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辉煌

如题所述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康熙时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隆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时期以后
  同治年间(1750---1949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后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2-21
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圆明园既是一段能够触摸的历史伤疤,也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每一个面对残垣断壁凭吊的人,都会有个疑问萦绕于心:这个至今仍令人震撼的园林,到底昔日拥有怎样惊人的美丽?2010年10月,正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50周年。近日,一位法国人150前撰写的近万字的圆明园游记悄然面世,为人们掀开了历史画卷的一角。

文物收藏家无意中发现圆明园游记

不久前,文物收藏家王金昌获藏一本1864年法国出版的法文版《环游世界》,其中一篇《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的文章引起他的关注。文章写于1862年,图文并茂,精彩详尽。经过研究,王金昌发现,作者M.G .保蒂埃(M.G .Pauthier)是法国人,著名的汉学家,他出版的诸多有关汉文化的书籍在汉学研究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曾经将汉字和楔形文字进行比较,提出了中国文明和巴比伦文明有亲缘关系的说法。

《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虽发表于1862年,但作者对辉煌时期的圆明园有过目睹,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前的胜景有详细记载。1860年10月,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火烧之后,保蒂埃特地重返故地,面对凋零残景驻足良久,痛心疾首,悲愤难平。回到法国后,他翻阅收藏的刻印于乾隆年代的精美铜版画,回忆并写下了上述圆明园游记。

被王金昌翻译成中文的游记共约1万字,分五部分,详细记载了圆明园的旖旎风光和巧夺天工的园林技艺,文内充满具体可感的细节以及作者真实的感受。内容包括对圆明园历史沿革、园林景观、宫廷生活、房屋建筑以及藏书阁的描述。

王金昌说,由于作者特殊的学者背景,使得他一方面像画家一般生动详细地描摹了圆明园美不胜收的景致,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询问和对比,将圆明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所体现的中国卓越的建筑能力和深厚文化进行了点评与解读,因此,这篇游记超越了一般游客走马观花式的记录,而蕴涵了非常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这是地球上真正的宫殿”

显然,圆明园美不胜收的建筑和风景当时在全世界十分罕见,这令保蒂埃———一个熟悉凡尔赛宫和卢浮宫这样人类建筑精华的法国人,也不断地发出由衷的惊叹。他如此赞美:“所有的山和丘陵都覆盖着树木花草,这在这里很常见。这是地球上真正的宫殿。”

该如何向世人描述圆明园的人间仙境呢?保蒂埃不禁感到笔力不逮:“宫殿里有上百件房子,房屋有四个面,每一面都非常漂亮,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房外的风景也很美。”

作为一个行家,他深深地被中国人精湛的园林营造技艺所折服:“每个山谷都有其独特的工艺价值。之所以小,是因为考虑到整个园林的大小以及最合适的布局。但它虽小,却比我们欧洲最大的奥热尔园林及其随从的所有园林还有价值。”

几年前,王金昌曾从古玩市场发现并收藏了一本《圆明园旧迹图》,当时轰动一时。全集共有照片170余幅,为1860年英法帝国掠夺焚毁圆明园前后的照片。人们根据这些罕见的珍贵黑白照片,真切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沧桑。

王金昌说,由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关于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国内目前留存很少。因此,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圆明园的真正面目一直是比较模糊和抽象的,更多的是靠想象。因此,相关的图片、书籍等实物就显得尤为珍贵“它们是我们民族记忆的依据和凭证。”

收录圆明园游记的书籍《环游世界》分上下两册,书页很厚,共有四五公斤重,厚厚的书脊是湛蓝色,封面为耀眼的金黄色,装帧十分华美。王金昌说,在盛行旅游的欧洲,这样一本旅游介绍性的书籍当时是很流行的,因此,显然,很多外国人也肯定通过圆明园游记,知道了地球上那个曾经存在过的美丽宫殿。

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也是全人类的悲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法国人写的圆明园游记,提及了鲜有记载的皇帝的藏书阁。

