影片。1960年,拍摄的《聪明的鸭子》,是新生的折纸片,这种充满儿童情趣的纸偶艺术,又成为美术电影家族中新的一员。
为介绍中国美术电影的成就,于1960年举办“美术电影展览会”,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八大城市展出,产生广泛影响,于1960年又到香港展览,在海外获得更大声誉。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1966-1976),美术电影遭受严重破坏,极大地影响了这一事业前进的速度。
1977年开始恢复了创作生产。从此,美术电影又进入了一个再度繁荣的新时期。从结束“文化大革命”到1984年的八年时间里,共拍摄了一百多部影片。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等方面,取得新的成果。由于实行开放政策,扩大对外交流,使中国美术电影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1979年为庆祝建国三十年而摄制的《哪吒闹海》,是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它以浓重壮美的表现形式再一次焕发出民族风格的光彩。木偶片《阿凡提的故事》(种金子)也是一部出色的影片,造型夸张,语言幽默,生动地刻划了新疆维吾尔民族的一个传奇人物,后来发展为多集系列片。动画片《三个和尚》是一部精彩的作品,篇幅虽短,寓意深刻,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发展民族风格的一次新的尝试。动画片《雪孩子》体现出一种高尚的精神;水墨动画《鹿铃》抒发了友爱之情,这两部影片都受到好评。这一时期的剪纸片在美术形式上丰富多彩。《南郭先生》表现了汉代的艺术风格、格调古雅。《猴子捞月》使剪纸片造型产生茸茸的质感,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利用这种形式,又拍摄了水墨画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形式优美、内容诙谐,动作细腻生动,丰富了剪纸片的艺术风格。《火童》把装饰性造型和民族艺术特点熔于一炉,风格奇丽新颖。同一时期的影片中,还有《两只小孔雀》、《画廊一夜》、《狐狸打猎人》、《好猫咪咪》、《愚人买鞋》、《黑公鸡》、《小鸭呷呷》、《人参果》、《淘气的金丝猴》、《假如我是武松》、《蝴蝶泉》、《天书奇谭》、《兔送信》、《三十六个字》、《西岳奇童》(上集)、《黑猫警长》等,都是优秀的作品。
随着体制改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4年10月调整领导班子,中年导演严定宪出任厂长,特伟任顾问。美术片创作随着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两三年中完成了一批优秀影片,大型动画片《金猴降妖》,刻划了感人的猴王孙悟空形象,富于感情色彩;在传统的民族风格中注入一些抽象绘画的手法和现代音乐,为民族艺术的发展作了有益的探索。动画片《夹子救鹿》,淡雅而抒情,具有敦煌壁画的古朴风格。剪纸片《草人》是模拟中国工笔花鸟画的形式摄制而成,别具一格。动画片《女娲补天》用简练概括的形象表现了人们想象中的上古时代,艺术形式有所创新。此外,《抢枕头》、《海力布》、《水鹿》、《大扫除》、《网》、《偷东西的驴》、《巫婆、鳄鱼和小姑娘》等,都各有特色。近年来,创作上的重点,放在发展系列美术片上。加十三集的剪纸片《葫芦兄弟》,表现一个荒诞有趣的民间故事。十三集的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是一个较有想象力的长篇童话。《奇异的蒙古马》是根据英国作家韩素英的剧作改编拍摄的六集动画片,表现了一匹野马的思乡之情,洋溢着国际间的友谊。《擒魔传》是一部木偶连续片,把舞台木偶艺术与电影手法结合起来,展现了《封神演义》故事的浩大场面。还有一些影片在准备之中。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中国美术电影的创作会更加繁荣。一个艺术事业的繁荣,需要有一大批精通业务的人才。美术电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新中国成立初,它还处在起步阶段,这类人才屈指可数。所以培养人才,是美术电影发展的关键。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断培养,逐步形成一支艺术、技术等各方面的专业队伍。建立这支队伍,除了在工作中自学成才而外,大部分专业人员来自艺术专门学校。其中,主要的创作力量-动画人员,则经过多次专门的培养,才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成为今日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骨干力量。
