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的 书评

800字左右
不要太复杂,是800字,不是2000字= =

谁给发个《我是猫》txt格式的,769780640@qq.com

第1个回答  2010-02-21
找了四篇,你可以拼凑一下,希望有所帮助

《我是猫》,够得上日本的才子书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名著之一。
夏目漱石,一生才华横溢,只搞十年创作,却留下了一系列珍品。他的全部作品,大体反映了明治时期知识分子的一颗痛苦而不安的灵魂,反映了他在东方思维和西方文明、在虚幻理想与残酷现实、在迂腐守旧与拜金大潮之间的艰辛求探与惨痛折磨。作者早期曾提倡写生文,将自然与人生当成一幅写生画来描绘。要求超脱莽莽红尘的污风俗雨,写“无我之境”的真实与美,反对自然主义在阴暗的现实中爬行。因此,他的前期作品固然以现实主义为基调,但浪漫气氛浓烈,绚丽、激情,长于雄辩,妙趣横生。到了中期,尽管曾提倡写超俗空灵的写生文,但写来写去,仍是摆脱不掉人世浓愁,心灵的悲苦凝于笔端,因此,文风趋实,有了新的深度。晚期,对物欲横流、私心膨胀的现实社会厌恶已极,幻想“则天去私”成为人心准则。但那个乌托邦,连他自己也想象不出将是个什么样子。他晚期作品的文字风格,苍凉、凝重,状物喻事精微得出神入化。
《我是猫》,不知可否说是大和民族在明治时期精神反馈的“冥思录”之一。《猫》所处的时代恰是明治维新以后。一方面,资本主义思潮兴起,人们学习西方,寻找个性,呼唤自由,自我意识和市场观念形成大潮;另一方面,东方固有的价值观、文化观与风尚习俗,包容着陈腐与优异,在抗议中沉没,在沉没中挣扎。
一群穷酸潦倒的知识分子面临新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插科打诨、玩世不恭来消磨难捱的时光。他们时刻在嘲笑和捉弄别人,却又时刻遭受命运与时代的捉弄与嘲笑。
主人公是猫。以猫的眼睛看世界,这在当时,在创作手法上有一定的突破。今天常有作品以外星人的视觉看地球人,同样反映了人间积习,没一副超越现实的视角就看不透彻。
猫公很富于哲理,精干辞辩,对人类的弱点讽喻得十分透骨。例如:“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他抨击社会,也见地非凡:“……说不定整个社会便是疯人的群体。疯人们聚在一起,互相残杀,互相争吵,互相叫骂,互相角逐。莫非所谓社会,便是全体疯子的集合体,像细胞之于生物一样沉沉浮浮、浮浮沉沉地过活下去?说不定其中有些人略辨是非,通情达理,反而成为障碍,才创造了疯人院,把那些人送了进去,不叫他们再见天日。如此说来,被幽禁在疯人院里的才是正常人,而留在疯人院墙外的倒是些疯子了。说不定当疯人孤立时,到处都把他们看成疯子;但是,当他们成为一个群体,有了力量之后,便成为健全的人了。大疯子滥用金钱与权势,役使众多的小疯子,逞其淫威,还要被夸为杰出的人物,这种事是不鲜其例的,真是把人搞糊涂了。”
猫公博学多识,通晓天地古今,他引证或褒贬了荷马、毕达哥拉斯、笛卡儿、克莱尔、尼采、贝多芬、巴尔扎克、莎士比亚、孔子、老子、宋玉、韩愈、鲍照、晏殊、陶渊明,以及《诗经》、《论语》、《淮南子》、《左传》、《史记》等等数不清的中外名人名言。他还很有点自由平等观念。他说:“既不能零售空气,又不能割据苍天,那么,土地私有,岂不也是不合理吗?”猫公针砭时弊,道出了一串串永远耐人寻味的警句名言,诸如:“咱家不清楚使地球旋转的究竟是什么力量,但是知道使社会动转的确实是金钱……连太阳能够平安地从东方升起,又平安地落在西方,也完全托了实业家福。”“官吏本是人民的公仆、代理人,为了办事方便,人民才给了他们一定的权力。但是,他们却摇身一变,认为那权力是自身固有而不容人民置喙。”猫公批评大和魂说:“因为是魂,才常常恍恍惚惚。东乡大将有大和魂,鱼贩子阿银有大和魂、骗子、拐子、杀人犯也都有大和魂。‘大和魂!’日本人喊罢,像肺病患者似的咳嗽起来,百米之外,吭的一声。”猫公还敢于蔑视权贵,鼓励创新。他描画乌鸦在东乡元帅的铜像上便溺,把伊藤博文的照片倒贴在墙上。他说:“不从胯下倒看莎士比亚,文学就会灭亡……”
猫公喜怒笑骂,皆成文章。悲痛幻化的笑声,最令人难耐。
猫公如此神通广大,才高识卓,又公正锐敏,当然是神猫、奇猫、圣猫了。以它的眼睛看世界,悲痛化为笑声,怎能不尖酸苛薄!当然,它同时又是个俗猫,蠢猫。他自作聪明,假冒圣贤君子,误了不少事,吃了不少苦头,甚至不知酒桶会淹死猫,终于丢了性命。小说尽管以“猫眼看世界”,但写来写去,创作主体还是人类中的一个“我”,或是人类的邻居、地球上的另一个他(猫)。假如以全宇宙中的“我”或永恒中的“他”来观察人类;更不知将写出什么样的奇书了。小说在结构上也有突破。它以猫的视觉为座轴,可长可短,忽东忽西,并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谈不上情节进展的逻辑,读来却也津津有味。
日本小说曾有散文化的趋势,某些小说的散文化,是有欠充实的反映。而在《猫》,在当时,却是一种具有魅力的创新。当然,老实说,作者最初并没有想写这么长。由于首章轰动,编者要他续写,他才铺陈连载,这说明他并没有通篇的完整构思,同时也说明如不是大家手笔,怎么会写得这么左右逢源,随心所欲。在语言上,《猫》的格调既不全像《旅宿》那么豪放空灵,也不尽是《明暗》那么简练凝重,更有别于《心》和《从此以后》那么柔润细腻。在这里,刚柔兼用,雅俗并举,变化多端,声色俱艳。而且,将江户文学的幽默与风趣、汉学的典实与铿锵,西方文学的酣畅与机智熔为一炉,以致在语言的海洋中任情游弋,出神入化。笔墨忽而精烁隽永,针针见血,富于哲理;忽而九曲十回,浩浩大波,长于思辨。
暂且摘引两句景色和人物描写的妙句。例如挖苦苦沙弥平庸的脸说:“假如春风总是吹拂这么一张平滑的脸,料想那春风也太清闲了吧!”写景:“给红松林装点过二三朱红的枫叶已经凋零,宛如逝去的梦。”“这声音毫不留情地震撼着初春恬静的空气,把个风软树静的太平盛世彻底庸俗化了。”有的像讽刺诗,有的像写意画,各得其妙。总之,假如以一颗艺术的心灵去触摸或感受他的作品,自然会体味到语言的色彩、声韵,甚至字字都是个生命体。
我国目前也正处观念转换时期,说不定猫公的观察,对我们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得任人评说了。