“这个藏书阁有三个卢浮宫的大小,所有图书自上而下排列整齐,方式科学,为防止蒙灰,书籍都用丝绸覆盖。这里收集着各种书籍的最好版本,有的稀有书籍只有这里才能找到,这些书共有稀有书籍128册,藏于皇家翰林书院。描述这一藏书阁的作品已经上升到10500本。但其中最大的图书是《古今图书集成》(古代和现代的百科全书),在康熙年间(1662-1724)出版,共有5000册。有人说,还有30册衍生本。”

作者悲愤地写道“但遗憾的是,自1860年圆明园被烧以后,没有一样东西留下,乾隆皇帝的藏书阁和其他伟大的建筑一样,毁于一旦,真是巨大的损失。我们真的希望有法国的高级官员能在圆明园被烧前来这里看一看,亲眼目睹藏书阁的壮观。”

保蒂埃的愤怒与悲凉代表了当时每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人在听到圆明园被毁时的心情。

在圆明园被毁一周年的1861年,法国文豪雨果写出《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信中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雨果的信,让后人了解了当年一个正直的外国人对侵略者的愤慨和谴责。

根据王金昌此次的收藏,在圆明园被毁的第二年,也就是在雨果写那封著名的信件之后,1862年,保蒂埃在圆明园游记中写道“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体现,可它却在点燃的火焰中消失了。”他疾呼:“火烧圆明园的行为是绝对的袭击方式,是野蛮的。所有帝国都不应该再做出类似的愚事。”

王金昌说,这些实物、文字,不仅确切记录了我们曾经拥有的灿烂伟大的文明,也真实地印证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野蛮暴行。圆明园的悲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
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圆明园既是一段能够触摸的历史伤疤,也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每一个面对残垣断壁凭吊的人,都会有个疑问萦绕于心:这个至今仍令人震撼的园林,到底昔日拥有怎样惊人的美丽?2010年10月,正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50周年。近日,一位法国人150前撰写的近万字的圆明园游记悄然面世,为人们掀开了历史画卷的一角。

文物收藏家无意中发现圆明园游记

不久前,文物收藏家王金昌获藏一本1864年法国出版的法文版《环游世界》,其中一篇《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的文章引起他的关注。文章写于1862年,图文并茂,精彩详尽。经过研究,王金昌发现,作者M.G .保蒂埃(M.G .Pauthier)是法国人,著名的汉学家,他出版的诸多有关汉文化的书籍在汉学研究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曾经将汉字和楔形文字进行比较,提出了中国文明和巴比伦文明有亲缘关系的说法。

《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虽发表于1862年,但作者对辉煌时期的圆明园有过目睹,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前的胜景有详细记载。1860年10月,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火烧之后,保蒂埃特地重返故地,面对凋零残景驻足良久,痛心疾首,悲愤难平。回到法国后,他翻阅收藏的刻印于乾隆年代的精美铜版画,回忆并写下了上述圆明园游记。

被王金昌翻译成中文的游记共约1万字,分五部分,详细记载了圆明园的旖旎风光和巧夺天工的园林技艺,文内充满具体可感的细节以及作者真实的感受。内容包括对圆明园历史沿革、园林景观、宫廷生活、房屋建筑以及藏书阁的描述。

王金昌说,由于作者特殊的学者背景,使得他一方面像画家一般生动详细地描摹了圆明园美不胜收的景致,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询问和对比,将圆明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所体现的中国卓越的建筑能力和深厚文化进行了点评与解读,因此,这篇游记超越了一般游客走马观花式的记录,而蕴涵了非常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这是地球上真正的宫殿”

显然,圆明园美不胜收的建筑和风景当时在全世界十分罕见,这令保蒂埃———一个熟悉凡尔赛宫和卢浮宫这样人类建筑精华的法国人,也不断地发出由衷的惊叹。他如此赞美:“所有的山和丘陵都覆盖着树木花草,这在这里很常见。这是地球上真正的宫殿。”

