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第一部著名农业科技著作

如题所述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贾思勰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他编撰的《齐民要术》是一部内容丰富、规模巨大的农业生产技术著作,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和高度评价。

贾思勰,益都(今属山东)人。出生在一个世代务农的书香门第,其祖上就很喜欢读书、学习,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中年以后,他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了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大约在北魏永熙二年(533年)到东魏武定二年(554年)期间,他将自己积累的许多古书上的农业技术资料、询问老农获得的丰富经验、以及他自己的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科学技术巨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分为10卷,共92篇,11万字;其中正文约7万字,注释约4万字。另外,书前还有“自序”、“杂说”各一篇,其中的“序”广泛摘引圣君贤相、有识之士等注重农业的事例,以及由于注重农业而取得的显著成效。书中内容相当丰富,涉及面极广,包括各种农作物的栽培,各种经济林木的生产,以及各种野生植物的利用等等;同时,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家禽、家畜、鱼、蚕等的饲养和疾病防治,并把农副产品的加工(如酿造)以及食品加工、文具和日用品生产等形形色色的内容都囊括在内。因此说《齐民要术》对我国农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齐民要术》的内容可以分为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贾思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农业科学体系,对以实用为特点的农学类目作出了合理的归划。对开荒、耕种到生产后的加工、酿造和利用等一系列过程详细记述,同时还论述了种植学、林学以及各种养殖学。《齐民要术》的分类是依据每个项目在当时农业生产、民众生活中所占的位置来划分的。

第二,《齐民要术》中详尽探讨了抗旱保墒的问题。另外,他还论证了如何恢复、提高土壤肥力的办法,主要是轮换作物品种,并出现了绿色植物的栽培及轮作套种的方式,明确提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原则应该是因时、因地、因作物品种而异,不能整齐划一。

第三,《齐民要术》提出了选育良种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贾思勰认为种子的优劣对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谷类为例,书中共搜集谷类80多个品种,并按照成熟期、植株高度、产量、质量、抗逆性等特性进行分析比较,同时说明了如何保持种子纯正、不相混杂,种子播种前应做哪些工作,以期播种下去的种子能够发育完好,长出的幼芽茁壮健康。

第四,《齐民要术》把动物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书中叙述了养牛、养马、养鸡、养鹅等等的方法,共有6篇。书中还指出如何使用畜力,如何饲养家畜等,还提出如何搭配雌雄才恰到好处。书中又记载了兽医处方48例,涉及外科、内科、传染病、寄生病等,提出了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发现后迅速隔离、讲究卫生并配合积极治疗的防病治病措施,今天有的措施仍在采用。

第五,农产品的加工、酿造、烹调、贮藏等技术也是《齐民要术》所涉及的内容。书中阐述了酒、醋、酱、糖稀等的制作过程,以及食品保存等。从所记载的工艺过程看,当时的人对微生物在生物酿造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有所认识,并掌握了很多实际经验和制作技巧。书中记载的蔬菜贮藏技术在我国北方仍被使用:9、10月间,于地上挖坑,深约一米或更多(视贮藏量而定),然后把新鲜的蔬菜一层层摆在坑中,再摆一层放一层土,最上面留下一尺多全部用土盖好。这样,冬天取出来的蔬菜不失水分,和夏秋时的一样新鲜。

第六,书中还记载了许多关于植物生长发育和有关农业技术的观察资料。譬如:“种椒第四十三”中讲述了椒的移栽,说椒不耐寒,属于温暖季节作物,冬天时要把它包起来;又如“种梨第三十七”中说梨的嫁接“用根蒂小枝,树形可喜,五年方结子,鸠脚老技,三年既结子而树丑”。书中还有许多类似记载材料,其中最为可贵的是“栽树第三十二”中所述果树开花期于园中堆置乱草、生粪、温烟防霜的经验。书中认为“下雨晴后,若北风凄冷,则那天晚上一定有霜”,根据这一方法,人们可以预防作物被冻坏,从而避免损失。另外还可采用放火产生烟,从而可以防霜。

第七,《齐民要术》中很重视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与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描述了多种经营的可行性,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书中种白杨一节,预算了可得收入:1亩3垄,1垄720穴,1穴屈折插1杨枝,两头出土,1亩可得4320株,3年可为蚕架的横档木,5年可做屋椽,10年能充栋梁,以售卖蚕架横档木计算,1根5钱,1亩岁收21600文,1年若种10亩,3年一轮,那么收入将相当可观。书中还介绍了许多种以小本钱赚大钱的方法。

