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模具中哪些零件需作热处理,作哪类热处理?其作用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2-08-08
压铸模零件的热处理:
1、淬火设备为高压高流率真空气淬炉。
(1)淬火前:采用热平衡法,提高模具加热和冷却的整体一致性。对凡是影响到这一点的薄壁孔、沟槽、型腔等,都要进行填充、封堵,尽量做到模具能均衡加热和冷却;同时,注意装炉方式,防止压铸模在高温时因自重而引起的变形。
(2)模具的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要缓慢加热(用200℃/h升温),并采用两级预热方式,防止快速升温造成模具内、外温差过大,引起过大的热应力,同时减小相变应力。
(3)淬火温度与保温时间:要采用下限淬火加热温度,均热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一般由壁厚和硬度来确定均热时间。
(4)淬火冷却:采用预冷方式,并通过调节气压与风速,有效的控制冷却速度,使之最大限度地实现理想冷却。即:预冷到850℃后,增大冷却速度,快速通过“C”曲线鼻部,模温在500℃以下则逐渐降低冷却速度,到Ms点以下则采用近似等温转变的冷却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淬火变形。模具冷却到约150℃时,关闭冷却风机,让模具自然冷却。
2、退火包括锻造后的球化退火和模具制作过程中的去应力退火两部分。其主要目的:在原材料阶段进行结晶组织的改良;方便加工而降低硬度;防止加工后变形和淬火裂纹而去除内应力。
(1)球化退火。模具钢经锻造后,钢的内部组织变成不稳定的结晶,硬度高切削困难,且此种状态的钢,内应力大,加工后容易变形和淬裂,机械性能差,为使碳化物结晶变成球化稳定组织须进行球化退火。
(2)去应力退火。对有残留应力的模具钢进行机械加工,加工后会产生变形,如果机械加工后仍留有应力,则在淬火时会发生很大的变形或淬火裂纹。为防止这些问题发生,必须进行去应力退火。

模具制作过程中一般进行三次去应力退火:
(1)在切削掉原材料体积的1/3以上形状或对原材料厚度1/2深度加工时,加工余量留有5~10mm,进行第一次去应力退火。
(2)在精加工留有余量(2~5mm)时,进行第二次去应力退火。
(3)在试模后,淬火前进行第三次去应力退火。
3、回火淬火的模具冷却到约100℃时,就要立即进行回火,以防止继续产生变形,甚至开裂。回火温度由工作硬度来确定,一般要进行三次回火。
4、氮化处理一般压铸模经淬火、回火(45~47HRC)后就能使用,但为了提高模具的耐磨性、抗蚀性和抗氧化性,防止粘模,延长模具的寿命,必须进行氮化处理。氮化层深度一般为0.15~0.2mm。氮化后需要打光,磨去白亮层(厚约0.01mm左右)。
5、几点说明
(1)模具的热处理变形是由于相变应力、热应力的共同作用引起的,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正确选材的前提下,还要注意毛坯的锻造,要采用六面锻造的方法,反复镦拔。同时,在模具的设计阶段就必须注意,使壁厚尽量均匀(壁厚不均匀时要开工艺孔);对形状复杂的模具,要采用镶拼结构,而不采用整体结构;对有薄壁、尖角的模具,要采用圆角过渡和增大圆角半径。在热处理时要作好数据记录,长、宽、厚各方向上的变形量,热处理条件(装炉方式、加热温度、冷却速度、硬度等),为日后模具的热处理积累经验。
(2)压铸模的加工一般有两种工艺流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第一种:一般压铸模。锻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应力退火(留有余量5~10mm)→粗加工→第二次去应力退火(留有余量2~5mm)→精加工→第三次去应力退火(试模后、淬火前)→淬火→回火→钳修→氮化。第二种:特别复杂的及淬火很易变形的模具。锻打→球化退火→粗加工→第一次去应力退火(留有余量5~10mm)→淬火→回火→机、电加工→第二次去应力退火(留有余量2~5mm)→机、电加工→第三次去应力退火(试模后)→钳修→氮化。
第2个回答  2010-08-27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电子、汽车、电机、电器、仪表、家电和通讯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依靠模具成形,模具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产品质量的高低,因此,模具被称之为“百业之母”。用模具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往往是模具自身价值的几十倍、上百倍。
模具生产的工艺水平及科技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与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按所成型的材料的不同,模具可分为金属模具和非金属模具。非金属模具的话就不需要热处理 了。 模具按加工金属的加工工艺分类,常用的有:冲压模、锻模、挤压模和压铸模等。用于加工非金属和粉末冶金的模具则按加工对象命名和分类,有塑料模、橡胶模和粉末冶金模等。
这里你没有说明是哪类模具,因为模具整个是非常大的产业,不同的门类的原理构成都不一样,我想你这里应该主要是指塑料成型模具或者是冲压模、锻模之类。
比如注塑模,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浇注系统 、成型零件(包括凹模(型腔)、凸模和行芯等)、脱模系统(包括推出和抽芯机构等 )、导向系统等,这些部件一般都需要进行热处理的。热处理的作用就是为保证模具的制造质量,使材料具有良好的可锻性、切削加工性、淬硬性、淬透性及可磨削性;还应具有小的氧化、脱碳敏感性和淬火变形开裂倾向,以及满足高温性能、提高耐冷热疲劳性能等。 通俗地讲就是为了获得模具的高强度、高硬度、以及高的耐磨性,从而满足使用要求,增加使用寿命。
通常做的热处理种类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时效处理、调质,渗碳、渗氮、渗金属、复合渗、硬化膜沉积等。这些都是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具体需要做哪一种还需要结合模具的材料以及使用要求来选择。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冲压模具的哪些板和零件需要热处理?一般都用什么钢料?
冲压模具一般公母模板和导柱导套需要热处理。冲压模具一般用Cr12,Cr12MoV,SKD11,D2,DC53,SKH-9等材料 上海群康模架

