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推行远交近攻策略,为什么不执行齐秦分赵,反而搞五国伐齐呢?

如题所述

继商鞅变法后,范雎提出的一项外交策略又让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进了一步。而这个外交策略提出五十年后,秦始皇攻灭六国,一统天下,不得不说这个外交策略是真的很不错。

当然,在实行这个外交策略之前,秦国的外交政策一直在摸索中前进,而且并不固定,只要是能让秦国的东进之路顺畅一些,秦国都会去做。历史上提到的战国纵横,其实就是南北合纵和东西连横的外交策略,秦国多数时候就是采用连横的外交政策。

这是大的外交策略,如果中原六国之间有什么战事,秦国也不介意背后捅上一刀,反正当时的诸侯结盟也好、攻伐也好,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并不存在真的友好关系。

比如公元前284年左右的五国伐齐事件。燕国名将乐毅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当时的齐国在齐湣王时期很是强盛,而这种强盛让各个诸侯国产生了忌惮之心,所以乐毅很容易就说服了各个诸侯攻打齐国,不过对于五国联军的说法,《史记》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并不一致。

《史记·乐毅列传》记载:“乐毅於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而《资治通鉴》记载:“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

根据后续的史实来看,秦国应当是参加了战争的,而楚国则没有参战,所以《资治通鉴》的记载是准确的。其实我们看这个五国阵营,秦国没有必须参加的理由,也没有不参加的理由,看起来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而之所以存在,于其他国来说,就是防止秦国背后捅刀,攻打三晋,而秦国则认为参加是有利于秦国的,反正任何一个诸侯国的变弱,都对秦国有利,它完全可以出兵去掺上一脚,所以就参加了。在这一战中,秦国攻下了被齐国占了的原本属于宋国的陶邑,并将其占为己有。

这个地方后来成为秦相魏冉的封地。距离这次大战十几年后,魏冉又想攻打齐国的纲、寿两地,这被认为是魏冉为自己谋私利,因为这两个地方距离陶邑很近,打下来后其实在未来就属于魏冉的土地。

不过史籍中对于魏冉的这次纲寿之战几乎没有什么记载,至于打了还是没有打,也语焉不详,但是魏冉想打而且也请示了秦昭襄王,这件事确实是存在的,因为这件事成为范雎获得秦昭襄王信任的机会。

范雎原本是魏国人,也想过在魏国建功立业,只是被魏齐怀疑有联合齐国坑魏国的嫌疑,所以对其极尽羞辱,并差点将其打死,后来范雎好不容易逃了出来,改名换姓,在郑安平和王稽的帮助下逃到了秦国。

当时秦昭襄王正缺人才,他急于东进,但是很难真正打开东进局势,所以正绞尽脑汁寻找破解之法,所以范雎去秦国去的很是时候。范雎向秦昭襄王贡献了自己的外交策略,他直接告诉秦昭襄王,秦相魏冉攻打纲寿的策略是极为失败的。

因为越过韩国和魏国而攻打齐国,“此所谓借贼兵而赍盗粮者也。”这样即便攻下来了,也未必就真能是自己的,很可能为他人做嫁衣,毕竟飞地很大程度上根本就是鸡肋。

当初赵国之所以借道,让魏文侯攻打中山国,其实就是存了这样的心思,魏国不管胜不胜,得利的都是赵国,所以借道攻打远处的诸侯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避讳的一件事,很难真正回报大于付出。

所以范雎建议秦昭襄王远交近攻,这样不论打下多少土地,都是实实在在的。秦昭襄王认可了范雎的这种外交策略,并将其制定为秦国的外交政策,这一年是公元前271年。这个外交政策很高明,而远交的主要对象就是齐国。

稳住了齐国,秦国就能专心对付三晋和楚国。这为秦国的东进省去了不少的麻烦,而范雎也越来越受到秦昭襄王的信任,几年之后,范雎再次助秦昭襄王一臂之力。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秦国推行远交近攻策略,为什么不执行齐秦分赵,反而搞五国伐齐呢?
根据后续的史实来看,秦国应当是参加了战争的,而楚国则没有参战,所以《资治通鉴》的记载是准确的。其实我们看这个五国阵营,秦国没有必须参加的理由,也没有不参加的理由,看起来似乎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之所以存在,于其他国来说,就是防止秦国背后捅刀,攻打三晋,而秦国则认为参加是有利于秦国的,...