每一条生命都是一纸华丽的乐章

---《我是猫》书评

他们扔给隐士的是不义和秽物。但是,我的兄弟,如果你想做一颗星星,你还得不念旧恶地照耀他们。

--尼采《创造者的路》

(一)

一直以来对日本文学的感觉就像日本的樱花,清淡,典雅,浪漫。这点从《恋空》和《君空》体现地淋漓尽致。是的,这本书是以一种绵软的手法来描述的故事,可是它的内容就像薄荷叶,使人惊叹地描绘出了一个时代的冰凉。

这只猫,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但也是这只猫,引出了后续一系列对日本当年的狂野批判。这只猫还有着强大的乐观主义,它出生便被一个奇丑的男学生耍玩,而后失去了家族,不得不独身闯世界。

从一只动物眼里折射出来的世间奇妙百态,再加上作为一只不谙世事的动物近乎无厘头的假设和理解,真可谓让人耳目一新而后捧腹大笑,而笑后一沉思却饶有回味。

《猫》的作者夏目漱石,38岁才开始写作,真可谓大器晚成。他为小说留下了一个特别的结尾;猫掉进酒缸里淹死了,而死前,它还在梦想去往那一个没有勾心斗角的天堂,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安息。

这也折射了漱石的人生呀。

(二)

什么是幸福?

