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柳宗元的《断刑论》的翻译

如题所述

宗元以也叫柳中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注:《故大理评事柳君墓志》]自北魏以来,柳宗元的祖先世代显宦,到唐朝,河东柳氏作为“关陇集团”的一个有势力的家族,在朝廷中据有显赫的地位。就拿高宗一朝来说,柳氏家族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多达20多人。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谋继袭,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支持,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镇就联合起兵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北武昌)。但由于夏口是一个军事要冲,这时又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贞元元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在这以后一段时间,柳宗元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人们的重视[注: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见《柳宗元集》附录]。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柳镇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注:《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可知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 “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诗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柳宗元断刑论原文及翻译
宗元以也叫柳中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

有谁知道柳宗元的《断刑论》的翻译
宗元以也叫柳中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西文学村柳家巷),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

柳宗元作品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白话翻译:海边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怎能让此身化作千千万万,撒落到每个峰顶眺望故乡!2、《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石泉远逾...

断刑论的文章解读
唐代思想家柳宗元的《断刑论》下篇,批判了中国传统的死刑执行制度─“秋冬行刑”制,指出“刑以秋冬”的刑罚观点是“伪也”。文章中,柳宗元首先认为“刑以秋冬”制,“伪”在不能“罚务速而后有惩”;其次认为“刑以秋冬”,“伪”在“言天而不言人”,借“天命”而愚民;再次认为“刑以秋冬”,“伪”...

文言实词辞字的用法
文言翻译cí (1)<名>口供。《周礼-秋官》:“听其狱讼,察其~。”柳宗元《断刑论》:“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2)<名>言词,词句。《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送我。”《<指南录>后序》:“初至北营,抗~慷慨,上下颇惊动。”《屈原列传》:“明于治乱,...

...字子厚,河东人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
授校书郎、蓝田尉。译文:柳宗元小时候就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下笔构思,可与古人相提并论,(其文)精心前减、填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当时同辈都推崇他。考中进士科,又应试宏辞科,被授任为校书郎、蓝田县尉。出处:《旧唐书·柳宗元传》...

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的翻译及词类活用?
柳宗元《断刑论》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梁上》 四、名词、形容词活用的辨析: 以上讲了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怎样辨别名词、形容词活用呢?除结合上下文意辨析外,还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名(形)+代。 代词前的名词、形容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因为...

辞字文言文例句
柳宗元《断刑论》:“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 ②言词,词句。《信陵君窃符救赵》:“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送我。”《后序》:“初至北营,抗~慷慨,上下颇惊动。”《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令。” ③讲话,告诉。《肴之战》:“使皇武子~焉。”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无伤也,请~于军。

柳宗元的名句
语出唐朝柳宗元《断刑论·下》。必须使做好事的人不超过一个月或一个季节就得到奖赏,那么,人们就会受到鼓励奋勇地去做好事。9.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出自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有谁能够知道徭役比这毒蛇还要毒呢?这句话是指出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于人们剥削的残酷。10.择天下之士,使称其...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知道播州是个荒蛮偏远之地,条件极为艰苦,于是他上书给皇帝说:[播州条件恶劣,不是人所能住的地方,而刘禹锡尚有老母亲在世,需要他供养,我实在不再忍心让他忍受这样的困顿,这没法向他母亲交待,如果我不代替他去播州,那么刘禹锡母子就再也见不到面了。因而,我恳请陛下批准让我和他交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