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疫区(pestfreearea)即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有害生物,并由官方维持的地区。由于疫区的范围有时很大,可以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在疫区内,在这个大的疫区内可能还有局部的无某一特定有害生物分布,在经过主管部门核准以后,可以称为“非疫产地”和“非疫生产点”。非疫产地是指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非疫生产点(区)则指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未发生,并且官方能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产地内作为一个单独单位以非疫产地相同方式加以管理的限定部分。为建立非疫区、非疫产地或非疫生产点,需要划定缓冲区。缓冲区指特定有害生物未发生或处于低度流行区,并加以官方控制的、为防止有害生物扩散而采取植物检疫措施的地区。它可包围或者毗邻侵染地区、侵染产地,或非疫区、非疫产地与非疫生产点。
非疫区、非疫产地与非疫生产点概念与SPS“区域性原则”相适应。一旦建立非疫区,在满足某些要求后,无需执行额外的植物检疫措施,就可以将非疫区产品出口到关注此特定有害生物的国家,并且根据一个非疫区状况可以作为签发植物检疫证书的依据。同时,建立非疫区,也可以成为进口国为保护受威胁地区而提出采取植物检疫措施的理由之一。非疫区的定界与所关注的有害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相关。原则上非疫区的定界应与有害生物的发生状况紧密联系。但实际上一般按照认为符合有害生物生态范围的更容易识别的边界来界定。因此,非疫区的界定可以是行政的边界,也可以是河流、海洋、山脉或海拔高度等地理特征的边界。在建立和维护非疫区时,应着重考虑确定建立无有害生物的体系、保持无有害生物状态下植物检疫措施及核查无有害生物状况的方法三方面因素。
非疫产地、非疫生产点与非疫区虽有共同的目标,但在实现方式上不同。一个非疫区比一个非疫产地大得多。它包括许多个产地,也可能包括整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一个部分。一个非疫区可能被一个天然屏障或通常被一个相当大的缓冲区所隔离。但一个非疫产地可能位于一个有关有害生物普遍发生、但被隔离的区域内。一般在其毗邻的地方建立一个缓冲区。非疫区一般可毫不间断地保持许多年,而非疫产地的状况可能仅保持一个或几个生长季节。作为一个整体,非疫区常由输出国国家植物保护组织来管理,而非疫产地则是在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监管和负责下由生产者独立经营管理。若在非疫区内发现有害生物,整个区域都会被认为有问题;若在非疫产地内发现有害生物,该产地丧失其非疫状况,但这同一区域内实施同一体系的其他产地则不受直接影响。非疫产地与非疫区的区别同样适用于非疫生产点。当然,这些区别在特定情形下并非适用。
选择作为一个非疫区或非疫产地(生产点)的管理方案,主要取决于输出。国有关有害生物的实际分布和有害生物特性以及行政方面的考虑。这两种体系都能提供足够的植物检疫安全,非疫区的安全主要取决于区域内多个产地的共同采用措施,而非疫产地与非疫生产点对安全主要取决于具体地、深入细致地应用管理程序、调查和检查手段。
非疫区的建立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有效、持续的监测体系,确保无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要有科学、有效的控制、除害处理、歼灭措施或手段,确保一旦发现立即歼灭,继续保持非疫状态,而且这一切都应是官方行为。这些概念在国内植物检疫中也广泛使用。例如,一个省或直辖市范围内发现水稻条斑病或棉花枯黄萎病在局部地点发生,并非全区都有,就发生疫情的地区划为“疫区”,未发生的地方就是“保护区”或“非疫产地”;对来自“保护区”或“非疫产地”的种子或苗木,通过对产地预检以后,一般都准予调运。
检疫性有害生物非疫区有什么特性?
由于疫区的范围有时很大,可以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在疫区内,在这个大的疫区内可能还有局部的无某一特定有害生物分布,在经过主管部门核准以后,可以称为“非疫产地”和“非疫生产点”。非疫产地是指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非疫生产点(区)...
检疫性有害生物 多少种
检疫性有害生物是指那些对农林生产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生物,包括各种植物病原菌、昆虫和其他害虫等。这些生物由于具有较高的传播性和破坏力,成为各国植物检疫的重点防范对象。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和研究资料,目前已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种类众多,数量达到上千种。这些有害生物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如自然扩散、...
什么是非疫区
科学证据表明,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没有发生或者官方能适时保持此状况的区域为非疫区
划分非疫区生产地有何意义
证明没有有害生物发生。非疫产地是指科学证据表明特定有害生物没有发生,并且官方能适当保持此状况达到规定时间的地区,划分非疫区生产地也能够证明在该生产产地内并未有有害生物发生,能够有效保护产地健康程度。
具体评价分为哪几步?
③低度危险:危害主要或一般作物,经济危害性中等或较轻,具有适存条件能在当地扎根定殖,但蔓延、流行条件差,比较容易控制危害,总危险分值在6分以下的有害生物可评为低危有害生物。 2.第二步检疫性分析 根据有害生物的传播途径(是否可人为传播)及国内的发生分布情况,确定其检疫性性质。 (1)检疫性有害生物。 凡可...
一个国家被定为疫区的标准是什么?
在SPS中原则明确了疫区与低度流行区的标准,非疫区应是符合检疫条件的产地(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地区或几个国家组成);在评估某一产地的疫情时,需要考虑有害生物的流行程度,要考虑有无扑...
NAPPO提出的危险性评价方案具体分为哪几个阶段?
③对某一特定农产品需要制定检疫法规时。 ④农产品以外的途径(如邮件、旅客包裹、垃圾或自然传播)。 以上均需列出通过这些途径可能传带的有害生物名单,删除其中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对认为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的,进入下阶段的分析。 (2)通过生物因素起始。 即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 ①在PRA地区有新的有害生物发...
植物检疫与一般植物保护工作的关系
1. 植物检疫是植物保护策略中的关键环节。2. 作为植物保护的初步防线,植物检疫的目的是防止有害生物从疫区扩散至非疫区。3. 通过植物检疫,可以有效减少在植物保护方面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4. 一旦有害生物传入,将需要实施更多的控制和防治措施。
SPS协议是什么
第二、国际标准、准则或建议是国际间检疫的协调基础。 第三、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简称PRA)。通过风险评估确定恰当的检疫保护水平,检疫措施应考虑对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的风险性。要获得生物学方面的科学依据和经济因素。 第四、非疫区及低度流行区的概念。 第五、检疫措施的透明度。 第六、等同对待。 第...
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汇编图书目录
ISPM No.4:建立非疫区的要求(1995)该标准提出了建立非疫区的一般性要求及不同类型的特殊要求,旨在通过有效的控制措施,将特定的有害生物限制在有限区域内,减少其对全球植物资源的影响。ISPM No.5:植物检疫术语汇编(2007)通过解释和定义植物检疫相关术语,特别是“官方防治限定有害生物”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