模具制造过程中常用哪些热处理工艺方法
1、退火:常见的是球化退火,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成型。2、淬火+回火:为了获得最后的力学性能,一般情况下,冷作模具通常采用淬火+低温回火,热作模具通常采用淬火+高温回火。3、化学热处理:通常是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目的是为了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现在还有渗金属的,比如PQP处理。4、表面...

模具制造中常用有哪些热处理工艺
1、冷作模具:需要高硬度、高耐磨性,一定的韧性,故此类模具钢往往含碳量高,因此,需要锻后的预先热处理和机械加工后的最终热处理,通常的热处理工艺为: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有时也需要化学热处理,比如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也有进行表面淬火的,也有去应力退火的,个别的精密模具也需要稳定...

求解常见的机加工热处理有哪些以及他们的作用、言简意赅最好。_百度...
大致有“退火”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平衡状态以获得良好的工艺性。“正火”是便于切削让金属组织更细。“淬火”是使钢件变硬。“回火”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四种基本工艺。淬火和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作用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

模具制造过程中常用哪些热处理工艺方法
1、退火:常见的是球化退火,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成型。2、淬火+回火:为了获得最后的力学性能,一般情况下,冷作模具通常采用淬火+低温回火,热作模具通常采用淬火+高温回火。3、化学热处理:通常是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目的是为了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表面,现在还有渗金属的,比如PQP处理。4、表面...

哪些零件需要表面热处理?常用的有那两种方法!
表面热处理包括:高频淬火、渗碳、渗氮、QPQ、TD、发蓝等,至于零件一般就要看你所选用的材料和零件的使用情况而定,高频淬火一般用在轴类、齿轮类,渗碳一般是用在低碳钢类、渗氮一般是用在模具钢类等等

热处理分为哪几种?各起什么做用?
1、整体热处理: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获得需要的金相组织,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2、表面热处理:通过对钢件表面的加热、冷却而改变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是表面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获得高硬度的表面层和有利的内应力分布,以提高...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中有哪些热处理工序?各起什么作用?如何安排?
在机械加工工艺路线中,常安排有热处理工序。热处理工序位置的安排如下:为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如退火、正火、调质等,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前进行。为消除内应力,如时效处理、调质处理等,一般安排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为了提高零件的机械性能,如渗碳、淬火、回火等,一般安排在机械加工之后...

模具热处理工艺是怎样的?
而在模具制造中经常采用的是:退火、淬火、回火、调质等整体热处理工艺,以及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化学热处理工艺。热处理工艺按工件在加工过程中要求或所处工序位置不同又可分为预备热处理和最终热处理两类。预备热处理的目的在于消除先前加工所造成的某些缺陷,如晶粒粗大、带状组织等;或降低硬度适应...

科普文:模具材料的选用及热处理工艺
热作模具钢主要应用于锻模、热挤压模与压铸模等,针对不同失效形式,如断裂、塑性变形、热疲劳、热磨损与热熔损,采用具有较高韧性、热强性、热熔损抗力、热稳定性等特性的热作模具钢。此外,时效硬化钢通过时效热处理提高硬度,适用于飞机部件、火箭发动机外壳等高要求领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