该如何向世人描述圆明园的人间仙境呢?保蒂埃不禁感到笔力不逮:“宫殿里有上百件房子,房屋有四个面,每一面都非常漂亮,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房外的风景也很美。”

作为一个行家,他深深地被中国人精湛的园林营造技艺所折服:“每个山谷都有其独特的工艺价值。之所以小,是因为考虑到整个园林的大小以及最合适的布局。但它虽小,却比我们欧洲最大的奥热尔园林及其随从的所有园林还有价值。”

几年前,王金昌曾从古玩市场发现并收藏了一本《圆明园旧迹图》,当时轰动一时。全集共有照片170余幅,为1860年英法帝国掠夺焚毁圆明园前后的照片。人们根据这些罕见的珍贵黑白照片,真切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沧桑。

王金昌说,由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关于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国内目前留存很少。因此,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圆明园的真正面目一直是比较模糊和抽象的,更多的是靠想象。因此,相关的图片、书籍等实物就显得尤为珍贵“它们是我们民族记忆的依据和凭证。”

收录圆明园游记的书籍《环游世界》分上下两册,书页很厚,共有四五公斤重,厚厚的书脊是湛蓝色,封面为耀眼的金黄色,装帧十分华美。王金昌说,在盛行旅游的欧洲,这样一本旅游介绍性的书籍当时是很流行的,因此,显然,很多外国人也肯定通过圆明园游记,知道了地球上那个曾经存在过的美丽宫殿。

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也是全人类的悲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法国人写的圆明园游记,提及了鲜有记载的皇帝的藏书阁。

“这个藏书阁有三个卢浮宫的大小,所有图书自上而下排列整齐,方式科学,为防止蒙灰,书籍都用丝绸覆盖。这里收集着各种书籍的最好版本,有的稀有书籍只有这里才能找到,这些书共有稀有书籍128册,藏于皇家翰林书院。描述这一藏书阁的作品已经上升到10500本。但其中最大的图书是《古今图书集成》(古代和现代的百科全书),在康熙年间(1662-1724)出版,共有5000册。有人说,还有30册衍生本。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的确,如果今天还和140年前一样,这座超巨型园林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王”了。她原为清代举世无双的皇家御苑。从1709年开始营建,至1809年基本建成,历时一个世纪。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由圆明、长春、绮春 (后改名“万春”)三圆组成,总面积达347公顷。它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1万平方米,外围周长约10公里。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三园分别有垣墙相隔;前为万春园,后面并列的两园,左为圆明园,右为长春园。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0多个景区,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我国古代造园艺术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处景点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园胜景,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等,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不仅模仿建筑,连名字也照搬过来。 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圆明园中还建有西式园林景区。最有名的“观水法”,是一座西洋喷泉,还有万花阵迷宫以及西洋楼等,都具有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在方河里还有一个威尼斯城模型,皇帝坐在岸边山上便可欣赏万里-之外的“水城风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第2个回答  2010-12-21
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圆明园既是一段能够触摸的历史伤疤,也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每一个面对残垣断壁凭吊的人,都会有个疑问萦绕于心:这个至今仍令人震撼的园林,到底昔日拥有怎样惊人的美丽?2010年10月,正值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50周年。近日,一位法国人150前撰写的近万字的圆明园游记悄然面世,为人们掀开了历史画卷的一角。

文物收藏家无意中发现圆明园游记

不久前,文物收藏家王金昌获藏一本1864年法国出版的法文版《环游世界》,其中一篇《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的文章引起他的关注。文章写于1862年,图文并茂,精彩详尽。经过研究,王金昌发现,作者M.G .保蒂埃(M.G .Pauthier)是法国人,著名的汉学家,他出版的诸多有关汉文化的书籍在汉学研究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曾经将汉字和楔形文字进行比较,提出了中国文明和巴比伦文明有亲缘关系的说法。

