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考名次排列

回答争取正确

等级 含义

院试 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 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 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 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

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张挂黄榜公布,俗称为“金榜题名”。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读书毕竟中进士是个了局。”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据统计,在我国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古代许多著名作家都是进士出身,如唐代的贺知章、王勃、宋之问、王昌龄、王维、岑参、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柳宗元、杜牧等,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会元】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解元】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贡士】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举人】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生员】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阿Q正传》中称赵少爷“茂才公”,表示讽刺。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06
butaiqingchu

古人科举考试排名
排名情况从大到小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贡士、举人、秀才、童生。具体说,古代“高考”成绩分三等:一二三甲。一甲只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称“三鼎甲”,都赐“进士及第”;二甲取若干名(根据官场需要),都赐“进士出身”;三甲取若干名,都赐“...

古代科举考试的名次
古代科举考试从大到小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贡士、举人、秀才、童生。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1、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2、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称“秋闱”。3、会试是...

古代的功名是怎样排列的。如状元……
古代的功名的排列,从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起,顺序为:童生、生员、秀才、亚元、解(jiè)元、贡士、会元、进士、传胪、探花、榜眼、状元。以清朝为例,取得步骤如下:1、首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2、清初生员尚在学宫肄业(有月课和季考,后来变成有名...

古时科考按名次排先后,依次是?
由高及地排名依次是 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贡士>举人>秀才 。中国科举制度,大致可以分为6级。依次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 、会试、殿试。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只...

古代科考名次是什么顺序?
所谓“三元及第”就是指一连考了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第一名。殿试在唐代已有,至宋初才成为定制。唐朝武则天时,试贡举之士立于殿前,门下省长官奏状,名次最高者置于最前,因而称为状头,也叫做状元。自宋代起,沿用旧称,以殿试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唐无榜眼,却有探花郎。唐代新进士榜公布后,...

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这几个职称是怎么排列的
几位先后的排名由低到高是这样的: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探花—榜眼—状元 古代读书人想求取功名,必经过十年寒窗,参加各级政府举办的考试。分别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县府两级属初试,初试合格叫童生。可进入科举考试。共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古代进士相当...

古代科举考试顺序?
乡试,一省考试,考中极为举人,可以称为老爷,具有做官资格。会试,进士初选,考中极为贡士。殿试,皇帝监考,合格者为进士(一甲),另外二甲为同进士,三甲为赐同进士,真正的进士为一甲。头名状元,次名榜眼,三名探花。排名情况从大到小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贡士、举人、秀才、童生。

请问古代科考名次的名称是什么顺序?
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e)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科举制度从最低到状元分哪些等级
从低到高依次为:童生、秀才(生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贡士(第一名称会员)、进士(前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科举制度 科举指历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

进士科考中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分别称为什么??
科举考试一甲三名,头名曰状元,二名称榜眼,三名唤作探花。古代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结果的录取名单称为“甲榜”,又称“金榜”。具体分为三甲,一甲只取三人,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剩下的分在二甲和三甲,殿试中榜者都称为进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