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是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06-11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呼;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无名,名早已漶灭在历史断裂的黑洞里了,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著,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著《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
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是,《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
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头两句是客观纪实,同时也是虞姬即将抒发感慨的情境铺排。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和项羽的疑惑是一致的——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可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虞姬对形势的判断居然直接导致了对项羽精神状态直至未来命运的否定!大王您继续战斗的意气已经到头了,我也不愿苟活了。虞姬凭什么判断出“大王意气尽”了?仅仅凭项羽闻楚歌而“夜起,饮帐中”吗?如果这是激将之辞,以自己不愿苟活激励项羽继续战斗,那么项羽和诸将的反应就不应该是“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而应该是怒发冲冠,决一死战。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话语的煽动力和传染性,虞姬精心设计的“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这一情境铺排所产生的奇妙效果——它真的让项羽和诸将失去了决战的勇气!
虞姬的态度是非常奇怪的。作为项羽最宠爱的女人,当项羽遭逢末路,但尚未完全失败的时刻,她应该挺身而出,激励项羽,而不是附和项羽“时不利”的藉口,诱惑项羽在恶劣的形势面前低头。毕竟项羽才三十余岁。她深知项羽一生百战,出生入死,也曾有过“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从而击败秦军,起死回生的经典战例,也曾有过以三万人杀汉卒十余万人,逼迫刘邦数十骑逃跑的经典战例;可是此时,虞姬非但不用以前的类似处境鼓励项羽,恰恰相反,反而哀叹“大王意气尽”!此刻项羽身边尚有八百余骑,俱是精兵良将,无不以一当十,即使打不过刘邦,起码可以保护项羽全身而退,以图东山再起。事态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点。项羽突围而出,到了乌江边,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可见项羽不是没有渡江生息的机会,只是项羽固执地认为“天之亡我”,不愿渡河,“乃自刎而死”。虞姬为什么不等所有的机会都用尽,再无生路时殉情,就这么匆匆忙忙就判了项羽的死刑呢?
虞姬这首被人赞誉为“坚贞爱情结晶”以及我国最早的五言诗(南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的和歌,就这样散发出了可疑的气息。我甚至怀疑她是刘邦效法西施而派往项羽身边的美女间谍。以刘邦的智力和行事风格,以项羽的“妇人之心”和不听劝谏刚愎自用的性格,这是完全可能的。可是史籍漫漶,不仅刘邦、项羽、虞姬的籍贯之间找不出丝毫的蛛丝马迹,就连虞姬最早追随项羽的时间也无可考了。
第2个回答  2010-06-11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垓下歌》是楚霸王项羽(前232年-前202年)被刘邦逼到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时,与宠妃虞姬所唱的曲。一曲既罢,虞姬自刎而死,项羽则率精锐突围,但仍被逼困在乌江,最后只留下“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后也自刎身亡。项羽与虞姬最后的诀别,就这么成了传唱千古的凄美绝响。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据说是虞姬自杀前用此曲为项羽舞而和之,唱完即自杀。
第3个回答  2010-06-11
秦末,出自楚地的项羽为霸王,在垓下被刘邦所困,刘邦的军队唱起楚国歌曲,楚国军队以为楚地已经被占,随即瓦解,项羽无力回天,他的爱妾虞姬,自刎而死,让项羽不要顾及她,让他活下去,项羽突围至乌江边,不能承受失败,自刎乌江。
第4个回答  2010-06-11
霸王被刘邦,韩信追到乌江四面楚歌,无颜在回江东,自刎前与深爱着的吴姬依依惜别。
第5个回答  2010-06-11
项羽和虞姬的死别,女先死,男后死

为什么说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bà wáng bié jī,意思是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

霸王别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别姬?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

为什么说霸王别姬很污
霸王别姬被认为具有污点的原因主要在于其涉及的一些敏感剧情和主题,这些内容包括:1. 公公与男性徒弟的性行为:在电影中,张公公对小豆子实施了性行为,这一场景可能被视为性滥用和性侵犯的表现,容易引发争议和不适。2. 男女主角的婚外情:电影中,段小楼和菊仙的婚外情可能被视为对婚姻制度的挑战和违...

霸王别姬到底是怎么回事?
汉王刘邦拜韩信为帅,乘楚王项羽出征,暗渡陈仓,攻下彭城,进宫欲占羽妻虞姬。姬赖婢红花代身成亲,诓得刘邦令箭逃走。汉将觉察,带兵追杀,羽救之,并回彭城,生擒刘邦,后不听军师范增之言,误将邦释放。 邦得张良作法相救,于戚家庄受招。 羽追刘邦不及,乃与范增定计假书骗邦妻吕氏至彭城,...

历史上的霸王别姬是怎么一回事?
"虞姬听到后为了激起霸王斗志说道:"我为大王舞剑和之!"一曲未罢,虞姬已横剑自刎,她哪是舞剑啊?!她这是以死激起霸王斗志啊!霸王决然,帐前点兵,仅剩八百骑.分几路突出,霸王到处万军辟易,连杀汉将几员.会合后仅剩十余骑,向渡口杀将去,却被一老翁所骗,引入歧途,再要回转.汉军已近.手下兵将全部拼...

为什么人们常说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的事情发生在秦末汉初。秦朝末年,天下大乱,义军纷纷揭竿而起,推翻秦王朝的残暴统治。经过数年混战,最后决定性的战役为垓下之战,也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的生死之战。西楚霸王是一个天生的英雄,所以倾慕他的人不少。而刘邦,个人品行上是一个混混,却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他自己是...

霸王别姬是怎么回事额?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此一故事为中国著名戏曲曲目之一,后又为其他事物借用其典故。如:霸王别姬 (京剧)是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首本名剧。霸王别姬 (小说)是香港女作家李碧华的小说作品。以及一部以《霸王别姬》小说改编的1993年获奖电影,由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

霸王别姬是怎么回事?是虞姬自愿死的,还是项羽要她死的?
(虞姬),想带她一起走,可是虞姬怕自己连累项羽,就在敬完项羽最后一杯酒 的时候拔剑自刎了,项羽伤心的跑的乌江边,乌江边他遇见一人,对他说,霸王 何不逃过乌江,等待时机东山在起,可项羽死心眼,这时看到刘邦之前用蜂蜜在 乌江边写的“项羽必死”(因为有蜜,所以爬满了蚂蚁)项羽一看还以为...

张公公为什么要玷污小豆子?
1、电影《霸王别姬》中,小豆子遭到了“断袖之癖”的太监张公公的玷污了。影片中能看到,小豆子被老太监张公公叫到了宫中去,之后镜头就切到了小豆子噙着泪水的双眼上,就知道小豆子一定遭受了非人的待遇。2、那是太监张公公过60大寿,然后宴请了关家戏班子来寿宴上唱戏,点名要听《霸王别姬》,但...

霸王别姬是怎么回事
他只能伸不能屈。可是末路上他已让牵挂的是他心爱的女人虞姬和坐骑乌骓宝马,面对他不舍的目光,虞姬知道只有自己先他而去才能了断他的后顾之忧。和自己最崇拜最心爱的英雄一起共赴黄泉夫复何求?就在霸王转身的刹那,她毫不犹疑的拔剑自刎,用自己的生命来祭奠世间那最美的爱情之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