《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虽发表于1862年,但作者对辉煌时期的圆明园有过目睹,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前的胜景有详细记载。1860年10月,圆明园遭英法联军的抢劫和火烧之后,保蒂埃特地重返故地,面对凋零残景驻足良久,痛心疾首,悲愤难平。回到法国后,他翻阅收藏的刻印于乾隆年代的精美铜版画,回忆并写下了上述圆明园游记。

被王金昌翻译成中文的游记共约1万字,分五部分,详细记载了圆明园的旖旎风光和巧夺天工的园林技艺,文内充满具体可感的细节以及作者真实的感受。内容包括对圆明园历史沿革、园林景观、宫廷生活、房屋建筑以及藏书阁的描述。

王金昌说,由于作者特殊的学者背景,使得他一方面像画家一般生动详细地描摹了圆明园美不胜收的景致,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询问和对比,将圆明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所体现的中国卓越的建筑能力和深厚文化进行了点评与解读,因此,这篇游记超越了一般游客走马观花式的记录,而蕴涵了非常重要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这是地球上真正的宫殿”

显然,圆明园美不胜收的建筑和风景当时在全世界十分罕见,这令保蒂埃———一个熟悉凡尔赛宫和卢浮宫这样人类建筑精华的法国人,也不断地发出由衷的惊叹。他如此赞美:“所有的山和丘陵都覆盖着树木花草,这在这里很常见。这是地球上真正的宫殿。”

该如何向世人描述圆明园的人间仙境呢?保蒂埃不禁感到笔力不逮:“宫殿里有上百件房子,房屋有四个面,每一面都非常漂亮,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房外的风景也很美。”

作为一个行家,他深深地被中国人精湛的园林营造技艺所折服:“每个山谷都有其独特的工艺价值。之所以小,是因为考虑到整个园林的大小以及最合适的布局。但它虽小,却比我们欧洲最大的奥热尔园林及其随从的所有园林还有价值。”

几年前,王金昌曾从古玩市场发现并收藏了一本《圆明园旧迹图》,当时轰动一时。全集共有照片170余幅,为1860年英法帝国掠夺焚毁圆明园前后的照片。人们根据这些罕见的珍贵黑白照片,真切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沧桑。

王金昌说,由于技术和其他方面的原因,关于圆明园被毁前的资料,国内目前留存很少。因此,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圆明园的真正面目一直是比较模糊和抽象的,更多的是靠想象。因此,相关的图片、书籍等实物就显得尤为珍贵“它们是我们民族记忆的依据和凭证。”

收录圆明园游记的书籍《环游世界》分上下两册,书页很厚,共有四五公斤重,厚厚的书脊是湛蓝色,封面为耀眼的金黄色,装帧十分华美。王金昌说,在盛行旅游的欧洲,这样一本旅游介绍性的书籍当时是很流行的,因此,显然,很多外国人也肯定通过圆明园游记,知道了地球上那个曾经存在过的美丽宫殿。

是中华民族的悲剧 也是全人类的悲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法国人写的圆明园游记,提及了鲜有记载的皇帝的藏书阁。

“这个藏书阁有三个卢浮宫的大小,所有图书自上而下排列整齐,方式科学,为防止蒙灰,书籍都用丝绸覆盖。这里收集着各种书籍的最好版本,有的稀有书籍只有这里才能找到,这些书共有稀有书籍128册,藏于皇家翰林书院。描述这一藏书阁的作品已经上升到10500本。但其中最大的图书是《古今图书集成》(古代和现代的百科全书),在康熙年间(1662-1724)出版,共有5000册。有人说,还有30册衍生本。”

作者悲愤地写道“但遗憾的是,自1860年圆明园被烧以后,没有一样东西留下,乾隆皇帝的藏书阁和其他伟大的建筑一样,毁于一旦,真是巨大的损失。我们真的希望有法国的高级官员能在圆明园被烧前来这里看一看,亲眼目睹藏书阁的壮观。”

