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3-12-05
科学地休息 前面说过,过度的脑力劳动,精神过于紧张,又无适当的休息来调节,易患神经衰弱.但有的病人说:我工作学习并不紧张,没有多少事可干,下了班又尽量休息,为什么还是得了神经衰弱呢? 在紧张的工作一段时间后,休息一下是必要的,列宁说过“不会休息的人也就不会工作.”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何采取科学的休息方法呢? 睡眠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白天紧张地劳动,晚上酣然入睡,醒后又精力充沛地进行新的工作.但是睡眠时间的长短与休息的质量又不完全成正比.也就是说休息的好坏与睡眠的时间,质量都有关系. 大脑皮质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它们大小,神态,功能都不一样,并排列组合成许多不相同的联合区,控制人的各项活动,它们需要轮换使用,交替休息.休息一般分为“安静休息”和“活动休息”.所谓“安静休息”是指使肢体或大脑放松的休 息方法,如在工作或学习之余,坐下来喝茶,或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安静休息主要是使肢体放松,但大脑却往往还在活动.我们一般不可能使大脑不思索,当然练气功的可使人脑处于一种“静止”境界.所以安静休息为体力劳动者采用. “活动休息”则是一种活动方式的休息,如体育活动,跳舞,唱歌等.这些活动可使神经系统在变化多样的环境下接受丰富而适应的刺激,特别是未曾预料的良性信号(如相声笑料,足球赛中足球入网)是神经系统的最佳状态,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精力. 应该选择哪种休息方式最好呢?这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爱好,身体状况,环境条件等)和疲劳的来源而决定,总的原则是以消除疲劳,精力充沛为适当. 著名心理学家谢切洛夫曾做过一个实验.用2种方法使疲劳的右手得到恢复:一是让两手都静止休息;一是在右手静止休息时让左手进行适当活动.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验,结果证明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更快.这个实验表明变换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是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所以要有计划,使大脑各部分及躯体各部分轮流活动间隔使用.如一个人站久了的时候,坐下来就是一种休息.但对一个坐久的人来说,站起来也是一种休息.学习思考问题时间久了,可以听听音乐,活动一下肢体使大脑得到休息…….切实有效的休息是防治神经衰弱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安排休息时间 人活着就要工作,工作目标定位是建立规律的生活节奏劳逸适度的前提.目标定位高低,好坏都会直接影响有规律的生活节奏建立.一般说,每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可谓是一个工作周期,当你潜心钻研,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时心情会豁然开朗,那种愉悦之情会油然而生,这种成功之欢悦心理对消除疲劳颇有裨益.创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心情,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工作目标定位要确切,同时要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增强决断能力,切忌漫无边际陷在讨论再讨论,研究再研究之中.笔者亲身经历过起草一份工作报告,十几个人凑在一起,今天讨论,明天修改,前前后后历时一个月,先后修改了7稿,最后,领导听了还是第一稿好.这种工作方法,说重了是在糟塌人才,是最容易导致疲劳,有碍健康.另外,对一时无法实现的目标,也不要白白地呕心呖血,否则会弄得精疲力尽. 有人观察,人的精神状态,一般在上午8时,下午2时和晚上8时最佳,最佳状态持续2小时左右各有一次回落.如能利用这种起落变化,科学安排作息时间,是建立有规律生活节奏最好办法,就能最大限度发挥智慧和潜能,既能保持大脑良好活动状态,又能增进健康.但是,真正做到是不那么样容易的,这里要提醒大家的,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一时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做不到,那么无论如何要给自己留出一定“喘息时间”.比如,阅读,写作1小时后,最好休息片刻.连续写作,阅读时间再长也不要超过2小时,否则,不仅工作效率不高,而且非常容易产生疲劳.此外,做实验,开会,作报告也最好中间安排一下休息,室外活动活动,再继续进行,看起来占用了一定时间,但从总体来看,从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