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大境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1-08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2个回答  2019-07-13
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古往今来,凡是能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无不经过读书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贴切的比喻,使读书的三种境界形象化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求学的第一步,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说,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之后,就必须刻苦读书学习,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后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说,在千百次地寻求知识之后,回过头来一看,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了,成功正在向你微笑呢!
第3个回答  2018-12-05
人生 境界
我们为什么要苦修行,因为苦修行能提升你的境界,让你的境界越来越提升。你们嘴巴里讲提升境界,那么境界是怎样提升呢?什么叫境界?境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像有些刚刚到澳洲来的人,没有境界,到公共厕所里拿人家的手纸回家,加了汽油不付钱就走了,随地吐痰等,这就叫没有境界。在澳洲呆的时间长了,境界自然跟着提升了,现在还会拿人家的手纸吗? 加油不付钱吗?还会随地吐痰吗?
这就叫看不见的境界,因为他知道爱护环境卫生是人人有责,所以他的境界随着环境的变化自然就提高了,这么干净的地方没有人乱吐痰,你自然就不会随地吐痰了,这就叫境界。因为你们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在吃苦,我们必须要救 度他们,当你的这个境界提高了,你才会有菩萨的境界,道理很简单。但是必须先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要在乎任何物质上的享受。今天开了好车了,还想要更好的。今天有吃的了,还想有更多的。今天睡了,还想在多睡一会,很多人在爬不起来的时候,想能再多躺一会多好。这些都是属于贪欲。

愉快的时光过的快,苦的时间过的慢,这就是为什么在地府的时间过得慢,而在天上的时间过得快。其实人间就有天堂和地狱,关在监狱里的人,天天度日如年。而天天在开心,吃喝玩乐的人,他的时间就过得快,这就是人间的天堂和地狱。苦修行实际上讲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约束你自己,苦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约束起来,使自己精神能专一。犹如我今天是一个学圝生,在家里做功课,我为了能考上大学,把自己捆绑起来,这个捆绑是把门关起来,把电视机搬出去,把游 戏机 关闭,把所有的电 话切断,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学习能专一,精神能集中。
师父给你们讲一个真 实的故事,有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悉尼最好的大学,他四年没有看电视,就看报子,他把家里的电视机全部收起来,谁都不准看电视,这就叫约束自己。你们跟随 师父学佛,师父要不要约束你们呢?如果师父不约束你们,你们就会乱看,思想就不会专一,就不能一门精进 修学。约束自己使自己的精神专一,才能达到定,就是说能约束自己的人,这个人才能达到定力。我要学佛,我要约束自己,我不能乱看,不能乱想,不能乱讲,不能有杂念,祈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驱除我的杂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帮助你的。要记住约束自己苦修行,就是得如来智慧,就是得佛菩萨的智慧。当一个人定得住的时候,才能产生智慧。

任何时候都要约束自己,你是菩萨,你是有形象的,笑都不能乱笑,要学会克制自己,那才叫约束自己,那才叫学佛。人要有尊严,约束是非常重要,定力就是靠约束得来的,想圝做的不能乱做,想吃的不能乱吃,跟随 师父学佛法,就是要约束自己,要想修成正果就是要约束自己,克制自己,才能带来心中的法喜。因为你克制了之后,那种开心是从内心的开心,而不是外表的触目型的开心 。比如:你吃到东西了,那种开心是临时的,因为就在你这么几寸喉管的地方,吃进去的时候有感觉,咽下去子就没有感觉了,对不对呀? 那你就是为了几寸的喉管,你来享受,这种开心有什么意思呢?心中开心了,叫静安开心,因为心很安静,很平安,那种开心是可以保持一定的时间的,要学这些东西。师父今天对得起观世音菩萨,全世界的人只要称师父是菩萨,那师父就是做得对,我就对得起观世音菩萨了。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在骂我的话,那我就是做错了。
师父现在付出的是生命,换来大家崇敬菩萨爱观世音菩萨,是在救人,我们修的是乐行。什么叫乐行?就是快乐的修行,我们必须要用快乐来修行,快乐的修行外人看我们是苦修行,实际上我们自己很快乐,那才是乐修,乐行。你今天帮助人家的时候,快乐不快乐?就像有人说我:“卢 台长,你吃素这么多年,你好苦呀,你连海 鲜都不能吃,你白来人间活一次。”你们说我活得开心吗?当然开心了。人家说我瘦,我还说这是健康美呢,人家想瘦还瘦不下来呢,我们活得很开心,人家看我们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认为开心那才是开心,明白了吗?救 度众生是最开心的事情,是最伟大的事情,今天能够救 度一个人的命,那是胜造七级浮屠呀,要活得有 意义,活着时,人家尊敬你,崇拜你。死了之后,人家纪 念你。