大街上人人都为了幸福奔波。可他们鲜少有人明白他们为什么样的幸福。世界是很大的,有人为了自己的幸福而奔忙;有人为了一家人的幸福而辛勤劳作。

有的人迷恋奢侈品,因而他们在为它们埋单时会感到幸福。有人迷恋户外运动,因而他们在登上山顶时会幸福。诸如此类,数不胜数。

可这只猫的幸福在哪儿?很简单,第一,有东西吃;第二。有水喝;第三,冷时有窝,热时无棚。就三点,他就对自己感到很满足。理想主义者说了:切,这没志气的玩艺儿……但是思考一下吧,你一定要把座驾换成劳斯莱斯么?你一定要扔了100块的包而买一个一万块的么?你就真的一定要把手表上贴满钻石么?

其实人间的幸福,不存在标准。只是以快乐来衡量。怎么衡量?三岁小童都会:快乐者幸福。

幸福终究会找到你的。它会拨开茫茫人海,远渡重洋。你要相信世界上一定有属于你的幸福。无论此刻你正孤独地走在寒冷的街道,还是正被光芒与掌声环绕;无论是飘着小雨的清晨,还是被热浪炙烤的黄昏。它一定会穿过这个世界上汹涌着的人群,走向你。如它找到你时你还年轻,那你一定会笑着应对你人生路上注定的坎坷;如果你已不再年轻,你会固执地手执猎枪,燃起熊熊篝火为它守夜。

它绝对,一定,肯定能够找到你,你要等。

当你意识到它站在你身边的时候,那就是你人生里最精彩,最值得回忆的一刻。

(三)

这只猫,很卑微,

但它真的很伟大。

从它琥珀色的瞳孔里,

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在一个时代下的

苍凉与荒芜。

但再怎么样,它都只是只猫。

它理应得到主人的关怀。

愿它,在天国找到它在人间未曾找到的东西。

也包括你,夏目漱石。

《我是猫》是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小说的主角是一只猫,故事由猫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没有完整的线索,在看似不经意的猫的所见所闻所感的表述中,严肃的主题却鲜明地显示了出来.
猫的主人叫苦沙弥,是一个中学教员,喜欢清静,常常在家用功.他兴趣广泛,但却一事无成.主人常和自己的朋友们--"美学家"迷亭,"理学士"寒月,"艺术家"东风,"哲学家"独仙在一起谈古论今,吟诗弄文,打发时日.一天,资本家金田的老婆为女儿的婚事上门请苦沙弥帮忙.苦沙弥认为寒月会爱上金田家的小姐简直是笑话,又和迷亭一起把她嘲弄一番.从此,主人家招来了不少的麻烦.先是车夫老婆传播流言蜚语又哄闹辱骂主人;后是主人的老同学铃木上门规劝要主人少惹事;再是中学生们被唆使在主人家门喧哗吵闹,使主人肝火大旺.猫来到金田家,听到了金田夫妇的商量,知道这一切都是他们在整主人.
主人仍与迷亭,寒月等一班朋友聚会,在高谈阔论嬉笑怒骂中攻击世道,痛斥资本家的可恶和侦探走狗们的可鄙.主人有个学生三平,要和金田小姐结婚了.他来邀请主人参加婚礼,主人断然拒绝.猫在主人家也觉得沉闷."人类最后的命运不外乎自杀",主人的说法大概不错.醉酒的猫想着,不慎掉进水缸,在挣扎中死去.
围绕金田小姐的婚事,作品有力地批判了资产者的骄横和拜金主义者的势利.金田策划安排,兴师动众,最终要苦沙弥"投降",原因只在苦沙弥冷落了他的老婆.他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有让人"生就生死就死的本领",原因是他财大气粗.铃木百般巴结金田,卑躬屈膝,趋炎附势,成为金田的暗探和说客,其原因也在于金钱.连猫都看出,"我现在明白了,使得世间一切事物运动的,确确实实是金钱.能够充分认识金钱的功用,并且能够发挥金钱的威力的,除了资本家诸君外,再没有其他的人物了."作品对 "鼻子,眼睛都盯在钞票上","只要能赚钱,什么事也干得出来"的缺义理,缺人情和缺廉耻的"最坏的人类"作了入木三分的批判.
通过猫的眼,苦沙弥的"执迷不悟",寒月的不慕时尚,迷亭的玩世不恭,独仙的"大彻大悟",乃至铃木的自私与势利等,不同的品性凸现出来了.苦沙弥们的嬉笑怒骂,蕴含着对拜金主义社会的嘲讽,对军警侦探等军国主义暴力的痛恨,表现了正直的知识分子们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品质.与此同时,作品对苦沙弥们胸无大志,无所事事,孤芳自赏,故作风雅的弱点也加以批评和嘲笑,但这是一种"带有苦艾的余韵的"嬉笑怒骂,蕴含着作者本人的同情,苦闷和悲哀.作品成功塑造了日本明治时代不满社会现状,但又不能与百姓为伍的中下阶层知识分子群像.
小说形式别具一格,以猫为主角,以猫的一生作为叙事架构(从"我"出生流落苦沙弥家始,到"我"误饮啤酒掉进水缸淹死止),新颖别致,流畅生动.猫的议论看似东拉西扯,实则形散神不散.猫既起叙述的作用,又起评论的作用,还起串连故事的作用,独特的构思形成奇特的魅力.小说语言幽默,讽刺辛辣,从中也可以见到日本俳谐文学和英国讽刺小说的影响.