一向远交近攻的秦国,为何要参与五国伐齐?
尽管秦国的大体战略是远交近攻,但是所谓的远交也是要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远交战略当初施行最终是为了利益,但如今有更大、更为直接的利益站在面前的时候,这个战略也就可以选择暂时放弃了。 二、多国伐齐,不可避免,乘机加入百利无一害 齐国吞并宋国这是一个导火索,激起了多年以来各国对齐国的愤怒,多国...

历史中再秦国和赵国战争时齐国为什么没帮赵国?之前却帮了齐国呢?
其次是齐国,秦齐并称东西帝,齐在泯王时期盛极一时,杀燕王,灭宋,南侵楚,西侵三晋,把东方五国都得罪了,于是秦国联五国伐齐,齐国几乎被灭国,实力大损。东方仅余赵国能与秦国一较高下,此时齐国尚未恢复国力,不敢和秦国争长。2、范雎远交近攻之计,秦国假意与齐国通好,趁机伐三晋,据中原...

秦灭六国其他国家为什么没能合纵抗秦?齐国选择了怎样的对秦策略?
由此,在秦国消灭山东六国的过程中,远交近攻的策略被一直执行,促使秦国得以步步蚕食魏国、韩国、赵国这三晋的土地,乃至于最终剪灭六国,建立秦朝。而在远交近攻之外,魏国、楚国、赵国的所作所为,也是齐国选择保持中立的重要原因。二 在战国中期,特别是齐闵王在位时,齐国的疆域达到了巅峰,除了山东...

五国伐齐齐国被众创,为何五国伐秦秦国却不受影响?
其本质原因还是齐国灭宋触动了许多诸侯国的利益,造成了更大的威胁,所以诸侯国势必要联合打击,削弱齐国实力,秦国当时并没有威胁几大诸侯国的实力。能够从满地都是国的春秋时代脱颖而出,熬的过几百年血雨腥风,战国七雄都是有几把刷子的。并且七大战国长期有着有着这样一个默认的共识:谁强大了,...

历史上六国为什么没有合纵攻秦?反而有 四国 五国 攻秦?
联军攻至函谷关,秦国坚守不出,联军撤退。当年秦王嬴政继位。第五次五国攻秦失败:公元前241年,秦王政时期,庞暖发动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攻秦。联军绕开函谷关深入秦军腹地,在距离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地,与秦军主力相遇,秦军以精锐部队突袭楚军,楚军撤退,军心动摇,联军撤退。

秦国灭赵的时候,楚国和其他国家为啥无动于衷呢?
齐秦东西称帝引风波。秦国在秦昭王统治下蒸蒸日上,他采用了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燕国、齐国、楚国成为秦国需要稳住和拉拢的诸侯,如果他们能够相互残杀那就更好了。为了稳住齐国,秦昭王派使者去说服齐国。说辞是“目前天下大事都由我们两国决定‘王’的称号已经不能体现我们的尊贵,我们一...

秦赵长平之战,秦惨胜之后国力空前虚弱,为何五国没有伺机采取军事行动...
列国希望秦赵两败俱伤。解除自己的威胁,所以都不借。导致赵国打不下去了。要知道200多万人的国家要支撑50多万军队(包括后勤补给人员,古代生产力很低。说白了就是一个人亩产生产的粮食非常少,要多生产,就需要很多劳力)三年多,可想多艰难。秦国用白起希望打歼灭战(说白了就是自己损失小,对手...

秦国为什么不先灭齐国?
首先,齐国地理位置特殊,齐国当时位于如今的山东半岛,东靠大海。按地理位置来说,秦国疆域远在西南,距离齐国甚远。秦国怎么可能会放着周围邻国不打,要舍近求远攻打齐国呢?所以在秦国的远交近攻,分化瓦解的策略下,齐国被作为最后的攻打对象。这是原因之一。其次,在齐闵王时期,燕国勾结各国伐齐,...

战国七雄当中的韩赵魏燕齐楚都是秦国的数倍,为什么最后还是被秦国所灭...
齐国同样也是名将辈出,而且外交同样奉行的远交近攻——与楚国结盟,谋取燕晋。其实齐国的战略是非常成功的,燕国和赵国始终都受到齐国非常强力的压制。当初魏国那支横扫天下的百战强军,也同样是被齐军歼灭的。齐国就是因为过于成功,所以引起其他六国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楚国宁愿背弃转而与连年交战的秦国...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