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鴈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鴈,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
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执笲,枣栗段修以见,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
成妇礼,明妇顺,又申之以著代,所以重责妇顺焉也。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故圣王重之。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苹藻,所以成妇顺也。
《礼记》昏义原文及译文
《礼记》昏义 原文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
“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婿与妇共食同一姐中的牲肉,又各执一瓢以饮酒。原句出自于西汉戴圣的《礼记·昏义》。原文: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白话译文:婿为妇驾车,待车轮再由仆人代婿驾驶。婿乘己车前导,在自家...
昏礼宜昏于昏矣文言文翻译
《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 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可见古人义礼之分明。 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财礼。五、请期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 六...
“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出自哪里?
《礼记·昏义》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者也,故君子重之。”“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即一是祭祀祖先;二是延续香火,使男方家族后继有人。《礼记》里面有篇专门谈婚姻的,“昏义”,婚姻的意义“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也是孝道的落实,婚姻是上...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后以纪万世也,故君子重之 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礼记·昏义》,士在昏时亲迎新妇,是指婚礼是继宗传代的大事,所以要经过种种的程序,以示郑重。而且古代婚礼传统三书六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等五个仪节,都在女方的祢庙(父庙)举行,并且要像侍奉生者一样,在祢庙为父亲的神灵设坐席以及供凭依的几,含有听命于宗庙的...
细说传统礼仪之——婚礼昏义
《礼记·昏义》中,“昏”字来源于亲迎在黄昏时进行,黄昏象征着阴阳交替,蕴含“阳往阴来”之意,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后世“婚礼”一词的出现,虽然仪式不再限定于黄昏,但仪式的神圣意识逐渐减弱。昏礼属于嘉礼之一,旨在亲和民众。周制昏礼为后世婚礼之典范,各代婚礼在吸收异族文化的...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
解析:经过敬谨、隆重而又光明正大的婚礼之后,才去亲爱她,古时「昏」同「婚」字。在《礼记》中特别有一篇《昏义》,专门记载婚礼的行仪、婚姻对双方及整个家族的重大意义。《昏义》第一段曰:「昏礼者,将行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又曰:「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
古人德嫁娶之礼、是什么、?
《礼记·昏义》孔颖达疏:“纳征者,纳聘财也。征,成也。先纳聘财而后婚成。”男方是在纳吉得知女方允婚后才可行纳征礼的,行纳征礼不用雁,是六礼唯一不用雁的礼仪,可见古人义礼之分明。历代纳征的礼物各有定制,民间多用首饰、细帛等项为女行聘,谓之纳币,后演变为财礼。五、请期 又称告期...
...礼名源于黄帝。到荛舜时期制嫁娶之礼。出自于《礼记》哪一篇...
此句的含义是婚礼之事是由隧皇开始的,黄帝开始得到了昏礼之名,到了尧舜的时候才开始有关于昏礼的制度。昏礼(婚礼)简介:婚娶之礼。古时于黄昏举行,取其阴阳交替有渐之义,故称。古代昏礼有六: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在《礼记·昏义》篇对中国古代的昏礼的形式及意义有着较为详细...
礼记·昏义的婚礼习俗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