《齐民要术》得到各类学家的高度评价。首先是农史学家称赞《齐民要术》使中国农学第一次形成精耕细作的完整的结构体系,它高度概括了农业耕种的精湛技艺,使农业有了更深的发展;其次是经济史学家,认为《齐民要术》是封建地主经济的经营指南,为其增加经济效益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再有食品史学家认为《齐民要术》在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藏等方面也给出了很好的技巧,为这方面的工作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之,《齐民要术》一书是一部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杰出著作,是一部具有高度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16
《齐民要术》是东魏(531—550)农学家贾思勰(青州齐郡益都,今山东寿平县人,
生平不详)约在6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间写成的一部农学名著。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
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包括了农、
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堪称为我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共10卷92篇,约11余万字,卷端另有“序”和“杂说”。“杂说”系
后人掺入之作。“序”是全书的总纲,包括著者的指导思想、内容范围、资料来源和写
作目的。
著者在“序”中援引大量经典和历史故事,反复阐发“食为政首”的重农思想,强
调“治国之本,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足用。”把农业生产提到治国安民(“农为
邦本”)
的高度上来认识。只有农业生产发展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才能“国富民
安”。
“食为政首”,是贯穿于《齐民要术》的主导思想。它规定了该书的写作范围和内
容,甚至章节安排的次序。正如“序”中所说“起自农耕,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
毕书。”
从农作物栽培,直至制醋作酱,凡与民生直接相关的生活资料的生产,没有不详细
记载的。
《齐民要术》的内容极为丰富。卷一,“耕田”、“收种”(以上栽培总论)、
“种谷”各1篇;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粮食作物栽培各论13篇;
卷三,“种葵”(蔬菜栽培总论)、蔓菁等各论12篇;卷四,“园篱”、“栽树”(园
艺总论)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卷五,栽桑养蚕1篇,榆、白杨、竹以及
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卷七,货殖、涂瓮各1篇(酿造总
论)、酿酒4篇;卷八、九,酿造酱、醋,乳酪、食品烹调和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
篇;卷十,“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北魏疆域以外地区)物产者”1篇,记热带、亚热
带植物10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60余种。综括了农艺、园艺、造林、蚕桑、畜牧、兽医、
选种育种、酿造、烹饪、农产品加工储存,以及备荒、救荒,基本上属于广义的农业范
畴,反映了当时农、林、牧、渔、副多种经营方式亦已具备了较为完整的规模。
“序”中说它对“商贾之事,阙而不录”。其实,书中不录的,是那种弃农经商,
(“舍本逐末”),周流天下,买贱鬻贵,积累资本,重利盘剥农民的富商巨贾之事。
然而,它对季节性较强的农村集市商业活动却非常重视,书中“杂说第三十”对谷类、
葵、榆诸篇有多处记述。集市所售之物多为农民生产的剩余物,或利用农闲制作的一些
手工制品(椀、车毂等)。物品售罄,季节一过,售者又都回到农业生产上去,不致因
此而影响农业生产。基本上反映了当时人民所需“莫非种植之物”、“钱货无所交流”
的社会实际。
全书的结构体例也相当严密,每篇由篇题、正文和经传文献组成。根据不同作物,
所述详略不一。篇题下有注文(援引历史文献和亲自调查),相当于“释名”、“集
解”,包括异名、别名、品种、地方名产、引种来源及其性状特征;正文则为实际调查
和亲身体验(“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这是各篇的主体;篇末则援引文
献以补充论证正文,包括重农思想、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农业季节、农业地理、农产
品贮存与加工。据统计,书中援引经传160余种(一说180余种)。可以说是历史经验和
当代生产技术实践相结合的一部农业论著。
《齐民要术》规模之庞大、内容之丰富、结构之严谨,都远远超过以往。《吕氏春
秋·上农》等四篇,虽说不算是农学专著,但内容连贯倒也自成一体,基本上属于栽培
总论性质。
西汉《汜胜之书》(公元前1世纪)史称18篇,存者不过3000余字,总结了关中地
区的耕作技术,也只限于种植业。东汉崔寔(?—170年)《四民月全》虽已涉及农、
林、牧、副,却略于技术而重于农事之安排,不过是一部月全性质的农书。
《齐民要术》则是在前代农学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魏晋以来400年间黄
河流域旱地农业生产的新经验和新成就。
《齐民要术》的最大功绩是:其一,它全面、完整地总结了以耕—耙—耱为主体,
以防旱保墒为中心的旱地耕作技术体系,以增进地力为中心的轮作倒茬、种植绿肥等耕
作制度,以及良种选育等项措施。更加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思想;其二,
首次系统地总结了园、林经验,林木的压条、嫁接等繁育技术;畜禽的饲养管理、外形
鉴定和良种选育;农副产品加工和微生物利用以及救荒备荒的措施。填补了传统农学的
空白,为后来农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毫无疑义,《齐民要术》的出现,是我国
传统农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齐民要术》之所以能作出如此重大的贡献,是与当时历史条件和贾思勰的文化素
养、科学态度分不开的。
黄河流域是我国农业发源地之一,旱地农业生产一直居于领先地位。虽说东汉以后
的200年间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因长期战乱而累遭破坏,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
技术的提高却未因此而中辍。以耕作为例,魏晋时期,“铁齿��”(人字耙)和“耱”
(无齿耙)的出现,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耕—耙—耱结合的耕作技术,提高了旱地防旱保
墒的能力,到北魏时,又积累了一整套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墒情而进行的耕—耙—耱经
验,从而形成了更为完整的耕作体系,不仅增强了防旱保墒的能力,而且增进了土壤肥
力,提高了产量。
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经验的积累,为贾思勰的写作提供了生动的资料和内容。
贾思勰生活于北魏末期。青少年时期,正值孝文帝提倡经学,实行“文治”,深入
汉化运动的高潮,孝文帝极力倡导农业,朝廷议政都以农事为首,令各州、郡、县官经
常督促农业生产,做到“无失农时”,违者免官,甚至“一门之内,终身不仕”。太和
九年(485年)又实行均田制,把无主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农民耕种,使“土不旷墱*”,
规定种植五谷瓜果蔬菜,植树造林,解决人民吃饭问题。
贾思勰对经学颇有造诣,既受历代重农思想之影响,又得到“太和之风”的熏陶。
因此,他对农业生产非常重视,在他任瀛州(今河北省保定市及其以南)高阳郡(保定
市一带)太守时,勤于职守,督导农桑,对瀛州及其邻近州县的作物进行深入调查。他
特别重视良种的推广,这是种植物增产的关键。他对80余种粟类品种的性状特征的分析,
是他多年调查的结果。及至后来他退居田园,更是亲自到稼穑、桑果、畜禽甚至场院整
治等生产活动中去观察和分析农业生产技术的每一个环节,并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如,
济州以西(现在鲁西)的长辕犁不如齐人的尉犁那么“柔便”;蚕茧用盐杀蛹法比曝晒
的要好。正是由于贾思勰坚持调查,坚持实践和坚持科学分析的求是作风,才使《齐民
要术》植根于生产实践的基础之上而赋予它以科学的生命力,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
义。
“序”中说他著书目的只是“晓示家僮”。如果联系当时(主要是肃宗灵太后擅政)
的社会现实来看,他在“序”中猛烈抨击当政者的骄奢,无不透露着著者爱国爱民之心,
也透露了他著书的目的是在劝导政府和官吏重视农业生产,为“平民”谋求“资生之
业”,让人民安居乐业,使国家强盛起来的强烈愿望。
《齐民要术》一经问世(初为手抄本传布),便引起历代政府之重视,北未朝还规
定“非朝廷人不可得”。明代王廷相(1474—1594年)称它为“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
术”。唐、宋以来出现不少农书,无不以它为范本,其中,元《农桑辑要》、王祯《农
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清《授时通考》均受其影响。《齐民要术》在国外也具
有深远的影响。唐宋时期,传到邻国日本,引起日本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大约在19世纪
传到欧洲,英国学者达尔文(1809—1882)在其名著《物种起源》和《植物和动物在家
养下的变异》中就参阅过这部“中国古代百科全书”,并援引有关事例作为他的著名学
说——进化论的佐证。在当今欧美国家面临农业危机的状况下,《齐民要术》更是引起
欧美学者的极大注视和研究,说它“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
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
第2个回答  2006-11-16
《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早的应该是汉代农书《氾胜之书》。
第3个回答  2006-11-16
《齐民要术》
第4个回答  2006-11-16
《齐民要术》