回顾动画人才培养的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五十年代初,1950年钱家骏、范敬祥等动画家曾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开办动画科,先后招收两届学生,该科在1952年全国大专院校调整时,并入北京电影学校,于1953年毕业,而后停办。其中大部分师生进入“美影”工作,使美术电影增添了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第二个阶段是在六十年代初期,1959年“上海电影专科学校”成立,其中设立动画专科,由钱家骏任主任、张松林任副主任,培养具有大专程度的动画人员。共培养了两届毕业生,先后于1961、1963年毕业,该校于1963年停办,这批专业人员又充实了“美影”的创作队伍。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培养人才的工作中断了十多年,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因此,第三个阶段就是在十年动乱之后,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动画人才。一是支持北京电影学院开设动画班,曾多次派专业老师任教,培养了一批高等程度的动画人员。二是与上海华山中学合作,开设中等程度的动画职业班,已招收了三个班级,共培养了六十多名动画人员。三是在厂内开办动画训练班和动画设计训练班,以边工作边学习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创作人员。通过上述三种途径,在八十年代,又有一大批动画人才正在茁壮成长。
今天,美术电影人才的培养,尤其高等的动画教育工作,将继续发展。一代新的动画艺术家将在他们中间出现。中国动画事业起步非常早,早期远远超出日本,但70年代之后,日本动画蓬勃发展,终超越了中国,成为目前的局势。
以下对中日动画发展按照时期进行对照比较,主线按照中国的动画时期划分。中国动画发展未见有文提及时期划分,现按照历史时期划分如下:
早期探索期--由20年代中国开始自己创作动画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蓬勃发展期--从建国始至1965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由1966年至1977年
缓慢发展期--从1978年至1998
探索尝试期--从1999年至今日本动画发展按照原有的时期划分(参见《日本动画发展史》一文):
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至1945年日本战败
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至1974年
题材确定期——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
画技突破期——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上演至1987年
路线分化期(成熟期)--自1987年至今
1.中国动画建国前--早期探索期
中国的动画事业发展很早,20年代中国的动画先驱万氏兄弟(万嘉综(万籁鸣)、万嘉淇(万古蟾)、万嘉结(万超尘)和万嘉坤(万涤寰))就开始研究动画制作,第一部中国自制的人画合演的《大闹画室》就是他们制作,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受到美国动画《白雪公主》影响,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大型动画《铁扇公主》,在世界电影史上,这是继美国《白雪公主》、《小人国》和《木偶奇遇记》后的第四部大型动画,标志中国当时的动画水平接近世界的领先水平。
日本在这段时期处于战前草创期,动画制作水平还比较低,而且由于军国主义影响,使得其战斗场面的制作的到一定发展。
不过这段时期日本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动画,中国的《铁扇公主》也在其列,日本漫画之神手冢治虫看到后,深受震动。2.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发展期(建国到1965年)
建国后,中国的动画事业可以说是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不但作品多,而且精品也非常多。从1950年的一部动画,发展到60年代已经每年都能制作出十多部动画,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1961-1964年制作的《大闹天宫》,《大闹天宫》可说是当时国内动画的颠峰之作,从人物、动作、画面、声效等等都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
这段时期,我国还开始尝试使用不同的动画制作方法,大胆使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1947年,我国制作了第一部木偶动画《皇帝梦》;1958年,拍摄了第一部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1960年,完成了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1962年,第一部折纸动画《一棵大白菜》。新的动画形式加入,中国动画事业也到达了一个高峰。
