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为什么选择北碚故居
抗战战时,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作为陪都,国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等六部门设在北碚。绮丽的后花园风光和祥和的地理环境吸引了郭沫若、梁实秋、梁漱溟、晏阳初、于佑任、老舍等名人寓居北碚。
老舍旧居简介
老舍旧居,位于我国重庆市北碚区,是我国知名文学家、艺术家老舍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寓所,也是目前保存相对完好的老舍居所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这幢建筑建于1940年6月,曾是著名学者林语堂先生的住所。同年8月,林语堂先生离渝后,将此房捐赠给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作为其在北碚的办公之处。1...
老舍故居的介绍
老舍先生位于重庆的故居,位于北碚区城区内,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小别墅,西室一厅。因当时屋内老鼠很多,成群结队,不仅啃烂家具,偷吃食品,还经常拖走书稿、朴克等物,故取名多鼠斋。
老舍故居的故居往事
1982年,老舍夫人胡絜青故地重游,探望其旧居时,认为这是老舍在全国的故居中保护得最好的一处,写下了《一九八二年旅北碚诗》,诗云:一别北碚走天涯,三十二年始回家。旧屋旧雨惊犹在,新城新风笑堪夸。嘉陵烟云流渔火,缙云松竹沐朝霞。劫后逢君话伤别,挑灯殷殷细品茶。1943 年 11 月 17 日 ,...
老舍旧居的故居历史
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重庆总会被日机轰炸,总会的活动大部分在北碚举行,使之成为抗战后期重庆乃至全国文化活动中心,常来此的主要有梁实秋、以群、郭沫若、田汉、艾青、光未然、姚逢子、肖红、赵清阁等文化名人。在抗战中,老舍先生在生活极端困难和复杂的情况下,为抗战、为团结、为人民大众的利益,作出...
老舍纪念馆重庆老舍纪念馆
抗战胜利后,老舍先生撰写了长篇回忆录《八方风雨》,记录了他在八年抗战中的经历,于《新民报》连载。这部作品不仅是他个人经历的记录,也是对那段历史的见证。2010年,老舍先生在北碚的故居被正式更名为“四世同堂纪念馆”,对公众开放,以展示和传承他的艺术和精神遗产。
梁实秋故居的建筑历史
重庆北碚区曾是嘉陵江畔一个无名小镇,因抗战时期众多文化界名人寓居,使其成为抗战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中国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著名学者梁实秋就曾在北碚度过8年时光。梁实秋北碚故居位于半山腰上,取名“雅舍”。来到“雅舍”山脚下,走上二、三十级台阶,就看到黄桷树旁有一大石上书“雅舍”,此二...
北碚都有那些名人啊 急
而今,用毛笔写成的《四世同堂》第一页手稿躺在北碚区老舍旧居(四世同堂纪念馆)的陈列台上。稿纸虽已泛黄,但工整的字迹、谨慎的涂改,彰显着老舍对这部作品的珍爱。北碚区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1938年,老舍来到重庆;1943年,他的夫人胡絜青带着3个孩子来到北碚,一家人定居在北碚蔡锷路24号,即今天...
老舍旧居推荐去吗
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重庆总会被日机轰炸,总会的活动大部分在北碚举行,使之成为抗战后期重庆乃至全国文化活动中心。这是一座北京旧式小院,小小的黑门坐西朝东,进门为一小院,只有两间南房。向西是一座三合院,这是故居的主要部分:东西各有三间厢房,现辟为展室,从第一篇小说《小铃儿》到未完成...
老舍当年在重庆,三千字都换了什么东西?
老舍先生用了三千字换了一些吃的东西,当时每一千字可以换取十四斤米,而每三千字就可以换到两斤的猪肉。当时,老舍正在重庆的北碚完成一部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就是《四世同堂》。但是当他花费两年的时间后,也之能完成一般的量。那时候他们的条件已经是非常的艰苦了,房子简陋,甚至还有老鼠成群结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