一般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2、《汜胜之书》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技专著,它在战国时期农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总结了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书中不仅记述了耕作原理与技术,还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标志着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一次重要飞跃,是中国传统农学的重要经典之一。如今,全球范围内正兴起一场...

一般被认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一般被认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汜胜之书》。这本书是中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科技专著,它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记述了耕作原理和技术。它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对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一项划时代的新概括,是中国传统农...

我国古代第一部著名农业科技著作
总之,《齐民要术》一书是一部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经验的杰出著作,是一部具有高度科学价值的“农业百科全书”,是我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什么
7. 《氾胜之书》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技专著,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它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对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总结,是中国传统农学的经典之一。

我国最早的农业科学书籍是
《氾胜之书》的历史意义不可小觑,它不仅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业科技专著,也发展了战国以来的农学。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黄河流域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对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对中国农业科学技术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总结,《氾胜之书》成为中国传统农学的经典之一。

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
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氾胜之书》,《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氾胜之汇录的一部农学著作,一般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作“《氾胜之》十八篇”,《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氾胜之书》与《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为中国古代四大农书。...

我国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什么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_胜之书》,作者_胜之,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末期。_胜之是_水(今山东曹县北)人,著名古代农学家。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

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什么?
《泛胜之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著作,书中对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农作物栽培技术、调节稻田水温法、区田法等均有详细记述。《氾胜之书》原来共有18篇,中的9种农业著作里,篇数仅次于《神农》(20篇)。现存的《氾胜之书》仅仅是原书的一部分,共计3700多字。依据残存的部分...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技著作是 A.《氾胜之书...
B《氾胜之书》是西汉晚期的一部重要农学著作,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农书;《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它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农书,同时也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系统农书,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农书巨著;《农书》是中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