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对诗经中的女子悲剧的看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11-06
一、弃妇悲剧的类型
在《诗经》中,被专家学者判定为弃妇诗的作品有八篇: 《卫风·氓》、《召南·江有汜》、《邶风·谷风》、《王风·中谷有推》、《郑风·遵大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小弁》、《小雅·谷风》。这些文章,《毛诗序》、《诗集传》均有注释,其基本意象为夫妇相离之意。当代文学将它们判定为弃妇诗,这些弃妇诗大都采用叙述或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弃妇被弃的无奈和痛苦,女子用勤劳的双手和丈夫一起为家庭奔波劳碌,不辞辛劳,为家庭,为丈夫不惜青春消逝。但是,当家庭开始变得殷实,家庭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这时候女子往往已是年老色衰了,青春和容颜被岁月和劳累销蚀得不成样子,这时候,男子开始喜新厌旧,厌弃糟糠之妻,这样,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悲剧就产生了。另外,从弃妇的角度出发,她们拥有青春的美貌,还有一颗真诚的心,她们真心实意爱对方,为对方无怨无悔的付出,但是女子的痴心未必能挽回对方的真心,于是就有了痴心女子薄情郎的悲剧。
1、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悲剧
著名学者顾颉刚在他的作品中说 “一个妇人被他的丈夫弃掉,追想从前两口子如何的相好,面对贫困的时候,这个妇人何等的出力帮助他,到现在安乐了,就负心的把她抛弃了。” 《邶风·谷风》讲述了一个女子嫁入一个很贫困的家庭,她勤劳善良,持家有方,在她的努力下夫家家境得以好转,本以为可以过好一点的日子了,谁知丈夫忘恩负义,嫌弃她了,“不能我畜,反以为我雠”,还虐待打骂她“有洸有溃,既诒我肄”[1]p24。最后竟然抛弃了她,另结新欢,“宴尔新婚,如兄如弟”,全不顾糟糠之妻,只把她当作苦力。难怪女子悲叹“谁谓荼苦,比起她苦难的遭遇来,连苦菜也是甜的了。《小雅·谷风》说的也是丈夫是一个可共患难而不能同幸福的人。诗先写到丈夫以前的善解人意,体贴,‘将恐将惧,维予与弃”,“置予于怀,将安将乐[2]p56”。然而日子过好了,丈夫变心了,“将安将乐,女转弃予”,“将安将乐,弃予如遗,”“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卫风·氓》的男主角选择婚姻时,除了看上女子的美貌外,可能更多的是看中女方的嫁妆,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当经济变得好起来的时候,女子因
长年操持而美貌不再,男子却开始变心,抛弃了糟糠之妻。这种可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悲剧便产生了。

2、 痴心女子薄情郎的悲剧
《诗经》中讲述痴心女子薄情郎的故事的诗歌有《卫风·氓》、《郑风·遵大路》,最典型的当推《卫风·氓》诗中的女子对氓一往情深,想念氓时,“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3]p332。”虽然氓家庭贫困,“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但这个女子还是爱他,决定“秋为以期”等着自己的嫁妆“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嫁给他,婚后,氓妻把对氓更加痴心,不辞辛劳,然而当家庭经济状况转好时,氓却嫌弃她美貌不再,对她打骂,“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最后“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抛弃了她。被抛弃后的氓妻无可奈何,只能“静言思之,为自己过分痴心和沉溺于爱河不能自拔而悲叹,并告诫天下女子,“于嗟耽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4]p77”。女子的痴心终究会害了自己,遇见薄情寡义的男子悲剧更是无可避免。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弃妇悲剧有两类,第一,男子贪财慕色,薄情寡义,朝三暮四,不能从一而终。第二,女子的痴心绝对,最后被伤得彻彻底底。
二、弃妇悲剧产生的原因
弃妇被弃,从根本上说是因社会地位低下所致,男权社会剥夺了她们做人的各项权利,使她们成为社会,家庭的附庸,任其丈夫役使。社会为她们规定了各种各样的“礼制”,剥夺了他们的一切。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必然导致悲剧的发生,下面我们来分析弃妇悲剧产生的原因。
1、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诗经》中“弃妇诗”的出现,最深层的原因是当时女性经济地位的低下。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 父系氏族社会逐渐代替了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在社会生产中的主导地位不复存在,她们的经济地位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逐渐失去了独立的生活能力,在生活中一切均受制于男人。因此女性经济地位的低下,经济上对男人的依赖,是弃妇悲剧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弃妇悲剧的产生已成为必然。
《诗经》时代是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时期,男性的权力更为集中,地位更为突出,男权主义思想渗透到社会、家庭各个方面,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已经确立。《小雅·谷风》中说: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位煌煌,朱芾斯皇,室家之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诗中说,生男,放在床上,生女,放在地上,这就表明了男女上下尊卑不同。
2、礼法制度的束缚
“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的礼法对妇女的一生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更有专为妇女制定的,以控制妇女在婚后的行为的“七法”大法。女子婚后必须严谨慎行,言听计从,否则便有被休的危险。礼法制度对女子不公平,男子可以三妻四妾,放纵自己,女子稍有不从便是大罪。由此观去,在一夫一妻和一夫多妻并存的社会环境下,婚姻关系的维系和解除完全掌握在男人手中,做妻子的尽管谨小慎多,任劳任怨,但还是如履薄冰,时时都有被休的危险。因为只要触犯了相关的“礼法”,都要被休弃。即使自己一身清白,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况“礼法”之中又没有明确“妇女是否明确”的方法,仅凭男子一面之词,同样可能被休掉。由此可见,那个时代的礼法制度是男子制定并为他们服务的,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诗经中的怨妇形象分析
总之,《诗经》中的女子被弃后,无一例外地都抱怨丈夫的薄情,悔恨当初的婚姻,她们面对这样的结局,只能独自哀伤,黯然离去,即使有心理上的反抗,也只能表明一种决绝的态度。3.被弃后的生活在《诗经》弃妇诗的作品中没有对弃妇被弃后生活的直接描写,在那个历史时期,妇女被弃后一般只能回到娘家度日,而在娘家女子不但不...

