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问答题: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法公民,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

政治问答题: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法公民,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

公民法律素养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律素养如何,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制建设,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所谓素养,是指人们在经常修习和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知识的内化和融合,它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处事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具备一定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相应的素养。只有通过内化和融合,并真正对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处事原则、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才能上升为某种素养。重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法制建设”。通过大学法律教育,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法治文明意识,这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我国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必须看到法律教育内化为法律素养的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功利性极强的就业至上评价体系。高校扩招后,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一些高校为给非法律专业学生挤出更多时间应付各种有利于就业的资格证考试,主动降低包括法律在内的其他软素质课程的教学与考查标准,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法律素养的提高;对于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教育,由于将主要精力放在法律条文的解读和案例分析上,忽视对个人法律素养起综合性、潜质性作用的哲学、史学、文学和自然科学等课程和知识的学习,相当一部分法律专业的学生虽然十分熟悉各种法律条文和案例,但法律素养不高。二是泡沫化明显的法律专业重复建设。近年来,受高校扩招、合并和人才市场需求拉动等多方面影响,法学教育泡沫化倾向相当明显,不少院校匆忙建立的法律系,师资力量薄弱。一些所谓的法学专家从未参加过法律实践,对现实法制缺乏感性认识。这些学校本来法学渊源不深,加上法学教师素质不全面,无法引导学生将所学法学知识内化为深厚的法学素养。三是现实社会尚不健全的法制环境。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建设尚待进一步健全,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严肃性较差,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和特权观念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成型成熟期,对外界信息吸收能力强、反应周期短,严肃性较差的现实社会法制环境对他们还相当薄弱的法律素养的消解作用也十分明显。

基于此,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途径是:

首先,高校法律教育要回归重在素养的本位。即教育和人事部门必须努力破除就业至上的评价体制,要科学定位就业与学业、知识与素养的关系,重建就业与学业并重、学业优先,知识与素养并举、素养优先的评价体系。高校不可随波逐流,应坚持独立的学术精神和办学理念,消除学术泡沫,始终将素质教育摆在首位,高度重视包括法律在内的各种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在法律教育内容的安排上,要更加注重与哲学、史学及其他人文和自然学科知识的融合,更加注重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规律的层面来解读法治文明和法的精神,将法律至上等法的原则融化在大学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中,内化为一种素养。

其次,法律文明要对行为习惯起到培育作用。知识内化为素养要经历一个不断积累、逐渐形成行为习惯,由自在转变为自觉的过程。因此,提高法律素养要重视法律文明建设,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注意借鉴世界先进的法治文明成果和优良的法的传统,努力营造有益的法治文明氛围,促进法律知识与法治文明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促使当代大学生养成包含法律素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再次,法律环境要形成无所不在的外部约束。法律素养的形成并不是封闭的、单向的,而是开放的、交互式的。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与整个社会的法律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为此,一要努力优化法律环境,有法必依,切实维护法律尊严;二要十分注重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真正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不屈服于特权,努力消除司法腐败。以此,让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真切感受到法律权限内自由自在、超越法律必受制裁的外部约束。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04
必须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第2个回答  2010-05-10
积极的学习法律法规,认真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第3个回答  2012-07-06
1 法律具有明示作用
2 法律具有预防作用
3 法律的校正作用
4 法律具有扭转社会风气、净化人们的心灵、净化社会环境的社会性效益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6-03-06
/法律素质是人的本质的重要内涵.
/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的理性反映,它是包括人们对法和法律现象的心理因素和思想观念形态的全部精神生活现象的总概括,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要养成自觉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习惯。对于一个法治社会来说,法律不应当仅仅写在纸面上,也不应当仅仅表现其由国家机器所保证的强制威慑力,而应当成为每一个公民内在基本品质和个人修养的一个基本方面
坚持不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要从法律意识向法律素质转变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政治问答题: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法公民,我们要具备什么样的法律意...
通过大学法律教育,使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法律素养和较强的法治文明意识,这对于提高全体国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我国法制进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必须看到法律教育内化为法律素养的诸多制约因素一是功利性极强的就业至上...

...法治国家,作为公民应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作为公民应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1、学法懂法,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树立法治观念。2、学会用法,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3、学会用法,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4、自觉护法,敢于和善于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利益...

如何做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中的合格公民,需要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要做到:⑴尊重法律,追求公正;⑵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⑶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作为公民,需要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
人人守法,执法更要守法,强势服务一方更加要守法依法施政,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依法治国。不然依法治国必然成为纸上谈兵,并且法律没有任何尊严和重量可言。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在法治社会中做一名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2、守法: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都要遵守法律规定。不违法乱纪,不从事违法活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用法: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遇到问题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解决问题。3、增强法律意识:时刻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牢记法律是最高的...

大学生如何做一名尊法守法用法的好公民?
大学生做一名遵法守法用法好公民的方法是学习法律知识、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自身权益、积极参与法治建设。1、学习法律知识: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只有深入了解法律,才能更好地遵守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2、遵守法律法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

你认为一名法律人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有什么?
1、需要具备的知识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理学、法制史、宪法、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司法制度与法律职业道德、刑事与行政法律制度: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商事法律制度、民法、商法、民事诉讼法(含仲裁制度)。2、需要具备的能力 口语是情感沟通、信息传递最快捷的方式...

人民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应该怎样做
作为一名现代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首先,要做到尊重法律,追求公正,正确行使权力,自觉履行义务,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其次,要主动学法、善于用法、自觉守法,要学会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更重要的是,公民依据其自身的法律意识,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法治发展中来,以实际行动为推进法治...

现代的合格公民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法治意识。道德不具有强制力,人不可能不经中介而自然处理公共事务,也无法公正的自行解决全部纷争。故公共事务必须委托公共机关处理,法规只能由公共机关确定和执行,公民所有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法律未规定者,可按道德判断及习俗行事。前提是公共机关必须充分体现公意,不能成为某几个人或集团的工具。这需要宪法保证,公共...

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法律意识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未来领导者和建设者,应当具备深厚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的培养,首先要求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明确法律赋予的权利与义务,以及相关的执法机构和程序,以此为行为准则,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忠实履行公民义务。学习法律,不仅要了解其内容、意义,还要关注其对人行为的规范作用。通过组织法律讲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