同时,日本动画业也在发展,其时处于战后探索期。日本的动画业在不断探索中发展。而最应当注意的就是,手冢治虫开始了他的动画事业。
1960年,手冢治虫创立“虫制作公司”,制作动画。其后,1963年,推出了《铁臂阿童木》,这是日本第一套长篇电视动画;1965年,推出日本第一套彩色电视动画《森林大帝》。这可以说是日本动画业事实上的开端,其后日本动画开始了其势不可挡的进步步伐。
这个时期内,我国的动画发展还是领先于日本的,虽然日本1963就有了《铁臂阿童木》这样的长篇动画,但我国有大型动画《大闹天宫》,并不输于日本。而且中国的传统艺术应用到动画中来,是日本完全无法比的。不过,使用传统艺术制作动画的代价之一就是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个可能也是当时为什么不制作长篇动画的原因之一吧;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电视在中国还没有普及,所以动画主要还是在电影院播放,所以这个时候的动画还没有长篇的连续剧。3.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到1977年)
说到中国历史,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业明显的受到了影响。1966-1971这六年中,竟然没有一部动画片制作出来!之后的几年,形势似乎有了一点好转,但是1972-1977年间也只有每年2-4部动画出炉。
悲哀呀,中国动画业的大好形势没有了,这一段时期,中国的动画事业几乎是在原地停滞了十多年!
反观日本动画业,日本这时处于探索期后期与题材确定期开始。动画事业在手冢治虫带动下,形势大好。
这段时期,高田勋、宫崎骏、松本零士等一批动画制作人才出现,在他们的努力下,日本动画精品不断。而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日本动画业开始尝试扩大动画创作所用的题材范围,造成了现在日本动画无所不包的情形。可以说,这段时期是日本动画业历史上非常关键的时期,正是这段时期的发展,确立了现在日本动画不可动摇的地位。
中日的对比下,这一段时期实在是可悲可叹,中国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的话,如今动画业会是一个什么样子,这个谁也不敢说。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无法改变呀。4.中国改革开放后--缓慢发展期(1978年至1998年)
改革开放,中国动画终于又迈开了沉重的步伐,但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滞后却是无法改变。
这一段时期,中国动画的发展不再有了建国初的强劲气魄,虽然动画产量又开始回复,每年还是有许多动画制作出来,但是,当年的开创精神已经不复。这个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一,不再探索新的动画形式,现在见到的,也就是建国时候的那几种传统艺术动画了;其二,可能是因为成本太高,水墨动画几乎不再做了,20年中只做出来一部;其三,由于根深蒂固的思想“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没有在动画的取材方面做出突破;其四,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许多动画人才流失了,而改革开放初期,又不能马上找到这方面的人才;等等
当然,这段时期的精品还是有的,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6-1987年制作的《葫芦兄弟》、1984-1987年的《黑猫警长》、1979-1988年的《阿凡提的故事》、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1990-1994年的《魔方大厦》等,都是非常精彩的动画。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国动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太过幼稚化了。中国人心中“动画片就是小孩子看的东西”的观念始终没有抛开,造成这些动画即使是初中生来看,都会觉得不太适合。
国外动画的不断引进,中国动画界终于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开始了各种探索与尝试。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动画《宝莲灯》,就是尝试之一,吸收国外的制作方法与经验,结合中国的传统神话传说;
1999年中国制作的大型长篇动画《西游记》也可以算是尝试之一;
1999年开始制作的52集长篇动画《我为歌狂》、52集长篇动画《白鸽岛》与100集长篇动画《封神榜传奇》,也是中国动画业的尝试。其中《我为歌狂》以于今年(2001)开始播出,其仿照日本动画《篮球飞人》制作中国自己的动画作品,虽然作品本身似乎不太受好评,但是尝试的形式还是非常好的。另外两部作品现在还没有太多相关资料,不知道其具体情况。