诗经中描写弃妇的诗是什么?
1、《氓》叙述了一个女子从恋爱、结婚、受虐到被弃的过程,感情悲愤,态度决绝,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和损害。2、《召南·江有汜》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诗,诗中主人公纠结着丰富的、多重的情感,或可能反映的是北方南来的一些...

诗经 卫风 氓 中的卫囯女子的完美之处体现在哪里
《诗经》中的《卫风·氓》讲述了一个卫国女子在家族和婚姻中的遭遇,表现了她被抛弃、被虐待、被歧视的命运。其中并没有提到卫国女子的完美之处,因为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控诉。然而,在《诗经》中也有其他一些诗歌表现了卫国女子的一些优秀品质,比如《周南·桃夭》中的“桃...

耽情遭弃,伤痛透彻:《诗经》最美弃妇诗《氓》解读
故自汉至清,道学家对该诗内容都是不谩骂痛扁不痛快,朱熹甚至直接诬斥女主人公为“吟妇”,直到清方玉润才将该诗主题标注为“为弃妇而作”,并将它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作比较(见《诗经原始》卷四)。更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该诗中因“氓”之“始乱终弃”而受害的女主人公,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的评议...

《蒹葭》|千古伤心之祖
所以我们不妨将“伊人”抽象理解,细细品读,便不难看出《蒹葭》所表达的是一种“追求理想”的悲剧模式,远远超出了爱情悲剧的范畴。在诗经时代,文人氏族都有着自己终身的理想抱负和追求,因而在追求个人理想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失败、挫折,在有生之年内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却又对岁月的流逝无可奈何,从而与...

《诗经》中有一篇《采薇》,求对其赏析!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经典篇章之一。

论语中对诗经的评价
后来汉代学者批注《诗经》,说《关雎》是在讲后妃之德,拿来端正夫妻之伦的;朱熹甚至将其比附于周文王和他的妃子大姒。这些当然都无可厚非,但我们回到原文来看,其实说的就是一个男子思慕他爱恋的那名女子,想要把她娶回家的心情,是很实际而且在伦理之中的。整首诗以水边成双成对的水鸟开始,说...

对诗经中爱情诗的赏析
在《诗经》中同样有不少反映婚姻不幸主题的作品,《卫风》中的《氓》,《邶风》中的《谷风》即是两首婚后被弃的女子的悲歌。 《氓》的首段女子回忆了自己与男子的相识与相恋,他们是偷偷地好上的,那男子假借以布换丝的名义靠近她,他们俩背着父母相恋了,心急的小伙子请求女子嫁给他,女子起初遵循礼法以男子没有...

诗经的读后感优秀
看完了这两个因封建而造成的悲剧,对比《诗经》时代的勇敢爱情,《诗经》中的诗透露的是一种直白,没有觉新的委曲求全,那一种简单的爱情,那一个男女间的小游戏是如此的甜蜜。没有封建礼仪的束缚,女子不在躲藏于家中,而勇敢的逐爱,不因错过而悲伤勇敢表达自己的爱恋,就像摽有梅中的“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当然...

《诗经•邶风•静女》解读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当代学者一般都认同,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著名情诗,属于“国风”中的“邶风”。但很多人不太注意这个“邶风”,或仅说明是十五国风之一而已。其实,了解“邶风”的来龙去脉,对理解《静女》是有帮助的。邶是西周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周武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