保蒂埃的愤怒与悲凉代表了当时每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人在听到圆明园被毁时的心情。

在圆明园被毁一周年的1861年,法国文豪雨果写出《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信中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雨果的信,让后人了解了当年一个正直的外国人对侵略者的愤慨和谴责。

根据王金昌此次的收藏,在圆明园被毁的第二年,也就是在雨果写那封著名的信件之后,1862年,保蒂埃在圆明园游记中写道“圆明园是世界文明的体现,可它却在点燃的火焰中消失了。”他疾呼:“火烧圆明园的行为是绝对的袭击方式,是野蛮的。所有帝国都不应该再做出类似的愚事。”

王金昌说,这些实物、文字,不仅确切记录了我们曾经拥有的灿烂伟大的文明,也真实地印证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野蛮暴行。圆明园的悲剧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
第3个回答  2020-10-17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有园林风景百余处,建筑面积逾16万平方米,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数计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将圆明园烧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圆明园占地350公顷,其中水面面积约140公顷,圆明园的陆上建筑面积比故宫还多一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总面积竟等于8.5个紫禁城!
康熙时期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
乾隆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咸丰时期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时期以后
同治年间(1750---1949年),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遗址的保护。1979年,圆明园遗址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圆明园遗址的整修工作逐步展开。后被辟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第4个回答  2019-03-26
520 1314

圆明园的辉煌历史
圆明园:辉煌历史的见证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郊的著名皇家园林,汇聚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华。它曾经是清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其辉煌历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一、园林艺术的巅峰 圆明园以其规模宏大、布局精美、建筑雄伟著称。园内既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又有人工雕琢的建筑景观,融合了我国古代园林...

用一句话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在当时园林建筑艺术上可谓举世无双。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园林面积350多公顷,建筑面积达20万...

圆明园的辉煌资料
1、圆明园在康熙46年(1707年)开始修建的,到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火烧圆明园,历经153年。2、“圆明”是雍正的法号,“圆明园”意思就是皇四子胤_的园子。这是康熙的恩赐,并亲自为之题匾“圆明园”。3、雍正即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增加的主要是一些房舍,为的是夏天可以在这里面办公。也...

为什么作者用那么多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现在的凄凉做对比,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2、反映了当时清朝政府的对入侵者的无能为力,也体现政府的腐败无能。3、反衬了英法联军的对圆明园的疯狂掠夺和破坏。4、反映了作者惋惜圆明园的毁灭。5、激起民众永远记住屈辱的历史...

想象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最深的感受是历史的荒凉和文化的遗憾。一、圆明园的辉煌:“请你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圆明园自1707年起,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代帝王的营造,耗时150多年。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它不仅是清代独一无二的皇家园林,更是优秀园林...

曾被称为世纪最宏伟,最具历史纪念的圆明园,昔日有多辉煌?
圆明园辉煌时期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于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清朝中期在园内...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表现在哪些地方?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无耻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昔日的圆明园:1、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2、圆明园的种种景点,突出它在园林建筑上的杰出成就;3、圆明园内收藏的...

圆明园的辉煌历史
1. 自雍正元年(1723年)起,圆明园经历了快速的发展,至乾隆九年(1744年)完成了四十景的全部建设。2. 紧接着在乾隆十年(1745年),长春园(曾被称为东园)开始建设。3. 到了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熙春园被并入,此时又称东园,即现今的清华园。4. 两年后,春和园(原为康熙帝第十三子...

圆明园的辉煌资料
圆明园辉煌时期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乾隆帝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清朝中期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该园的主要园林风景群,有著名的“圆明园四十...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资料
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一、园林布局与规模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代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其规模宏大,布局设计巧妙,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华。园内包含各式建筑、景点与大型水池,展现出了富丽堂皇的皇家气派。二、艺术珍品与文化遗产 圆明园内收藏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包括书画、陶瓷、玉器、雕塑等,反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