中国动画界终于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与尝试,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欣赏到中国自己的精彩动画作品 。
第3个回答  2009-09-30
我也在做这个课题……
第4个回答  2009-10-04
神经病追问

戳-你-妹-死-你-全-家

介绍并比较一下各国的动漫发展过程(包括中国)
各国说不上,只能简介下日本和中国的。见谅 日本,动画开始于二战之后,大约在1946-1947开始起步,早期的是以手冢治虫为代表的老一代漫画家和动画人,日本由于重视动漫的发展,所以国家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因此,日本动漫可以迅速发展,并成为国家的一项产业,但是,日本动画从2006开始走下坡路了,年动画总...

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的起源
07年《快乐星猫》引领国产动漫产业整装待发!!《快乐星猫》这部动漫系列,将会吧快乐带给全国的小朋友们。快乐星猫幽默风趣!很讨人喜爱!希望这部动漫,能带动国产动漫产业发展!12世纪由日本真言宗(日本佛教的一派)僧侣绘制的“鸟兽戏画”通常被认为是日本漫画的起源,鸟兽在绘者轻松、随意的笔下行为...

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的区别?
当代日本动漫更加注重脑洞和创新,动漫特点更加新颖和愈发中二,但是随着日本右翼思想的发展和日本国民教育的缺失,导致日本动漫越来越趋向于军国主义,实为恶心。中国动漫正在高速发展阶段,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至今仍未出现十分完整且极具中国风的动漫体系,同时由于受日本动漫影响较大,所以中国当代的动漫画风...

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之区分
中国的第一部动漫其实是要比日本早的,当年日本动漫之父手冢治虫,在中国上海的时候观看了当时中国拍摄的加入了反战题材的《三打白骨精》这部动漫后大受影响,跟鲁迅一样从此弃医从漫画,造就了日本动漫的启蒙,他的笔下塑造了阿童木这般世界范围内都有广大影响力的动漫人物。中国动漫的老一代制作者的思...

中国动漫与日本动漫的区别及各自的魅力所在
1、日本动漫,动漫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不失创新和吸引力。2、中国动漫,独特的艺术规律、具有独特的中国特色与故事情节。二、起源不同 1、日本动漫,1917年,下川凹夫摄制《芋川掠三玄关·一番之卷》,北山清太郎制作了《猿蟹合战》,幸内纯一创作了《塙凹内名刀之卷》,此三人为日本动画的奠基人。

日本动漫产业和中国动漫产业的区别?
2、中国篇: 国内的动漫事业发展较慢,从80年代最早有日本动画的引进开始,十几年来只有少量日本动画在国内电视台播放,而且迄今为止没有一部日本的动画电影在国内公映。而中国本土的动漫画家人数不多,而国内的思想观念缺少彻底的更新,没有将动画当成一个全新的文化和市场来看待。这便是中国动漫不如日本发展迅速的原因...

为什么日本的漫画和动画片做的最好
在中国,动画片在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享誉国际,日本动画深受其影响,如阿童木的诞生即受《大闹天宫》启发。中国水墨动画更是世界级的典范,荣获众多国际大奖。然而,中国动漫产业长期依赖政府保护,缺乏产业化与商业化运作。八十年代末,政府撤资导致产业遭受重创。与此相反,日本动漫产业始终在商业化模式下...

我国的动漫产业与日本的动漫产业有多大差距?
国内动画的研究最初是从教科书中产生的。中国最早的动画电影是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的大噪音工作室。虽然中国动画有实力,但与日本动画相比,它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虽然国内动画起步较早,但日本动画掌握了基本动画,对动画最简单的解释是“基础”、“市场”和“工业”这三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形成了一种...

中日动漫比较
我认为首先就是日本漫画比国产漫画要成熟,其次受众面比国产漫画广,日本基本全民都是漫画迷,而中国大部分仅限于青少年。内容上日本漫画想象空间更多,国产的局限性很大,毕竟国情不同,我认为日本漫画的优势在于他们不仅仅是在做动画,而是更深层次的表达了很多社会现状和人类面临的很多问题,在思想意识上...

为什么中国动漫和日本动漫差距这么大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漫画里近乎逼真的亚洲人的美,和各种鲜明特色的文化影子。这些都是其他国家动漫望尘莫及的。动漫是日本的第一产业链,在全球没有国家可超越。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1917—1945——萌芽期、1946—1973——探索期、1974...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