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又将这利刃直接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的化身乃至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偶像。

夏目漱石(1867—1916)发表于1905年的构思奇特而匠心独运的处女作《我是猫》奠定了这位杰出的小说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部富于诙谐的作品,以洋溢于字里行间的笑声引导人们驱散郁积在心头的愁云,振奋精神,从对现实的反思中燃起爱与恨的火焰。这部别出心裁的长篇小说以幽默与讽刺为主要特征,由一只被拟人化的善于思索、乐于议论又富于正义感的猫担任叙述者与评论者,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二十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

这只猫的主人苦沙弥,是个“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只知从书本中讨生活、一有机会就大讲知识可贵的教师。作品以直叙法表现了这个显然是作者自身影子的主人公自甘寂寞的自负心志,同时又使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揭示了知识分子因清贫而招致社会轻蔑的可悲现实;不仅如此,小说更通过穷教师苦沙弥与暴发户金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暴露了明治时代的黑暗,批判了“金钱万能”的世态。奉金田之命去窥伺动静的拜金主义者铃木在与不谙世事而直言不讳的苦沙弥的一段对话中公然宣称:没有和钱一起去情死的决心是干不了经商这一行的,要赚钱,就非得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不可;透过对所谓三缺术的嘲笑,小说无情地讽刺了市侩哲学的丑恶本质。猫偷听到的金田与铃木的一段街头对话同样耐人寻味。金田见苦沙弥“不对金钱磕头”,总感到心里不痛快,恶狠狠地骂他是个“顽固透顶的东西”,扬言要“惩治”他,要让他“尝尝实业家的厉害”;铃木则随声附和,讥笑苦沙弥“太傲气”,“太不识相”,“根本不懂得算算自己是否会吃亏”,“打肿脸充胖子”,“难调理”,是个“缺乏利害观念的家伙”。这段运用反语技巧虚贬实褒的描写,赞美了重视知识、热爱学问的文人学士狷介自好的品质,抨击了湎于金钱的泥潭中的肮脏的灵魂。

正如鲁迅所云,《我是猫》“轻快洒脱,富于机智”,以飘逸的文体透过一系列冷嘲热讽否定了封建而落后的旧事物,对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带来的诸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弊端深表不满。这部自出机杼的作品,不拘泥于西方小说的模式,凭借联翩的浮想运用自如地安排了一连串出人意料的新奇、警辟而幽默的场面,寄余味于笑声中,其如珠妙语往往道破人情世态的机微,剥下邪恶、虚伪与愚昧的外衣,放射出理性的光芒。

《我是猫》几乎由无数片断的插话式的细节构成全篇,并不以单一而集中的情节取胜,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见长。这种不同凡响的艺术特征来源于对日本民族文学传统巧妙的吸收与成功的创新,来源于对西方理性思维与丰富学识的摄取与消化,更来源于对中国文化中愤世嫉俗而决不同流合污的文人气质的继承与发扬。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又将这利刃直接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的化身乃至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偶像,使夏目漱石这部以笑为武器而痛击时弊的传世之作显示出令人肃然起敬的艺术勇气。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