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殇的读后感是怎样的?

江河之殇的读后感是怎样的?

  强烈的感官冲击渗透入每一寸肌理,每一个细胞。

  屏息凝神间,方可跟随他神游回童年、穿越至古代抑或是是陷入对古典生活的无尽遐想中。
  若将其散文比拟为一席修复感官的盛宴,且不为过。而其对美学的钦羡,对原配的笃信,对市井的感怀也将这位新闻工作者在文学创作中一直以来所秉持的信仰勾勒地愈发清晰。这俨然是陆机在《文赋》中所谓“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现实版化身。或许你会称道他严谨的字斟句酌、会仰望他广博的学识,也会为其犀利地隐射现代人症结所隐隐动容,但最让我敬重他的一点,是他在这个思维已被放逐的时代里新锐的思考与睿智的见地,且全然不见现代公知身上普遍存在的那股“戾气”。

  一、 福楼拜式的坚守
  比如早前他在《决不向一个提着裤子的人开枪》一文中回忆起的一个故事:讲的是英国作家奥威尔志愿赴西班牙前沿阵地参与狙击过程中,对不远处正提着裤子的敌兵的一次“逾轨”。在奥威尔的手指犹豫着,凝固在扳机上的那一刻,于无情的反法西斯战争而言,无疑是一起严重的渎职。这也让所有人感受到政治杀戮夹杂着的那股特有的冷。

  他这样描述着这种冷,“匕首的冷。工具的冷。地狱的冷。”寒彻已触及每寸肌理。
  “如果只有仇恨而没有道义,只有决绝而没有犹豫,你能说今天的受害者明天不会变成施虐者?勇敢的战士不会变成残暴的凶手?”反复的设问中,他沉湎历史,悲悯过去。掷地有声地,予以非人道主义有力还击。
  二 、“不要以为这就是生活”

  从百年前梭罗的一句话起笔:“让我们如大自然般过一天吧。”当快节奏高密度的生活节奏已然压迫着现代人的神经,吞噬了雅致生活,慵懒活着的生存信条,利益链愈发显得浮于表面华而不实。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仍可与大自然携手而行。“迎曦而出,沐夕而归;伴虫入眠,闻鸡起寝;循天时而动,不负光阴华灿。”想想都觉得闲云野鹤的日子妙不可言。而《消逝的“放学路上”》,则让我特别怀念那一群像风筝一样在街巷晃荡的日子,童年最大的快乐回想来就是在路上,尤其是放学路上。“那是个最值得想象和期待的空间,每天充满新奇与陌生,充满未知的可能性,我作文里那些真实或瞎编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皆在其中。”但往往是,巨变一刹那,你再难看到裁缝店里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线的阿姨,让人直流口水的爆米花、糖葫芦,你只能瞥见学校门口被车流填充满的街道,孩子手中永远把玩着最新潮的电子产品,他们熟知各种网络游戏与新晋词汇,他们像贵重的行李被运回家,那些街巷里的奇闻异事也便如此渐趋褪尽其原本浓酽的色彩。
  三、清冷的精神自治者
  大量的旁征博引以及堪称无懈可击的遣词造句同样也遭到不少读者诟病。有人开始质疑王开岭文章里故弄玄虚甚至是矫情的成分远大于对于真善美的褒扬,以前一位友人读罢王的散文集后也不免发出”太过雕饰也会使文字失去真实感“这样的感慨。的确,如若将他的作品置身于议论文写作的架构,确可称之为模板。但是“挑剔”的读者更喜欢的是你去讲一个完整生动又有趣味的故事,要求其实也并不苛刻,文风质朴,思路清晰,随性而至。这种声音虽然是出现了,但是更希望的是王先生能够依然坚持这样的手工与慢活。毕竟,当电子文档成为作家完成作品的主流方式,小品文已然呈现泛滥趋势,电子化阅读倾向盈利而非作品内质的今日,能够深入剖析一部文学作品、解读一个历史人物而非浅尝辄止的人却也是少数,更别说是完全手稿写作的了。在对作者的寥寥几些印象中,知道他是做幕后的,央视新闻频道不少栏目的编导,包括让柴静名声大噪的《看见》。但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文学是灵魂的农事,自古都是。但我永远不会把文学当职业来做,好东西一定都是业余的,或者说你一定要把它留给业余。就像爱情也是业余时间里的事。”

  若谈到王的作品特点,就会想到和他一样同是从事新闻行业工作的作家梁衡,二人在写散文上所追求的最终目标相似,即季羡林对梁的评价:无论是谈历史、谈现实,最后都离不开对国家、民族的忧心。”与此同时,二人同属文学经营派,在思想的深刻与对美学的阐释上可见一斑。在梁《觅渡》一书中,无论是寻访瞿秋白故址,还是缅怀周恩来的大无大有,抑或是身历其境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探索与曲折时期,读罢给人的感觉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三观太正了,鲜少有独辟蹊径的激进思想。而王与之截然不同的便在于这种不同时代所留下的惯性思维。因此,如果说梁衡的散文是四五十年代人的集体记忆,那么王开岭作为一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来说针砭时弊的成分递增,大概也会有人觉得这人观念不太“正派”,带有资产阶级的烙印,不过这恰也体现了他的敢说敢写。(不同于新闻评论的官方与客观立场,王先生时常会流露出真性情,比如在《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中,他仿佛就是个戏剧家,演绎了一出充斥着矛盾的悲喜剧,而你读着读着就发现自己的情绪已被他全盘主导。)

  不管怎样王先生在这本书里呼唤的是一种回归的声音,一首吟唱古朴生活的歌谣。他像个孤高的隐士洞察着那些莞尔将逝的风景,以无奈悲戚作着注脚。读罢让人心存遗恨。

  那么,让返璞归真的讯号于心底释放,让那颗温情而柔软的心去开出那株属于你自己的金色蔷薇吧。
  回返荒野与河流,趁还未在人潮中被抹煞尽脾性。
温馨提示:内容为网友见解,仅供参考
无其他回答
相似回答