世界上的五种欲 望我们能控 制,能节制,有规律的去修行,我们就是快乐行。五种欲圝望大家都知道,前面已讲过了,我们不要贪名利,我们要节制它,控 制它。我明明不能吃荤腥,但是我控 制不住,那我就节制,少吃一点,再不行我们就有规律的去控 制它,有规律的就是有节制的去控 制它,让自己尽量初一,十五吃素,这就是有规律的节制,控圝制自己这两天吃素,然后我十天吃素,再来我一个月吃素,最后就可以吃全素了。自然而来的修心,就是很自然来的修心,我很自然的接受了,如吃素,很自然的节制了自己的贪欲,食欲等等这就叫乐行,就是快乐的行为,快乐的修行。

每天睡觉自然的醒了,舒服不舒服?如果睡觉是不自然的醒了,闹钟一响,你难过不难过?修心就是要修自然的东西。对人也是要这样,要自然,吃素也要自然。我不贪钱,我也很自然。我不贪睡,我也很自然,那才叫修心,那才叫养性。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师父在给你们讲养生之道呢,其实,修心和养生之道是一样的,修心的人活得长呀,这个活得长说的是阳间(人间)的。如果对世界上的五欲六尘,你不钻进去的话,你就活得长呀,常言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都是养生之道。遇事不怒,讲的也是养生之道呀。
所以我们要追寻精神上的欢乐,而不是肉 体上的欢乐,肉 体上的欢乐很快就结束了,而精神上的欢乐是永远的。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爱,而不是肉 体上的,不是人间的短暂的,更不是一种带着苦的爱。真正的快乐在哪里?要懂得真正的快乐,是在人的精神里,因为你的精神满足了,你就有快乐了。你所有的痛苦就是因为你的精神不满足,才带来了痛苦。要自然产生快乐,一个人气很足的时候,就会产生快乐。气足就是因为我很干净,因为我很开心,所以我气足,这个人气足的时候,是不会生病的,是很快乐的。你们去听听看,生病的人的声音,都是有气无力的,气不足了,气不足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痛苦,想不开,气就不足了。所以学佛的人要懂得气足,气足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就是欢快 感,因为气足是一种内在的表现,师父讲给你们听它的内在表现形式是轻安,刚给你们讲了一个叫静安,现在给你们讲一个叫轻安,就是当一个人很开心的时候,他是一种轻安,就是轻 松,没有烦恼就轻 松了,嘴巴里怎么会哼小调的?就是因为没有烦恼了,开心呀。

人不识字没有关系,但是不能不懂道理,不懂道理这个人就白活了,所以,世俗人的快乐是靠接 触,而修行的人是靠内心的知足,我们是修行的人,心里知足了,那么就很快乐了,心里不知足就感觉很难受,很苦。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通”字,我们经常讲要想得通,什么是想得通?想不通?通是你想的,什么事情都是你想得,最后是一个通字,你去想,如果你的后面没有这个通字,你是想的,永远是你想得,通字就是你想通了。什么是通? 通经络,你脑子通了,心通了,身圝体也通了,你这个运程也会好的,想得通的人不会生病,因为他的气脉通了(全部打开了)。

