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6-07-08
高考志愿填报,指考生所选报的院校和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合理填报志愿对于考生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填报前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即明确自己的水平位置、兴趣爱好及优势所在。兴趣爱好是选择专业的重要依据,否则将一生遗憾。同时,根据录取政策,再明确一下自己是否有哪些方面能够被照顾。所谓“知彼”,就是要全面了解当年的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原则,以及有关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和特殊要求,还要加强对高校的了解及与高校的联系,使所填报的院校、专业具有针对性。
一定要保住有学上,鉴于目前国内的实际状况,考上大学实际上是众多的考生,甚至每个考生家庭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尤其对一些身在农村及欠发达地区的考生而言。所以,填报志愿时只要自己估计可以达到本地区最低录取分数线就必须以稳求胜,决不可盲目攀高,以致无学可上,这时候就需要考生、家长、老师仔细地研究。如果考生避开竞争激烈的学校、热门的专业,出奇制胜,往往容易奏效。
志愿报考技巧:一看专业是否受限。考生要了解高校招生的体检标准,如果有限报专业,一定要查看清楚,以免因误报限报专业而浪费一个志愿。二看历年信息。要着重了解志愿报考的学校、专业历年的招收概况,参照其最低提档线,并将自己的分数进行比照。一般而言,同一水平的高校,外地高校在录取分数上往往要比本市高校稍低一些。三看自身考分和排名。如果考分高排名靠前,可以优先考虑学校;若考分一般排名处在划线边缘,可以优先考虑专业;假如分数较低排名靠后,则可以优先考虑保证读大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