告诉大家要彻底的认识自己,一个人要彻底的认识自己,很多人不认识自己,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不得了,我就是这个样子,你是谁呀 ?要彻底的认识自己,实际上就是认识了佛菩萨。因为你真正的了解了自己的本性,你最原始的根,你就是认识了佛菩萨。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哎呀,我做错了,对不起了,人家就会原谅你了。 我没有错,我就是这样的,谁原谅你呀。如果不了解自己,又经常去责备别人,最后弄得自己痛苦不堪,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常讲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大家都讲你不好,弄得自己痛苦不堪,不要去讲人家,讲人家一定会讲到自己的,结果自己就会很痛苦,你怎么会被人家讲的,就是你自己嘴巴讲人家了,人家才会讲你的,这是人间最起码的道理,也是佛理。一个人真的做人做到常责备自己,原谅他人,这个人就是菩萨。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在佛法上叫大雄。人家不能做的我去做,人家讲我,我不能容忍的我一定要容忍。许多寺 庙都有“大雄宝殿”,里面都有许多的佛菩萨,佛菩萨的一个基本点是什么?就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人学佛之后,如果你远离了恶 习,学佛之后你今天不去做坏事,不去动坏脑筋,你就离幸福近了。你想幸福吗?你想越来越好吗?改掉你身上的恶 习,你就幸福了。

佛菩萨就是觉 悟的众生。因为你这个众生觉 悟了之后,你就变成佛菩萨了,而众生就是还没有觉 悟的菩萨。你们是不是众生?你们心中是不是有佛?你们心中是不是有菩萨?但是你们没有觉 悟,所以你们不能被称为菩萨,只能称为凡人。

心量狭小的人,烦恼多。气量越小,烦恼越多。心量广大的人,智慧非常的丰饶。也就是说当一个气量很大的人,这个人是非常有智慧的。有些人喜欢吵架,对方不跟你吵,这个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心量大。如果跟着一起吵架,那么这个人也是小人。如果夫圝妻两个一起吵架,那么两个都是小人。

佛菩萨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所有的善我都去做,所有的恶我全部不去做,要把自己所有的意念,好好的转变为干净的意念,这才叫菩萨。如果人人都能够积极地行善,不做恶圝事,人间哪里还有邪圝恶?人间将到处都会充满爱心和欢乐。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来了解他。这就是愚痴的人,你知道吗? 我很好的,我过去怎么样怎么样的,只有愚痴的人才会这样做,这样说的,愚痴的人总想让人家了解自己。而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经常了解自己的人,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因为当他了解自己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他就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对还是错,这就是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傻傻的,总想让人家来了解自己,有本事自己了解自己,把自己了解清楚。以为自己很聪明,跑出去给人家不停的讲,这个世上没有一个比你笨的,你讲出来,你就是这世上最愚蠢的人,

菩萨不会要一个不肯承认自己错误,而造出因果的人。因果是担当、承受,所以学佛要学要领,学精神。
恭录 白话佛 法 第三册 节制欲 望 忍人所不能忍

人生三境界是什么
1、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2、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

人生三境界,指的是什么
人生三境界是指: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人生三境界出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分别引用了三首词中的名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过的三个阶段。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生却很巧妙地借用来讲做学问的境界。他认为...

人生三大境界是什么?
是: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先生是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出这几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境界。 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

人生三境界是啥?
【求索、奋发、放弃】人生的三大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意为:'求索’,出自宋朝晏殊的《鹊踏枝》;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意为'奋发’,出自宋朝柳咏的《蝶恋花》;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为'放弃’,...

人生三大境界是什么?
人生三大境界是: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人间词话》原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

王维所言之人生三大意境是?
最佳答案 人生三大境界是王国维提出的一个说法,他在自己的著作《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没有登高望远,无...

人生的三大境界是 什么
第一境界:忍界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情,需要忍。忍是一种眼光,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人生的技巧,忍是一种智慧。忍有时是怯懦的表现,有时则完全是刚强的外衣。忍有时是环境和机遇对人性的社会要求,有时则...

人生“三重境界”是什么?
人生三大境界 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宋 · 晏殊《蝶恋花》第二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 柳永《凤栖梧》第三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宋 · 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

著名哲学家尼采的人生三境界是什么
人生的三境界分别为:骆驼、狮子和婴儿。1、骆驼有“沙漠之舟”的外号,能背负重担,忍受考验,毅然决然向前走去。人在年轻时,谁不曾像只骆驼,接受父母师长的教导与指示,走上能成为圣贤的艰辛路?具体说来,听别人对你说,“你应该如何,你应该如何!”而我们呢?只是被动的接受命令,认真的奉行...

清代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大境界是什么?各出自哪个作品 ?
“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第一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北宋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